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在哪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6932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在哪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空气在哪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空气在哪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空气在哪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空气在哪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空气在哪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空气在哪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空气在哪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空气在哪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空气在哪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空气在哪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气在哪里.docx

《空气在哪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在哪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气在哪里.docx

空气在哪里

空气在哪里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用简单易懂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通过各种实验活动,认识空气的性质。

并且引导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感知空气与科学探究空气性质相结合。

情感态度: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

1.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借助其它物体感觉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我们周围的;空气能占据空间,可以流动并且有重量。

2.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设计探究实验,懂得空气的有关性质,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3.能针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探究一些物体里是否有空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存在、流动及空气占据的空间。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创新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存在及有关性质,并进行表达与交流,自己得出科学结论。

教具、学具:

多媒体、气球、塑料袋、扇子、卡纸、烧杯、平底烧瓶、天平、打气筒、水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现在老师这儿有个谜语,你们想猜猜吗?

课件展示,

教师读出: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到处跑,动物植物都需要。

”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空气。

师:

好,今天我们就要把空气抓过来研究一下(师伸手抓空气)——能抓住吗?

想办法。

那关于空气你想研究什么问题呢?

今天我们首先一起来找找空气到底在哪里好吗?

板书:

空气在哪里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你感觉那里有空气?

生答: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谁能想出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来看一看?

摸一摸?

或者感觉一下呢?

我想咱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2.实验一:

找空气

师:

请小组同学用保鲜袋装一包空气,借助自己的身体和其他实验材料玩一玩这包空气,看谁的玩法多,发现多!

(有保鲜袋、水槽、水、大头针等)(学生小组活动)

实验二:

杯子里有空气吗?

实验三:

空气搬家

课件展示实验要求及图示:

实验二:

实验三:

学生分成4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观察,教师到各组,参与研究,指导研究。

3、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师:

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玩保鲜袋里的空气的?

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生1:

我们用手拍打空气的保鲜袋,感觉很有弹性。

师:

感觉到的是袋子的弹性还是空气的弹性?

生1:

感觉到的是空气的弹性,因为拍能使空气压缩,压缩空气反弹产生弹性;而压缩塑料袋,塑料袋是不会反弹的!

师:

玩法有创意,发现很新奇!

其他同学呢?

生2:

我们把塑料袋戳个小洞后放在水里用手一挤,看见空气在水里“吹”了许多泡泡。

师:

这两种玩法很新颖,让看不见的空气“现了原形”!

生3:

我们把塑料袋戳了个小洞后,洞口对着书,看到了空气在帮我“翻书”。

生4:

我们把塑料袋戳个小洞后,对着手和脸,感觉很凉爽。

生5:

我们把塑料袋戳个洞,放在耳朵旁用手使劲捏,听到了像风一样的声音。

生6:

我们把袋口握紧,用力一拍,听到了很响的声音,塑料袋坏了,空气全跑光了。

师: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7:

空气向四面八方流动。

师:

在活动过程中有没有闻到或者尝到空气的味道?

生(齐):

没有。

师:

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师:

空气有颜色吗?

生:

没有;

师:

空气没有颜色。

让学生总结空气特点,课件展示:

师:

通过实验二请同学们分析现象,获得什么结论?

生:

瓶子里面占据着空气,水不能够进入瓶内,把纸团弄湿。

师:

在水中将杯子慢慢倾斜,你发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生:

有气泡冒出,水进入杯子并且纸团湿了,说明空气跑出了。

师:

在实验三当中,你能让这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另一个杯子里面吗?

你能够成功吗?

师:

谁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成功的学生去展示。

师:

让“空气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的方法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

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找到了空气,并且也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对空气有哪些新的认识?

你认为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总结概括,抽象提示。

1.师: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着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

那请你们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

空气有没有气味?

来,用你的小舌头尝一尝:

空气有没有味道?

我们再仔细看看周围:

空气有颜色吗?

是啊,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质。

2.师板书:

无处不在,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大家再想想看:

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物体相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思考。

师:

科学家把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气体。

3.请同学们说出生活中和空气息息相关的例子。

课件展示:

5、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同学们,动动脑筋想一想,在太空中和水中有没有空气?

课件展示图片:

2.在土块、粉笔里有没有空气呢?

需要同学们课下去做实验探讨。

3.空气有没有重量?

证明空气有重量:

课件展示方法

大家注意看仔细了,我在左边的气球里打一些空气,好,大家看,现在天平怎样了,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回答,师总结:

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也有重量。

板书设计:

20.空气在哪里

无处不在

无色、无味、透明、气体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空气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创新思维。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空气的存在;通过“捕捉”空气和移动空气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空气占据体积和可以流动的性质。

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提问、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科学探究活动,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我采用的教学理念——三突出一提高

(1)突出探究这个中心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讨时间,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突出学生这个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

其实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观察、实验、交流方式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都应该支持。

(3)突出实验这种手段

实验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实验更能为课堂创设出浓浓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4)提高学生观察、推理、实验的能力

本课是一节实验课,实验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了解,通过“捕捉”空气,杯子里有空气,转移空气,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和可以流动的性质。

2.使用建议。

本节课,探究空气的实验方法有多种,教学活动中,提倡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能说明问题,利用何种方法证明皆可。

3.需要破解的问题。

在学生实验中,教师一定要把实验指导严格到位,否则将收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和学习效果。

卢茂银峄城区古邵明德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