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8403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docx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参考答案版汇编

第十七章AD-AS模型练习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判断题

1.央行可以强令货币供给紧缩,但不能强令其扩张。

T

讲解:

央行通过调高法定准备率就可以强令货币供给紧缩,但央行实行任何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时,都要依赖于商业银行和公众的配合才可以实现扩张,如果商业银行不把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个人和企业不愿意向银行贷款进行消费或投资,货币政策就难以实现它的扩张效果。

2.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比对付经济衰退更为有效,因为中央银行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必须紧缩信贷,而中央银行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时,商业银行不必扩张信贷。

T

讲解:

与上题类似。

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尤其是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然减少超额准备金或收回贷款,这些都必然紧缩信贷,使信贷规模缩小,所以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虽然可以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或可贷资金增加,但商业银行可能担心贷款的风险不愿贷出去,即出现“惜贷”现象,这就使货币政策对解决经济衰退问题大打折扣。

3.若其他情况不变且AS为向上倾斜,则政府开支的增加最终将导致公众储蓄量的上升。

T

讲解:

政府开支的增加会增加国民收入,所以最终会导致公众储蓄量和消费量的上升。

4.使IS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

T

讲解:

IS和LM曲线移动的距离就是总需求或国民收入的变化量。

因此,引起IS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通过方程可以看到,比如自发消费、自发投资、转移支付、政府购买、自发税收、出口、货币供给等都会引起IS曲线或LM曲线的平移。

税率、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投资需求利率弹性、货币需求利率弹性等都会引起IS曲线或LM曲线的转动)都会影响总需求。

5.如果政府增税,人们将减少他们的消费支出,如果政府花费了新增的税收收入,那么总需求保持不变,因此IS曲线不会移动。

F

讲解:

如果政府增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所以消费支出将减少。

如果政府花费了新增的税收收入,这里有三种情况,一是政府将新增的税收全部用于政府购买,因为政府购买的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总需求和国民收入是净增加的,IS曲线向右移动;二是一部分用于政府购买,一部分用于转移支付,转移支付那一部分和税收抵消,但购买支出增加的部分和税收相比是净增加的,效果和第一种情况一样,只是增加的数额小了一些;第三种情况,纯粹的劫富济贫,即全部用于增加转移支付,这样由于乘数相同,二者相抵消,总需求不变,IS曲线不会移动。

但第三种情况比较少见,所以不作考虑。

6.当实际货币需求随收入提高而增加时,LM曲线将变得更陡,则可知当货币供给的任何变化将导致LM曲线有较少的移动。

T

讲解:

“当实际货币需求随收入提高而增加时,LM曲线将变得更陡”这句话表明k是不断增大的,因为L1=ky,k又与LM的斜率同方向变化。

而LM曲线移动的距离为△y=△M/k,所以当k不断增大时,△M一定就会引起△y较小的变化,即货币供给的任何变化将导致LM曲线有较少的移动。

7.当价格水平固定时,扩张的货币财政政策将减少失业,但它们对利率的效应刚好相反。

T

讲解:

当价格水平固定时,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都会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减少失业),增加国民收入。

但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下降,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上升。

8.如果某人产生“货币幻觉”,那么他关心的是他工资(或财产)的实物价值,而不关心其货币形式的变动。

F

讲解:

正好反了。

“货币幻觉”是只对货币形式的变动产生反应,而忽视了对价格水平或实际价值的关心。

9.如果投资函数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那么财政政策比其它政策更有效。

T

讲解:

如果投资函数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说明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财政政策可以完全乘数地发挥作用,而货币政策此时的效果为零(仅对通过投资调节经济这条渠道而言)。

10.在古典模型中,产出是由供给决定的,需求只在于适应产出的变化。

T

讲解:

在古典模型中,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都是可以灵活变动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无论经济最初在什么位置,都会在价格和货币工资的灵活调整下很快达于充分就业的状态,需求的任何改变(无论来自于自发的还是政策的推力)都只能使经济短暂地偏离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最终还是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水平,需求只能通过改变价格水平或名义变量(以使实际变量不变)来适应产出的变化。

所以对产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供给,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决定了经济的产出水平。

11.凯恩斯认为,工人更容易接受由于价格水平上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不易于接受由于名义工资的下降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T

讲解:

古典学派(马歇尔、庇古等)认为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凯恩斯认为劳动需求是货币工资的函数,因为工人存在货币幻觉。

而新古典学派在分析劳动市场均衡时接受的是古典学派的观点,放弃了凯恩斯的观点。

那么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货币幻觉,所以工人更关心的是货币工资的变化而不是价格水平的变化,当货币工资上涨时,工人就愿意增加劳动,反之,当货币工资下降时,工人就会减少劳动。

