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申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7866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课题申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课题申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课题申报.docx

《小课题申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课题申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课题申报.docx

小课题申报

课题研究申报表

课题名称:

文言文学习带来了什么

课题组长

高洁

课题组成员:

全体高一语文组教师

为什么要开展本研究(即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

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所以,为了传承文明、提升中学生的人格,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应以文言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文言文教学“六大原则”(即对话原则、活动原则、专题原则、拓展原则、鉴赏原则和探究原则)为指导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努力实现文言文教学价值目标。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

而语文教学中片面追求文言文阅读应试对策,只注重字词句式分析,忽视文言文对提高中学生素养的整体功能,从而导致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的严重缺位和异化。

如果不打通文言文教学这个“瓶颈”,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提不起来,“一怕文言文”的阴影就会一直笼罩在广大中学生的心坎,中学生的整体素养就难以得到提高。

所以,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振兴文言文教学,来切实实现“拯救国宝、传承文明、探究方法、提升人格”的价值目标。

学好文言文对形成中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1.培养中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2.夯实文言根基,培养汉语言文字素养。

3.增强文化意识,传承中华文明。

本研究中重要概念的说明(此项根据研究需要填写):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中国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课题研究计划采取的措施(这部分为重点,要详细展开说明课题计划采取措施的对象、内容、方法、步骤等,如:

从什么角度切入?

计划怎样操作?

以什么方式记录?

等等。

课题组如果有该课题的前期研究,也应加以说明):

1、研究对象:

高一全体学生

2、本课题研究时间:

开题:

2012.3-2012.4

中期报告:

2012.4-2012.6

结题:

2012.6-2012.12

3、研究内容:

课题组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

(1)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2)指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进行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4)提倡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以教材为基础,拓展阅读,专题阅读

(6)对经典文言文赏析、评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7)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8)经典文言文赏析展示

4、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筛选和研究来自语文诗歌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研究的方法,不断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差。

(2)调查法。

一是调查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去粗取精,确立新的生长点,二是通过调查总结筛选诗歌教学中的新点子,新做法,进而用于指导实践。

(3)案例研究法。

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个体案例的解读、对比来调整研究的思路,测试研究的成效等。

(4)经验总结法。

组织和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总结提炼诗意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

5、研究阶段与步骤:

⑴课题准备阶段:

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方案;进行有关资料收集、分析现状、讨论分析课题可操作性、操作过程及预期效果,最终确定课题。

⑵课题实施阶段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可谓问题重重,弊端种种。

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真正体味到“好学之乐”。

要激发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①学习意义激趣

文言文教学开始前,教师应专用一节课向学生介绍文言文的学习价值,向学生展示文言文这座宝库里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介绍古代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古代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科举职官、天文历法及衣食住行等文化常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同时,文言文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学习古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生明白了学习文言文的价值,就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②课堂导入激趣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应根据教材、生情、师情的不同,灵活设计导语,创造一种或紧张、或愉悦、或有趣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课本中的文言文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战国策》、《左氏春秋》、《国语》、《史记》等史书中选取的,涉及的事件、人物往往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学生由于远离了那个历史时代,对那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历史典籍、礼仪风俗等都不甚了解,阅读理解起来难免困难重重,兴趣肯定不高。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可多补充介绍一些背景知识来增加其学习兴趣。

这样,拨开了历史的迷雾,消除了阅读的障碍,学生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兴趣自然大增。

③联系生活激趣

文言文的内容似乎与现实没什么联系,如果细加体会,我们会发现文言文中的很多内容与当今的社会现象有相似性。

如果我们能超越时空的囿限,用现代社会意识关照文言文教学,就可以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时空距离,缩小学生与文言文的心灵差距,让学生觉得学好文言文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能力大有裨益,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上《寡人之于国也》一课,当讲到“五十步笑百步”时,可联系现实生活中“顺手牵羊不算偷”,“一二五不算赌”,收点礼品不算受贿的思想;讲到“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时,可指出这正是维护生态平衡的环保意识;讲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可分析这正是要求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的朴素思想。

实践证明,用现代意识关照文言文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多媒体辅助激趣

传统教学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口干舌燥地对课文进行“分崩离析”,气氛的沉闷,知识的狭窄是可想而知的。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将无声无色的文字变为声像并茂的音像,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自然就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激发”这一行为上,而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只有这样,文言文课堂才能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交流平台,学生才能真正学好文言文。

⑶课题总结阶段

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出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汇编课题研究资料。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按课题研究的计划和要求完成了相关的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相关课件及研究论文。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改进了课堂教学,文言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渐长,畏惧、抵触心理有所消除;在调查问卷表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文言文教学呈现出新的气象。

课题预期要取得的成果(即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什么方式加以表达,如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件等):

