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8065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作业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建设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修建沿江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要内容的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

下图为长江主航道各航段水深、沪汉蓉高铁各区段运行速度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渝万高铁与沪宁高铁运行速度相差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

C.技术水平D.人口密度

2.重庆至枝城航段水深明显大于其他航段,其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丰沛B.水利工程建设

C.地形崎岖D.排淤深挖航道

解析:

1.B 2.B 第1题,沪宁高铁主要经过长三角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渝万高铁所经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因此渝万高铁与沪宁高铁运行速度相差较大,所以B正确。

第2题,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重庆至枝城航段水深明显大于其他航段,其原因最可能是水利工程建设,所以B正确。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是长江的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

报告显示:

长江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水质呈整体恶化趋势以及水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等方面。

据此回答3~5题:

3.造成长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原因是(  )

A.流域内科技发达,水资源利用少

B.国家的宣传力度大,人们的节水意识强

C.长江水量充足,供远大于求

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4.造成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A.长江沿线的排污量增大,水质恶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B.三峡等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影响了鱼类的洄游

C.流域内的过度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长江水量减少,净化能力下降

5.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我们应(  )

①合理规划沿江产业 ②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③加强管理、依法治水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解析:

3.D 4.D 5.D 第3题,长江流域地处季风气候区,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不利于稳定开发利用;且流域内上、中、下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水资源利用程度差别很大,因而造成了长江流域总体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状况。

第4题,2007年南水北调工程还未开始调水,因而不可能影响到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第5题,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有关,因此要加强管理、合理布局产业、减少沿江污染物的排放。

6.(2020·天津五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9月国家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

材料二 长江经济带及三大城市群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城市群中,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是      ,其中心城市是   。

 

(2)为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上游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1)题,长江经济带中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为上海。

(2)题,本题分析重点需落在“绿色”二字上。

为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上游地区可采取植树造林,保护天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减少污染和排放,加强环境整治等措施。

答案: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上海

(2)植树造林,保护天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减少污染和排放,加强环境整治。

(2020·海口期末)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的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7~9题:

7.图中甲所代表的省份是(  )

A.贵州B.西藏C.辽宁D.广西

8.东部省份15~64岁人口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老龄化问题严重B.高等教育发达

C.城乡间人口流动D.基础设施完善

9.西南地区最适宜承接东部转出的产业类型是(  )

A.资金密集型B.劳动力密集型

C.技术指向型D.市场指向型

解析:

7.A 8.C 9.B 第7题,图中为长江经济带的部分统计数据,因此可以排除辽宁和广西两省区,由图中甲省城镇化率为40%,说明当地的城市化水平不是很低,因此可以排除西藏,故甲省为贵州。

第8题,如果15~64岁人口比重较高,则老龄化问题不严重,A错;高等教育发达和基础设施完善对15~64岁人口的吸引力有限,不是造成东部省份15~64岁人口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B、D错;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西部农村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到东部地区的城市打工,使东部省份15~64岁人口比重较高,C对。

第9题,西南地区经济落后,没有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因此不可能承接东部转出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指向型产业,A、C错;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水平低,因此不具有市场的优势,不适合布局市场指向型产业,D错;西南地区经济落后,产业水平低,就业机会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适合布局劳动力密集型产业,B对。

(2020·烟台期末)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

下图为鄱阳湖流域水系示意图和1955~2010年鄱阳湖湖口水文站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图。

据此回答10~12题:

10.据图可推知(  )

①湖口水文站径流量影响输沙量 ②湖口水文站输沙量影响径流量 ③岀湖径流量大于长江入湖径流量 ④长江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11.推测1963年鄱阳湖湖口水文站输沙量出现负值的原因是(  )

A.长江上游修建水利工程

B.鄱阳湖流域旱灾严重

C.长江上游水土保持较好

D.鄱阳湖区的围湖造田

12.自2000年以来,鄱阳湖采砂活动兴起,使湖泊浑浊度增加,进而造成(  )

A.岀湖泥沙显著减少B.出湖泥沙显著增加

C.入湖泥沙显著减少D.入湖泥沙显著增加

解析:

10.C 11.B 12.B 第10题,读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关系示意图可知,湖口水文站的径流量对输沙量有重要的影响,当湖口的径流量较大时其输沙量也较大,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口的径流量影响其输沙量,②错误;鄱阳湖对长江有着巨大的调节能力,鄱阳湖流域有多条大河注入湖泊,鄱阳湖的水量较大,且由图中鄱阳湖径流净流出量可知,鄱阳湖岀湖径流量大于长江入湖径流量,可知③正确,④错误。

