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9886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9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docx

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

(试行)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0 年 8 月

 

1

 

1 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和定义 .........................................................2

3.1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2

3.2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2

3.3 参比方法 .....................................................2

3.4 比对监测 .....................................................2

4 比对监测条件 .......................................................2

5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2

5.1 比对监测内容 ..................................................2

5.2 比对监测频次 .................................................2

5.3 比对监测方法 .................................................3

5.4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5

5.5 质量保证 .....................................................6

5.6 比对监测报告格式及内容 .......................................7

6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8

6.1 比对监测内容 .................................................8

6.2 比对监测频次 .................................................8

6.3 比对监测方法 .................................................8

6.4 比对测试 .....................................................9

6.5 核查参数 .....................................................9

6.6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11

6.7 质量保证 ....................................................14

6.8 比对监测报告内容及格式 ......................................15

附录 1(资料性附录) .................................................17

附录 2(资料性附录) .................................................21

附录 3(资料性附录) .................................................23

 

1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是指采用参比(标准)方法,与自动监测法在企

业正常生产工况下实施同步采样分析,验证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监测行

为。

比对监测是判断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污染

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统一比对监测技术要求,依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

测办法》(国发[2007]36 号)、《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保总局令第

28 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8

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规定了废水自动监测设备、固定污染源烟气连自动监测设备

(CEMS)比对监测的内容、频次、方法、结果评价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

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对废水污染源、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日常比对监测。

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验收监测仍按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

HJ/T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

HJ/T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

HJ/T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

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T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HJ/T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1

 

3 术语和定义

3.1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Cr)在

线自动监测仪、pH 水质自动分析仪、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

计、电磁流量计、水质自动采样器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

3.2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

即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EmissionMonitoring

System,CEMS),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烟气中污染物进行连续地、实时地跟踪测定

的仪器、仪表。

3.3 参比方法

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

3.4 比对监测

指采用参比(标准)方法,与自动监测法在企业正常生产下实施同步采样分析,

验证水污染源和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准确性的监测行为。

4 比对监测条件

自动监测设备已按规范安装调试、并经地市级以上环保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方可

开展比对监测,比对监测时要求排污企业出具自动监测设备的调试检测报告和验收

合格报告。

比对监测期间,生产设备应正常稳定运行。

5 水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5.1 比对监测内容

5.1.1 比对监测项目主要为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氮(TN)、

总磷(TP)、pH、废水流量等。

5.1.2比对监测考核指标主要包括: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的相对误差和质控样的测试

结果。

5.2 比对监测频次

5.2.1 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比对监测每年至少 4 次,每季

度至少 1 次。

 

2

 

比对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每次比对监测要求的样品数量在

3 对以上。

5.2.2 对于化学需氧量(CODCr),当实际水样 CODCr<30mg/L 时,以接近实际水

样的低浓度(约 20mg/L)标样代替实际水样进行实验,至少测定 2 次。

比对监测频次的确定可采用事先通知的形式或不通知的抽检形式进行,比对监

测应尽可能在 1 天内完成。

5.3 比对监测方法

5.3.1 在安装自动监测采样装置的位置进行人工采样,并和自动监测设备采样同步。

 

5.3.2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中所列方法作为比对监测分析方法,禁止使用

非标准监测方法,推荐监测分析方法详见表 5-1。

表 5-1比对监测分析方法

序号监测分析项目监测分析方法方法标准编号

1化学需氧量

 

2氨氮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 11914

高氯废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氯气校正法        HJ/T 70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度法            HJ 53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 536

3总磷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

光度法GB/T 11894

5pH 值水质 pH 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 6920

5.3.3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

5.3.3.1 化学需氧量(CODCr)自动监测仪的比对监测

采集实际废水样品,用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

方法(GB11914)进行比对试验;对于排放高氯废水(氯离子浓度在

1000~20000mg/L)的废水样品,实验室分析方法采用 HJ/T 70。

比对过程中应尽

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比对试验总数应不少于 3 对,其中 2 对实际水样比

对试验相对误差(A)应满足表 5-2的要求。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公

式如下:

