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7745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docx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

生6:

她不愿婆婆家人把她卖掉。

师:

是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不愿像牲口一样被卖掉吗?

生6:

她怕改嫁。

师:

为什么?

生6:

过去女人是不允许改嫁的。

师:

为什么?

生6:

她要遵从三从四德。

师:

三从四德要求“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祥林嫂这时没有孩子,她理应听从婆婆的安排呀,她改嫁也没错呀?

生:

(疑惑)

师:

其实封建礼教是很荒诞的东西,一方面要求女子三从四德,另一方面又要求女子“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反对女子再嫁。

这两者的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一盆脏水就全泼到了祥林嫂的身上。

祥林嫂有没有认识到了礼教的荒诞?

生7:

她却去极力维护它。

师:

从哪可以看出?

生7:

从她以死抗婚可以看出来,她维护的是“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封建礼教。

师:

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人对祥林嫂的鄙夷,同样是拿礼教的标尺来衡量祥林嫂,礼教成了人们的生存规则,有人怀疑过礼教吗?

生:

没有。

师:

这说明了什么?

生8:

人们很麻木,很愚昧。

三、是谁的悲剧

师:

这篇小说所叙述的无疑是一个悲剧,这是谁的悲剧呢?

生:

祥林嫂的悲剧。

师:

鲁迅认为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祥林嫂身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生1:

能吃苦,很能干,是一个勤劳的劳动妇女。

师:

还有什么?

生1:

还有?

(疑惑)

师:

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么?

生1:

生命。

师:

生命之花理应尽情的绽放,她却因备受摧残,早早的凋谢了,这是生命的悲剧。

然而这仅仅是生命的悲剧吗?

恩格斯也曾经给悲剧下过这样一个定义: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师: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对祥林嫂的死负有责任,是众人合力把祥林嫂推向的死亡的深渊,这“无形之手”是罪恶的众人之手。

其实众人的背后也有一种无形的手在推着他们,大家觉察到了吗?

生:

(疑惑)

师:

如果祥林嫂是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她还会死吗?

周围的人还会那样做吗?

生:

不会!

师:

哪些情形不会发生,结合小说内容来谈一谈。

生2:

祥林嫂要是生活在今天,她的婆婆没有权力把她卖给贺老六。

生3:

她在丈夫死后,到鲁镇做帮佣,婆家人就没有权力把她抢回去,限制人身自由是违法的。

生4:

贺家人也没有权力把她从家里赶出来,因为那是她的家,丈夫和儿子死后,她是家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生5:

今天即使是山区也不会发生狼吃人的事情,到是山里的野味馆有狼肉火锅。

(生笑)

生6:

现在再嫁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有人会拿来取笑。

生7:

也不会有人迷信鬼神,恐惧什么阴间的事。

生8:

祥林嫂勤劳能干,年纪又不是很大,在今天她绝不会沦为乞丐。

师:

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就不会悲惨的死去,为什么在旧时代她却只有死路一条呢?

因为她的脖子上紧紧的套着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夫权,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她的死却是不合法的,因为她死在了祝福的前夜,所以她是个“谬种”。

师:

四婶不是收留祥林嫂了吗?

柳妈也帮她出过主意,到土地庙捐门槛。

这两个人是关心她,爱护她的吧?

生4:

四婶是看中她肯吃苦,能干活,要得工钱也少,一旦她不能干了,就被四婶无情的撵了出来。

与其说柳妈是帮她,不如说是害她,她使祥林嫂陷入了更大恐惧中。

师:

柳妈这是好心办坏事,打心底还是关心祥林嫂的哦。

生4:

不是。

师:

有什么根据说“不是”?

生4:

(一时回答不上来)

生5:

(读)“祥林嫂,你又来了。

”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

“我问你:

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

”柳妈诡秘的说。

“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从“不耐烦”、“诡秘”的神色可以看出柳妈不是真正关心祥林嫂,而是拿改嫁作取笑祥林嫂的新的谈资。

师:

同意你的观点,我们分析一个人的行为,不仅要学会“察言”,还要学会“观色”。

请大家继续从需要的五个层面来分析祥林嫂的悲惨境遇。

生7:

周围人都拿祥林嫂的痛苦来取笑她,没有一个人尊重她,更可悲的是连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是有罪孽的。

师:

祥林嫂的人生价值何在?

