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6706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docx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

磷酸盐测定通用方法

(GB/T9727—1988)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用萃取-磷钼蓝比色法测定磷酸盐的通用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化学试剂中微量正磷酸盐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或目视比色法的检测范围在乙酸丁酯中为0.2~2μg/mL(以PO4计)。

2 原理

  在浓度c(HNO3)为0.4~1.4mol/L硝酸溶液中,正磷酸能定量与钼酸铵作用,生成磷钼杂多酸(磷钼黄),磷钼黄可被乙酸丁酯从1.0~1.4mol/L硝酸溶液中定量萃取,从而与干扰元素砷、硅及过量试剂钼酸铵分离。

加入氯化亚锡-抗坏血酸溶液,将磷钼黄还原为磷钼蓝。

根据磷钼蓝颜色的深浅,可用分光光度法或目测比色法测定磷酸盐的含量。

3 试剂

  本方法中所用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按GB602、GB603之规定配制。

  实验用水应符合CB6682中二级水的规格。

4 操作

  按产品标准的规定称取样品并制备试液(必要时用饱和2,4-二硝基酚指示液为指示剂调节试液的pH值)。

取10mL试液,加10mL硝酸(13%),此时溶液的酸度c(H﹢)应为1.0~1.2mol/L。

加2mL钼酸铵溶液(100g/L),室温下放置20min。

加入10mL乙酸丁酯,萃取;静置分层。

弃去水相,有机相用盐酸(5%)洗涤两次,每次5mL,分出水相。

在有机相中加入0.2mL氯化亚锡-抗坏血酸溶液,轻轻摇动,静置分层。

弃去水相,于有机相中加入lmL无水乙醇,混匀。

所呈蓝色与标准比对溶液比较。

  标准比对溶液的制备是取含规定量的磷酸盐(PO4)标准溶液,稀释至10mL,与同体积试液同﹢时同样处理。

  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应按下述条件:

测定波长为720nm,用l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

  标准系列的配制:

吸取含不同量的磷酸盐(P04)标准溶液,稀释至10mL,与同体积试液同时同样处理。

5 注意事项

5.1 硅酸盐、砷酸盐、锗酸盐

  当存在硅酸盐、砷酸盐、锗酸盐时,这些盐类也能与钼酸铵发生类似的反应。

消除这种干扰的方法有:

  a)控制溶液的酸度 当溶液的酸度c(H﹢)在0.8mol/L以上时,这些盐类不能与钼酸铵发生类似的反应。

  b)用有机溶剂萃取磷钼黄 用有机溶剂萃取磷钼黄使之与干扰离子分离。

例如用正丁醇和三氯甲烷的混合溶剂(1+3)、乙酸丁酯、乙醚等萃取磷钼黄。

也可在磷钼黄还原为磷钼蓝后用合适的溶剂萃取磷钼蓝与干扰离子分离。

 

  用有机溶剂萃取磷钼黄或磷钼蓝,使之与钼酸铵或钼蓝分离。

  

5.2 具有氧化或还原性的样品  

  样品本身的氧化或还原性也会造成干扰,须在测定前将样品还原或氧化或将主体除去。

例如,硝酸盐会妨碍磷钼黄还原,必须在还原磷钼黄前除去,亚铁盐能还原钼酸铵为钼蓝,阻碍磷酸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黄。

应在加入钼酸铵溶液之前将其氧化。

磷酸盐的测定(磷钼兰比色法)--

                                      

一、原理:

在0.3mol/L的酸度下,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黄,用氯化亚锡还原成磷钼蓝,与标准色进行比色测定。

二、测定方法:

1、 取一组比色管分别加入0 0.10 0.20 0.30 0.40 0.60 0.80 1.0 1.5 2.0 2.5 ml(1ml中含0.1mg)的磷酸盐工作溶液。

同时取10ml水样于另一支比色管中。

用无钠水稀释至20ml摇匀。

2、 向上述试管中各加入2.5ml钼酸铵----硫酸混合溶液,然后用无钠水稀释至25ml摇匀。

3、 向上述试管中各加入2—3滴氯化亚锡,摇匀。

4、 待2分钟后进行比色。

三、磷酸盐含量的计算:

   

