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9884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第35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高考研析人民版

1.[xx·课标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

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问题,C项错误。

2.[xx·山东高考]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

表中“丁”指的是(  )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722

287

614

96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答案 C

解析 1949~1978年,中国史学研究受意识形态影响,呈现出颂扬革命、否定资产阶级改良的倾向,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研究较多,论文数量也多,戊戌变法主张改良,最容易受到史学界轻视的是戊戌变法,故C项符合题意。

3.[xx·北京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案 A

解析 抓住时间信息“1977年”和历史事件信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可分析得出A项正确。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B项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1978年,C项错误。

“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的,D项错误。

4.[xx·天津高考]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新中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因此B项符合题意。

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排除D项。

5.[xx·北京高考]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

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答案 政治背景: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

我国航天成就:

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

(答出三项即可)

解析 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激烈对抗时期,从美苏争霸这一角度阐述其国际政治背景。

第二小问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师说高考

考频

本部分内容为近年高考的要点之一5年14考

考过

①“双百”方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内涵

③建国初期教育方针调整的目的

④新中国教育政策制定历程

⑤恢复高考及“文革”时期教育方针的特征

⑥我国发展尖端科技的原因

⑦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及侧重点的不同

⑧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与“文革”时期教育不同的原因

考向

①新中国关于科技、教育发展的基本史实

②教育、科技、文艺与当时政治、经济的联系

③对“双百”方针的全面认识

④科技成就及原因

仿真练习

1.[xx·稽阳联考]据新华社电:

“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即此事件粉碎了美苏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这与“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的意义相符,故C项正确。

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只是粉碎了美苏垄断核武器,故A、B两项错误;D项发生于1984年,晚于C项的1970年。

2.[xx·江南十校联考]2013年6月11日至26日,中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15天,与目标飞行器进行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并首次开展了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xx年6月17至20日,“蛟龙”号在南海连续4次下潜作业,分别搭载3位科学家下潜,并取得大量样品。

此材料反映了(  )

①我国科技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科技成就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③科技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④中国航天科技和深潜技术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A.②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中国航天载人和深潜技术等科学技术成果,①中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从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正确;③过于夸大科技的作用,排除;④对材料信息理解正确。

A项符合题意。

3.[xx·河北三市模拟]1953年教育事业被纳入国家计划轨道;1958年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1961~1963年依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教育事业进行大幅度调整。

以上信息说明新中国教育(  )

A.受“左”倾错误影响较大

B.坚持了全面发展的方针

C.主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

D.深受国内环境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通过分析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明显受国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故选D项。

4.[xx·保定一模]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答案 A

解析 B、C两项均不利于文化建设;D项出现于新时期以来。

选择A项,“双百”方针促进了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建设。

5.[xx·广东六校联考]丁聪、方成、华君武等老一代漫画家于1956年集体创作《万象更新图》,有一首长达四页的“万象更新”解说诗,题目为《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

》,在画面中有名有姓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如:

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家杨沫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万象更新图》创作时代背景不同

B.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与《万象更新图》创作背景相同

C.反映了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生活贯彻“双百”方针

D.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所体现的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得到长期延续

答案 C

解析 据题目信息“1956年”“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可推断与“双百”方针有关,故C项正确。

《青春之歌》创作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红灯记》等属于“文革”时期样板戏,故A、B两项错误。

由于政治运动扩大化,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因此D项错误。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近现代世界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单元综合提升

[阶段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精要阐释]

【典题借鉴】

1.(xx·江苏卷)“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D.普朗克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与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相符,故A项正确。

答案:

A

二、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历程

[精要阐释] 第一阶段: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导致古典主义盛行。

第二阶段:

19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法国大革命失败和拿破仑帝国的覆灭,人们不再盲目地相信理性,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

第三阶段:

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出现了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

第四阶段:

20世纪以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社会也更加动荡。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平静,在西方世界,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惘,以反对传统和理性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

