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8189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docx

K12学习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第八册美术教案

  全册备课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形、色与肌理和空间等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体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课时安排

  周

  次

  课

  程

  课时

  页数

  一

  、小小旅行壶

  2

  P8

  二

  2、刻纸

  3、刻纸点彩

  2

  P12

  三

  4、走访民间艺人

  2

  P17

  四

  5、虎头装饰

  2

  P21

  五

  8、精彩的瞬间

  9、运动场上

  2

  P25

  P28

  六

  6、笔墨游戏——猫头鹰

  2

  P31

  七

  7、笔墨游戏——大熊猫

  2

  P35

  八

  0、我的老师

  2

  P38

  九

  1、我们身边的植物

  2

  P41

  十

  2、画水果

  2

  P43

  十一

  3、向日葵

  2

  P46

  十二

  十三

  4、北京的城楼

(一)

(二)

  2

  P50

  十四

  6、造型各异的建筑

  2

  P55

  十五

  7、送给伙伴的贺卡(电脑美术)

  2

  P58

  十六

  8、中华世纪坛

  9、故宫

  P61

  P63

  第1课

  小小旅行壶

  新课标思想: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小小旅行壶是人们生活中必需的生活用品,它的造型既有实用性又有一定的观赏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部分学生对旅行壶比较熟悉,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用线描的方法写生过1—2个小水壶,并进行了简单的创造。

  为小水壶添加喜欢的图案,使小水壶更加生动美观。

而本课的编写意图则是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功能设计中感悟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验生活设计的乐趣,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表现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本课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观察分析、小组研讨、动手实践、经验交流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对旅行壶的种类、用途、造型艺术、功能特点、材质特征、设计与应用的关系以及对旅行壶的色彩、样式、图案等几个美感因素都有一个亲身感知,以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审美设计能力。

  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教材共有两个版面:

在第2页最醒目的地方展示了唐代金银器的典范——舞马衔杯纹银壶实物图片。

其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了解这一国宝级的文物和中国的灿烂文化,并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认识美术以它独有的多样性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热情。

在这一页的右边和下边则是各种旅行壶实物图片、文字提示以及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探讨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设计,拓宽学生设计思路,领会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如实物图片与文字提示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旅行壶的结构和巧妙构思,从中学习旅行壶的设计方法及功能的实用性。

  第3页为优秀作品。

其目的是通过欣赏,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旅行壶和学习多种表现方法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通过对旅行壶结构、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应会:

能结合生活需求大胆设计携带方便、功能多样的旅行壶。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设计,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发现美、探究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设计能力及对生活的表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对旅行壶的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感悟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功能与造型的关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难点:

处理好功能设计与实用性的关系。

  学习材料:

  教师准备:

有关旅行壶的实物或图片、声像资料和现代化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

作业纸和绘画相关工具,以及学生搜集的知识和素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人

  激发兴趣

  .播放音像资料

  解放军行军时背的军用

  水壶和小学生旅游时背带形

  状各异、色彩鲜艳、材质精

  美的旅行壶。

  2.教师提问:

你观察到

  了什么?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都有哪些不同的外形特点?

  3.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

  中,小水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各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小小旅行壶》一课。

  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欣赏、思考,通过视觉进行体验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

  的问题思考回答。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感知体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旅行壶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欣赏感知

  启迪思维

  .欣赏

  首先播放我国古代旅行

  壶的艺术作品,边放边介绍

  我国历史悠久的造型艺术。

  然后播放现代日常生活

  用壶或欣赏书中各种不同旅

  行壶的实物图片。

  2.小组合作、启迪思维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中

  小朋友们的设计作品,他们是怎样大胆构思进行设计的。

  学生欣赏感知、观察思考。

  学生欣赏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总结其艺术造型特点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研究,学习其设计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加深学生对旅行壶的造型艺术特点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启迪创作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增强自信心,激发创作热情。

  小组交流

  学习方法

  .引导谈话:

通过欣赏

  学习,你们一定也想出了很多奇妙的构思,下面请同桌同学相互交流,启发学习。

  2.引导谈话:

下面请几位同学到前面讲自己的设计构思:

  3.引导谈话:

同学们构思非常新颖、开阔。

请看,

  老师也设计了一个小小旅行壶,老师的旅行壶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

  4.总结引导: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并善于思考问题,谁说一说设计应用课

  最重要的是什么?