  ----与水样颜色相当的标准色中加入的工作溶液的体积ml与水样颜色相当的标准色中加入的工作溶液的体积ml

V ----水样的体积10ml

 7.2.2碱洗液或钝化液中磷酸根(PO3-4)浓度的测定(比色法) 

    

    7.2.2.1概要 

    

    在0.6mol/L(H+)的酸度下,磷酸盐与钼酸铵生成磷钼黄,用氯化亚锡还原成磷钼蓝后,与同时配制的标准色进行比色测定。

 

    

    7.2.2.2试剂及配制 

    

    

(1)磷 酸盐标准溶液(1mL含水量mgPO3-4):

称取在105°C干燥过的优级纯磷酸二氢钾(KH2PO4)1.433g,溶于少量队盐水中,并准确稀释至1000mL。

 

    

    

(2)磷酸盐工作溶液(1mL含0.1mgPO3-4):

取上述标准溶液,用除盐水准确稀释10倍。

 

    

    (3)钼酸铵-硫酸混合溶液:

于600mL蒸馏水中徐徐加入167mL 浓硫酸(密度1.84g/cm3),冷却至室温。

称取20g钼酸铵[(NH4)6Mo7O24·4H2O],研细后溶于上述上硫酸溶液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4)1.10-2氯化亚锡甘油溶液:

称取1. 5g分析纯氯化亚锡于烧杯中,加20mL浓盐酸,加热溶解后,再加80mL纯甘油(丙三醇),搅匀后将此溶液转入塑料壶中密封备用。

此溶液易受氧化而失效,需及时更换。

 

    

    7.2.2.3测定方法 

    

    用移液管吸取磷酸盐工作溶液(1mL含0.1 mgPO3-4)0.50,1.00,1.50,2.00,2.50mL分别注入一组25mL比色管中,用另一移液管 准确吸取1~5mL被测溶液至100mL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再吸取稀释后的溶液5.00mL注入一 支比色管中,用蒸馏水将上述所有比色管中溶液稀释至20mL,摇 匀。

再往上述比色管中各加入2.5mL钼酸铵-硫酸混合液,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最后往每支比色管中各加入5滴氯化亚锡甘油溶液,摇匀,待2分钟后进行比色。

 

    

    7.2.2.4计算 

    

    式中:

a--与被测溶液颜色相当的标准色中加入的磷酸盐工作溶液的体积,mL; 

    

    V--吸取的被测溶液的量,mL。

 

污水处理技术,就是采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和稳定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一、污水处理方法的分类

  现代的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四大类。

  

(一)物理法

  通过物理作用,以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的污染物质(包括油膜和油珠),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物理法操作简单、经济。

常采用的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及蒸发、结晶法等。

  1.重力分离(即沉淀)法

  利用污水中呈悬浮状的污染物和水密度不同的原理,借重力沉降(或上浮)作用,使水中悬浮物分离出来。

沉淀(或上浮)处理设备有沉砂池、沉淀池和隔油池。

  在污水处理与利用方法中,沉淀与上浮法常常作为其他处理方法前的预处理。

如用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水时,一般需事先经过预沉池去除大部分悬浮物质减少生化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而经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仍要经过二次沉淀池的处理,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

  2.过滤法

  利用过滤介质截流污水中的悬浮物。

过滤介质有钢条、筛网、砂布、塑料、微孔管等,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格栅、栅网、微滤机、砂滤机、真空滤机、压滤机等(后两种滤机多用于污泥脱水)。

  3.气浮(浮选)

  将空气通入污水中,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污水中相对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的污染物质(如乳化油)黏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上升至水面,从而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根据空气打入方式不同,气浮处理方法有加压溶气气浮法、叶轮气浮法和射流气浮法等。

为了提高气浮效果,有时需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

  4.离心分离法

  含有悬浮污染物质的污水在高速旋转时,由于悬浮颗粒(如乳化油)和污水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而被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离心设备按离心力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两种:

由水流本身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为旋流分离器,由设备旋转同时也带动液体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为离心分离机。

  旋流分离器分为压力式和重力式两种。

因它具有体积小、单位容积处理能力高的优点,近几十年来广泛用于轧钢污水处理及高浊度河水的预处理。

离心机的种类很多,按分离因素分有常速离心机和高速离心机。

常速离心机用于分离低浆废水效果可达60%~70%,还可用于沉淀池的沉渣脱水等。

高速离心机适用于乳状液的分离,如用于分离羊毛废水,可回收30%~40%的羊毛脂。

  

