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6868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 word版.docx

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word版

南宁市

2012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否则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直线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第I卷(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俨(yǎn)然召(zhào)集怏(yāng)怏不乐喁(yú)喁私语

B.绯(fěi)闻葳蕤(ruí)铢(zī)锱必较畏葸(xǐ)不前

C.便(biàn)宜氛(fèn)围掎(jī)角之势朝暾(tūn)夕月

D.攫(jué)取潜(qiǎn)力大煞(shà)风景行文缜(zhěn)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写得见情性、见人品、见功底。

汪先生说,文章应该“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他的作品非常平易近人。

B.面对市场诱惑,自主品牌在现阶段理应“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专一”的目标,不应太“花心”,否则歧路亡羊,前途堪忧。

C.据说浙江省慈溪市的公力员普遍有房两车,这颇使人诧异。

别说有这种生活水准的人在我国

尚不多见,就是在一些先进的西方国家,一般工薪阶层也难以望其项背。

D.李广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名将。

王晶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

将”指的就是他。

但是在连年用兵,军功易得的时代,他却功高不赏,令人感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爵士和公牛酝酿的大交易最终泡汤,不过布泽尔即将离开爵士的消息却不胫而走。

在昨天爵士队公开宣称布泽尔不在他们的长期计划中之后,布泽尔也向媒体表示他希望爵士队赶快将他交易出去。

B.他是一个乐于肋人的人,对我非常好。

那时候,他知道我喜欢写小说,而且写得很糟。

每次出差,总要帮我带回一些文字书籍。

有一次,他还请来了一位名家指导我,让我受益匪浅。

在我的写作路上,他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人。

C.日前,俄罗斯轨道技术公司公布了太空旅馆建造计划,这个旅馆将在距地面约350公里的轨道运行,共有4个舱,可容纳7名游客。

游客可以透过巨大的窗户欣赏地球上的美景。

D.今年1—4月,海东地区住房保障支出已达到2.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倍,增支1.56亿元。

这些资金和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海东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切实增强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清晨,推开窗户,,。

,。

你以为这是传说中的仙境吗?

不是,这是加拿大温哥华。

北温哥华温莎公园小区,这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和做小生意人们的居住环境。

①空气中弥漫着青草树木的清香,连镶嵌着绿色花木中的道路也能闻到松叶的芳香

②远处,满眼的翠绿中,鸟儿在高大的树木上歌唱,五颜六色的鲜花在开放,错落有致的别墅被茂密的林木花丛覆盖

③更远处,群山起伏,莽莽苍苍

④对面的海湾露出纯净透明的笑脸

⑤天高云淡,阳光明媚。

静,奇幻,清析,漂亮

⑥远处,薄雾刚刚散去

A.⑤③⑥②④①B.⑤⑥①④③②C.⑥④③②①⑤D.⑥②③①④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东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这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

遗存于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

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

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

例如:

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

《风俗通》中记载了:

“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增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

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

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

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等,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是非常讲究的。

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

“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

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吕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冷弹琴。

班固在《白虎通》中的记载:

“琴者,禁也。

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

”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

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选自2011年7月15日中国国学网,有删改)

5.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B.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我,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分别象征十二月,三种音色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

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音乐、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由《风俗通》中的记载可知,“文王、武王加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之恩的含义,而在此之前,古琴作为一种乐器,没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身体有恙,人们都不会弹奏古琴。

D.在作者看来,古琴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因此,但凡古代的文人雅士,无不学习弹奏古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

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

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

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8.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贤士

B.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宦官

C.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使……快乐

D.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这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宦官掌控帝王的手段的一项是

①其用事也近而习②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③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③人主之势日益孤

⑤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⑥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认为,自古以来宦官危害比女色危害的根源更深。

因为妇女只是以美色迷惑帝王,而宦官的为害不止一个方面。

B.宦官用心专一残忍,能用小小的善言善行迎合帝王的心意,等到获得帝王的信任,就用祸福等事吓唬帝王,从而掌控帝王。

C.欧阳修对宦官之祸与女色之祸加以比较分析,指出二者均可以凭帝王的权力和意志消除掉,一旦醒悟,揪出他们赶走他们就可以了。

D.本文借唐昭宗虽想悔悟,可是由于形势的制约,不能将宦官除去的悲剧,警告后世君王引以为式,要警惕宦官的祸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2)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舟行西郭即景①

庞树柏

一棹夷犹去②,三桥寻梦痕。

夕阳红纤路③,春水绿柴门。

樵笠歌松顶,渔榔响苇根。

野桃开又落,何处武陵村?