【典题借鉴】

2.(xx·湖南衡阳二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到: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下列文艺作品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萧伯纳的小说《苹果车》   

B.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

C.塞尚的画作《樱桃和桃子》

D.毕加索《格尔尼卡》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

材料表述理性王国只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理想王国,体现出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是浪漫主义流派产生的背景,《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的作品,故B项正确。

A、C、D分别属于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作品。

答案:

B

[主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创新——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蕴含的主流思想

[精要阐释]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它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科学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典题借鉴】

3.(xx·江苏省苏南四市一模)爱因斯坦在广岛、长崎事件发生后警告世界:

“原子弹的杀伤力已改变除我们的思想方法以外的一切,这样,我们会逐渐陷入空前的大灾难之中。

”这里的“思想方法”是指(  )

A.科学工具化的思维模式

B.尊重科学的思维模式

C.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

D.追求理性的思维模式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警告世界”是警醒世界,如果“我们的思想方法”不改变,“这样,我们会逐渐陷入空前的大灾难”,提醒世界认识科学工具化(原子弹是典型表现)的“杀伤力”,故A项正确;“尊重科学”是人类的进步,B项错误;爱因斯坦“警告世界”本身体现了独立思考、追求理性,C、D项错误。

答案:

A

[中外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古代科学的比较

[精要阐释]

比较项

西方近代科学

中国古代科学

在科技内容上

建立了可用数学方式表达的科学定律

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在研究方法上

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

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在科技使用上

引发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

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从分布上看

主要集中在与工业有关的天文、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

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4.(xx·江西省赣州十二县市联考)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从中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 

B.物理学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

C.侧重于逻辑推理和理论概括

D.数学成为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题干中“半径立方成比例”“平方成反比”“乘积成正比”等信息都是数学的表达方式,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中西方绘画的比较

[精要阐释]

 

【典题借鉴】

5.(xx·安徽宿州三模)旅法艺术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朱德群(1920—xx),安徽萧县人。

下面朱德群先生作品体现了(  )

 

A.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B.中国画的笔墨神韵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融合

C.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表现形式

D.中国画的借物抒情与古典主义美术的有机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朱德群的画运用了中国画的笔墨神韵,“旅法艺术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又使他能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抽象的风格,故B项正确。

答案:

B

[通史构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文学艺术折射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特征

[精要阐释] 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进行及扩展,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其流派、形式、艺术特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同样,文学艺术的发展折射出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

(1)从政治折射点看,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和完善,同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弊端日益暴露,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美妙社会逐渐失去幻想,推动了文学艺术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演变。

(2)从经济折射点看,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现实矛盾的文学艺术作品出现;经济的发展与富裕,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从思想折射点看,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等,这些反映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典题借鉴】

6.(xx·四川卷)右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

该电影(  )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解读能力。

观察图片可知图画中将人的部分身体异化为钢铁构件及工具,寓意人被视为没有感情的工具,人性被忽略,反映了工业革命下工人的处境,故选B项。

答案:

B

二、20世纪现代主义折射出的政治、经济特征

[精要阐释] 现代主义是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流派的总称,它包括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美术、现代主义音乐等。

现代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反叛,其特点是象征性、表现性、抽象性。

(1)从政治折射点看,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亡和心灵的伤害,使人们的心灵遭到扭曲,现代主义正是对此现实的反映。

(2)从经济折射点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矛盾尖锐,经济危机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以及瘟疫疾病等问题凸显,给人们心灵以打击,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表示失望和不满。

【典题借鉴】

7.(xx·广东省广州二模)下图作品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创意的部分是三个披挂在枯树、平台、动物尸骸上软趴趴、看似会流动的钟表。

该作品(  )

A.创作于19世纪中期

B.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

C.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D.反映了工业化快节奏下人们的紧张感加剧

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解读能力。

图片反映的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创作时间是1931年。

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给人们带来了日益沉重的压力,作者以艺术创作的形式,隐晦地表达了这种社会意识,故D项正确。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