(二)化学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质,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包括电解)法等。

  1.化学沉淀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它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以降低污水中溶解物质的方法。

这种处理法常用于含重金属、氰化物等工业生产污水的处理。

按使用沉淀剂的不同,化学沉淀法可分为石灰法(又称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法和钡盐法。

  2.混凝法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可使污水中的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凝聚成大颗粒而下沉。

通过混凝法可去除污水中细分散固体颗粒、乳状油及胶体物质等。

该法可用于降低污水的浊度和色度,去除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种重金属毒物(汞、镉、铅)和放射性物质等,也可以去除能够导致富营养化物质如磷等可溶性无机物,此外还能够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因此混凝法在工业污水处理中使用得非常广泛,既可作为独立处理工艺,又可与其他处理法配合使用,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或最终处理。

目前常采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碱式氯化铝、铁盐(主要指硫酸亚铁、三氯化铁及硫酸铁)等。

  当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达到应有净水效果时,为加强混凝过程、节约混凝剂用量,常可同时投加助凝剂。

  3.中和法

  用于处理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

向酸性废水中投加碱性物质如石灰、氢氧化钠、石灰石等,使废水变为中性。

对碱性废水可吹入含有CO2的烟道气进行中和,也可用其他的酸性物质进行中和。

  4.氧化还原法

  利用液氯、臭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或利用电解时的阳极反应,将废水中的有害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利用还原剂或电解时的阴极反应,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还原为无害物质,以上方法统称为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方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有:

空气氧化法处理含硫污水;碱性氯化法处理含氰污水;臭氧氧化法在进行污水的除臭、脱色、杀菌及除酚、氰、铁、锰,降低污水的BOD与COD等均有显著效果。

还原法目前主要用于含铬污水处理。

  (三)物理化学法

  利用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气提等操作过程,处理或回收利用工业废水的方法可称为物理化学法。

工业废水在应用物理化学法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之前,一般均需先经过预处理,尽量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类、有害气体等杂质,或调整废水的pH值,以便提高回收效率及减少损耗。

常采用的物理化学法有以下几种。

  1.萃取(液-液)法

  将不溶于水的溶剂投入污水之中,使污水中的溶质溶于溶剂中,然后利用溶剂与水的密度重差,将溶剂分离出来。

再利用溶剂与溶质的沸点差,将溶质蒸馏回收,再生后的溶剂可循环使用。

常采用的萃取设备有脉冲筛板塔、离心萃取机等。

  2.吸附法

  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污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

此法可用于吸附污水中的酚、汞、铬、氰等有毒物质,且还有除色、脱臭等作用。

吸附法目前多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

吸附操作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吸附,在污水不流动的条件下进行的操作。

动态吸附则是在污水流动条件下进行的吸附操作。

污水处理中多采用动态吸附操作,常用的吸附设备有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动床三种方式。

  3.离子交换法

  用固体物质去除污水中的某些物质,即利用离子交换剂的离子交换作用来置换污水中的离子化物质。

随着离子交换树脂的生产和使用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回收和处理工业污水的有毒物质方面,由于效果良好,操作方便而得到一定的应用。

  在污水处理中使用的离子交换剂有无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两大类。

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污水时必须考虑树脂的选择性。

树脂对各种离子的交换能力是不同的。

交换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种离子对该种树脂亲和力(又称选择性)的大小。

目前离子交换法广泛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杂质,例如去除(回收)污水中的铜、镍、镉、锌、汞、金、银、铂、磷酸、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4.电渗析法(膜分离技术的一种)

  电渗析法是在离子交换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它与普通离子交换法不同,省去了用再生剂再生树脂的过程,因此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电渗析是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中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一部分溶液中的离子迁移到另一部分溶液中去,以达到浓缩、纯化、合成、分离的目的。

另用于海水、苦咸水除盐,制取去离子水等。

  5.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的一种)

  利用一种特殊的半渗透膜,在一定的压力下,将水分子压过去,而溶解于水中的污染物质则被膜所截留,污水被浓缩,而被压透过膜的水就是处理过的水。

目前该处理方法已用于海水淡化、含重金属的废水处理及污水的深度处理等方面。

制作半透膜的材料有醋酸纤维素、磺化聚苯醚等有机高分子物质。

为降低操作压力以节省设备和运转费用,目前对于膜的材料和性能正在深入试验研究。

  反渗透处理工艺流程由三部分组成:

预处理、膜分离及后处理。

  6.超过滤法

  也是利用特殊半渗透膜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以压力为推动力,使水溶液中大分子物质与水分离,膜表面孔隙大小是主要控制因素。

用于电泳涂漆废液等工业废水处理。

  (四)生物法

  污水的生物处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

属于生物处理法的工艺,又可以根据参与作用的微生物种类和供氧情况分为两大类即好氧生物处理及厌氧生物处理。

  1.好氧生物处理法

  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助于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

依据好氧微生物在处理系统中所呈的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1)活性污泥法这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生物处理法。

该法是将空气连续鼓入曝气池的污水中,经过一段时间,水中即形成繁殖有巨量好氧性微生物的絮凝体——活性污泥,它能够吸附水中的有机物,生活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以有机物为食料,获得能量并不断生长繁殖。

从曝气池流出并含有大量活性污泥的污水——混合液,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分离后,澄清的水被排放,沉淀分离出的污泥作为种泥,部分地回流进入曝气池,剩余的(增殖)部分从沉淀池排放。

活性污泥法有多种池型及运行方式,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表面曝气法、吸附再生法等。

废水在曝气池内停留一般为4~6小时,能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BOD5)90%左右。

  

(2)生物膜法使污水连续流经固体填料(碎石、煤渣或塑料填料),在填料上大量繁殖生长微生物形成污泥状的生物膜。

生物膜上的微生物能够起到与活性污泥同样的净化作用,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填料上脱落下来的衰老生物膜随处理后的污水流入沉淀池,经沉淀泥水分离,污水得以净化而排放。

  生物膜法多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及生物流化床等。

除此之外,土地处理系统(污水灌溉)和氧化塘皆属于生物处理法中的自然生物处理范畴。

  2.厌氧生物处理法

  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它已有百年悠久历史,但由于它与好氧法相比存在着处理时间长、对低浓度有机污水处理效率低等缺点,使其发展缓慢,过去厌氧法常用于处理污泥及高浓度有机废水。

近30多年来,出现世界性能源紧张,促使污水处理向节能和实现能源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了厌氧生物处理的发展,一大批高效新型厌氧生物反应器相继出现,包括厌氧生物滤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器中生物固体浓度很高,污泥龄很长,因此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使厌氧生物处理法所具有的能耗小并可回收能源,剩余污泥量少,生成的污泥稳定、易处理,对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得到充分地体现。

厌氧生物处理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前,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但可用于处理高浓度和中等浓度的有机污水,还可以用于低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

  二、污水处理流程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能预期只用一种方法就能够把污水中所有的污染物质去除殆尽,一种污水往往需要通过几种方法组成的处理系统,才能达到处理要求的程度。

  按污水的处理程度划分,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深度)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中的大部分用作一级处理。

经一级处理后的污水,BOD只能去除30%左右,仍不宜排放,还必须进行二级处理,因此针对二级处理来说,一级处理又属于预处理。

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地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质(即BOD物质),常采用生物法,去除率(BOD)可达90%以上,处理后水中的BOD5含量可降至20~30mg/L,一般污水均能达到排放标准。

但经二级处理后的污水中仍残存有微生物不能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无机盐类。

深度处理往往是以污水回收、再次复用为目的而在二级处理工艺后增设的处理工艺或系统,其目的是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无机盐类及其他污染物质。

污水复用的范围很广,从工业上的复用到充作饮用水,对复用水水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根据水的复用用途而组合三级处理工艺,常用的有生物脱氮法、混凝沉淀法、活性炭过滤、离子交换及反渗透和电渗析等。

  污水处理流程的组合,一般应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规律,即首先去除大块垃圾及漂浮物质,然后再依次去除悬浮固体、胶体物质及溶解性物质。

亦即,首先使用物理法,然后再使用化学法和生物法。

  对于某种污水,采取由哪几种处理方法组成的处理系统,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回收其中有用物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排放水体的具体规定,并通过调查、研究和经济比较后决定,必要时还应当进行一定的科学试验。

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是确定处理流程的重要途径。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一)城市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