  5.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

  得非常好,我们无论设计什

  么,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功能和外形设计,又要考虑设计的巧妙性

  和实用性。

  6.通过本课学习,同学

  们懂得了很多,下面就请同

  学们按照刚才总结的设计要

  求,大胆想象构思,巧妙设

  计既新颖又携带方便、功能

  多样的旅行壶好吗?

  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交谈自己的想法。

  2—3名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功能多样、外形特点、色彩非常美观,但壶嘴的位置不够合理。

  学生回答:

设计应用课最重要的是各部分设计巧妙、实用,要从功能与造型的关系方面去思考,如开关、壶嘴的位置、背带的长短、尺寸合理美观等。

  学生聆听构思。

  增强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表述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思想,了解美术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美术为生活服务的这一道

  理。

  

  进一步明确本课设计目的和要求,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参与实践

  深入探究

  .教师巡视辅导,发现

  问题及时解决。

  2.随时启发学生构思,提示设计要求以及材质的选择。

  学生设计创作。

  培养学生想象创造和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物以致用”设计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展销评价

  体验乐趣

  .在小组内,先由设计

  者介绍自己旅行壶各部分的

  设计功能、材料的选择以及

  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最合适等

  项目,来吸引“订货商”。

  然后由小组成员从造型、实

  用、功能、材料选择和设计

  巧妙等方面进行评议并挂牌

  订货。

  2.将选择好的作品进行

  全班展示欣赏,评出“造型

  新颖奖”“设计实用奖”、

  “功能多样奖”、

  “设计巧妙奖”等。

  学生挂牌订货。

  欣赏评议。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评价的意识。

  

  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后延伸

  启迪:

本课的学习为我们开辟了快乐的设计乐园,希望你们将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以真正的艺术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学生倾听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小小旅行壶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

学生创作的旅行壶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但有的地方想法好,但不能实现。

  第2课

  刻纸

  新课标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教学渗透民族民间艺术教育,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特色,学习剪纸中的刻纸技法,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观察了解民间剪纸作品,分析基本特点,学习几种刀刻的基本方法,运用刻刀完成简单的刻纸作品。

在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中体验刻纸的乐趣,增强对剪纸艺术的美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课共两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欣赏、知识、方法、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欣赏部分提供了河北蔚县和天津杨柳青的剪纸作品;文字内容简单地介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小知识”部分介绍了阴刻与阳刻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了制作步骤方便学习使用。

教材中为学生小组研究和艺术实践提出了具体要求。

学生优秀作品中体现了剪纸基本方法的运用,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了参考内容。

  教学内容与目标:

  了解刻纸是剪纸的一种方法。

学习刻纸的基本方法,认识和掌握阴刻与阳刻的特点。

通过教学实践体验民族民间剪纸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在学习和掌握基本方法基础上,运用剪纸的阴刻与阳刻方法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知道刻纸是剪纸的一种形式,了解剪纸的阴刻与阳刻的特点。

  应会:

会使用阴刻和阳刻的墓本方法完成刻纸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体验民族民间剪纸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习刻纸的基本方法,运用阴刻和阳刻的方法创作一幅刻纸作品。

  难点:

阴刻与阳刻结合运用的方法,刻纸中的连接方法。

  学习材料:

  教师:

刻纸用具,教学,学生优秀作业。

  学生:

刻刀、剪子、垫板、彩色纸,剪纸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内容:

  .收集民间剪纸。

  2.收集剪纸文字资料。

  学生收集资料:

  收集民间剪纸。

  收集剪纸文字资料。

  调动学生广泛参与

  教学,培养收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准备。

  准备好用具,集中注

  意力。

  准备上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刻纸2.播放教学

  民间艺术剪纸中的刻

  纸艺术

  3.介绍阴刻与阳刻

  阴刻和阳刻是民间剪

  纸的主要形式。

  阴刻——以挖空的线

  条纹样表现形象,主要特

  点是画面坚实稳重。

  阳刻——是先把纹样

  勾画在纸上,刻去线条纹

  样以外的部分,主要特点

  是画面纤细秀丽。

  很多剪纸采用阴刻与

  阳刻结合的方法。

  4.组织小组讨论

  找一找书中的作

  品哪些地方运用了阴刻的

  技法?

哪些地方运用了阳

  刻的技法?

