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7175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docx

苏教出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3、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

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

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

四、作业

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板书设计

1、空气的性质

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质量

压缩空气有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2、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3、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难点:

理解风的成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

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二、进入新课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

你准备怎么做?

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

谁来做?

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②打开冰箱冷藏室。

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

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三、巩固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板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3、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空气的成分。

2、难点: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

你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

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谁来解释一下?

二、进入新课

1、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

(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

(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

(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

(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

(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

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我们在看。

(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

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

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

(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

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

(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

(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

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

(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三、巩固

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

2、学生做介绍。

3、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

板书设计

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重氮气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3、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4、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5、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2、难点:

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准备:

空气污染的软件,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讲述: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

⒉提问:

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⒊讲述:

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二、学习新课

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3)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

(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

(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

我们能做什么呢?

2、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

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如何保护空气

第一单元检测(1课时)

检测目的:

检查学生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单元讲评(1课时)

第一单元讲评见本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第二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建立温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

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

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

全班交流,感受到:

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

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

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

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

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

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讨论:

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

(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

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

从什么时候开始记?

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

(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六、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七、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

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

3、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

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

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

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温度计

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2、难点:

正确使用酒精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述:

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

这说明热可以传递。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

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要求:

注意别烫到手;

可以从汤匙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

汤匙不要离蜡烛太近;

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

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汤匙,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

展示交流:

蜡油熔化的规律?

小结:

固体传热――传导

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出示用酒精灯加热的水。

提问:

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

   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

提问:

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

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

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

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

展示交流:

水变热的规律?

小结:

液体传热――对流。

四、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

观看多媒体课件。

五、了解辐射  学生自学19页“辐射”。

六、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式,

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

去掉箭头,学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热传递的过程。

板书设计

2传递

固体——传导

液体——对流

空气——辐射

 

3、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3、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2、难点:

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聚集”  

讨论:

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

你为什么这样想?

理由是什么?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创设情景:

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

提出实验的要求:

①先将蜡烛点着。

②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

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③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

提问:

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板书设计

3加热与冷却

 

第二课时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

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

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

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

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提问:

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

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

师生讨论方法:

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

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

(气密性)

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

小结:

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讨论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形态    体积

加热    变化    热胀

冷却    变化    冷缩

 

4吸热和散热

教学目标

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3、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难点:

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①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

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

②提出自己的猜测。

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③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①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

②谈话,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获得热?

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的变化?

怎样比较吸热的快慢才是科学的?

(注:

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醒。

③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

沙子是湿的,行吗?

为什么?

④学生讨论制定方案:

怎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

3、学生分组到室外实验,师巡视,检查学生记录情况。

4、交流实验结果。

5、讨论:

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6、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

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1、提问:

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性能不一样,那同一物体,不同颜色,它们吸热散热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3、请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

要哪些材料?

怎样操作?

怎样保证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

可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

鼓励学生尽可能想出不一样的方案。

4、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5、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

6、汇报交流:

什么现象?

能得出什么结论?

7、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二、了解生活中觉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1、谈话: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教师也可作适当补充。

联系实际生活,找出生活中应用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的例子。

体会利用科学知识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三、拓展作业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吸热  散热

沙  快   快

水  慢   慢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2、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3、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难点:

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提问:

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

提问:

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

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

1、造云

(1)谈话:

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

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

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

(2)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

(3)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

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5)教师讲解:

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

(1)提问:

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

(2)学生回答。

(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

(4)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

(5)讲解:

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讲述:

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

二、设计实验,制造露、霜

1、造露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

(2)分组实验,汇报结果。

2、造霜

(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

易拉罐外出现了什么?

这时的温度是多少?

通过结冰实验,学生可以认识水的冰点,同时认识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包括液态的水变成固体和气态的水变成固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认识到水的两种变化。

三、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谈话:

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

它跑到哪里去了?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

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你能做一个蒸发的实验吗?

(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的作用。

4、设计实验方案。

5、思考:

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加快?

6、了解自然界的蒸发现象:

列举你知道的蒸发现象。

7、讲解: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云、雾、露、雨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

四、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提问:

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

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

2、根据课文图示,将水循环的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来表演。

板书设计:

4水在加热冷却后

云雾露雨

 

第二单元检测(1课时)

检测目的:

检查学生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单元讲评(1课时)

第二单元讲评见本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学生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3、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

1、谈话:

同学们请看它是谁?

(出示带有音乐的小布熊)今天我们要和小布熊一起进行科学探究,你们高兴吗?

那你们大声向小布熊问声好吧!

(学生大声向小布熊问好,由于振动小布熊音乐响起。

2、提问:

当你听到小布熊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

你想研究些什么呢?

3、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情况板书。

4、选择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揭题,板书课题)

5、谈话: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6、教师播放有多种声音的光盘。

7、汇报:

是什么声音?

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8、教师补充说明:

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二、探究新知

(一)制造声音

1、谈话:

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

2、学生自行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73页上。

3、汇报实验情况:

你怎样使食品保鲜袋发声的?

4、小结:

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