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0396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docx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

文言文

整理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性活用

句式

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强”(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 “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通“耶” 《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通“只” 《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同“又”《核舟记》  

18、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 《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 

22、选贤与能“与”(jǔ) 通“举”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 “矜”(guāng)通“鳏” 《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层”《望岳》 

25、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三峡》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通“啭” 《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 “反”(fǎn)通“返”《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 《马说》 

29、才美不外见 “见”(xiàn)通“现” 《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31、其真无马邪 “邪”(yé)通“耶” 《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具”(jù)通“俱”《岳阳楼记》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通“嘱”《岳阳楼记》  

36、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同“馐”《行路难》 

37、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陈涉世家》  

39、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陈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  

41、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陈涉世家》  

42、故不错意也 “错”(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  

43、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通“苍”《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 通“伸”《隆中对》  

45、自董卓已来 “已”(yǐ) 通“以”《隆中对》  

46、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出师表》  

47、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通“缺” 《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 “说”(yuè) 通“悦”《公输》  

4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输》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通“御” 《公输》  

51、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  

52、亲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4、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通“避” 《鱼我所欲也》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通“辨” 《鱼我所欲也》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通“德” 《鱼我所欲也》  

5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 《鱼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 “徧”(biàn)通“遍”《曹刿论战》  

61、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愚公移山》  

64、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愚公移山》

古今异义

七年级上古今异义

1.唯危楼一座危古义高今义危险;

2.与友期行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3.居十日居古义经过今义居住;

4.相委而去委古义舍弃今义委托;

5.去后乃至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6.死者十九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数词;

七年级下古今异义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为“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为“渐渐”;

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

古义为“常人”;

今义“多数人”。

王子曰:

古义为“王安石自称”

今义为“国王的长子”

从先人还家:

古义“死去的父亲”;

今义“古人”

不闻机杼声今义:

用鼻子闻

古义:

听到

旦辞爷娘去今义:

从一地到另一地

八年级上古今异义

例字

例句

古义

今义

出处

欲穷其林

走到尽头

贫穷

《桃花源记》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于

《桃花源记》

鲜美

芳草鲜美

鲜艳美丽

(味道)新鲜美味

《桃花源记》

才通人

《桃花源记》

交通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邮电、运输事业的总称

《桃花源记》

外人

悉如外人

桃源以外的世人

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桃花源记》

并怡然自乐

并且

《桃花源记》

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桃花源记》

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走投无路的地方

《桃花源记》

无论

无论魏晋

更不用说

不管

《桃花源记》

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必要,不值得

(数量等)不够

《桃花源记》

停数日,辞去

离开

《桃花源记》

便扶向路

沿着

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

《桃花源记》

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香气

《陋室铭》

白丁

往来无白丁

平民,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今无此词

《陋室铭》

罔不因势象形

顺着

因为

《核舟记》

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比较

《核舟记》

神情与苏黄不属

相似

属于

《核舟记》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竟然

曾经

《核舟记》

女有归

女子出嫁

回来

《大道之行也》

盗窃乱贼而不作

造反

混乱

《大道之行也》

老翁逾墙走

逃跑

行走

《石壕吏》

二男新战死

两个

数词,二

《石壕吏》

二男新战死

刚刚

与“旧”相反

《石壕吏》

出入无完裙

泛指衣服

裙子

《石壕吏》

请从吏夜归

请允许我

请(对方)

《石壕吏》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自己

《三峡》

或王命急宣

如有

或者

《三峡》

虽乘奔御风

即使

虽然

《三峡》

虽席地不容闲也

即使

虽然

《观潮》

良多趣味

的确、实在

《三峡》

猿鸣三声泪沾裳

几(不是确数)

三(确数)

《三峡》

烽火连三月

几(不是确数)

三(确数)

《春望》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但是

《记承天寺夜游》

但使愿无违

只是

但是

《归园田居》

闲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有闲情逸致的人

没有事情要做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以后

既然

《观潮》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农历十五日

《观潮》

仅如银线

几乎

仅仅

《观潮》

余拿一小船

用手握住或抓取

《湖心亭看雪》

单车

单车欲问边

一辆车

自行车的俗称

《使至塞上》

长河

长河落日圆

黄河

泛指河流

《使至塞上》

八年级下古今异义

与朱元思书

①许:

