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9553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docx

工作报告之地域文化考察报告

地域文化考察报告

【篇一:

马鞍山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马鞍山地域文化调查

马鞍山市是中国安徽省省辖市,位于安徽省东部,苏皖交汇之地。

横跨长江、接壤南京,曾为六朝畿辅、十代京畿,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山峦起伏,水网交错,傍山依水,拥江通海,优良的山水环境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早在六朝时期,就有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流连驻足马鞍山,留下了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则构成了马鞍山市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一、调查内容:

马鞍山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二、调查时间:

2015年11月27日——2015年12月12日

三、调查方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观马鞍山市博物馆,并实地考察一些马鞍山市的历史名胜、古迹,搜集一些马鞍山市地域文化典型代表的特点及其他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四、调查结果

通过半个月的努力,我对马鞍山市一些地域文化典型代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更多我们马鞍山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并为身为一个马鞍山人感到由衷的自豪,最终汇总了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马鞍山市文化遗产。

1)、物质文化

1、凌家滩遗址: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距今已经有约6000年历史,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凌家滩遗址所表现出的文化证明它具有深厚的城市内涵,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城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这一惊人的发现意味着中国城市文明的起源远远早于人们过去所作的估计。

凌家滩墓地出土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其他古文化遗址不能比拟的,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科学和美学艺术价值。

2、霸王祠:

又名项王祠、西楚霸王洞,是为纪念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后而建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历史文化气息浓重。

霸王别姬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千百年来,在我们这样一个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文化环境里,从史家到文人乃至老百姓,都给予这个落败英雄以少有的宽容和崇敬,史家以王侯的规格为他立传,文人幻想他可能东山再起,老百姓则很实际地给他立祠供奉,并尊他为项王菩萨。

霸王祠的碑廊前有一石碑,上书一首杜牧哀叹这个悲情英雄的千古名诗《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其间无限感慨与惋惜。

3、朱然文化公园:

朱然文化公园亦即朱然墓,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是三国时期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朱然的坟墓。

朱然是东吴名将,曾与潘璋擒杀关羽,又随陆逊打败刘备,三国争雄时,朱然北抗曹魏,西拒蜀汉,一生屡立战功,官左大司马、右军师,卒

于赤乌十二年(249年)。

朱然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关三国时期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也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大、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80年代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4、李白墓园:

李白墓园又名李家山,今人有感李白多次在此停留游玩,故建此园,以悼念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2)精神文化:

当涂民歌: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

早在六朝时期(220-589)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

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

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

当涂民歌的歌词内容绝大部分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热情和美好的爱情生活。

2006年5月20日,当涂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篇二:

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报告】

直属二分校《地域文化》考察报告题目:

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

姓名:

李晨

级别:

2012年秋

专业:

行政管理

导学员:

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

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西安市老城区的中心地段,这里曾经是唐长安城皇城和宫城的一部分,唐末至今一直是城市最繁华的区域;这里也是西安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明清时期历史风貌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

这是一个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地方。

北院门在鼓楼北侧,唐代属皇城范围,尚书省即位于此地。

宋元明清时的京兆府、奉元路总管府、西安府等均设在此街及其周边。

北院门得名于清代,北院是陕西巡抚衙门,因位于陕甘总督衙门以北,称为北院,又因直通巡抚衙门的街道,得名为北院门。

1900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至西安,曾居北院,称“行宫”,当时各省所贡银两物品均在此聚集,银号店铺应运而生,盛极一时。

西侧的大学习巷内最早是唐长安城的一个小坊,当时西域的回纥族帮助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从甘肃回长安时,带回了200多个回纥将领和随从,他们住在这个小坊附近学习唐朝的法令和汉人的文化,所以这个地方取名为“大学习巷”,并逐渐扩展成为西安的回坊。

清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四,为躲避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仓皇逃来西安,先住南院,后移居北院巡抚衙门,北院被称为“行宫”,公文奏章、官员晋见、各省进贡等都在北院办理,于是北院门一带各种银号、店铺等随之应运而生,盛极一时。

“回坊”地区除了北院门、大学习巷、西羊市外,还包括大皮院、东羊市、北广济街、桥梓口等一大片区域,老西安把这一带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寻最平民最真实的西安生活。

具有古老历史的北院门南起西大街,北至西华门,全长545米,均宽16米,是闻名遐迩的回民餐饮食品一条街,街道周边分布的大清真寺、鼓楼、钟楼、高家大院、安家大院等古迹景点和传统民居,更是中外游人的好去处。