1、结题报告

2、观摩课

3、研究预期(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笔者通过三个方面的过程,即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进行文学性教育、以及自己优化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在观念认识上有所改变,把文言文学习作为自己开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之门的钥匙,睿智人格的塑造、树立民族精神的基石。

学生在行动上也有所改变,积极行动起来,掌握文言文知识、进行经典文言文赏析、试着进行文言文作文。

但是,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基于认识上的多元化或者视野的狭隘、行为上的差异化,依然对于文言文学习持有顽固的偏见。

学校审批意见

审批单位(公章)时间:

课题实施方案

导读:

文言文是高中生接近传统经典的最直接的载体,这一载体应该最大限度在“学文”与“立人”的双重责任之中发挥作用。

文言文简洁,优雅,有着独特的词法、句法、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这些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灵魂所在,带着既有的认知结构和对母语特殊的情感体验,学生自从进入初中,就走进了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

并且中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正确有效地学习这些经典作品,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全人格。

一、课题的提出

如何使得文言文在高中生的学习中生动起来、鲜活起来?

如何使这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字真正成为传承文明、提升人格的有效载体?

我觉得:

1、白话文以文言文为语言根基。

文言文不仅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语言的宝库。

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白话基本源自文言,人们在学生时代的“语言敏感期”,从“根源处”学习语言,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古文,打好文言根基,再运用白话来表达,那么,写出的文字就比较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

2、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所以,我认为,为了传承文明、提升中学生的人格,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应以文言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文言文教学的原则为指导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努力实现文言文教学价值目标。

3、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语文课堂教学“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的说法,已成广大中学生学习语文畏惧心理的生动说明。

中学生为什么怕读文言文?

因为文言文和我们的时代隔了太久,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太大,再加上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使学生学久生厌,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了文言文。

如果对此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前景不容乐观。

所以,文言文阅读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

二、课题的认识

现在能够流传下来的古文,或是意蕴深厚,或是陈述历史。

是古代历史和文明的沉淀。

研究学习古文。

一是能够了解当时时代所发生的事。

二是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

在追溯历史的过程中,能够让我们深切的了解文明从发迹到现在的进程,是我们重视自己的文明,以一种敬仰和敬畏的心态学习和延续它。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中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2.夯实文言根基,培养汉语言文字素养。

3.增强文化意识,传承中华文明。

四、课题研究基本步骤

⑴课题准备阶段:

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方案;进行有关资料收集、分析现状、讨论分析课题可操作性、操作过程及预期效果,最终确定课题。

⑵课题实施阶段: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可谓问题重重,弊端种种。

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真正体味到“好学之乐”。

要激发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①学习意义激趣

文言文教学开始前,教师应专用一节课向学生介绍文言文的学习价值,向学生展示文言文这座宝库里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介绍古代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古代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科举职官、天文历法及衣食住行等文化常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同时,文言文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学习古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生明白了学习文言文的价值,就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②课堂导入激趣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应根据教材、生情、师情的不同,灵活设计导语,创造一种或紧张、或愉悦、或有趣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课本中的文言文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战国策》、《左氏春秋》、《国语》、《史记》等史书中选取的,涉及的事件、人物往往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学生由于远离了那个历史时代,对那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历史典籍、礼仪风俗等都不甚了解,阅读理解起来难免困难重重,兴趣肯定不高。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可多补充介绍一些背景知识来增加其学习兴趣。

这样,拨开了历史的迷雾,消除了阅读的障碍,学生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兴趣自然大增。

③联系生活激趣

文言文的内容似乎与现实没什么联系,如果细加体会,我们会发现文言文中的很多内容与当今的社会现象有相似性。

如果我们能超越时空的囿限,用现代社会意识关照文言文教学,就可以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时空距离,缩小学生与文言文的心灵差距,让学生觉得学好文言文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能力大有裨益,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上《寡人之于国也》一课,当讲到“五十步笑百步”时,可联系现实生活中“顺手牵羊不算偷”,“一二五不算赌”,收点礼品不算受贿的思想;讲到“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时,可指出这正是维护生态平衡的环保意识;讲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可分析这正是要求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的朴素思想。

实践证明,用现代意识关照文言文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多媒体辅助激趣

传统教学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口干舌燥地对课文进行“分崩离析”,气氛的沉闷,知识的狭窄是可想而知的。

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将无声无色的文字变为声像并茂的音像,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自然就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激发”这一行为上,而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只有这样,文言文课堂才能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交流平台,学生才能真正学好文言文。

⑶课题总结阶段

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出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汇编课题研究资料。

具体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12.3到2012.12,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及实施阶段:

(2012.3—2012.4)选题、讨论;制定、完善课题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理论学习;专家指导;现场培训

2、实验第一阶段:

(2012.4—2012.5)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确定实验对象调查问题表现分析形成原因

3、实验第二阶段:

