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8889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docx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福建省永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规划完成情况

评估报告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三月

  永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东邻闽候、福清,西界德化、尤溪,南连莆田、仙游,北接闽清。

地貌呈两侧高,中间低,西北高,东南低的长廊形狭谷状态。

县域总面积2241km2,县城至省会福州市区62km,对接福厦、京福高速公路不足1h车程。

全县辖樟城、城峰、清凉、葛岭、梧桐、嵩口、长庆、大洋、同安9个镇,塘前、丹云、白云、富泉、岭路、赤锡、伏口、盖洋、东洋、霞拔、盘谷、红星12个乡,254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373976人。

永泰县面积约占福州市辖区的五分之一,是福州地区面积最大的县。

永泰县水系发达,大樟溪发源于德化县,横贯西东,到闽侯县的江口,注入闽江;大樟溪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一级支流有24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0km2以上的支流有洑口溪、下际溪、梧桐溪、富泉溪、清凉溪等5条。

永泰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空气温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

  永泰是著名的“李果之乡”、“武术之乡”、“建筑之乡”、“温泉之乡”,拥有“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水土保护生态修复试点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及“中国优秀旅游县”等荣誉称号。

永泰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众多的旅游资源,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青云山,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姬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盖山名山室,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天门山等,永泰成为了全省十二个旅游重点县之一。

一、生态县建设期经济与环境质量

 

(一)社会经济发展

去年,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部署,抢抓机遇、致力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民生改善、大局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主要体现为“三个新高度、三个新突破、三个新进展”。

1.三个新高度

一是经济总量和后发优势再创新高。

全县生产总值85.61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21亿元(含两路),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增长20.5%。

全县经济规模、结构优化、发展投入、消费需求明显攀升。

二是财政总收入和增量再创新高。

财政总收入4.12亿元(不含基金),增长28.1%;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33.2%;税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4.9%。

三是开放型经济再创新高。

共签约外资项目4项,总投资1.9亿美元;内资项目4项,总投资40.2亿元。

新批合同外资1500万美元,占年预期的150%;实际利用外资1113万美元,占年预期的139.1%。

外贸出口总额达1790万美元,占年预期的127.9%。

内资实际到资13.5亿元,占年预期的210.5%。

2.三个新突破

一是项目建设有新突破。

组织实施“五大战役”项目51个,带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不含两路),增长65%。

二是产业经济发展有新突破。

农业方面,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8亿元,增长5.5%。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年粮食产量突破13万t。

芙蓉李种植被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

示范推广油茶新品种,新增油茶面积1.2万亩。

积极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6.3万亩。

工业方面,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9.6亿元,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92亿元,增长17.1%。

金泰纺织技改项目全面完成,全县纺织产业规模增加到50万纱锭。

冷制取山茶精油等3个在建工业新增长点项目有序推进。

海西(永泰)创意产业园正式落地,海峡(永泰)影视基地、台口新兴产业园区、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扎实开展。

建筑业方面,组建永富、闽峰、华荣等三家集团企业。

全县建安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达108亿元,增长23.6%;建安和房地产业入库税收1.63亿元,增长28.9%。

旅游业方面,青云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正式挂牌运作。

天门山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永泰汤埕温泉旅游综合体、城南城市旅游综合体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

云顶景区二期工程动工建设。

樱花泉、香米拉酒店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旅游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大关,达202.3万人次,创旅游产值5.5亿元,分别增长21.6%、28.2%。

三是城乡建设有新突破。

龙峰园到县政府段路面和沿街立面景观改造、LED夜景灯光安装全面完成。

滨江景观工程、南湖公园和江滨公园改造即将完成。

南、北江滨路,火车站站前大道、站前广场等项目稳步实施。

房地产项目和拆迁安置房建设加速。

闽江下游(永泰段)防洪排涝工程基本完成,清凉溪清凉镇段防洪工程通过完工验收。

城区公交正式开通,重要路口设置“红绿灯”。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全面达到考核标准。

3.三个新进展

一是民生保障取得新进展。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7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7338元,增长18.4%。

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完成年度任务,新农合参合率达9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

各类保障房建设按计划完成。

二是和谐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全市率先成立人民调解中心,调解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满意率始终保持95%以上,居全市前列。

“科技强警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三是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二中、三中通过省二级达标校市级评估验收,完成两所职业中专学校整合,实验小学新校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按计划建设。

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加快,启动138个村卫生所改造工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并实行“三核一补”财务管理办法,成功创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全面建成。

成功举办县第16届运动会。

申报国家级引智项目和福州市区域重大科技项目各1项。

(二)环境质量

1.空气环境质量

根据《永泰县城市环境功能规划》,永泰县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009至2011年永泰县城大气监测结果二氧化硫平均值分别为0.011mg/m3、0.009g/m3、0.010mg/m3,二氧化氮平均值分别为0.012mg/m3、0.013g/m3、0.014mg/m3,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分别为0.042mg/m3、0.042g/m3、0.046mg/m3,均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达到功能区标准。