12.在短期,工资基本上是给定的,这支持了凯恩斯主义关于工资刚性的论点;而在长期,工资是完全可变的,这又支持了古典学派的论点。

T

讲解:

这句话主要是表达人们对于凯恩斯主义和古典学派的结论性总结,即两个学派其实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它们的理论只是分别解释了不同时期或不同条件下的经济现象而已,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理论。

13.IS曲线越平缓,乘数值越大。

F

讲解:

IS曲线的斜率为-1/dK,乘数只是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之一,所以如果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不变,(投资)乘数值越大,IS曲线越平缓,但反过来,当IS曲线越平缓时,就不能确定(投资)乘数值是否越大。

14.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经济的扩张。

T

讲解:

凯恩斯主义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利率的下降,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总供给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在新的均衡点下,价格上升,产量增加,经济实现了扩张。

15.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上升,IS曲线将变得更平缓。

T

讲解: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上升,则投资乘数变大,所以IS曲线的斜率变小,IS曲线将变得更平缓。

16.在萧条时为取得年度预算的平衡,政府必须降低税率。

F

讲解:

在萧条时,由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通常会出现政府的财政赤字,为了平衡预算,政府必须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而降低税率是扩张性的,它会导致财政赤字的进一步扩大,无益于预算平衡。

17.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决定了短期产出的水平。

T

讲解: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决定了均衡的就业量,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明产出是均衡就业量的增函数,有一个均衡的就业量就可以决定一个均衡的短期产出。

18.如果经济处在持续的上升时期,那么短期供给曲线将由于工资的上涨而向上移动。

T

讲解:

工资的上涨引起厂商的生产成本增加,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厂商利润的下降,所以厂商会减少供给,这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19.总供求模型是微观供求模型的简单放大。

分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可由单个产品供给曲线的形状直接推得,但总需求曲线的形状与单个产品需求曲线的形状则无必然联系。

单个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向变化,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而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反向变化,则是由于利率效应、实际余额效应等方面的原因。

另外,微观供求模型中价格与总供求模型中的价格也有不同,后者是前者的加权平均。

20.单个产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的大。

宏观供求模型中,价格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亦如此。

分析: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就单个产品的供给曲线而言,由于弹性的完全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越长,弹性释放越充分,价格对供给量的长期影响就比短期的大。

宏观的总供给曲线恰相反:

它在短期向右上方倾斜,在长期却变得垂直。

也就是说,在短期,价格水平的变化可以改变总供给的水平,但在长期却不能。

21.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亦如此。

分析: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在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状态,消费者实现了效用的最大化,厂商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高,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此时政府的干预也被认为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但在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叉点上,虽然经济实现了总供求的均衡,但国民收入可能要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并且存在非自愿失业。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说法,这种情况可以由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所导致。

因此,要求政府积极地进行经济干预,以熨平经济波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22.主要地是由于对劳动市场的不同理解,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分析: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以萨伊定律和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为前提,其必然结论就是经济总能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货币的作用是中性的,政府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只能改变价格水平,而不可能使产量、就业等实际变量发生变化。

因此,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劳动市场是不完全的,货币工资的变化具有“刚性”或“粘性”的特征,从而劳动市场常常是非出清的,存在非自愿失业,产出也低于潜在水平,此时,扩张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在使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也促进了产出的增加。

因此,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起码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或存在向右上倾斜的部分。

但在长期,凯恩斯主义者也倾向于同意总供给曲线垂直的说法,因为在长期内,一切价格都能自由地涨落,这就使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的趋势。

23.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非自愿失业应归因于工人自身。

分析:

这句话是正确的。

凯恩斯认为,工人们具有“货币幻觉”,他们会对货币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使货币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

这样,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实际工资将会上升,从而使劳动需求减少,相应地要求货币工资下降以使实际工资恢复到市场出清的水平。

根据凯恩斯的假设,货币工资不可能向下调整,这样就造成了非自愿失业。

二、单选题

1.技术进步将会引致(A)。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移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移

C.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

讲解:

技术进步可以在现有的劳动和资本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更高的生产效率,使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都有较大增长,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会向右移。

2.根据总供求模型,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产出(D)。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讲解:

根据总供求模型,均衡产出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影响总需求,即增加总需求,总产出是否增加要依赖于总供给的形状,如果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则均衡产出不增加,如果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向上倾斜的,则均衡产出会增加。

3.根据总供求模型,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D)。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讲解:

原理同上。

4.在总需求理论中,(B)

A.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由增税来弥补,那么,利率和收入水平均不会变

B.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由增税来弥补,那么,利率和实际收入上升

C.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由增发钞票来弥补,那么利率下降,实际收入上升

D.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由出售债券来弥补,那么利率上升而实际收入下降

讲解:

政府支出不特指都是指政府购买支出。

因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政府支出的增加等于税收的增加时,国民收入是净增加的,同时会引起货币需求和利率的上升。