她实现过自己的人生价值吗?

生8:

看不出祥林嫂的人生价值何在。

师:

我们分析过去时代的人物尽可能不要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去衡量,吴老师给你一点启示,鲁迅先生把中国人的命运概括成两种:

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另一种是暂时作稳了奴隶的时代。

生8:

祥林嫂的人生追求是“暂时作稳了奴隶”,奴隶的身份就是她认同的最大的人生价值。

师:

课文哪些情节是表现祥林嫂“暂时作稳了奴隶”?

生8:

第一次到四叔家做佣人,嫁给贺老六以后。

师:

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读一下。

生8:

(读)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后来?

——起来了。

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

——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师:

你读的这两段都用到一个形容词“胖”,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8:

祥林嫂对生活很满足。

师:

这是幸福的生活吗?

生8:

不是。

师:

为什么这么说?

生8:

从“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这一句可以读出祥林嫂吃得很差,劳动也很辛苦。

师:

嫁给贺老六以后是幸福的呀?

生8:

不是嫁,是被贺老六花钱买去的,他们之间只有婚姻,没有爱情。

师:

分析得好,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咬文嚼字。

祥林嫂和贺老六之间只有婚姻的买卖,没有爱情的幸福,而祥林嫂依旧很满足,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9:

因为这样奴隶的地位也是暂时的,更多的时候是想做奴隶而不得。

二、看不见的手

师:

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祥林嫂凄惨的人生境遇,我们看到到了一个孤独弱小的生命的苦苦挣扎。

她痛苦的哀嚎,诅咒这不公平的命运;她默默的忍受,独自咀嚼人生的苦难。

然而,冥冥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情的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的境地。

这只“手”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

生1:

祥林嫂是给逼死的。

师:

谁逼的?

生1:

所有的人。

师:

能说具体一些吗?

生1:

她的婆婆和小叔子逼迫她嫁给贺老六;夫死子亡后,贺家大伯把她赶出家门;鲁镇的人们那她痛苦来求笑;柳妈给她讲阴间的事,吓唬她;鲁四老爷一家歧视忌讳她,最后又把她撵出门。

正是这些逼迫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所以众人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师:

小说中的“我”也是凶手吗?

生1:

好像不是,“我”应该是同情祥林嫂的。

师:

你从那读出这种“同情”的,给大家读一下。

生1:

(读)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勿勿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

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

——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

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活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师:

“我”怎么看待自己的答话?

生1:

“我”认为自己也该负若干责任。

师:

“我”的责任何在?

生1:

(回答不上来)

生2:

因为“我”没能给她以人生的指导或具体的帮助。

师: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对祥林嫂的死负有责任,是众人合力把祥林嫂推向的死亡的深渊,这“无形之手”是罪恶的众人之手。

其实众人的背后也有一种无形的手在推着他们,大家觉察到了吗?

生:

(疑惑)

师:

如果祥林嫂是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她还会死吗?

周围的人还会那样做吗?

生:

不会!

师:

哪些情形不会发生,结合小说内容来谈一谈。

生2:

祥林嫂要是生活在今天,她的婆婆没有权力把她卖给贺老六。

生3:

她在丈夫死后,到鲁镇做帮佣,婆家人就没有权力把她抢回去,限制人身自由是违法的。

生4:

贺家人也没有权力把她从家里赶出来,因为那是她的家,丈夫和儿子死后,她是家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生5:

今天即使是山区也不会发生狼吃人的事情,到是山里的野味馆有狼肉火锅。

(生笑)

生6:

现在再嫁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有人会拿来取笑。

生7:

也不会有人迷信鬼神,恐惧什么阴间的事。

生8:

祥林嫂勤劳能干,年纪又不是很大,在今天她绝不会沦为乞丐。

师:

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就不会悲惨的死去,为什么在旧时代她却只有死路一条呢?

因为她的脖子上紧紧的套着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夫权,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她的死却是不合法的,因为她死在了祝福的前夜,所以她是个“谬种”。

这篇小说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生1:

小说讲了祥林嫂不幸的遭遇。

师:

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祥林嫂遭遇了哪些不幸?