 

3

 

A =

X n - Bn

Bn

⨯100%

式中:

 A—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

Xn—第 n 次自动监测测量值;

Bn—第 n 次实验室标准方法的测定值;

当实际水样 CODCr<30mg/L 时,以接近实际水样的低浓度(约 20mg/L)质控

样代替实际水样进行实验,至少测定 2 次。

质控样测定的绝对误差不大于标准中

位值的±5mg/L。

5.3.3.2 氨氮自动分析仪的比对监测

采集实际废水样品,用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 HJ

535(或 HJ 536)进行比对试验,比对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比

对试验总数应不少于 3 对,其中 2 对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应满足表

5-2 的要求。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A =

X n - Bn

Bn

⨯100%

式中:

 A—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

Xn—第 n 次自动监测测量值;

Bn—第 n 次标准方法的测定值

5.3.3.3 总氮、总磷自动分析仪的比对监测

采集实际废水样品,总氮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 GB/T 11894 进行比

对试验,总磷自动监测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 GB11893 进行比对试验,比对过程

中应尽可能保证比对样品均匀一致,比对试验总数应不少于 3 对,其中 2 对实际

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A)应满足表 5-2 的要求。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A =

X n - Bn

Bn

⨯100%

式中:

 A—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

Xn—第 n 次自动监测测量值;

Bn—第 n 次标准方法的测定值

 

4

 

5.3.3.4 pH 自动分析仪的比对监测

采集实际废水样品,用 pH 水质自动分析方法与实验室标准方法 GB 6920 对

废水 pH 值进行试验,比对试验过程中应保证在线监测仪器与国标法测量结果组成

一个数据对,至少获得 3 个测定数据对,计算两种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其中 2

对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绝对误差应满足表 5-2 的要求。

5.3.3.5 废水流量

具备手工测流条件的,采用流速面积法进行手工测流,并和同时段自动测流仪

结果进行比对,至少获取 3 个数据对,其中 2 对比对结果相对误差应小于±20%。

不具备手工测流条件的,满足如下条件,可认定自动监测流量数据有效:

a) 企业安装的流量计通过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并处在有效期内;

b) 流量计无明显变形等损坏现象;

c) 液位或水头测量结果准确;

d) 检查流量计说明书等资料,若流量计参数可变,查阅流量计参数设置,要

求设置值和说明书一致(不一致要查明原因,必要时可实测验证);

e) 检查流量计的计算公式,流量计算结果准确;

f) 流量计水流畅通,无拥堵现象,明渠流量计为自由流。

5.3.4 质控样考核

采用国家认可的质控样,分别用两种浓度的质控样进行考核,一种为接近实际

废水浓度的样品,另一种为超过相应排放标准浓度的样品,每种样品至少测定1

次,质控样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大于质控样标称值中值的±10%(pH 除外)。

5.4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结果评价指标限值见表 5-2。

实际水样比对监

测至少获取 3 个数据对,其中 2 对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应满足表 5-2 的要

求;质控样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大于标准中位值的±10%。

实际水样比对监测和质控

样考核均合格,则此次监测结果判定为合格。

表 5-2实际水样比对试验考核指标要求

仪器名称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

化学需氧量

(CODCr)

CODCr﹤30mg/L 时,绝对误差不超过±5mg/L

以接近实际水样的低浓度(约 20mg/L)标样代替实际水样进行试验

30mg/L≤CODCr﹤60mg/L 时,相对误差不超过±30%

 

5

 

仪器名称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相对误差

60mg/L≤CODCr﹤100mg/L 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CODCr≥100 mg/L 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5%

氨氮、总磷、总氮相对误差不超过±15%

pH绝对误差不超过±0.5pH

5.5 质量保证

5.5.1 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措施

5.5.1.1 实验室分析人员按国家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5.5.1.2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能够满足监测需要及设备维护要求,保证监测结

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5.5.1.3 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中所列方法作为比对监测分析方法;

5.5.1.4定期对用于比对监测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所用标准样品、标准溶液的运

行状态进行期间核查,以满足监测要求;

