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0226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docx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1

  [教学目的]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

  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

工农业特点

  难点:

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一、地理概况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

  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

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

  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

  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

  (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

  二、亚马孙河

  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

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设问:

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

(学生阅读思考

  3、思考:

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

  三、迅速发展的经济

  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

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

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小结巩固]

  学生小结

  [作业布置]

  见基训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2

  一、教案背景:

本课教案是在预习课本并且在网上搜集了众多资源,然后依据教学目标撰写的。

同时在上节课已经为学生播放了关于东南亚的视频短片。

  二、教学课题:

东南亚第一节

  三、教材分析:

本节只是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内容

  的第一节课的教案。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节课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对本区域的学习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

  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气候的一般特

  点。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

  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提问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看了东南亚的视频短片,大家还记得短片中的内容分吗?

(请学生举手回答)

  生:

东南亚包括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东南亚生产热带水果

  (教授新课):

师: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

  师:

用多媒体出示东南亚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

  生:

讨论,找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并在图上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结合书上P28页活动题找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

  师:

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师: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东南亚位置图》

  生:

结合教师给出的地图说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师:

引领学生分析这样的气候会形成怎样的农业,并通过让学生回忆视频内容,直接了解东南亚主要的农产品并强调这一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种类。

  生:

说出视频中看到的农作物,并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气候与农业的关系,从而分析东南亚经济的特征。

  (让学生在自我分析的前提下,认识气候和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并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

  师:

请大家根据图7.22填表

  :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知识体系,提醒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1)东南亚包括哪两个部分()

  A.菲律宾群岛B.中南半岛C.马来半岛D.马来群岛

  

(2)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位于()

  A.五海三洲之地B.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C.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D.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之地

  (3)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4)一艘轮船正在泰国某港口装船外运,装船的货物最可能是()

  A.小麦B.水稻C.石油D.煤

  第一节东南亚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围及组成部分

  2、主要国家:

  3、重要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东南

  东南亚地理教案

  亚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

  此教案是主要是为教学提供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通过一定的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并证实上节课看到的视频中的内容,得出结论。

本节课还应该注意把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把地理学科与学生的日常认知水平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更要注意地理学科的人文性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力图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3

  1.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计算机课件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引言)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

  (板书)第七章中国的农业

  (提问)1.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

  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提问)什么是农业?

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

  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补充农业生产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

(纺织工业)

  这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有什么?

(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生产?

(造酒,是酿造工业)

  原料是什么?

(粮食,所以叫米酒)

  (展示)农机作业图片

  (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

  (回答)(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

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

(种植业。

所以,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

  (承转)下面我们就从种植业谈起。

(转入第一节的教学)

  (提问)什么是种植业?

制约种植业的因素有什么?

  教师明确给出种植业的概念:

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它深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提问)那么,这个生产部门有哪两个必需的自然条件呢?

  引导学生分析种植业的两个必需自然条件(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一是土地,二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因此,土地质量的好坏以及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就都会影响到种植业的类型和特点。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种植农作物?

(高山、戈壁、沙漠等土地不能种庄稼)

  什么样的土地可以种庄稼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耕地都完全一样呢?

  (展示)水田、旱地、梯田的图片

  (提问)(转入气候条件)为什么北京不能种椰子,黑龙江不能种香蕉,新疆不能种水稻?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综合上面的分析,既要有耕地,又要有适宜的气候,两者都具备,才能发展种植业(转入种植业的地区分布)。

  所以,世界上温带和热带的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往往成为人类发展种植业最早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请学生说出世界著名的文明发祥地(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两河平原,北非的尼罗河三角洲,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我们已经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

据考古发现,早在氏族公社时期,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就已出现了原始的种植业。

直到今天,种植业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我国都种植什么主要作物,在什么地方种植。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从地形、气候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地区在什么地方?

  (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得出:

我国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展示)练习的图片,根据分析找出正确的一幅图。

  (提问)整个种植业区内是不是全种植一种农作物?

(不是)

  (展示)动画:

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辨认农作物并了解各种农作物主要分布的地区。

  教师落实各种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小麦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北,水稻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区;糖料作物中的甘蔗分布在南部的台、闽、粤、琼、桂、川等省区,甜菜则分布在北方的黑、吉、内蒙古、新等省区;油料作物中的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

  (提问)在我国广大的种植区内,这些地方(指图)种水稻、甘蔗、油菜等并且一年内能二熟至三熟;而这些地方(指图)能种植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但一年内只一熟或两年三熟,为什么?

(转到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

  因为,就是在种植区内,各地的热量、水分等气候条件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和农作物种植的次数都不相同。

尤其我国南北方之间,这种差异最显著。

  (提问)请学生回答并在图中指出我国南北方的界线(秦岭—淮河)。

  一边看动画概括,一边指导学生填下面的表。

  耕地类型

  温度带

  干湿状况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制

  北方

  南方

  (提问)这些农作物都是因为人类生存需要,才种植它们;但每一种农作物人们需要的数量并不一样多,那么,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需要量最大、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类作物?

(粮食作物)

  (提问)为什么粮食生产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

  

(2)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要量大;(请学生计算一下,我国12亿人口,每人若按400千克的粮食标准,每年需生产多少粮食才能满足需要?