按时间顺序说。

生1:

祥林嫂二十六七岁时,比她小十岁的小丈夫死了,她不愿改嫁,就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了一名女佣。

做了三四个月,就被婆家人劫了回去,并逼她改嫁给了深山坳里的贺老六,说是改嫁,其实就是把她卖了。

祥林嫂以死抗争,但最后还是屈从了贺老六,并生了一个儿子。

祥林嫂在贺家过了四五年,不幸的命运又一次降到她的头上,贺老六病逝,儿子也被狼吃了,狠心的大伯把她赶出了家门。

备受命运打击的祥林嫂又回到鲁镇,继续在鲁四老爷家做女佣。

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没有引起人们的同情,反而成了周围人取笑她谈资,鲁四老爷一家也因此更忌讳她。

祥林嫂听了柳妈的劝告,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本以为可以洗清罪孽了,可是主人家仍旧忌讳她,不准她碰祭祀的器物,并把她撵了出去。

祥林嫂沿街乞讨,当遇到“我”时,向“我”询问鬼神的有无,而“我”却无法准确告诉她,最后祥林嫂在对鬼神的恐惧中死去了,死在了祝福的前夜。

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了五个层次:

1、生存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也就是饿了要吃,冷了要穿,累了有地方休息,维持生命的存在;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要,也就是说生命存在不受到威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人要被社会接纳,能得到群体的认同,有人爱你,这种爱包括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友谊,异性的爱情等;尊重需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二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要就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请同学们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选择不同的层面角度来分析祥林嫂的悲惨境遇。

生2:

从生理需要的角度来看,祥林嫂最大的愿望就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活下去,然而她的努力并不能改变命运的捉弄,她最后被鲁四老爷撵了了出来,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可是她的要饭的碗是破的,空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祥林嫂无法获得最低生存保障,她最后死在了雪夜里也就不足为怪了。

生3:

祥林嫂的一生都生活在恐惧中,她害怕被卖改嫁,逃到了鲁四老爷家,可是最后还是被婆家人强抢了回去,被逼迫嫁给了贺老六。

第二次结婚,又是夫死子丧的悲剧结局,从此她陷入更大的恐惧中,她害怕到阴间被两个男人争抢,被阎罗大王用锯子锯开。

生4:

没有人爱祥林嫂,第一个丈夫小她十岁,根本不懂得爱;第二个丈夫是花钱把她买去的,也不是真正爱她。

师:

四婶不是收留祥林嫂了吗?

柳妈也帮她出过主意,到土地庙捐门槛。

这两个人是关心她,爱护她的吧?

生4:

四婶是看中她肯吃苦,能干活,要得工钱也少,一旦她不能干了,就被四婶无情的撵了出来。

与其说柳妈是帮她,不如说是害她,她使祥林嫂陷入了更大恐惧中。

师:

柳妈这是好心办坏事,打心底还是关心祥林嫂的哦。

生4:

不是。

师:

有什么根据说“不是”?

生4:

(一时回答不上来)

生5:

(读)“祥林嫂,你又来了。

”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

“我问你:

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

”柳妈诡秘的说。

“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从“不耐烦”、“诡秘”的神色可以看出柳妈不是真正关心祥林嫂,而是拿改嫁作取笑祥林嫂的新的谈资。

师:

同意你的观点,我们分析一个人的行为,不仅要学会“察言”,还要学会“观色”。

请大家继续从需要的五个层面来分析祥林嫂的悲惨境遇。

生6:

小说写了祥林嫂三次被赶出门,第一次,小丈夫死后,被赶出卫家嫁给贺老六;第二次,贺老六和阿毛死后,被赶贺家到鲁四老爷家继续帮佣;第三次,被鲁四老爷家赶出鲁家,流落街头。

由三次被“赶”可以看出,祥林嫂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宿,如果说她有归宿,那归宿就是死亡。

生7:

周围人都拿祥林嫂的痛苦来取笑她,没有一个人尊重她,更可悲的是连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是有罪孽的。

师:

祥林嫂的人生价值何在?

她实现过自己的人生价值吗?

生8:

看不出祥林嫂的人生价值何在。

师:

我们分析过去时代的人物尽可能不要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去衡量,吴老师给你一点启示,鲁迅先生把中国人的命运概括成两种:

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另一种是暂时作稳了奴隶的时代。

生8:

祥林嫂的人生追求是“暂时作稳了奴隶”,奴隶的身份就是她认同的最大的人生价值。

师:

课文哪些情节是表现祥林嫂“暂时作稳了奴隶”?