目前沿街两侧经营户主要以经营回民特色餐饮、食品、工艺品、古玩字画等为主。

今年3月,莲湖区开始建设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主要拆除改造部分门头牌匾,取缔占道经营,拆除乱搭乱建,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改造,翻修街道公厕,增添市政公用设施等。

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确定的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项目5条主题线路之一。

如今的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为北院门、西羊市、化觉巷形成的环形旅游散步道,全长1100米,即为俗称的“回民街”。

街区内南有鼓楼,北有牌坊,清真大寺、古宅大院镶嵌于鳞次栉比的店铺食肆之间,集中

体现了明清建筑风貌和回族风情。

步入其中,地镶青石、铺悬金匾、老街繁锦、美味飘香,是西安独具古城风貌与现代文明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

这里以回族群众居住为主,唐代伊斯兰教进入西安,修建清真寺,信教群众依寺而居,依寺而商,逐渐形成了以回族文化生活为主,具有独特建筑、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特点的历史街区。

西羊市为东西向街道,位于鼓楼以北,东临北院门,西临北广济街。

它是西安城内一条传统的历史古街,现在的街道格局形成于元代,有600多年历史,最早叫羊市,以交易羊和羊肉为主。

羊市西连马市,在清初,元代的马市已音变为麻家什字。

民国时期因与东大街南侧的东羊市相区别,改称西羊市。

西羊市居民以回族穆斯林为主,有着浓郁的伊斯兰文化传统。

2007年西羊市经过综合治理,现已成为一条集旅游、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具有伊斯兰文化特色的旅游街道。

北广济街位于西大街中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红埠街西口。

广济街在唐代是承天门向南直对朱雀门间的承天门大街,是长安城的南北中轴大街。

街北端是唐承天门遗址(今莲湖公园内)。

宋代修建渠道引龙首渠水供居民饮用,取渠水“广济万民”之意而得名广济街。

有人写趣联曰:

“南广济街北广济街广济南北,东木头市西木头市木头东西”。

街道中段麻家什字系传统回民小食品市场,元代李好文《奉元城图》称其为马市,后演变为今名。

北广济街属回、汉民共居区,有一清真寺坐落于此街,俗称小寺,建筑形制玲珑剔透,殿宇壮丽,为明清风格。

庙后街因位于城隍庙后,得名庙后街,在原唐长安城的右骁卫、左武卫处,街道为东西向,位于西大街以北,东起北广济街,西止洒金桥南口,长592米,宽15米。

这条街曾是唐皇城的第三横街,宋、元时西部称铁炉坊,中部称保宁坊,东部广济坊,明宣德年间,这里曾是达官贵人的居住区,后逐渐形成居民街巷,东西两端均为风味小吃市场,北侧为明清西仓(永丰仓),现西仓为居民区和花鸟虫鱼市场,每逢周四和周日人头攒动。

庙后街现驻有派出所、莲湖区民政局、市25中学等机构。

化觉巷为东西向街道,东临北院门,西到广济街,是西安著名的古玩一条街。

街巷至今保持着西安旧城区的肌理,尺度窄小、曲径通幽,巷道两边店铺林

立,主要经营古玩、工艺品、小商品,经营者大多为当地的回民群众,保持着前店后铺、前商后居的传统。

街道南侧是著名的化觉巷大清真寺。

此街开拓于明代,清代称花角巷,民国初年改称化觉巷,是西安著名的步行街。

大学习巷、小学习巷位于西大街与庙后街之间,为南北向街道。

学习巷在唐代属皇城内礼部衙署驻地,曾住几万胡人,在此学习汉语和礼仪,故得名学习巷。

大学习巷在东,小学习巷在西,现大学习巷有一座清真寺,小学习巷有两座清真寺。

街道两侧多为小吃铺、小商铺,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街旁还有多座珍贵的民居隐藏其中,多为年代久远,历史悠久的古宅,文化价值非常高。

大学习巷93号曾为清代康熙年间大将军年羹尧的故居,从现存民居高大的楼阁亭台、细部的雕龙刻凤中,依稀可见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昔日的辉煌。

大皮院、小皮院拓建于明洪武年间,以经营皮业而得名。

大皮院位于北大街中段以西,西羊市以北,为东西向街道,东起西华门大街,西至北广济街,长398.5米,宽11米。

有清真寺一座,建于明代。

大皮院经营各种清真小吃,凉皮、小酥肉、八宝粥、腊牛羊肉等,深受游客喜爱。

小皮院位于大皮院以北,与大皮院平行而建,街道稍窄,两侧现为回民居住区,有小皮院清真寺一座,规模较大,称为“北大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院门位于西大街西段路北,明景泰年间因正对北侧举行乡试的“贡院”大门而得名。