(2012.5—2012.6)分类确定方案,全程详细记录,对比实验检测效果撰写中期实验报告

4、改进实施及结题阶段:

(2012.6—2012.12)全面总结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论文汇总实验资料数据对外展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基本方法

1)实验的对象:

高一全体学生

2)实验的内容

(1)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引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视。

(3)总结探究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4)学会自主鉴赏文言文。

(5)将古人的优秀品质吸收借鉴,内化为自我的意识与品质。

(6)实验的方法采取整体设计,宏观控制,有效组织专题实验,分步实施,及时调节,逐步深人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对比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搜集资料;整理学生文言学习存在的困惑;提出解决方法。

2、案例研究法:

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内容,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并总结,分组讨论通过本课的学习自己的收获或心得,课后形成文字。

3、观察比较法:

针对不同文体的文言文,学习比较学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以及方法。

4、经验总结法:

根据其他教师提供的文言文教授以及学习方法,和自己的方法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取长补短,形成一套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法。

六、研究措施

(一)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验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地开展。

课题负责人:

谢雪琴

课题组组长:

高洁

副组长:

牛砚宋亚玲

课题组成员:

刘艳刘亚芬赵妍

(二)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理念,激发老师的研究热情,促使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

1、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点学习关于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强化教师的“转化学困生”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转化策略方法等。

通过各种形式及途径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意识。

2、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课题组教师,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采用自学、集中学、讲座、录像、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3、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三)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

1、形成课题研究的氛围。

由备课组长亲自承担学校的主课题,定期撰写阶段报告书,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探讨,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

2、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研科研不分家,使课题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及时总结,落实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激情。

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参加教案评比和教学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2、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培养优秀教师。

3、采用激励机制,对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激情。

七、预期研究成果

1、结题报告

2、观摩课

3、研究预期(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笔者通过三个方面的过程,即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进行文学性教育、以及自己优化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在观念认识上有所改变,把文言文学习作为自己开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之门的钥匙,睿智人格的塑造、树立民族精神的基石。

学生在行动上也有所改变,积极行动起来,掌握文言文知识、进行经典文言文赏析、试着进行文言文作文。

但是,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基于认识上的多元化或者视野的狭隘行为上的差异化,依然对于文言文学习持有顽固的偏见。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时间

2014.4

地点

高一年级备课组

活动

内容

文言文学习带来了什么

参加人

全体高一年级语文教师

一、理论学习

二、组内成员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1.搜集相关资料,界定原创试题

2.搜集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查阅网络,借鉴融汇其方法

3.整理各个阶段研究材料,总结并提出自己方法

4.进行尝试,反思,再总结

备注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于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则在于语文的学习与研究。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由过去的20%增加到40%,文言文的教学引起了空前的关注,教学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语文教师都在致力于文言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然而,目前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有高中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对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没有养成自主阅读或自学的良好习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很差。

学生获得文言文的知识的形式:

缺乏主动性、方法性和习惯性,仅仅靠在老师指导下的训练、讲解、归纳和总结,这种学习情况的学生约占90%。

认为文言文阅读的核心应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的习得和应用的学生占68%,选择多读多背,形成语感的学生有占24%,只有8%的学生选择多品多悟,自然天成。

  文言文学习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

大多数学生不甚关心,以“置身度外,置之不理”的认识层次来对待文言文学习。

这表明学生的学习观念仍停滞在应付“考试”上,缺乏长远的眼光,大语文的胸怀。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

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

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

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

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

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

当一个人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

例如,为了集体的利益,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因而支配自己去坚持学习。

或者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赞赏,同学、朋友的尊重,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等,也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

1.培养中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2.夯实文言根基,培养汉语言文字素养。

3.增强文化意识,传承中华文明。

   4.将古人的优秀品质吸收借鉴,内化为自我的意识与品质。

    在研究内容上,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确立了以下几个方面:

1.行动研究法:

搜集资料;整理学生文言学习存在的困惑;提出解决方法。

2.案例研究法:

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内容,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并总结,分组讨论通过本课的学习自己的收获或心得,课后形成文字。

3.观察比较法:

针对不同文体的文言文,学习比较学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以及方法。

4.经验总结法:

根据其他教师提供的文言文教授以及学习方法,和自己的方法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取长补短,形成一套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法。

    具体过程如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12.3到2012.12,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及实施阶段:

(2012.3—2012.4)选题、讨论;制定、完善课题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理论学习;专家指导;现场培训。

2、实验第一阶段:

(2012.4—2012.5)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确定实验对象调查问题表现分析形成原因。

3、实验第二阶段:

(2012.5—2012.6)分类确定方案,全程详细记录,对比实验检测效果撰写中期实验报告。

4、改进实施及结题阶段:

(2012.6—2012.12)全面总结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论文汇总实验资料数据对外展示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1、结题报告

2、观摩课

3、研究预期(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笔者通过三个方面的过程,即指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