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6355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五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干冰升华C.光合作用D.食物消化

2.生活离不开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B.氧气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C.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D.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水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4.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体积极小D.分子间有空隙

5.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6.核潜艇上备有的氧气再生板是由一片片涂有物质M的薄板组成,使用时M与二氧化碳反应有氧气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2CO2=2Na2CO3+O2,试确定M的化学式为(  )

A.Na2O

B.Na2O

C.NaOH

D.Na2O2

7.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8.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9.“酒驾”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

交巡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K2Cr2O7,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2价B.+5价C.+6价D.+7价

10.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W

X

Y

Z

反应前质量g

2

22

34

0

反应后质量g

2

40

待测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为40gB.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Y全部参加反应

二、填空题

1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必备的基础知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__________;

(2)2个氮原子:

___________;

(3)3个镁离子:

___________;

(4)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__。

12.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集点。

(1)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___________等。

(2)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

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层被破坏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地球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共同的目标。

由此可见,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是(____)

A天然气B酒精C氢气D汽油

13.【最新】“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

(2)在相同状况下,电解水实验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___。

(3)我省部分地区多年干早,严重缺水,因地制宜地利用水资源迫在眉睫。

①打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②取用浑浊的河水,加入明矾处理后,再用活性炭处理。

其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4.A~H都是初三化学前三个单元中的常见物质,A、B均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H,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热E和B的混合物也有H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且B在反应①和③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_D___________G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写出①和③的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5.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如图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请写出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二氧化碳气体可用___________检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氧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6.为了探究物质在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查找资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组:

CuSO4+2NaOH═Cu(OH)2↓+Na2SO4;乙组:

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Na2CO3溶液的烧杯中.然后他们分别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内的溶液和烧杯内的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请回答:

(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____,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______(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解释和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

_________________;

乙小组的解释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

_______________;由此,你得到的启示是:

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应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的容器中进行.

六、计算题

17.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C10H12O2)等物质;请计算:

(1)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2)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16.4g丁香油酚中含___________g氧元素。

18.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共收集到1.6g气体.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  g.

(2)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消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本题选B。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A

【分析】

【详解】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

B、氧气有助燃性但不能作燃料,错误;

C、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产生火花引起火灾,错误;

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物,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A错误;

B、胶头滴管的使用要注意,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使用完以后也不能横放或倒置以免腐蚀橡胶帽,B错误;

C、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C错误;

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

由于分子不断运动,所以可以嗅出毒品的气味,故选A

5.B

【详解】

A、含在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是混合物。

B、含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其分子、含有两种原子,所以是化合物。

此项正确。

C、含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其分子、含有一种原子,所以是单质。

D、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是混合物。

【点睛】

先从图、找出其分子种类(即物质种类)。

如是纯净物再看分子、原子的种类,以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6.D

【详解】

M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2CO2=2Na2CO3+O2,生成物中含有的Na、C、O的原子个数为4、2、8,反应物中现有C、O的原子个数为2、4,因此2M中共含有4个钠原子和4个氧原子,每个M分子中含2个钠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化学式为:

Na2O2。

故选:

D。

7.C

【解析】

A氯元素的质子数=原子序数=17。

故此项正确。

B根据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每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7个电子。

故此项正确。

C当X=8时,该微粒核外共有18个电子,它的质子数为17,即应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应为阴离子。

故此项错误。

D氯原子最外层上是7个电子,所以易得1个电子。

故此项正确。

本题选择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微粒结构示意图

点评:

本题中给出的元素名称陌生,可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解题。

8.B

【详解】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电灯通电后也能发光发热,却不能属于燃烧,因它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正确;

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再分,故不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很多,有的可能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如高锰酸钾就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正确。

故选B。

9.C

【详解】

在K2Cr2O7中,K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该化合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1)×2+x×2+(-2)×7=0,解得x=+6。

故选C。

10.A

【详解】

生成X的质量为40-22=18g,A选项错误;

W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可能为催化剂,B选项正确;

Z物质由0变为16g,证明有新物质生成,为分解反应,C选项正确;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Y剩余0g,所以Y全部参加反应,D选项正确。

故选择A项。

【点睛】

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变化,以及质量不变的部分,从而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做答。

11.Al2N3Mg2+

【详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

2N;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镁离子可表示为:

3Mg2+;

(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可表示为:

12.天然气ABDC

【详解】

(1)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

(2)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导致酸雨)、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可吸入颗粒物等。

故与燃煤与直接关系的是ABD;

(3)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不符合题意;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水,比较环保,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符合题意;

D、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防治水体污染1:

2肥皂水煮沸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吸附性

【详解】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2)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是1:

2;

(3)①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浮渣或者少量泡沫,反之是软水,故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②明矾在水中产生氢氧化铝胶状物,常用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活性炭表面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14.FeH2OH2KCl2H2O2

2H2O+O2↑2KClO3

2KCl+3O2↑

【分析】

A~H都是初三化学前三个单元中的常见物质,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H是氧气,A、B均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氧气,加热E和B的混合物也有氧气生成,且B在反应①和③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所以B是二氧化锰,E是氯酸钾,C是过氧化氢溶液,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A是铁,D通电会生成氧气,所以D是水,G是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由分析可知

(1)A是Fe;D是H2O;G是H2;F是KCl;

(2)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③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15.锥形瓶集气瓶2KClO3

2KCl+3O2↑CaCO3+2HCl═CaCl2+H2O+CO2↑AD澄清石灰水Ca(OH)2+CO2═CaCO3↓+H2OaBE或F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锥形瓶,②是集气瓶;

(2)用B装置制取氧气,由于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a端通入;

(4)实验室用加热氧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或F装置收集。

16.中间右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左边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散失到大气中了,所以左边的质量小于右边的质量乙密闭

【分析】

【详解】

实验现象:

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因为过程中没有产生气体;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因为左边反应会产生气体,散失到大气中;

解释和结论:

甲小组的结论为: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乙小组的解释为:

左边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散失到大气中了,所以左边的质量小于右边的质量。

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

乙。

启示是:

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反应必须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

17.

(1)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12×10):

12:

(16×2)=30:

3:

8;

(2)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16.4g丁香油酚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详解】

(1)见答案;

(2)见答案;

(3)见答案。

18.

(1)2.5;

(2)设:

生成1.6g气体需要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解得x=3.4g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

【详解】

(1)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就是二氧化锰的质量,是2.5g;

(2)见答案。

【点晴】

本道题目比较简单,是一道最基本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