 

 

 

 

 

 

表1永泰县城区环境空气功能区达到情况汇总表

年度

监测点位

年均值(mg/m3)

功能区

类别

达标情况

SO2

NO2

PM10

2009年

北门

0.014

0.015

0.045

二级

达标

上马路

0.014

0.015

0.044

二级

达标

塔山

0.006

0.008

0.038

二级

达标

2010年

北门

0.010

0.015

0.044

二级

达标

上马路

0.011

0.017

0.045

二级

达标

塔山

0.005

0.007

0.039

二级

达标

2011年

北门

0.013

0.018

0.048

二级

达标

上马路

0.012

0.018

0.048

二级

达标

塔山

0.006

0.007

0.041

二级

达标

评价标准

二级标准限值

0.06

0.08

0.10

2.水环境质量

根据《永泰县城市环境功能规划》,永泰县主要水体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永泰县城区饮用水源、大樟溪及主要支流)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009年至2011年永泰县大樟溪、清凉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达到相应的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永泰县为了有效防止水源污染,按照“查明核定”、“清楚拆除”、“严格控制”污染源为基本原则,对污染源实施清理、整治与管理,同时,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田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采取科学施肥、施药技术及拦截、导流农田污水及建设净化处理工程,并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以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全县各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永泰过境河流为大樟溪,省控监测断面大樟溪横龙断面是德化县与永泰县的交接断面。

2009年大樟溪横龙断面水质达标率100%,2010年、2011年达标率为100%,水质没有降低。

 

表2永泰县水环境质量状况汇总表

水域

断 面

功能区划标准

达标情况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大樟溪

大樟溪横龙(省控)

Ⅲ类

 达标

达标

达标

大樟溪南区水厂

Ⅲ类

达标

达标

达标

大樟溪东风电站

Ⅲ类

达标

达标

达标

大樟溪东方红电站

Ⅲ类

达标

达标

达标

清凉溪

清凉溪小田

Ⅲ类

达标

达标

达标

清凉溪南门桥

Ⅲ类

达标

达标

达标

3.噪声环境质量

根据《永泰县城市环境功能规划》,永泰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永泰城区交通干线噪声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

永泰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有效测点数为122个,覆盖面积2.745km2。

永泰城区交通干线噪声有效测点数为10个,总长度为7.94km。

2009年至2011年永泰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永泰城区交通干线噪声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达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考核要求。

表3 永泰县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达标情况

年度

指标

等效声级LAeq(dB)

监测结果

执行标准(GB3096-2008)

2009

区域噪声

56.6

≤60

交通噪声

69.8

≤70

2010

区域噪声

57.1

≤60

交通噪声

69.9

≤70

2011

区域噪声

56.4

≤60

交通噪声

69.1

≤70

 

二、生态县建设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一)生态产业建设

  立足于永泰现有的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以生态经济为主导发展模式,以绿色低碳为目标,以向莆铁路、福永高速建设和201、203线省道改造为依托,坚持重点突破,板块带动,大力培育新生经济增长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筑“一圈、一线、一带”空间开发布局。

“一圈”即县域中心圈,重点发展旅游、酒店、商贸、文化、金融等都市绿色产业,提升城市功能品位;“一线”即大樟溪沿线,重点发展水电、山水温泉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农产品生成及精深加工等产业。

“一带”即中高山区特色产业带,重点发展建筑业、高优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三产结构由2008年的43.1:

25.1:

31.8调整为33.4:

36.9:

29.7。

1.生态农业建设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借助优良的生态环境,不断发展壮大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有机化,有机食品产业化”作为扩大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抓手,逐步建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农产品产业。

一是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突出“一镇(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立全县优质粮生产、优质鲜食水果、李梅加工原料、台湾水果、蔬菜生产、茶叶加工、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等八大基地,不断培育和壮大特色生态农业,打造和提升特色农业品牌影响力。

目前,“永泰李干”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永泰芙蓉李”、“永泰柿饼”获国家地理证明商标,“595毛尖茶”被评为省优质茶。

二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大力推广以沼气应用为纽带的“猪—沼—菜”、“猪—沼—果”、“果—草—牧”、“禽—林—果复合型”等生态模式,促进全县生态循环农业健康发展。

至2011年底,全县共完成沼气池建设1552口,总容积26135立方米。

获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市级5个,另外大洋龙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已通过农业部第一批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单位。

三是推进无公害化种养殖。

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引导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带动农户种植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折合产地面积达29万亩,比重达61.9%。