  说一说,在使用

  阴刻与阳刻的技法过程中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教师演示

  制作步骤演示:

  起稿—勾画轮廓

  ——刻纸完成作品

  提示用刀安全问题。

  6.看书分析作品,布

  置作业要求。

  用刻纸的方法创作一

  幅作品,完成后请你说一

  说创作体会。

  7.艺术实践

  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

  业。

  辅导要点:

  起稿方法,刻纸的要

  点。

  明确教学内容。

  观看教学,了解

  刻纸艺术。

  学习阴刻与阳刻,了解阴刻与阳刻的基本特点。

  根据自己收集的民间剪纸举例说明并分析阴刻

  与阳刻。

  小组讨论。

  观察学习制作方法,

  了解刻纸基本技法。

  明确作业要求。

  按步骤完成作业。

  

  欣赏刻纸艺术,了

  解刻纸是民间剪纸的一种制作方法。

  了解阴刻与阳刻的基本特点。

  认识剪纸的阴刻与阳刻。

  欣赏书中作品,了

  解阴刻与阳刻的运用方

  法。

  了解刻纸步骤和方

  法。

  了解作业要求,学

  习刻纸基本技法。

  灵活运用剪纸中阴刻和阳刻的基本方法。

  评价

  展示评价作业:

  展示优秀作业,组织

  学生评价作品。

  小组自评、互评。

  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板书设计:

  

  刻

  纸

  技法:

阴刻

  阳刻

  阴刻阳刻结合

  步骤:

  起稿

  勾画轮廓

  刻纸完成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刻纸方法的介绍,了解了刻纸的方法。

知道了刻纸作品属于剪纸艺术,通过剪纸作品的欣赏,同学们非常欣赏和喜欢中国的传统艺术。

  第3课

  刻纸点彩

  新课标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与前一课《刻纸》为一个单元。

在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特色、学习剪纸中的刻纸技法、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制作能力。

本课的意图是在刻纸作品的基础上,运用刻纸作品学习点彩的方法,灵活运用以前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使用水粉颜色完成一幅刻纸点彩的作品。

了解点彩画的艺术效果,尝试点彩画的方法,体验点彩画的艺术美感。

让学生观察了解点彩画的基本特点,在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中体验刻纸点彩的乐趣,增强对点彩艺术的美感体验。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了解点彩方法,感受点彩艺术特点,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感受刻纸点彩的艺术特色。

  应会:

学习运用刻纸作品完成一幅点彩作品。

在点彩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色彩知识,注意混合色的效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了解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刻纸作品完成点彩作品,培养学生创新表现的能力和创新制作能力,强化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运用刻纸作品完成一幅刻纸点彩作品,利用色彩知识生动表现内容。

  难点:

灵活运用色彩知识突出主体,注意色彩的混合效果。

  学习材料:

  教师:

、刻纸作品、水粉用具、卫生纸棉纸、双面胶、黑色或彩色卡纸、学生优秀作业。

  学生:

上节课刻纸作品、水粉用具、卫生纸棉纸、双面胶、黑色或彩色卡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

  准备

  教具、教学等用具。

  准备好上节课的刻纸作品及水粉用具、黑色卡纸。

  准备上课。

  组织

  教学

  组织学生有条理摆好学习用具。

提出上课要求。

  摆放好学习用具。

  明确要求。

  教

  学

  过

  程

  、欣赏学生优秀作业。

  提问:

  

(1)猜猜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完成的?

  

(2)分析作品主体是运用那些颜色混合而成的?

  (3)分析主体色与背景色是怎样区别的?

  学生交流活动

  回答问题

  点彩

  多种颜色的混合

  冷暖色、深浅色……

  了解点彩

  的基本方法,分析色彩混合效果,学习如何突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点彩的兴趣。

  2、介绍利用刻纸作品点彩。

  

(1)什么是点彩?

  

(2)怎样点彩?

  带领学生从书中第6页找答案。

  讨论交流。

  学习点彩方法,请学生分别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方法。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3、欣赏。

  利用刻纸点彩的全过程。

(1)用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2)颜色的混合使用。

  (3)主体与背景的处理方法。

  观看,了解用具、材料的使用方法,颜色的混合方法及主体与背景的处理方法。

  学习点彩方法,激发学生创新表现。

  4、作业要求。

  请用刻纸创作一幅点彩作品。

同学之间评价课堂作业的色彩效果。

  明确作业要求。

  5、教师演示并组织学生演示。

  带领学生进行局部演示。

  混色、点彩方法……。

  尝试在教师的带领下用刻纸进行点彩。

  学习掌握基本方法,为完成作业做准备。

  艺

  术

  实

  践

  将刻纸稿固定在黑色卡纸上。

  学生按要求、步骤完成作业。

  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

  混色点染主体部分。

  点染背景色,注意突出主体。

  轻轻揭去刻纸稿完成作品。

  评价

  、

  展示作品。

  2、

  评价作品

  评价:

是否突出主体?