注:

①西郭:

即江苏常熟西城门。

②夷犹:

从容。

③纤路:

江河边拉纤的小路。

(1)颔联的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巧妙,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

 

(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5分)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以浮游尘埃之外,,。

(司马迁《屈原列传》)

(2)我欲因之梦吴越,。

湖月照我影,。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诚子书》)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冰雪里的灵魂

夏立君

①李陵小时候,祖父李广一定与他一块朗读过《诗经》中那篇有名的《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对诗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着祖父微微翕动的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么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似看到了血光冲天,好似看到了无边雪原,好似看见了自己留在苍茫大地上的无数脚印。

李陵从祖父的声调里听出了这首诗的美。

李广对李陵说:

从前有一个人,离开家非常久非常久,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家没有了,他的家已经被人做田地来耕种了,黍和稷都长得很高了。

小李陵似乎明白了:

人不能离家太久,更不能一辈子不回家。

②公元前99年秋天,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击匈奴,出河西,临大漠。

冬天很快降临了,寒潮一阵一阵从漠北扑来。

这是一个与他过不去的冬天。

至浚稽山一带,在两座峰峦之间,李陵部众与单于率领的三万匈奴骑兵遭遇。

一场惨烈的厮杀之后,单于很快发现他这三万骑兵竞不足以制服李陵五千步卒。

单于让部队后撤,很快调来八万余骑,摆成合围之势,紧紧咬住李陵。

突围,突围!

李陵此时惟一的念头就是突围。

英勇的将士击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可单于的包围圈越勒越紧。

李陵抽出一支箭,又抽出一支箭。

他的箭率领着千百支箭飞向敌阵。

可是,忽然之间,他的箭袋空了。

他高呼:

箭,箭,快给我箭!

可是,几乎在同时,将士们的箭袋全都空了。

五千将士的五十万支箭全飞向了匈奴人。

从此,李陵一生都没有摆脱赤手张空弓的感觉。

他下令解散部队,各自突围。

匈奴将士簇拥着单于很快来到李陵跟前。

李陵和单于互相看清了对方的面孔。

李陵控住马,望一眼天空和大地,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下马,投降。

③李广如此忠义,他的孙子李陵却投降了。

武帝对此耿耿于怀。

那些从前赞扬李陵的人现在都说李陵的坏话,他们知道皇帝愿意听什么。

武帝问颇有些书生气的司马迁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司马迁说:

"李陵事亲极孝,与人交往恪守诚信,为国家奋不顾身。

这次出征,虽身陷绝境,但杀敌数量巨大。

他不死,可能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武帝不喜欢这几句话,司马迁受了官刑。

不久,李陵遭受灭族之祸,老母娇妻幼子弱弟都被杀掉了……

④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的阳光瀑布一样泻下来,从南方来到北方的人,总感到这阳光在天空中走了更远的路。

李陵和苏武都在这里。

苏武手持汉朝的旄节牧羊。

李陵则仍然带兵作战,不过现在他带的兵是匈奴兵。

李陵娶了单于的女儿,他成了叛徒。

汉朝这样说,史书上也这样说。

李陵受单于命在北海边上劝苏武投降,与其说是劝降,不如说是倾诉。

这是他们说一说汉朝说一说老家的唯一机会。

他们其实分别都在自言自语。

苏武念念不忘一个忠字。

李陵的内心则如北海那汹涌的潮水……

⑤李陵之后,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归附汉朝,后来便融入中原民族。

不屈的北匈奴被追杀到遥远的西北,人口所剩无几。

李陵去逝一百多年后,这个称雄达三百年,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敌人,唯一能和当时世界超级大国汉朝抗衡的民族从大地上消失了,历史竟无法说清它的归宿去向。

