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设“问”要有“度”(共4页)2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58804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中设“问”要有“度”(共4页)2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演讲中设“问”要有“度”(共4页)2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演讲中设“问”要有“度”(共4页)2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演讲中设“问”要有“度”(共4页)2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演讲中设“问”要有“度”(共4页)2200字.docx

《演讲中设“问”要有“度”(共4页)2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中设“问”要有“度”(共4页)2200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演讲中设“问”要有“度”(共4页)2200字.docx

演讲中设“问”要有“度”

  

  也许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早已发现,问句在演讲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演讲的标题、开场白、结束语以及演讲正文中随处可见,有时是有疑而问,有时是无疑而问。

不过,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些形式各异的问句。

知道吗?

它能提醒听众注意,激发听众深思,增加语言的感情力量,从而更好地阐明演讲者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然,要想达到这种艺术效果也是有其条件的,那就是要坚持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有新度的四个原则。

  一、一问惊人---设“问”有力度所谓力度,就是问题的震撼力,一问惊人。

有分量的演讲,设置的问句也必须是有震撼力的,无关宏旨,不痛不痒的问句,就成了多此一问。

生活中,有些问题因为已经是司空见惯了的,人们就往往不对它加以深层的思考,从而忽视它的严肃性、严重性。

高明的演讲者,善于洞幽烛微,能从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出足以醒世的重大问题,提到听众的面前。

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就像投出一枚重型炮弹,让听众惊心动耳,在震撼中去认真思索。

  如在题为《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什么》的演讲中,演讲者先是列举了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悲剧,接着指出面对这悲惨的一幕幕,父母们只会发出无可奈何的叹息:

“我们给了他们那么多,没想到……”在这之后,演讲者不由地提出这样一问:

“难道这一切的过错全都在孩子身上吗?

难道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就真的给了孩子们应该需要的一切了吗?

  这一问,有震撼心灵之力,足以引起为人父母者的深刻反思。

是的,“我们”的确“给了他们那么多”,但是,“我们给了孩子物质上的享受,却没有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我们给了孩子很多的休闲时间,却没有给他们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我们给了孩子飞向成功和辉煌的翅膀,却没有给他们一旦面对挫折和磨难时的勇气”。

因此,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一幕幕悲剧,很值得为人父母者的反躬自问:

“难道这一切的过错全都在孩子身上吗?

难道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就真的给了孩子们应该需要的一切了吗?

”有了这些触及灵魂的反思,才能重新认识教育子女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只有把应该给予的东西教给孩子,才能使孩子在锻炼中健康地发展成长,杜绝悲剧的重演。

  二、一问三知---设“问”有广度演讲者尽管是就某人、某事提出问题,发出疑问,但是如果问题设置得好的话,能激起听众从更广阔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获得有普遍意义的演讲主题。

如《战刀传到我手中》,讲了一位在空喀拉的老学友因到离哨所10公里的小河背水而牺牲的事迹后,发问:

“亲爱的朋友们,你可曾知道在空喀拉哨所,像我的学友那样,因为去小河背水长眠在雪山之上的中国军人就有27名。

如果不选择从军,他们也可以成为勤劳致富的开拓者;他们也可以成为商海搏击的弄潮儿;他们也可以在花前月下享受生活的芬芳。

可是,他们就因为一桶水悄然无声地离开了人世,难道他们的价值就是一桶水吗?

  这一问,不是让我们简单地回答是与不是,而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思考中找到丰富的答案:

一、我们的战士仅仅因为取一桶水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且是27条生命,足以说明他们的生活条件是何等的艰苦。

二、面对如此恶劣的条件,如此重大的牺牲,我们的战士毫不畏缩,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坚定地守卫在祖国的边防哨所,他们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三、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这27名战士,而是千千万万个坚守在祖国边防前线的战士,正是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保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全。

四、我们还可以获得进一步的答案,即我们的工作无论是多么平凡,只要我们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就是值得赞扬的,就是有意义的。

  三、问里有话---设“问”有深度演讲者设置的问句,虽然是就事物的现象发问,但它的目的是启发听众去追根溯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如《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演讲者叙述了湘潭钢铁公司工人艾爱国,用“手中平凡的焊枪、朴实的焊条焊炼精彩人生”的事迹后,一连发出三问:

“同样的蓝天、净土,同样年轻的生命、激荡的青春,为什么有的人会‘跟着感觉走’而越走越糊涂?

为什么有的人要抱怨自己的工作,终日懒懒散散,不求进取?

为什么有的人面临经济滑坡下岗分流的现实,便一蹶不振,束手无策?

  每一问都是一道严肃的考题,值得我们认真深思,找出答案,做出回答。

艾爱国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却成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大杰出工人”之一,为什么?

就因为他怀抱一个坚定的信念:

“当工人就要当好工人。

”靠这个信念,他自学成才;靠这个信念,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实现了夙愿。

我们每个人,只要有了艾爱国同志这样一种精神,就会善待“年轻的生命、激荡的青春”;就不会怨天尤人,“不求进取”;就不会“面临经济滑坡下岗分流的现实,便一蹶不振,束手无策”。

  四、问所未问---设“问”有新度提出的问题不是老生常谈,要不同凡响,有新角度,新见解,同时,还应让听众在思考中,获得崭新的认识。

这是演讲中非常可贵的一种设“问”。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XXXX年在南开中学所做的演讲《学做一个人》结尾处的发问“诸君还要时常想:

中国有几个整个的人?

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就令人耳目一新。

  “整个的人”?

奇怪,人还有半个吗?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整个的人?

这一连串让人闻所未闻的新问题,迫使听众急急地去寻求答案。

原来陶行知先生认为,一个“整个的人”,要具备三个要素,这就是:

(一)有健康的身体;

(二)有独立的思想,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有独立的职业,能为社会生利。

这样才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这样的设“问”,真让人获益匪浅。

即使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常思常新,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