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

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

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

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

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五柳先生传

①造:

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

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

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送东阳马生序

①走:

跑,录毕,走送了;今表行走。

②汤:

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假:

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趋:

奔,快走,尝趋白里外从乡之迭达;表趋向,执经叩问。

小石潭记

①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

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今常用义为“往”。

岳阳楼记

①微:

没有,微斯人;今义细小。

②气象:

景象,气象万千;今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满井游记

披风:

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九年级上古今异义

陈涉世家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古义:

到处今义: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

聚会商议今义:

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3.今亡亦死

古义:

逃亡今义:

4.会天大雨

古义:

适逢今义:

会面

5.比至陈

古义:

等到今义:

比较

6.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

亲身,亲自今义:

身体

唐雎不辱使命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古义:

虽然这样今义: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古义:

德行高尚的人今义:

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

3.非若是也

古义:

这样,如此。

今义:

常用作判断词

4.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

只,仅仅。

今义:

不弯曲

5.长跪而谢之

古义:

道歉。

今义:

感谢,凋落

6.休祲降于天古

古义:

吉祥今义:

常用作休息

7.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

交换今义:

容易,简单

8.徒以有先生

古义:

只今义:

徒弟

隆中对

1.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古义:

到达今义:

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2.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古义:

失败今义:

凶狠而放肆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古义:

从此今义:

连词,表承接关系

4.将军宜枉驾顾之

古义:

拜访今义:

照顾

5.凡三往

古义:

总共今义:

平凡

6.孤不度德量力

古义:

自称今义:

孤单

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古义:

因此今义:

使用

8.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古义:

把今义:

许可.

词五首

1.可怜白发生

古义:

可惜,值得惋惜今义:

值得怜悯

出师表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古义:

用来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古义:

……的原因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古义:

……的原因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扩大今义:

商店等开始营业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痛心和遗憾今义:

深切地憎恨

6.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7.臣不胜受恩感激

古义:

感动激奋今义:

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古义:

时今义:

指四季中的秋季

9.引喻失义

古义:

适宜,恰当今义:

正义,意义

10.陟罚臧否

古义:

恶,坏,批评今义:

表示否定

11.猥自枉屈

古义: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今义:

卑鄙下流

12.庶竭驽钝

古义:

希望,期望今义:

众多

13.晓畅军事

古义:

精通,熟练今义:

通顺

1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古义:

偏袒和私心今义:

照顾私情

1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古义:

平民今义:

用布做的衣服

16.先帝知臣谨慎

古义:

严谨而慎重今义:

小心慎重

17.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古义:

眼泪今义:

鼻涕

1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古义:

任务今义:

效果

19.不效则治臣之罪

古义:

实现今义:

效果

九年级下古今异义

公输

1.吾知所以距子矣

古义:

用什么(方法)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古义:

虽是这样今义:

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孟子》两章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古义:

护城河今义:

水塘

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古义:

放弃今义:

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

限制今义:

指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

4.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

起,指被任用今义:

分发

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

被举用,被选拔今义:

往上托,往上伸

6.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狱官今义:

士兵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征验今义:

走远路

8.一豆羹

古义: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用的器皿。

今义:

豆子

曹刿论战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今义:

中间,空间或时间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

粗俗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古义:

独自专有今义:

指专心,专一

4.忠之所属

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

忠诚

5.小大之狱

古义:

诉讼案件、罪案今义:

监禁罪犯的地方

6.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实情今义:

感情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义:

两次,第二次今义:

又一次

8.可以一战

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表许可或可能

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

为正义事业献身或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规劝今义:

讽刺

2.窥镜

古义:

照,看今义:

偷看

3.明日,徐公来

古义:

第二天今义:

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地土方圆今义:

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义:

批评今义:

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古义:

指责议论今义:

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古义:

偏爱今义:

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没有一个今义:

不,不要

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国君身边的近臣今义:

表范围,大约

愚公移山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古义:

方圆今义:

四方形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

用来加强语气今义:

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或用作姓氏

3.何苦而不平

古义:

何愁,哪怕今义:

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

4.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古义:

苦于今义:

处罚

《诗经》两首

1.道阻且右

古义:

弯曲今义:

指方位,与“左”相对

一词多义

实词

义项

例句(标明出处)

 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有期》)

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期限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时常

余忆童稚时(《童趣》)

 希望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旧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

 富裕

 宋有富人(《智子疑邻》)

旧(原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多

 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所以

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故逐之《曹刿论战》

 逃跑

 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故君子有不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故意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灭亡

 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

 原因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

 有害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奉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

 大概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隆中对》)

 行走

三人行(《论语》)

 就是

 即公大兄无奕女(《咏雪》)

 迷惑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立刻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无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离开

“太丘舍去”“委而去之”《陈太丘与有期》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知道

温故而知新(《论语》)

 距离

日中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明白

知之为知之(《论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通“智”,聪明

是知也(《论语》)

 像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好、好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孰若孤《孙权劝学》。

              

 擅长

京中有善口技(《口技》)

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高

惟有危楼一座(《山市》)

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危急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山市》       

 像洞一样

窗扉皆洞开(《狼》)

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打洞

一狼洞其中(《狼》)

 你

 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景观(景象)

作青云白鹤观(《童趣》)

 如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已经

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有期》   

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观察

观之兴正浓(《童趣》)

 停止

死而后已《论语》                   

观赏(看)

予观乎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胡不已乎《公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词性活用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

(名词活用为动词):

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

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

像洞一样。

七年级(下)

8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

(形容词作意动词):

感到惊异。

86邑人可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上)

(形容词作意动词):

认为……奇特、非凡。

87父利其然也。

(同上)

(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同上)

(动词用作名词):

名声。

8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名词活用为动词):

登记。

90会宾客大宴。

(《口技》)

(名词用作动词):

举行宴会。

9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

(名词用作动词):

说出。

92其一犬坐于前。

(《狼》)

(名词活用为状语):

像狗一样。

93一狼洞其中。

(同上)

(名词活用为动词):

打洞。

9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同上)

(名词活用为状语):

从隧道。

八年级(上)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名词活用为动词):

闻名,著名。

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上)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显出灵异。

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上)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9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

(动词用作使动词):

使……受到扰乱。

10无案牍之劳形。

(同上)

(动词用作使动词):

使……感到劳累。

1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核舟记》

(名词用作状语):

用箬篷。

12石青糁之。

(同上)

(名词用作状语):

用石青。

13石青糁之。

(同上)

(名词用作动词):

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14卧右膝。

(同上)

(使动用法):

使……卧,平放。

15诎右臂支船。

(同上)

(使动用法):

使……屈,弯曲。

16而竖其左膝。

(同上)

(形容词用作使动):

使……竖,竖起。

17居右者椎髻仰面。

(同上)

(名词用作动词):

梳着椎形发髻。

18故人不独亲其亲。

(《大道之行也》)

(第一个“亲”意动用法):

以……为亲。

1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同上)

(第一个“子”意动用法):

以……为子。

20故外户而不闭。

(同上)

(名词用作状语):

从外面。

21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动词用作名词):

善跑的马。

2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同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

急流。

2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同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

清波。

24每至晴初霜旦。

(同上)

(名词用作动词):

结霜。

2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观潮》)

(形容词用作动词):

高过。

26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同上)

(名词用作动词):

画文彩。

2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同上)

(动词用作名词):

景象。

28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同上)

(动词用作名词):

马。

29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同上)

(名词用作动词):

树立,举。

30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

(名词用作动词):

客居。

31与余舟一芥。

(同上)

(名词作状语):

像小草一亲的微小。

八年级(下)

5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

(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55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

(同上)

(动词用作名词):

指飞奔的马。

5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同上)

(形容词用作动词):

A指(争着往)高外;B指(争着往)远处。

57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

(《五柳先生传》)

(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58亲旧知其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