贡院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会试的考场,俗称“举院”,贡院外的街道便得名举院巷,按方位分别叫东举院巷、西举院巷。

1966年曾改称图强巷,1972年恢复原名。

贡院门北侧是儿童公园和居民区。

红埠街位于北大街中段以西,东起二府街西口,西至教场门东口。

唐末895年,藩镇王行实、李继鹏等争夺皇帝的战火中承天门被焚毁,两侧城墙土埠在高温中铁被还原成红色,后得名红埠街。

隋唐时为皇城由北向南的7条横街的第一横街,是唐长安城东西交通主干道,也是长安城的中心广场,凡登基、改元、大赦、出征检阅、凯旋等,皇帝都要登临承天门,此街则千官序立,万民唱和,盛极一时,现为莲湖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香米园位于莲湖路西段南侧,东起洒金桥,西到北马道巷,长712米,宽5米,香米园有东、北、西三条支巷。

据元《类编长安志》记载,北宋宰相寇准

的花园曾位于香米园西段,因轩门上刻有“香墨园”,又传寇准曾在此种植香米,后演变为“香米园”。

清末曾用名“香苜蓿园”,1972年恢复为香米园。

香米园北侧有著名的古刹西五台。

西华门东起北大街,西到北院门北口。

明初沿北大街街心建有秦王府萧蔷,此街东口有萧城西华门,得名西华门外大街,清代亦称西华门大街,当时北侧有巡抚部院衙门,1900年一度称为慈禧太后行宫。

民国时期,秦陇复汉军总司令部由东大街迁此,改为中华民国亲生都督府,1912年该无陕西都督府,1914年改为陕西省巡使公署,1927年改为陕西省政府,后迁至新城区。

1966年改名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

洒金桥位于莲湖路西段以南,南与大麦市街相接。

据《唐书》记载:

唐玄宗曾在附近的金水桥洒金钱让官员拾取,得名洒金桥。

街东劳武巷一带系隋初建造大兴城(后来的唐长安城)的基点。

南宋和元代称为铁炉街,因古槐下有隋唐建城时迁出乡民回城祭祖的铁香炉,明代改为铁炉坊,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得名沙家桥,后又改为洒金桥。

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甜水井街南头南起环城南路,北至五星街和梆子市街十字,长385米,最南端为隋唐长安城的含光门。

明代,这里为含光坊,清康熙年间,因此处井水甘甜,得名甜水井。

尽管甜水井街的名称来自清代,不过,这条街却是一条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街道。

在唐代,甜水井属唐代皇城第六横街,街侧有鸿胪寺和鸿胪客馆,即唐朝的“外交部”和“国宾馆”。

当时,这些外国官员和侨民,身穿各色衣服行走在街上,是长安国际大都会的特色之一。

由于甜水井一带的井水甘甜,解放前许多人家都愿意将住宅建在这里,这使得甜水井非常有人气,清代、民国时期,这里是许多有钱人和官员宅邸的所在地,如民国陕西省长李根源的公馆,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军官岳西峰的公馆,光绪年间曾任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顺天府尹事的晚清名臣赵舒翘的公馆等。

【篇三: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思念亲人的地标,它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它的繁荣需要我们共同打造,进行家乡文化资源调查旨在为家乡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调查目的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

家乡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发展也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更加和谐,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为家乡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我进行了此项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

实地考察万佛湖旅游景区、汤池温泉景区等,网上收集舒城县内各地区文化资料三、调查内容

1、舒城概况

舒城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

东邻庐江县,南界桐城市、潜山县,西接岳西县、霍山县,北毗六安市、肥西县,距省会合肥市54公里。

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经济状况西困东荣,自然格局呈现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为一体的县份。

舒城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人口99.2万人。

这里人文荟萃、渊源流长,拥有2000多年的建县史。

舒城山川秀丽、多景齐观,拥有万佛山、万佛湖、万佛温泉等著名自然风光。

舒城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被誉为省城合肥的后花园。

舒城曾获得过“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省创建文明县城第一名”、“省?

双拥?

