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7934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案.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XXXX学院学科教案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时间:

2016-2017学年度第1学期

授课班级:

本科各班级

授课教师:

XXXX

教务处制

xxx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

XXX授课班级:

本科各班级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必修课

授课题目

 绪论

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ppt演示、视频等 

授课时间

周次/课次

第1周/第1次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近现代史的学习热情,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同学们了解课程考核的要求、本课程的性质及了解如何来学习这门课。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主要内容,难点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小蜜蜂(扩音器及麦克风)、激光笔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一、考核办法5分钟

1.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形式。

2.缺勤三分之一者取消考试资格。

3.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二、课程性质20分钟

它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载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三、课程目的35分钟

1.育人: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而完善的人格。

2.资政: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教学内容10分钟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五、教学计划5分钟

课堂教学(28学时)

实践教学(2学时)

讨论(4学时)

复习(2学时)

六、参考书目2分钟

1.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岳麓书社,1987年

2.陈旭麓: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3.费正清:

《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4.费孝通:

《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5.郭世佑:

《民族觉醒的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图片、PPT、FLASH、历史照片、音像资料等方法和手段。

1.如何理解本课程的课程性质?

2.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

XXX授课班级:

本科各班级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必修课

授课题目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ppt演示、视频等 

授课时间

周次/课次

第2周/第2次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概况,以及近世中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强烈反差。

2、深刻认识和掌握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重点、难点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与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历史任务其内在联系。

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小蜜蜂(扩音器及麦克风)、激光笔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导入)近代史是我们的昨天,它与今天我们身在其中的现实息息相通。

古人说“殷鉴不远,在夏侯之世”。

又说“寂然凝思,思接千载”。

学习近代史有助于深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

毛主席强调指导中国革命的政党,要具备三个条件:

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知识与国情,并主张集中力量分门别类的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历史。

学习近代史是我们了解为什么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

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本”和“源”。

一、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30分钟

(1.灿烂的中华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

3.中国封建社会的迟滞与衰落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5分钟

1.鸦片战争:

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呈现出以下六个基本特点:

3.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2分钟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及联系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图片、PPT、FLASH、历史照片、音像资料等方法和手段。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

XXX授课班级:

本科各班级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必修课

授课题目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ppt演示、视频等 

授课时间

周次/课次

第3周/第3次课 

教学目标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状况,分析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重点、难点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及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小蜜蜂(扩音器及麦克风)、激光笔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10分钟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

二、政治控制:

10分钟

为了统治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三、经济侵略10分钟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四、文化奴役5分钟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0分钟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0分钟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5分钟

讨论:

有人承认落后国家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正义性,但却否认这种斗争的合理性。

认为,在任何战争中,总是先进者打败落后者;落后国家对先进的侵略者进行反抗是徒劳无益的、不明智的,因而应该予以否定。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图片、PPT、FLASH、历史照片、音像资料等方法和手段。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

XXX授课班级:

本科各班级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必修课

授课题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ppt演示、视频等 

授课时间

周次/课次

第4周/第4次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

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这样就为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了基础。

重点、难点

1.评价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3.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的评价及其对中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小蜜蜂(扩音器及麦克风)、激光笔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35分钟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25分钟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一)兴办近代企业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综观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1.洋务运动的封建性

2.社会思想的保守性

3.洋务运动对外国的依赖性

4.洋务企业的管理的腐朽性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20分钟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图片、PPT、FLASH、历史照片、音像资料等方法和手段。

【阅读文献】

1.马克思: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3.洪仁玕:

《资政新篇》(1859年)

4.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

5.梁启超:

《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

6.严复:

《原强》(1895年3月)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洋务运动对于当前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启迪?