截至2011年,全县共认证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获得QS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1个;获得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14家,省级示范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省级名牌1个、省著名商标4个、市知名商标9个。

2.生态工业建设

着重发展以生态循环经济为特征的工业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型工业,推进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绿色生态能源产业、创意产业和建筑业。

一是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以金泰纺织为带动,引进和壮大纺织服装业,同时提升竹草编工艺品档次和品位,推动农副产品加工向绿色、有机、方便、休闲方向转型发展,培育龙头知名品牌。

二是狠抓园区建设。

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引进创新高科技项目,发展高科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投资35亿元的海西(永泰)创意产业园已动工建设,占地4470亩的台口高新技术集中工业园已完成规划,列入省广播影视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的海峡(永泰)影视基地项目完成概念性规划。

三是壮大新型绿色生态产业。

紧抓水能蕴藏量和人均占有地表水量均居全省前列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产业,推进大樟溪干流能源开发。

目前已建成电站125座,装机容量12.92千瓦,在建水电装机容量7.70千瓦。

同时,鼓励和支持创意设计、网络动漫、文化体验、康体保健、温泉疗养等创意产业发展。

依托建筑业品牌效应,加快推动建筑大县向建筑强县跨越,全面提升建筑业综合实力。

2011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9.6亿元,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92亿元,增长17.1%。

3.生态旅游建设

永泰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山蕴秀色,水含灵光,峡深谷幽,溪流纵横,触目皆景,素以“真山真水”著称,有福州“后花园”、“天然氧吧”的美称。

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与湖、泉、瀑、溪等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同寺庙、古寨等人文景观和谐交融,构成极具价值的旅游优势。

近年来,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开发并重的理念,认真打好生态旅游这张主牌。

一方面以保护促开发。

环境宜人,生态良好,是永泰旅游经济的灵魂所在、魅力所在。

县委、县政府积极转化生态优势为旅游优势,逐渐体现出经济优势。

先后开发了“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云山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天门山景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姬岩景区等16个著名的旅游景区,而且正在建设樱花泉、慈心园、赤壁温泉度假村等温泉保健旅游项目,逐步构建以生态旅游为主,涵盖农业观光、绿色生态、休闲度假、温泉健身、民俗宗教等内容丰富的旅游精品线路,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生态旅游胜地。

另一方面以开发促保护。

通过政策引导,措施鼓励,将开发资源转化为保护生态的强动力。

如通过引导和鼓励旅游企业开展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活动,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做到合理利用开发旅游资源,不断提高旅游景区的品位。

观景通道铺设尽量采取沙砾、卵石、木材、石材等材料,做到遇树不砍、见石绕道。

采用离地栈道方式建设景区通道,最大程度不改变原有地形、地物、植被、水体。

严格按各景区环境特征,确定游客容量,避免对生态旅游区造成破坏。

生态旅游业已成为永泰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11年共接待游客202.3万人次、比增21.6%;创旅游产值5.0亿元,比增28.2%。

4.生态林业建设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生态林业发展。

一是实施“四绿”工程:

按照城乡绿化一体化及“四绿”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完成造林21万亩,创建绿色军营1个、绿色校园21个、绿色乡镇8个、绿色村庄22个,新增绿地580亩,绿化道路56km。

二是加大生态公益林管护:

深化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完成全县111.6万亩的生态公益林改革任务,创新了“联户管护、按户补偿,专业管护、户户补偿,到户管护、分户补偿”三种管护模式,把管护责任落实到户、联户和专业经济合作实体。

三是实施生态保育修复:

抓住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契机,以水土保持、大樟溪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重点,采取“防、封、竹、改”等措施,累计投入资金约5亿元,增加林地面积5.28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5.9万亩,水土流失程度降低25%,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生态保育修复效果明显。

先后被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水土保护生态修复试点县”、“福建林业生产重点县”等称号。

(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1.企业治污设施建设

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实施金泰纺织等企业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改造县医院锅炉燃料结构,建立全部5家医院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建设福州一化脱硫装置,新建永大、顺达、樟隆等蜜饯厂、温岐屠宰场及永福养殖场废水处理设施,改造深纳、炎洪等公司的废水治理设施,有效减少工业企业污染排放。

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永泰县污水处理厂是2009年福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

投资近6000万元的一期建设项目已竣工,并于2010年6月投入试运行,目前日处理污水达8000t以上。

出厂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的要求,完成配套污水管网铺设11km。

结合农村连片整治,扎实推进各乡镇沼气池、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设施建设。

目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2.51%。

3.城乡生活垃圾管理

筹资5746万元采取BOT形式建设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的1号库区建设,并于2011年1月投入运行,服务城区30km内的樟城镇、城峰镇、塘前乡、葛岭镇、富泉乡、清凉镇、岭路乡、大洋镇等8个乡镇。