模范县”等称号。

1998年9月,舒城作为内陆县,在全国首次成功承办了亚洲铁人三项赛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

2、自然资源

水资源——舒城县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境内有杭埠河、丰乐河等8条主要河流、35条支流小河,正常年份,全县年平均降水总量为26亿立方米,地表经流量为立方米,大小水库67座,总容量为8.68亿立方米,有效拦蓄7.2亿立方米。

其中,龙河口水库库容8.立方米2亿立方浇灌舒城、庐江、金安三县区120万亩良田。

矿产资源——矿藏丰富,已发现的有大理石、萤石矿、铁矿、金矿、石棉矿、矾矿、黄砂、花岗石等。

舒城黄砂资源丰富,是舒城著名特产之一,经省三一三地质队勘测,全县黄砂蕴藏量约

14亿多吨,主要特点是子粒均匀、规格适中、强度高、杂质少,省建筑部门鉴定评价:

舒城黄砂是大型、高层建筑以及预制构件不可多得的材料。

舒城黄砂远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并注册了“万佛山”品牌,全国黄砂注册商标仅此一家。

生物资源——县林地总面积90000公顷,人均林地0.09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43.8%地处大别山腹地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万佛山,境内最高海拨这里木本植物有科3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香果树、鹅掌楸、银鹊树、宝华玉兰等20多种,珍稀动物有娃娃鱼、金钱豹、香獐、牙獐等。

地质地貌——西南为大别山余脉,山高岭大,林木葱茏,最高点万佛山峰海拔1539米。

山地面积约县52%。

中部是丘陵岗区,

岗岭绵延,山丘起伏。

丘陵面积约占全县20%。

东部属冲积平原,阡陌交错,坦荡如砥,最低点舒三海拔7米。

畈区面积约占全县28%。

土地资源——全县现有耕地67万亩,人均耕地0.7亩。

山场面积153万亩,宜林面积127万亩,森林覆盖率43.8%。

要林区分布在西南山区。

水面27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

县内主要河流有9条,其中杭埠河和丰乐河为两大骨干河流。

大小水库62座,其中有以世界第一大人工土坝而名闻遐迩的龙河口水库(万佛湖)。

3、历史文化资源

飞霞公园飞霞公园位于县城古楼管理区,东邻206国道城关龙津路,西接文化广场和龙头塔,南北皆为商业和居民区。

按《舒城县志》记载,这里原为宋代画家李公麟及其堂弟李德素老宅故址。

古称“飞霞晚照”,为古舒城八景之

一。

5、文化旅游资源

1.万佛湖是风景区的中心。

位于安徽省中部的舒城县境内。

是中国首批、安徽省首家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曾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的光荣称号和安徽省“九

秀的群峰拱卫其四周,形成褚佛拜祖之景观,还有因万佛山中,悬崖绝壁之上拥有天然“万佛山”三字奇观而得山名之说。

3.西汤池温泉,位于大别山东北麓的舒城汤池镇,与万佛湖东岸仅隔5华里。

因与庐江县的东汤池遥相对应,

故称西汤池。

西汤池温泉,常年水温为摄氏65度左右,最高水温达摄氏69度,出水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属典型的高热氡矿泉。

水质清澈透明,无异味,所含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

经常洗浴,可以净发肤、祛风湿,对心血管、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浴后令人精神振奋,倦意全消,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镇上有温泉池多处。

其中有免费供人洗浴的大池,旧称“义池”,也有融吃、住、浴为一体的服务中心。

近年来,还建有高档次的宾馆、疗养院和游泳池,为发展旅游业服务。

4.周瑜城,位于舒城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干镇瑜城村。

此为24岁以前的周瑜,在家乡修建的兵营,供练兵习武及驻军之用,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6、红色旅游资源舒城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游击战争时期,二十八军、皖西北独立游击队的主要根据地之一。

1938年新四军第四支队进驻该县西南山区东港冲和西港冲。

东、西港成了新四军第四支队指挥机关的驻扎地,是皖中、皖东抗日游

击根据地指挥中心。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期间,舒城是中国人民

根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所在地。

7、、特色文化资源1、戏曲——庐剧,是本县最流行的一种地方戏,旧称“倒七戏”唱腔优美,曲调多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受群众欢迎。

由于受区域语言的影响,在整个唱腔上又有东路、西路、中路之分,本县属中路唱腔。

建国前,庐剧道具比较简单,仅有锣鼓,没有布景,没有乐队,剧目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劳动人民、穷苦知识分子的生活,褒奖清官、鞭挞污吏以及神话故事、爱情故事等,多数反映善恶报应、忠孝节义的内容。

剧目主要有《闯帘》(即梁祝姻缘)、《秦雪梅》、《休丁香》、《合同记》、《白灯记》、《雷打张自保》、《白蛇传》、《小辞店》、《讨学钱》、《二度梅》、《陈世美》等。

2、茶叶——舒城小兰花,作为安徽省传统地方名茶因其形似兰花、香若兰蕙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赞誉和喜爱,目前茶叶生产遍及山区16个乡镇,面积10万亩,年产茶叶2000吨。