第11题,长江上游水利工程的修建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较好,几乎不会影响鄱阳湖湖口水文站输沙量,可知A、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初期我国各地出现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各地进入大旱,此时鄱阳湖一带也遭遇大旱天气,湖泊的水位急剧下降,水体的搬运能力急剧下降,因此1963年鄱阳湖湖口水文站输沙量才会出现负值,B正确;鄱阳湖区域的围湖造田行为会加剧该区域的水土流失,增加湖泊的含沙量从而使得水文站的输沙量增加才对,可知D错误。

第12题,鄱阳湖的浑浊度增加意味着湖泊的含沙量增加,其岀湖泥沙显著增多才对,可知A错误,B正确;鄱阳湖的浑浊度增加意味着湖泊的含沙量增加,不能说入湖的泥沙含量减少,可知C错误;鄱阳湖的采砂行为是在鄱阳湖中进行的,不能简单地说“入湖泥沙显著增加”了,可知D错误。

  (2020·潍坊期中)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重点提到了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为重点,加快水电基地和送出通道建设,扩大向下游地区送电规模。

结合下图,回答13~15题:

13.关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②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节功能强 ③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④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升高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4.下列关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少数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②改善通航条件,促进四川西部航运业的发展 ③地表水易下渗,生态环境脆弱 ④水电开发条件好,但当地地形崎岖,电力外输困难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5.甲、乙两个区域,生态治理的重点任务分别是(  )

A.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立体农业

B.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中低产田

C.防治荒漠化、发展立体农业

D.防治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

解析:

13.A 14.C 15.A 第13题,人类经济活动向山区扩展,使植被破坏严重,上游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故①③正确;长江中下游湖泊较多,②错;上游河水侵蚀作用强,河床加深,④错。

第14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旅游资源丰富,①正确;四川西部山高谷深,不利于航运业的发展,由题可知三条河流主要侧重于水电的开发,②错;地表水易下渗是云贵高原的地表特征,③错误;该地地形崎岖,为电力外输增加了困难,④正确。

第15题,甲位于横断山区,交通不便,因此生态治理的重点是发展交通运输;乙位于低山丘陵地区,生态治理的重点是发展立体农业。

(2020·德州模拟)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

2020年,成渝城市群基本建成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下图为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示意图。

据此回答16~17题:

16.图中的城市之间(  )

A.重庆和成都服务功能完全相同

B.南充的服务等级高于广安

C.乐山和永川服务范围相同

D.重庆与涪陵服务区域没有重叠

17.今后十年,成渝都市圈(  )

A.各城市空间结构将基本不变

B.各等级城市数目将明显增多

C.城市人口比重将持续上升

D.各城市商业区用地将迅速扩大

解析:

16.B 17.C 第16题,重庆和成都即使城市等级相同,但服务功能不可能完全相同,故A错误;据图可知,南充的城市等级高于广安,故南充的服务等级高于广安,故B正确;乐山和永川城市等级相同,但服务范围不相同,故C错误;重庆与涪陵两城市相邻,其服务区域有重叠,故D错误。

第17题,城市空间结构会变化,故A错误;只有某些等级城市数目增多,并非各等级城市数目都会增多,故B错误;今后十年,成渝都市圈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城市人口比重会持续上升,故C正确;部分中心城市商业区用地将迅速扩大,并非各城市商业区用地都迅速扩大,故D错。

18.(2020·济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经济带主要依托甲、乙、丙三大经济圈,推进长江中上游的腹地开发,促进上海的国际化开发。

针对长江经济带,提出了“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的经济发展新理念,要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我国模范经济带。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甲经济圈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灌溉工程,其主要目的是改变农业区位因素中的    条件。

 

(2)为落实“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的经济发展新理念,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我国模范经济带,试分析丙经济圈城市化过程中为防治“城市病”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

(1)题,成都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都江堰主要功能是农业灌溉,因此其主要目的是改变农业区位因素中的水源条件。

(2)题,我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故防治城市病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入手。

答案:

(1)水稻种植业 水源

(2)①推动城市化过程中注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②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减少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③加大犯罪打击力度,加强社会治安;

④提升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要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下图为我国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说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在上游地区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2)分析说明下游长三角地区和上游川渝经济区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解析:

(1)题,在长江上游地区多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降水丰沛,因此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2)题,下游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在于资金和技术,上游川渝经济区能源和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因此长三角为川渝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川渝地区为长三角提供能源、原料,积极吸引长三角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

答案:

(1)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2)长三角为川渝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川渝地区为长三角提供能源、原料,积极吸引长三角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互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