  以去除污水中的BOD物质为主要对象的,一般其处理系统的核心是生物处理设备(包括二次沉淀池),处理流程如图6-1所示。

污水先经格栅、沉砂池,除去较大的悬浮物质及砂粒杂质,然后进入初次沉淀池,去除呈悬浮状的污染物后进入生物处理构筑物(或采用活性污泥曝气池或采用生物膜构筑物)处理,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分解,生物处理构造物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的水排出二沉池后再经消毒直接排放;二沉池排放出的剩余污泥再经浓缩、污泥消化、脱水后进行污泥综合利用;污泥消化过程产生的沼气可回收利用,用作热源能源或沼气发电。

  以去除污水中BOD的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目的的城市污水处理流程有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A1/A2/O流程即厌氧-兼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如图6-2所示。

  

(二)炼油厂废水处理的典型流程

  炼油厂废水处理的典型流程如图6-3所示。

  三、污泥处理、利用与处置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品,也是必然产物。

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很多沉淀物与漂浮物。

有的是从污水中直接分离出来的,如沉砂池中的沉渣,初沉池中沉淀物,隔油池和浮选池中的渣渣等;有的是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如化学沉淀污泥与生物化学法产生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

一座二级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约占处理污水量的0.3%~5%(含水率以97%计)。

如进行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增加0.5~1.0倍。

污泥的成分非常复杂,不仅含有很多有毒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及重金属离子等,也可能含有可利用的物质如植物营养素、氮、磷、钾、有机物等。

这些污泥若不加妥善处理,就会造成二次污染。

所以污泥在排入环境前必须进行处理,使有毒物质得到及时处理,有用物质得到充分利用。

一般污泥处理的费用约占全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20%~50%。

所以对污泥的处理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污泥处置的一般方法与流程如图6-4所示。

  

(一)污泥的脱水与干化

  从二次沉淀池排出的剩余污泥含水率高达99%~99.5%,污泥体体积大,在堆放及输送方面都不方便,所以污泥的脱水、干化是当前污泥处理方法中较为主要的方法。

  二次沉淀池排出的剩余污泥一般先在浓缩池中静止沉降,使泥水分离。

污泥在浓缩池内静止停留12~24小时,可使含水率从99%降至97%,体积缩小为原污泥体积的1/3。

  污泥进行自然干化(或称晒泥)是借助于渗透、蒸发与人工撇除等过程而脱水的。

一般污泥含水率可降至75%左右,使污泥体积缩小许多倍。

污泥机械脱水是以过滤介质(一种多孔性物质)两面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污泥中的水分被强制通过过滤介质(称滤液),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称滤并),从而达到脱水的目的。

常采用的脱水机械有真空过滤脱水(真空转鼓、真空吸滤)、压滤脱水机(板框压滤机、滚压带式过滤机)、离心脱水机等,一般采用机械法脱水,污泥的含水率可降至70%~80%。

  

(二)污泥消化

  1.污泥的厌氧消化

  将污泥置于密闭的消化池中,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稳定,这种有机物厌氧分解的过程称为发酵。

由于发酵的最终产物是沼气,污泥消化池又称沼气池。

当沼气池温度为30~35℃时,正常情况下1m3污泥可产生沼气10~15m3,其中甲烷含量大约为50%左右。

沼气可用作燃料和作为制造CCl4等化工原料。

  2.污泥好氧消化

  利用好氧和兼氧菌,在污泥处理系统中曝气供氧,微生物分解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污泥)及细胞原生质,并从中获得能量。

  近年来人们通过实践发现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运行管理要求高,比较复杂,而且处理构筑物要求密闭、容积大、数量多而且复杂,所以认为污泥厌氧消化法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污泥量大、回收沼气量多的情况。

污泥好氧消化法设备简单、运行管理比较方便,但运行能耗及费用较大些,它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量不大、回收沼气量少的场合。

而且当污泥受到工业废水影响,进行厌氧消化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好氧消化法。

  3.污泥的最终处理

  对主要含有机物的污泥,经过脱水及消化处理后,可用作农田肥料。

  脱水后的污泥,如需要进一步降低其含水率时,可进行干燥处理或加以焚烧。

经过干燥处理,污泥含水率可降至20%左右,便于运输,可作为肥料使用。

当污泥中含有有毒物质不宜用作肥料时,应采用焚烧法将污泥烧成灰烬,以作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可用于填地或充作筑路材料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