80年代研制开发的“白霜雾毫”被列为安徽省十种名茶之首,89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部优名茶。

白霜雾毫外形芽叶,自然舒展,如兰花初放,色泽翠绿,毫锋显露、内质香气清新怡人,而色浅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主要产于境内西南绵延数百公里的高山茶区。

山高岭峻,植被完好,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无污染,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特别是初春新茶冒尖时节,漫山

兰花竟相吐蕊散发幽香,香气重染沁入新茶,使之具有了独特的兰花馨香。

国外。

油茶,又叫茶子树,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有2300多年历史。

舒城油茶资源十分丰富,分布于丘陵11个乡镇,成林油茶20万亩,面积占全升档15%,居全国之首。

,油茶当地群众称之为“打不烂的天然油库”,“摧不毁的铁杆庄稼”。

一年种植,几十年收益。

它是植物食用油中的佳品。

一是营养价值高;二是晶莹透亮,色清味香;三是耐贮藏,不易腐败变质;四是可作人造牛奶等的原料。

除茶叶外,油茶果壳可作为用来制碱、橡胶、糠醛、活性碳等。

3、文化特色产品——龙舒贡席,简称舒席,是国家名牌传统出口产品,1906年在“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获一等奖;1910年,在南洋大臣主办的物产会上获银质奖章,1917年在美国芝加哥国家商品赛会上获一等奖;1926年和1934年,分别参加上海、杭州全国展览会,分获一等奖。

1953年,在莫斯科国际经济展览会上获工业美术奖。

抗战前,日本裕仁天皇结婚,日本田洋行曾派人专程来舒城购席10床,作为贺礼。

1979年以后,舒席又先后获部优称号以及省级以上10个大奖。

舒席是以水竹为原料,取其头青、二黄,编成“人字纹”、“回纹”等花色。

产品有睡席、枕席、童席、托席、座垫席、字画席和餐具、玩具等。

具有造型雅致、花纹细密、柔软光滑、凉爽消舒城小兰花,深的消费者的喜爱,更是远销

汗、不被虫蛀、经久耐用、可折可卷、易于携等特点。

龙舒贡席品位极高,不仅是消暑纳凉的生活用品,而且是门厅、礼堂、书斋、餐厅等内不可多得的装饰品。

同时,也是友好往来、喜庆活动馈赠友人别致而大方的精美礼品。

4、特色食品——板栗、橡栗,舒城素有“板栗之乡”美称,大

面积栽培板栗有300多年历史。

分布山区22个乡镇,现有板栗40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年出口50万公斤。

本地产叶里芷、蜜蜂球、粘子板三个品种被安徽省林业厅定为优良品种。

近年来,舒城县把板栗开发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项目,注重科技投入,新品种“叶里藏”、“蜜蜂球”等果大质优、香甜脆嫩,有明显健胃、补肾之功效、富含钙、镁、硼、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98年舒城县与国家材科院合作攻克了板栗冷藏保鲜技术难题,建立年储藏保鲜能力达400吨的板栗保鲜基地,保鲜率达99%。

橡栗是一种灌生

栎树坚果,有天然黑色“仙果”之美称,大量生长于本县晓天地区山野。

其果肉能制作成美味可口的食品,果壳可作工业染料,果渣是饲养牲畜的精饲料。

《本草纲目》载:

“橡实苦、微温、无毒,主治下痢、兑肛、痔疮出血、涩肠止泻、止肠风崩中带下、厚肠胃、肥健人”,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晓天镇运用现代科技,将橡栗制成橡栗粉、橡栗粉条、橡栗豆腐、橡栗冲剂、橡栗茶等系列产品,销往市场,前景看好。

四、调查分析及评价

舒城自然和人文旅游文化都有一点资源,但发展现状却不是令人十分满意,具体如下1.作为区域文化的活体传承,舒城县唯一的专业演出团体――县庐剧团,20多年没有招进新人,现有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致使许多传统剧目无能力上演,人才的断代必将导致传统优秀文化的濒危。

这与本县经济有很大关系,本县现仍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对此方面人才和资金都心有力而力不足。

2.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形式单一,舒城县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方面,山水古迹、楼台庙宇、堰坝水利等静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开发利用上比较觉醒,而动态的文化资源却没有充分地组织发动起来。

让动态的人文活动来为静态的自然景观锦上添花,做到动静结合,或许更有利于旅游前景的发展。

本县对的传统文化发掘、戏剧发展、文艺演出实在有限。

3.

文物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