目前已建成垃圾焚烧炉13个,垃圾转运站43个,垃圾收集池1177个,配备垃圾、果皮箱1296个,垃圾运输车274辆,聘请保洁员360人,基本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收运体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

4.农村节水灌溉建设

充分整合农业、土地、水利等建设项目资金,对全县19个灌区和小型引水工程进行以渠道防渗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对灌区进行挖潜、续建配套。

2011年底,全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8.52万亩,占85.11%;保证灌溉面积16.34万亩,占75.12%;节水灌溉面积10.34万亩,占55.94%。

5.水土保持措施落实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精心组织,强化监管,狠抓建设,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大力推广封禁防治区域水土流失。

划分水土保持“三区”:

即重点保护区为大樟溪两岸一重山,严禁开山采石、陡坡开山种果、建坟墓等,防止“青山挂白”;重点监督区为县城规划区内,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和建设工程“三同时”制度,防止乱弃土、弃渣;重点治理区为西北部水土流失区,加快造林、封育管护,促进植被生长。

加强重点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的监管,每年由县人大牵头,组织水利、国土、城建、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加大水保工作力度,水保行政执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三)环境安全建设

坚持以超常规的手段和决心,强化监督管理,开展综合整治,积极构建环保安全体系,有效保育生态环境。

1.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认真研究部署,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农村尤其是中小学校饮水安全。

三年来,累计投入5163万元建设资金,完成11个乡镇和9所中小学校,解决规划内不安全饮水人口10.8万人(含师生6762人)。

同时,加大饮用水源管护力度。

完善水源保护规划编制,加强饮水源配套设施建设,先后投入80万元建设县城北区水源生活污水截污工程,铺设城区、6个建制镇、11个乡饮用水源保护区围网,投入15万元制作安装了水源保护标志牌、道路警示牌、宣传牌等。

加强饮用水源地巡查,彻底取缔禁养区内养殖场和禁建区内新建养殖场,持续开展各饮水源水质检测工作。

多年来,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保持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2.开展大樟溪流域综合整治行动

大樟溪流域是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区域,也是开展综合整治的重点部位。

制定实施了《大樟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详细规划流域重点保护区域,加快推进长庆、嵩口、赤锡等蜜饯加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大樟溪流域开发行为,加大对福州一化等沿岸企业监管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禁止保护区内采砂、渔业养殖等活动,持续开展大樟溪两岸一重山造林和纵深防护林造林工程,大力实施大樟溪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打造“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的大樟溪美景。

3.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药严查活动及农药使用情况调查,结合农技培训体系,大力推广诱虫灯、捕食螨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

推广多菌灵、井冈霉素、性诱剂等安全低毒农药,减少农药污染和残留。

实施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先后检测土样4000余份,指导施肥面积10万亩,发放施肥建议卡2万份,引导农民改变施肥习惯,综合利用经济绿肥、秸秆还田、禽畜积肥和人工堆肥等有机肥。

2011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8%,禽畜粪便资源化率达96.37%,化肥使用强度降低到215.18kg/hm2。

同时,积极调整农村能源利用结构,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有效较少农业面源污染。

全县已补贴建设农村户用沼气3775口、共计30200m3,节约燃气及施肥成本1237万元。

4.开展环境保护综合执法行动

不断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资源环境的监管力度。

一方面,把牢环保准入关。

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切实做到“三个不批”,即:

属于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项目不批,排污超过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不批,超过排污控制指标的地区新增排污的项目不批。

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规划关以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关,项目准入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

先后否决城峰铅锌矿、石板材厂、塘前北园铸件等一批环保过关项目。

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

三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900多人次,检查企业150多家,立案调查处理涉嫌违法企业10家,关闭了永鑫不锈钢厂、建三矿业、大樟塑料米加工等企业及清凉小田养鸭场、葛岭溪西养鸭场等一批严重的污染源,取缔了6家土法炼油厂、6家土法竹粉厂及3处非法采矿点,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5.开展节能减排行动

严格按《永泰县重点排污单位“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要求,认真抓好项目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工作,扎实推动节能减排行动纵深开展,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是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

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推广节能、节气新技术、新产品,鼓励企业加强自身节能技术研发能力,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全面降低工业用能。

如华尔锦纺织、金泰纺织等纺织厂通过安装变频器,降低电能消耗;环天燃料建成CHC节能环保燃油项目,促进废油渣的二次循环利用;福州一化回收废弃氢气生产双氧水;顺达食品等蜜饯加工企业采用太阳能技术等。

二是推广节能耗材。

在建筑领域,全面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推广绿色环保建材,降低建筑耗能;在交通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累计更新车辆177辆;在生活领域,提倡使用高效节能灯、LED灯光等低能耗照明器材。

三是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