  (3)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粮食总产量及其人均值的变化”图,请学生思考家里平时吃的粮食、蔬菜、食油、食糖是当地生产的,还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

);

  (4)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波动大。

  (小结)所以,粮食生产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政府历年都把努力增产粮食放在首要地位。

  (活动)我们下面请同学们筹划一下我国如何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请学生分析回答(提醒学生不要脱离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得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视情况补充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从我做起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也就是说,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是目前我国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

  (提问)谁能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引导学生从种田的科学方法和自然条件上分析,找出商品粮基地。

  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所以首先要找那些自然条件优越(面积广大、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热量充足、降水较多且灌溉便利),生产水平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用科学方法种田(种田的科学方法一般包括:

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

这些地区就叫商品粮基地,目前全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

  (展示)九大商品粮基地图(课上做练习:

先在投影图上请学生练习,方法是一个学生指,另一个学生答;然后,指导全体学生一起在中国空白图上填注)。

  (提问)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呢?

  粮食生产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并且,我国的人均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那我们干脆把我国的所有耕地都用来种粮食,这样行不行?

(不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一是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二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就必须在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要贯彻“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因地制宜,使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

  (小结)

  

(1)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习了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3)抓紧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意义;

  (4)九大商品粮基地及其分布。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分布特点和气候特点。

  难点:

山河分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法。

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提问学生:

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

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

新课讲授

  1.地理位置与国家

  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点拨识图技巧。

  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

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

哪些与我国接壤?

  (学生讨论回答)

  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征

  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形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观察。

  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与之相关的河流呢?

  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

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引导学生回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出示中南半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中南半岛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回答)

  中南半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

每年的6—10月盛行西南风,为雨季;每年的11—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为旱季。

  展示马来群岛的分层设色地形图,马来群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马来群岛岛屿众多,其中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很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赤道横穿马来群岛中部,群岛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如此这般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

  人口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而山区和岛屿则人口稀少。

水热条件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环节三:

小结作业

  小结:

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

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特征,并完成下表:

  四、板书设计

  初中教师通用地理学科教案模板5

  教材分析:

  对一个省区的介绍,其自然环境的概述是必不可少的,是介绍其他各方面的基础。

本区首先介绍了海南省自然环境。

从教材左上角的一幅小图介绍海南省在我国的位置,结合地图,可看出其地理位置特征,随后介绍了其范围和海南岛面积。

教材通过”海南岛地形图”结合文字描述介绍了海南岛的地形特征和水系特征。

地形和水系特征是相辅相成的,中高周低的地形特点使海南岛水系呈放射状流人南海。

海南省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同时又受海洋影响,具备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总的来说是以冬季暖热,夏季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

这种气候特征决定了海南省农业以热带作物为主,加之风景秀丽,使其成为我国热带风光旅游胜地。

从这一角度看,海南气候特征是本节难点。

海南省独特的。

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本节的重点。

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与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相关联的,也是海南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

  在我国南部有一岛屿,因交通闭塞,人烟稀少,历代封建帝王都将此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内陆的,人们把它视为天之涯,海之角,有去无回,故有”天涯海角”之称。

你知道它是我国的哪一岛屿吗?

  方案②:

  用多媒体播放海南的蓝天碧海、沙滩椰林、红树林、珊瑚礁等热带风光及具有海南特色的黎村苗寨、篝火欢歌等民族风情的录像片。

引人对海南省新课的讲授。

  在讲述海南省”自然环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中国政区”图(或出示”中国政区”挂图X请一个学生指出海南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2.结合地图说出海南岛的地理位置。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位于祖国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部和南部濒临南海,是我国最年轻省份,也是省级经济特区。

  3.展示”海南岛地形”挂图,进行以下练习:

  

(1)找出五指山、万泉河、黎母岭、昌化江、南渡江。

  

(2)海南岛地形有何特点?

水系有何特征?

  (3)这种地形特点同水系特点有何关系?

(海南岛中高周低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海南岛水系呈放射状流人南海。

  3.结合”中国政区”图,请学生描述一下海南所处纬度区域、当地的气候特点。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同时又深受海洋影响,高温多雨为其主要气候特征。

全年无冬,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为16~24℃。

  在讲述海南省”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时,按下列步骤进行:

  方案①:

  

(1)为什么海南省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2)海南省有哪些主要热带作物?

  (3)海南省有哪些热带水果?

  (4)为什么海南渔业资源丰富?

你知道有哪些水产品吗?

  (5)完成教材p.67活动题1,了解海南丰富的盐业资源。

  方案②:

  2.用多媒体展示天然橡胶、椰子、胡椒、咖啡、腰果、剑麻、槟榔、菠萝蜜、芒果等热带作物画面。

  3.出示椰子、胡椒、腰果、摈榔、菠萝蜜等实物。

(教师可去超市预先购买)

  讲述海南省”旅游资源”时,可按以下步骤:

  1.用多媒体播放海南的蓝天碧海、沙滩椰林等热带迷人风光,及黎村苗寨,黄火欢歌的民族风情片段。

老师可补充讲述:

在现代旅游业中,有所谓”三S”指的是太阳、海洋和沙滩这三种最受人们欢迎的旅游资源,而此三者都与海滨有关。

中国海滨旅游最大的潜力在海南,这里一年四季都适宜海水浴。

  2.讨论:

海南有哪些丰富的旅游资源?

(对照教材”海南岛地形”图)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66活动题3和P67活动题2。

  附板书:

  一、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

  2.范围面积

  3.地形特点

  4.水系特征

  5.气候特点

  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

  三、丰富的旅游资源

  1.秀丽的热带风光

  2.浓郁的民族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