5.凯恩斯效应将为零,如果(D)

A.经济不处在流动性陷阱上B.投资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

C.庇古效应有效的话D.投资需求对利率完全无弹性

讲解:

凯恩斯效应为零是指当价格水平变化时,通过利率传导的途径对总需求无影响,即不影响利率或利率的变化不影响投资和总需求。

经济不处在流动性陷阱上,说明当价格变化引起货币需求或实际货币供给变化时会引起利率因而总需求的变化,所以凯恩斯效应不为零。

庇古效应和凯恩斯效应是不同的两条传导渠道,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投资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则对总需求影响较大,所以凯恩斯效应较大,而当投资需求对利率完全无弹性时,则当利率因价格变化而变化时,对投资和总需求均无影响,所以凯恩斯效应为零。

6.根据庇古效应,总需求将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因为(C)

A.投资是利率的函数,而利率将下降

B.那些拥有土地和耐用消费品的人们的净资产价值的增加,从而使他们增加消费

C.那些持有通货和政府债券的人们的净资产的价值增加,从而使他们增加消费支出

D.政府支出将自动增加

讲解:

庇古效应是说明当价格变化时通过影响实际货币余额或财富价值进而影响消费和总需求的一种传导途径,所以只有C是正确的,B是错的,因为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土地和耐用消费品的价格也会下降而不是增加。

7.假定经济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D)。

A.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B.均衡产出和实际工资

C.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D.以上都可能

讲解:

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增加总需求,因为未实现充分就业,所以供给也会增加,因为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所以供给的增加会引起生产资料的成本进而价格水平的上升。

当总需求增加时会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引起劳动需求曲线右移,导致均衡的实际工资和就业量都增加。

另外,政府支出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引起货币需求和实际利率的增加。

8.充分就业以后,劳动供给曲线陡峭表明(C)。

A.名义工资提高B.实际工资提高C.A和BD.无法确定

讲解: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劳动供给曲线陡峭表明当劳动增加时,实际工资随之提高,由于是充分就业以后,所以劳动量的增加一定伴随着货币工资的增加,因为工人通常是依靠加班加点来增加劳动量的。

9.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表明(A)。

A.资源有闲置B.边际产量递减C.上述答案都正确

讲解:

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表明总需求增加时,产出也能相应地增加,所以资源必然有闲置。

另外,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只需要总产出是就业的增函数就可以了,不在乎边际产量是递减还是递增的。

10.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D)。

A.价格水平低B.资源极端闲置C.边际产量不变D.上述答案都正确

讲解: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通常意味着资源存在大量的闲置,总需求严重不足,所以均衡的价格水平很低,此时总需求的增加引起产出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化,通常表明经济处于大衰退或大萧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雇佣劳动是按照劳动的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都是刚性的,即实际工资不变,所以厂商雇佣的劳动的边际产量都是一样的。

11.假设长期存在“货币中性”,即货币存量的增加只会造成价格同比例增长,而不影响实际产出,那么总供给曲线的形态将类似于(A)。

A.古典情形B.凯恩斯情形C.向右上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

讲解: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它表明在长期中存在“货币中性”,所以二者对应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样的。

12.如果产品价格是刚性的,总需求量下降则(B)

A.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

B.均衡可能在充分就业下达到,也可能小于充分就业

C.将会出现持久的失业

D.以上都不对

讲解:

当总需求下降时,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也会下降,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在原来的实际工资水平就会出现失业(即周期性失业)。

如果货币工资可以任意向下变动,即使价格水平不变,劳动市场可以重新达到均衡(但低于原来的充分就业水平)。

如果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都不可变动,那么失业就会持久地存在,产出就会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13.如果货币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当总需求下降时,(B)

A.将导致失业,但只是相对较短时期的失业.因为实际工资将通过价格水平的调整而下降

B.将导致持久的失业,因为实际工资将高于均衡的实际工资

C.将导致持久的失业,因为实际工资将低于均衡的实际工资

D.将导致暂时的失业,因为价格水平将保证充分就业

讲解:

与上题类似,参看上题后半部分答案。

14.若商品价格提高,则总供给(D)。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讲解:

如果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则商品价格提高会引起总供给的增加,如果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则商品价格提高不会引起总供给的增加。

15.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A)。

A.工资提高B.价格提高C.需求增加D.技术进步

讲解:

当某些因素在价格不变时导致总供给的减少或在总供给不变时导致价格的上升,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上移。

价格的提高只是引起总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不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增加和技术进步都会导致总供给曲线右移,只有工资提高增加了厂商的生产成本,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它们的利润,所以厂商会相应地减少供给,这导致总供给曲线左移或上移。

16.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7000亿元,总需求为6900亿元,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的,可以断定(A)