只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说匈奴说李陵。

历史以奇怪的方式纪念有趣的人和事物。

生活在新疆阿图什一带的柯尔克孜族人坚称他们是李陵的后裔,一个民族竟甘愿做一个“叛徒”的后代。

我从喀什去阿图什,面对李陵后裔们的面孔,总是浮想联翩。

千古奇文《李陵答苏武书》,据说是伪作。

留传到今天的李陵与苏武互相赠答的诗,我相信那一定也是伪作。

越是伪作越能说明问题,越有意义。

显然,在这些广为传诵的诗文中,李陵是远比苏武更生动的人物。

那是人们为李陵而作的悼词,……两千年来,面对李陵这个名字,人们一直是一咏三叹。

人们在心灵里为李陵辟出了隐秘的一角。

体制总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而李陵在体制的冷硬面孔之外。

⑥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约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

匈奴人埋葬了他,匈奴人为他哭泣。

他的躯体上一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

一个蒙羞的灵魂,一个堆积着厚厚冰雪的灵魂,一个插着无数把刀的灵魂,在两千多年前安息了。

他埋骨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重视葬地是农耕民族的传统,他已融入了游牧民族。

而他前半生所在的那个民族却不能忘记他。

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

人们感受到了李陵灵魂里的冰雪。

李陵似乎永远在历史深处沉思默想。

我感到历史一直在打扮李陵,但与打扮任何历史人物不同,人们念说着李陵时,总是颤动着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

面对李陵这个投降者,人们竟知道了羞愧。

人们企图以个人的方式,以一己的情感,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

而李陵在冰雪中远去,远去。

人们一直遥望着的,是那一个背影。

——节选自《散文》2001年11期

14.第①段提到的李陵与祖父李广一起朗读《诗经·黍离》,这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分)

15.解答下列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体制总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

 

(2)人们企图以个人的方式,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

 

16.第④段提到苏武与李陵的会面,请从内容和技巧上赏析这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6分)

 

17.第③段加点句子“他不死,可能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你认为司马迁的这句话是否说出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请简述理由。

(6分)

 

六、(15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4分)

当代大学生,包括中文系学生,对汉语表现出的冷漠令人震惊。

这种冷漠源于现今找到一个“含金量”高的工作只需要学好两项技能,那便是英语和计算机。

在现代文学的课堂上一位女生的质问:

“老师,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

”而现实情况是某些大学生的求职简历语句凌乱,明显有受英语语序影响的痕迹。

特别是现在的一些本科生,写出的汉字简直不如十年前的小学生,而且错字百出。

与此同时,海外的“中国热”、“汉语热”持续升温。

目前美国已经有2500所中小学提出开设中文课程。

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号召在全国的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程。

在欧洲,中文已经成为德国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英国教育部支持制定了中学汉语教学大纲,法国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中学中法双语教育实验计划。

在非洲以及南美,这种需求的增长都非常普遍。

目前海外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19.公益广告的画外音,往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请你为下面公益广告镜头设置画外音,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

(5分)

示例:

【镜头一】晚自习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兴灯一直亮到天明。

【画外音】亮了一夜的日光灯,丢了一时的责任心。

【镜头二】一个正在跑步的青年,突然停下来,弯腰捡起扔在路边的易拉罐,随手扔进垃圾桶里。

【画外音】。

20.依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句话,使之与例句构成排比。

要求内容贴切,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6分)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我绝不会和大海比宽广,我要用我的涓涓溪流,浇灌生命的花朵;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据报载:

12月14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及媒体联合发布的“汉语盘点2011年度字词”揭晓,“控”和“伤不起”分列年度国内字词首位。

一个简单的“控”字,反映了一年来政府为了通胀所做的努力和百姓期盼物价、房价下降的心理,同时又折射出“控”已成为各类人群的一种生活状态:

“伤不起”则不仅涉及令人揪心的事故和人的生命,它还在思想道德和价值层面引发一种深沉忧思和公共诉求。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