混合运用了那些色彩知识。

  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

  板书设计:

  刻纸点彩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步骤:

1、将刻纸稿固定在黑色卡纸上。

  2、混色点染主体部分。

  3、点染背景色,注意突出主体。

  4、轻轻揭去刻纸稿完成作品。

  教学反思:

学生能利用上节课的刻纸作品进行刻纸点彩的创作,方法上基本能掌握,但在色彩的运用上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第4课

  走访民间艺人

  新课标思想:

  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课程。

  北京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工艺精湛。

北京的民间艺人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用纸、泥、面、木、竹、草、鬃、秫秸、麦秆等创作了风筝、风车、空竹、兔儿爷……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教学中,介绍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学习和了解北京的传统工艺。

  北京的民间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登上了大雅之堂并正在走向世界,民间艺人们的技艺需要传承和发展。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对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认知美术的价值和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初步认识与美术关系密切、易于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民间工艺门类:

脸谱、鬃人、风筝、面塑、剪纸、皮影、彩灯和泥塑。

  应会:

在了解民间艺人的基础上,对某一种民间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初步尝试进行临摹、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民间艺术、民间艺人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走向社会与人交往和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文化和历史的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师生共同选择一项传统的北京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行学习和了解。

  难点:

了解北京民间艺术门类,学习民间艺术的实效性。

  学习材料:

  依据确定的相关民间艺术搭配相应的工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知道了剪纸属于民间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

  :

剪纸

  欣赏剪纸作品。

  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热爱中国传统工艺。

  讲授新课

  、民间艺人—赵炳诚

  2、教材第9页有三幅照片。

赵炳诚1931年生于平定东关,伯母、母亲都是剪纸高手。

赵炳诚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孩童时代就十分喜爱剪纸艺术。

上小学、中学时代,他出手不凡的剪纸作品曾一再赢得师生们的赞誉。

  分析、研究教材,听教师介绍、将解。

  学生聆听教师讲解,总结赵炳诚老师剪纸特点:

吸取南方剪纸的纯雅、柔美、湿润、清爽,继承北方剪纸凝重、粗犷、豪放、刚毅的特色于一体。

  了解民间艺人的成长历程。

  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教材中第8页右上角的一幅作品就是赵爷爷“百虎图”中的一幅。

  赵爷爷还创作了许多祝福、祝寿、吉祥、喜庆、年节、团花、生肖的剪纸,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在许多大型展览中参展。

  请同学们说一说剪好剪纸应该怎样做?

  从小就要热爱这门艺术。

  做事情要认真,要提高文化水平,了解我国的民间习俗。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制作方法布置作业

  制作步骤:

1、构思2、画稿3、剪制4、完成。

  先剪细部,用月牙纹、锯齿纹、圆点等组织画面,要抓住虎的特征,最后剪外轮廓。

  作业要求:

新颖、美观、实用。

  学生观察、听讲后进行设计、创作、剪制。

  教给学生创作方法,了解艺术作品源于生活的道理。

  作品奖品课后小结

  布置学生自评和互评。

  展示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互相了解,相互促进。

  板书:

  走访民间艺人

  民间艺人——赵炳诚

  教学反思:

学生对剪纸艺术充满了兴趣,能认真的欣赏,对剪纸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节

  课时:

1课时

  新课标思想:

  北京的民间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登上了大雅之堂并正在走向世界,民间艺人们的技艺需要传承和发展。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对美化生活的特殊功能,认知美术的价值和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

  通过对民间艺术、民间艺人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走向社会与人交往和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文化和历史的愿望。

  教学重点:

师生对其它的传统的北京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行学习和了解。

  教学难点:

了解北京民间艺术门类,学习民间艺术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

  一、欣赏其它的北京民间工艺。

  如:

用纸、泥、面、木、竹、草、鬃、秫秸、麦秆等创作了风筝、风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