A.就业水平将下降B.收入水平将上升

C.就业量将上升D.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讲解:

依题意可知,目前经济存在的状况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存在产品过剩,所以厂商会减少产量,当然就会解雇一部分工人,导致就业量的下降。

17.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C)。

A.右移B.左移C.不变D.不确定

讲解:

价格水平的变化只引起总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不影响总需求曲线本身的变动。

18.凯恩斯认为总供求的交点(D)

A.将总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上B.将绝不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C.将绝不会在均衡点上D.可能在,也可能不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讲解:

凯恩斯认为经济的均衡可能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也可能不处于充分就业之上。

经济通常是处于非充分就业水平之上的,处于充分就业之上的情况是在极少数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特例。

凯恩斯认为古典的理论只能解释充分就业情况下的产出和就业的决定,是由缺陷的,而自己的理论不仅能解释充分就业的情形,也能解释非充分就业的产出和就业的决定,因而是通论,即一般的理论。

19.下面哪一项是潜在产出的长期决定因素(C)。

A.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水平B.货币

C.技术D.对过分增长的工资罚以重税

20.增加国防开支而无相应的增税措施,将会引起(A)。

A.价格上涨和GDP上升B.价格上涨和GDP下降

C.价格下降和GDP下降D.价格下降和GDP上升

21.潜在产量就是(A)。

A.不受价格水平变化影响的产量

B.是潜在的但不可能实现的产量

C.是确定的而非可以改变的产量

D.可以被财政或货币政策改变的产量

22.古典主义将会同意以下的哪种说法(B)。

A.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用

B.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无用

C.财政政策有用,货币政策无用

D.财政政策无用,货币政策有用

23.宏观经济学的传统观念可能会反对以下哪种说法(D)。

A.工资和价格对失衡可以有迅速的反应

B.当产出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C.积极地改变总需求的政策只会影响价格,但不会影响产出和就业

D.非自愿失业是一种经常有的状态

2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财富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税负会增加

D.以上几个说法都对

25.能够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的是(D)。

A.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B.价格水平的下降

C.政府税收的增加D.政府支出的增加

26.古典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D)。

A.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弹性都为零

B.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曲线都垂直

C.宏观生产函数是稳定的

D.劳动市场是出清的

27.总供给曲线倾斜的原因可能是(C)。

A.劳动力供给立即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做出调整

B.劳动力需求立即对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做出调整

C.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但劳动力供给却不受影响

D.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但劳动力需求却不受影响

28.非自愿失业的存在(B)。

A.是由于工资面对劳动市场过量的需求时没有提高

B.是由于工资面临劳动市场过量的供给时没有降低

C.也被古典经济学家所承认

D.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无足轻重

29.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B)。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和产出水平均无影响

30.“长期”总供给曲线的“长期”(C)。

A.是就资本存量是否可变而言的

B.是就技术水平是否可变而言的

C.是就劳动力市场能否对价格水平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而言的

D.是就日历时间的长短而言的

31.在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情形下,实际产出接近充分就业的水平,总需求的增加将会使(D)。

A.产出和价格都有明显的提高

B.产出和价格都无明显的变化

C.产出增加较多,价格无太大变化

D.价格提高较多,产出无太大变化

32.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某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会使(D)。

A.产出增加,价格下降B.产出增加,价格提高

C.产出减少,价格下降D.产出减少,价格提高

33.其他条件不变,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最终将会使(B)。

A.产出增加,价格提高B.产出增加,价格下降

C.产出减少,价格提高D.产出减少,价格下降

二、计算

1.设IS曲线的方程为r=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r=0.00001625y-0.0001M/P。

式中,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M为名义货币量。

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解:

解IS、LM的联立方程组:

消去r,易得总需求曲线方程为(保留两位小数):

容易看出,名义货币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政府支出增加,将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2.设总量生产函数Y=F(K,L),式中Y代表总产量,K代表总资本量,L代表总劳动量。

试说明,如果规模收益不变,则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产量唯一地取决于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资本。

解:

设生产函数Y=F(K,L)为规模报酬不变的一次齐次式,则有

令y=Y/L,k=K/L,上式可写为:

y=f(k)

也就是说,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产量y唯一地取决于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资本k。

3.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5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水平上升10%,

求:

新的供求均衡点。

解:

(1)解方程组

yS=500

yD=600-50P

易得P=2,y=500

如图18-1

 

图18-1

(2)总需求水平上升了10%,即新的总需求水平为550单位。

易知点A(2,550)是新的总需求曲线AD1上的一点。

设AD1的方程为y=a-50P,将A点坐标代入,易得AD1的方程为YD=650-50P

结合总供给曲线Ys=500易得为P=3,Y=500.

4.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总需求函数为y=2000+750/P,求总供给和总需求:

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