4.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

XXX授课班级:

本科各班级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必修课

授课题目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ppt演示、视频等 

授课时间

周次/课次

第5周/第5次课 

教学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以及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过程的学习,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屈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

通过对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主张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需要新的指导思想和领导阶级。

重点、难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3.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关系。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步性和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小蜜蜂(扩音器及麦克风)、激光笔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35分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与此同时,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20分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更严重,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各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在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推动下,同盟会也积极开展革命的宣传和鼓动活动,联络会党和新军,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都为后来的辛亥革命作了准备。

一、革命前夕的武昌

二、辛亥革命爆发

三、中华民国成立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25分钟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引起了帝国主义的仇视,他们积极寻找新的代理人颠覆革命。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拥护共和骗取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信任和妥协,窃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以北京为首都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为了反对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以及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孙中山及其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是因为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资产阶级本身的弱点,这些革命斗争都失败了。

证明以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一、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扼杀这场革命;

主观原因:

(1)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中国民族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但是革命党人不仅不敢触动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而且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对于封建势力,革命党人虽然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却没有触动封建土地制度和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2)没有群众基础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只依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战。

(3)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组织松懈,内部派系纷杂,在革命胜利发展时就已经四分五裂。

(4)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缺乏勇气和决心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去夺取政权,只能靠联络和发动会党、新军,依靠军阀的军队。

因此虽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不能巩固。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为国家和民族寻找一条新的道路。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图片、PPT、FLASH、历史照片、音像资料等方法和手段。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本科各班级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必修课

授课题目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三十年

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ppt演示、视频等 

授课时间

周次/课次

第7周/第7次课 

(第6次课为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1919至1949年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和中国人民受到“三座大山”的重压,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提出的三种不同建国方案。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三座大山”和三种建国方案。

教学难点:

“三座大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是人民的选择;中国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分析

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小蜜蜂(扩音器及麦克风)、激光笔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35分钟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15分钟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25分钟

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使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种使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的政治代表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

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图片、PPT、FLASH、历史照片、音像资料等方法和手段。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为什么?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本科各班级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必修课

授课题目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授课形式

讲授、讨论、ppt演示、视频等 

授课时间

周次/课次

第8周/第8次课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重点、难点

1.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3.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4.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展现了哪些新面貌?

5.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6.孙中山先生在晚年实现的伟大转变。

教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小蜜蜂(扩音器及麦克风)、激光笔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备注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30分钟

辛亥革命后,政治领域的动荡和思想领域弥漫的尊孔复古思潮,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沉痛反思,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把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引到中国,唤起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涤荡着人们头脑中的愚昧无知。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内的继续,使中国人在长期的封建思想的禁锢和束缚下解放出来,为即将到来的人民革命风暴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

一、新文化运动

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0分钟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同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准备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0分钟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国民革命

三、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1、大革命失败

北伐战争是工农运动发展的结果,反过来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全国处在大革命的高潮之中。

但是正当革命迅速走向高潮之际,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于1927年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北方,张作霖进行疯狂的反赤活动,杀害李大钊等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国民党反动集团开始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残暴的屠杀,使国民党数量从大革命开始时候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人,在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组织只能全部转入秘密状态,党的地方组织被打散,一批党的活动家牺牲在敌人屠刀下,不坚定分子纷纷脱党,工会和农会被查禁或解散,大革命走向低谷。

2、历史意义

(1)大革命风暴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的大革命风暴,席卷中国大地,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革命。

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革命的高潮,只花了半年多时间就打垮了北洋军阀的两大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的打击。

解放了几乎半个中国,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荣的一页;

(2)思想洗礼尽管这次大革命失败了,但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了;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这些都成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原因

(1)客观上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

(2)主观上中共经验不足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投入紧张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准备不足,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状况缺乏深刻的了解,对中国革命的规律缺乏研究,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领导人陈独秀坚持“二次革命论”,放弃革命的领导权,犯了右倾错误,加上党内合作的方式,使中国共产党不能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极大地妨碍了中共掌握武装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教训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经验教训,使共产党员逐渐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图片、PPT、FLASH、历史照片、音像资料等方法和手段。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为什么?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学科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本科各班级

课程名称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