生8:

第一次到四叔家做佣人,嫁给贺老六以后。

师:

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读一下。

生8:

(读)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后来?

——起来了。

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我在娘家这几

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

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

——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师:

你读的这两段都用到一个形容词“胖”,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8:

祥林嫂对生活很满足。

师:

这是幸福的生活吗?

生8:

不是。

师:

为什么这么说?

生8:

从“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这一句可以读出祥林嫂吃得很差,劳动也很辛苦。

师:

嫁给贺老六以后是幸福的呀?

生8:

不是嫁,是被贺老六花钱买去的,他们之间只有婚姻,没有爱情。

师:

分析得好,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咬文嚼字。

祥林嫂和贺老六之间只有婚姻的买卖,没有爱情的幸福,而祥林嫂依旧很满足,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9:

因为这样奴隶的地位也是暂时的,更多的时候是想做奴隶而不得。

二、看不见的手

师:

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祥林嫂凄惨的人生境遇,我们看到到了一个孤独弱小的生命的苦苦挣扎。

她痛苦的哀嚎,诅咒这不公平的命运;她默默的忍受,独自咀嚼人生的苦难。

然而,冥冥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情的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的境地。

这只“手”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

生1:

祥林嫂是给逼死的。

师:

谁逼的?

生1:

所有的人。

师:

能说具体一些吗?

生1:

她的婆婆和小叔子逼迫她嫁给贺老六;夫死子亡后,贺家大伯把她赶出家门;鲁镇的人们那她痛苦来求笑;柳妈给她讲阴间的事,吓唬她;鲁四老爷一家歧视忌讳她,最后又把她撵出门。

正是这些逼迫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所以众人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师:

小说中的“我”也是凶手吗?

生1:

好像不是,“我”应该是同情祥林嫂的。

师:

你从那读出这种“同情”的,给大家读一下。

生1:

(读)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勿勿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

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

——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

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活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

师:

“我”怎么看待自己的答话?

生1:

“我”认为自己也该负若干责任。

师:

“我”的责任何在?

生1:

(回答不上来)

生2:

因为“我”没能给她以人生的指导或具体的帮助。

师: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对祥林嫂的死负有责任,是众人合力把祥林嫂推向的死亡的深渊,这“无形之手”是罪恶的众人之手。

其实众人的背后也有一种无形的手在推着他们,大家觉察到了吗?

生:

(疑惑)

师:

如果祥林嫂是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她还会死吗?

周围的人还会那样做吗?

生:

不会!

师:

哪些情形不会发生,结合小说内容来谈一谈。

生2:

祥林嫂要是生活在今天,她的婆婆没有权力把她卖给贺老六。

生3:

她在丈夫死后,到鲁镇做帮佣,婆家人就没有权力把她抢回去,限制人身自由是违法的。

生4:

贺家人也没有权力把她从家里赶出来,因为那是她的家,丈夫和儿子死后,她是家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生5:

今天即使是山区也不会发生狼吃人的事情,到是山里的野味馆有狼肉火锅。

(生笑)

生6:

现在再嫁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有人会拿来取笑。

生7:

也不会有人迷信鬼神,恐惧什么阴间的事。

生8:

祥林嫂勤劳能干,年纪又不是很大,在今天她绝不会沦为乞丐。

师:

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就不会悲惨的死去,为什么在旧时代她却只有死路一条呢?

因为她的脖子上紧紧的套着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夫权,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她的死却是不合法的,因为她死在了祝福的前夜,所以她是个“谬种”。

三、是谁的悲剧

师:

这篇小说所叙述的无疑是一个悲剧,这是谁的悲剧呢?

生:

祥林嫂的悲剧。

师:

鲁迅认为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祥林嫂身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生1:

能吃苦,很能干,是一个勤劳的劳动妇女。

师:

还有什么?

生1:

还有?

(疑惑)

师:

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么?

生1:

生命。

师:

生命之花理应尽情的绽放,她却因备受摧残,早早的凋谢了,这是生命的悲剧。

然而这仅仅是生命的悲剧吗?

恩格斯也曾经给悲剧下过这样一个定义: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的新角度,我们一起从人性、社会、文化、启蒙四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一悲剧。

人性应该是怎样的?