5.5.1.5对用于比对监测的设备、器具的校准和标准物质进行控制,保证量值的准

确性和可溯源性;

5.5.1.6 水样分析质量控制:

a.平行双样测定:

分析人员对每批水质样品进行不少于 10%的平行双样测定,

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满足方法要求;

b.自行配置的标准物质或标准溶液,必须与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比对、验证后方

可使用;

c.绘制的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原则上已知浓度点不得少于 6 个(含空白浓

度),曲线相关系数绝对值(r)应大于或等于 0.999;

d.测定样品的同时,平行测定已绘制的标准曲线的中等浓度标准溶液,其相对

误差应在 5%-10%之间;空白测定值应小于测定方法的规定值。

5.5.2 现场比对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5.5.2.1 按照比对分析项目及 HJ494-2009《水质-采样技术指导》要求,做好比对试

验所需采样器具的日常清洗、保管、整理工作;

5.5.2.2在水污染源排放口安装自动采样装置的位置进行人工采样,采样至少由两

人协同工作,负责现场固定液的添加等;

 

6

 

5.5.2.3尽可能在废水自动监测分析仪采样的同时采集实验室分析样品,采样时填

写现场采样记录,并及时正确地贴好每个样品标签(采样地点、编号、项目、时间

等)以免混淆,做到样品标示的唯一性;

5.5.2.4 样品采集和保存严格执行 HJ/T91-2002 的有关规定,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

和质量保证。

5.6 比对监测报告格式及内容

5.6.1 比对监测报告应包括的信息

比对监测报告由正文和附表组成。

正文必须具有的信息包括:

a.监测机构名称、地址、通讯方式、监测日期和报告编制日期;

b.报告的标识-编号;

c.排污企业名称、废水自动监控设备安装位置所在的相关污染源名称、排污口

位置和编号、采样点编号;

d.废水自动监控设备标识-制造单位、型号和系列编号;

e.参比方法引用的标准、所用的主要设备,仪器等。

报告应包括的工作内容

a.比对监测时工况;

b.比对监测项目;

c.比对监测频次和比对监测时段;

d.手工监测数据和在线设备监测数据;

e.比对监测结果评价指标限值;

f.比对监测结果评价结论;

g.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和措施;

h.监测报告的三级审核及签字。

5.6.2 报告格式实例

见附录 1。

 

7

 

6 固定污染源烟气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

6.1 比对监测内容

6.1.1 比对监测项目

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实测干基浓度、颗粒物实测干基浓度、烟

气流速和烟气参数(烟气温度、氧量)。

6.1.2 核查参数

过剩空气系数、烟气流量、污染物折算浓度、污染物排放速率、烟气含湿量、

标准曲线参数、速度场系数和皮托管系数。

6.2 比对监测频次

6.2.1 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安装的固定污染源烟气 CEMS 的比对监测每年至少 4 次,

每季度至少 1 次。

6.2.2 每次比对监测,对颗粒物浓度、烟气流速、烟温用参比方法至少获取 3 个测

试断面的平均值,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氧量至少获取 6 个数据

(其中仪器法可选取不小于 2 倍自动监测设备响应时间期间的平均值为 1 个数据,

化学法以一个样品的采样时间段监测值为 1 个数据),取参比方法测试的平均值

与同时段烟气 CEMS 的平均值进行准确度计算。

6.3 比对监测方法

6.3.1 比对监测遵循原则

6.3.1.1 监测期间,生产设备要正常稳定运行;

6.3.1.2监测前,首先要核准烟尘采样器、烟气分析仪、烟气 CEMS 等相关仪器的

显示时间并保持一致;

6.3.1.3参比方法测定湿法脱硫后的烟气,使用的烟气分析仪必须配有符合国家标

准规定的烟气前处理装置(如加热采样枪和快速冷却装置等);

6.3.1.4监测前,参比方法使用的烟气分析仪必须现场使用标准气体检查准确度,

并记录现场校验值;

6.3.1.5 每个监测项目的数据需记录采样起止时间;

6.3.1.6 比对监测期间不允许在线监测设备运营单位调试仪器。

6.3.2 比对监测参比方法

 

8

 

参比方法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或相关国际标准中所列方法,详见表 6-1。

表 6-1参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一览表

序号监测分析项目监测分析方法方法标准编号

1颗粒物重量法GB/T 16157

2氧量电化学法、氧化锆法、热磁式

氧分析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

 

3二氧化硫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

碘量法                       HJ/T 56

定电位电解法                 HJ/T 57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4氮氧化物

定电位电解法 (国家环保总局)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 42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43

5烟气流速皮托管法GB/T 16157

6烟气温度热电偶法、电阻温度计GB/T 16157

6.4 比对测试

6.4.1 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参比方法采样位置按照 GB/T 16157 和 HJ/T 397 等要求

设置。

气态污染物参比方法采样位置与 CEMS 测定位置靠近但不干扰 CEMS 正常

取样,不能从 CEMS 排气装置处直接采样监测,手工和自动同步采样。

6.4.2 对颗粒物浓度、烟气流速、烟温参比方法至少获取 3 个测试断面的平均值,

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氧量至少获取 6 个数据(其中仪器法可选

取不小于 2 倍自动监测设备响应时间期间的平均值为 1 个数据,化学法以一个样

品的采样时间段监测值为 1 个数据)。

6.5 核查参数

6.5.1 过剩空气系数

进入烟气 CEMS 系统设置,检查标准过剩空气系数设置以及过剩空气系数计

算公式是否正确。

 

9

 

小于 65t/h 的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标准规定的过剩空气系数 α=1.7,烟

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 α=1.8,燃油和燃气锅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

浓度 α=1.2;工业炉窑 α=1.7;电厂燃煤锅炉 α=1.4,燃油锅炉 α=1.2,燃气锅

炉 α=3.5。

过剩空气系数按下式计算得出:

α =

21

21- X O2

式中:

α ——过剩空气系数;

X O2 ——实际测得氧的体积百分数。

6.5.2 烟气流量

进入烟气 CEMS 系统设置,检查标态干烟气流量计算公式是否正确。

标态干烟气流量按下式计算得出:

Qsn = Qs ⨯

273

273 + ts

Ba + P

101325

⨯ 1 - X sw )

-

Qs = 3600⨯ F ⨯V S

式中:

Qsn ——标态干烟气流量,Nm3/h;

Qs ——工况下湿烟气流量,m3/h;

ts ——烟气温度,℃;

Ps ——烟气静压,Pa;

X sw ——烟气中水分含量体积百分比,%;

F ——测定断面面积,m2;

V s ——测定断面的湿烟气流速,m/s。

Ba ——大气压力,Pa

6.5.3 污染物折算浓度

进入烟气 CEMS 系统设置,检查污染物折算浓度计算公式是否正确。

污染物折算浓度按下式计算得出:

c = c'⨯

α '

α

式中:

 

10

 

c ——污染物折算浓度,mg/Nm3;

c' ——污染物实测浓度,mg/Nm3;

α ' ——实测过剩空气系数;

α ——排放标准中规定的过剩空气系数;

6.5.4 污染物排放速率

进入烟气 CEMS 系统设置,检查污染物排放速率计算公式是否正确。

污染物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得出:

G = c'⨯ Qsn ⨯10-6

式中:

G ——污染物排放速率,Kg/h;

c' ——污染物实测浓度,mg/Nm3;

Qsn ——标态干烟气流量,Nm3/h。

6.5.5 烟气含湿量

进入烟气 CEMS 系统设置,检查烟气含湿量设置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6.5.6 标准曲线参数和速度场系数

对照 CEMS 的调试报告或验收报告中的标准曲线参数和速度场系数与 CEMS

管理系统参数设置中标准曲线参数和速度场系数是否一致。

6.5.7 皮托管系数

对照皮托管的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中的皮托管系数 K 值与 CEMS 管理系统参

数设置的皮托管系数是否一致。

6.6 比对监测结果评价

6.6.1 评价标准

参照《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7)要求,烟气

温度、烟气流速、氧含量和污染物实测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