孟子对人性有过这样的阐释,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我们课文中看到的人性又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

生2:

(读)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

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

但不久,大家也都

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

后来全镇的人

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男人们的“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脸上的“鄙夷的神气”,老女人“特意寻来”、“满足的去”,以及后来“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他们只是把祥林嫂的悲痛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消遣无聊的时光,可以看出人们没有恻隐之心。

师:

女人的脸上为什么会有“鄙夷的神气”?

生2:

因为她嫁过两次人。

师:

是祥林嫂自愿嫁给贺老六的吗?

生2:

是婆婆把她给卖了。

师:

这些人们知道吗?

生2:

知道。

师:

知道祥林嫂是被迫的,还要鄙夷她,这是缺少——

生2:

是非之心。

生3:

(读)……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

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

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谁料到?

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

大伯来收屋,又赶她。

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祥林嫂夫死子丧,已经很悲惨了,贺家大伯还趁机来霸占她的家产,可见这个人不但没有恻隐之心,而且也没有辞让之心。

生4:

(读)“后来?

——起来了。

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

——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祥林嫂像牲口一样被卖到了深山里,卫老婆子还要说她交了好运了,可见她缺乏是非之心。

生5:

(读)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

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四婶的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

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姑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鲁四老爷和四婶是因为“雇用女工之难”才收留祥林嫂的,可见他们的自私,毫无同情心;她们认为祥林嫂败坏风俗,可见他们的迷信愚昧。

师:

人性本应该是美好的,然而几位同学的朗读和分析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陋,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祝福》是生命的悲剧,也是人性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的悲剧,社会的文明底线应该是让每一个人都能生活下去,祥林嫂这样一个有着强烈生存欲望的人却无法活下去,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剧。

这一社会悲剧的发生,除了政治历史的原因,有没有文化的原因呢?

让我们从祥林嫂身上来探寻社会悲剧发生的文化根源。

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

生6:

她不愿婆婆家人把她卖掉。

师:

是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不愿像牲口一样被卖掉吗?

生6:

她怕改嫁。

师:

为什么?

生6:

过去女人是不允许改嫁的。

师:

为什么?

生6:

她要遵从三从四德。

师:

三从四德要求“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祥林嫂这时没有孩子,她理应听从婆婆的安排呀,她改嫁也没错呀?

生:

(疑惑)

师:

其实封建礼教是很荒诞的东西,一方面要求女子三从四德,另一方面又要求女子“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反对女子再嫁。

这两者的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一盆脏水就全泼到了祥林嫂的身上。

祥林嫂有没有认识到了礼教的荒诞?

生7:

她却去极力维护它。

师:

从哪可以看出?

生7:

从她以死抗婚可以看出来,她维护的是“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封建礼教。

师:

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人对祥林嫂的鄙夷,同样是拿礼教的标尺来衡量祥林嫂,礼教成了人们的生存规则,有人怀疑过礼教吗?

生:

没有。

师:

这说明了什么?

生8:

人们很麻木,很愚昧。

师:

鲁迅早年去日本学习,本来是去学医的,后来为什么要改行写小说呢?

我来听听他自己怎么说。

鲁迅曾在《呐喊•自序》中写道: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

“取材多来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从鲁迅的创作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强烈启蒙愿望,即把在“铁屋子”里昏睡的人们唤醒。

《祝福》中的“我”无疑带有启蒙者的影子,祥林嫂无疑是我的启蒙对象,“我”给祥林嫂带来了什么呢?

生9:

“我”的话模棱两可,对祥林嫂没有什么帮助。

师:

“我”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具有一种话语权力,面对“我”的启蒙对象,“我”具有的话语立刻就显露出尴尬和困窘,“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作为启蒙者连启蒙对象属于话语范畴的问题都回答不了,又怎能担负起改变启蒙对象生存的重任呢?

《祝福》这篇小说有着深厚的悲剧意蕴,我们今天这两节课只是给大家作一个解读的示范,相信大家课后反复阅读小说,还会发现新的解读角度,收获新的阅读体验。

谁杀死了祥林嫂——鲁迅《祝福》课堂教学实录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板书课题)。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仔细阅读课文与印发的材料,想必大家已经产生了很多想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个问题,谁杀死了祥林嫂?

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1:

我觉得鲁四老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