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0486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docx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四章研究设计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第六章抽样

第七章调查研究

第八章实验研究

第九章文献研究

第十章实地研究

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

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1、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2、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3、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

困难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构成了社会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5、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6、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7、社会研究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

8、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论语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这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9、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

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

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

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则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最集中体现。

它们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10、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就是: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

其系统化;

(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的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理论及其层次

1、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通常可将理论化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理论、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

由于实践上的原因,研究者在一项具体研究中所涉及的,通常并不是宏观意义上的理论,而是那种相对简单、相对具体、相对小型的理论,即那些中观层次的理论和微观层次的理论。

2、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有三条,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第二节理论的构成要素

3、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是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

4、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由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

5、在社会研究中,理论也可以是由变量语言构成的,其目的是描述不同变量及其不同属性之间所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

6、直接由概念构成的是命题,而理论则是由一组命题所构成的。

如果把概念成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命题说成是建筑理论大厦的“预制板”。

7、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即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

的常识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第三节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8、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体现在:

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理论视野和概念框架;指导研究方向;提供研究的解释。

9、经验研究执行四个主要功能以帮助和决定理论的发展。

这四个功能是:

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廓清理论。

第四节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10、一种理论解释的发展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或阶段,即以归纳推理为标志的理论建构过程和以演绎推理为特征的理论检验过程。

这两个过程并不是获得好的理论解释的替换方式,而是代表两种有着不同起点的研究阶段。

理论建构过程以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观察的理论;而理论检验过程则是以理论为起点,通过演绎推理,做出预言或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预言的正确性。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1、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是社会研究问题的最主要来源。

2、选择研究问题时所依据的标准是:

(1)重要性;

(2)创造性;(3)可行性;(4)合适性。

3、研究问题的重要性是指其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它既可以是理论

方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方面的,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的。

4、研究问题的创新性指的是其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5、研究问题的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该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6、研究问题的合适性则指的是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是否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7、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这是选择研究问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8、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是使研究问

题明确化的两种方法。

9、文献回顾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与某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

进行系统査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同时还可以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

10、文献回顾的过程通常包括三项主要的工作任务:

其一是査找相关的文献;其二是对文献进行选择;其三是实际阅读和分析文献。

第五章研究设计

1、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以及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

2、研究目的主要有三种,即探索、描述和解释。

3、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4、描述性研究的目标是发现和概括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等特征。

5、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

6、理论性研究致力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解释社会世界如何运转的理论假设,以此增加人们对具体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7、应用性研究主要关注现实社会问题,且已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建议为目标。

8、社会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式有四种,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以及实地研究。

9、最常见的分析单位类型是:

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它们都是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

在做出研究结论时,要注意防止犯与分析单位有关的区群谬误和简化论错误。

10、社会研究在时间维度上可以分为横向的和纵向的。

纵向研究中还

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

11、具体方案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内容、理论假设、分析单位、抽

样程序、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人员组织、进度安排等。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测量的四个要素是:

测量的客体、测量的内容、测量的法则、数字或符号。

2、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

3、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意识澄清与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测量指标。

4、对抽象概念进行操作化时,往往在具体方法和测量指标方面,存在多种不同的选择。

即对同一个概念进行测量师,可能会产生出不同的测量指标。

而一项具体社会研究的结果,又与它所釆用的操作化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测量指标密切相关。

5、对概念的复合测量可以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指数和量表。

一个指数就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一个量表则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

6、测量层次分为四种,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

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它即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处理。

7、信度即可靠性。

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常用的信度有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

8、测量的效度即准确度。

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

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

度。

测量的效度具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表面效度、准则效度和构造效度。

第六章抽样

1、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

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抽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这些样本值去估计和推断各种总体值。

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2、各种抽样都可以归到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中。

这是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抽样类型。

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因而它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而非概率抽样则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它不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因而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办证样本的代表性。

3、所谓随机抽取,就是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

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

4、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下述几个步骤: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

样框;(3)设计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5、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包括: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6、按照Kish的户内抽样方法抽取被访对象的好处是,它不仅可以使研究者收集到样本家庭的资料,同时也可以收集到由这些被访者所构成的个人样本的资料,这种资料可以用来描述这一地区所有成年人所构成的总体。

7、社会研究中最重要、也最常用的一种不等概率抽样叫做“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简称PPS抽样。

8、一个优秀的抽样涉及应该满足下列四条标准,也即是进行抽样设计的四条原则,它们是:

(1)目的性原则;

(2)可测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

9、一般情况下,社会研究中样本规模的确定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总体的规模、估计的精确性要求、总体的异质性程度、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1、调査研究指的是一种釆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调査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1)从某个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

(2)依靠特定的工具即调査问卷来收集资料;(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且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

3、调查研究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社会行为和活动、意见和态度。

4、调查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

其一是自填式问卷;其二是结构访问法。

根据具体实施方法的不同,它们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个别发送发、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当面访问法与电话访问法。

5、自填问卷法指的是调査者将调査问卷发送给(或邮寄给)被调査者,由被调査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査者收回的方法。

结构访问法则是指调査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査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的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

6、问卷是社会调査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7、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明确阻碍问卷调査的各种因素是问卷设计的重要原则。

8、问卷设计中,问题措词的基本原则是简短、明确、通俗、易懂。

9、一份问卷中的问题数量不宜太多,问卷不宜太长。

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30分钟。

10、一项具体调査在资料收集阶段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査员的挑选;

(2)调査员的训练;(3)联系被调査对象;(4)对调査进展的质量监控。

第八章实验研究

1、实验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它的基本目标是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2、实验有着三对基本要素。

这就是:

(1)实验组与控制组;

(2)前侧与后侧;(3)自变量与因变量。

它们构成了实验研究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

3、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又称作实验刺激,而因变量则往往是研究所测量的变量。

4、在试验中,我们首先对因变量进行前侧;然后,通过操纵某些条件,引入被看做自变量和原因的实验刺激;在对引入自变量以后因变量的情况进行测量;并通过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来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这就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的分析逻辑。

5、实验研究的逻辑要求必须有两组各方面都一样的实验对象。

而创造出两组相同的对象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匹配;二是随机指派。

6、一个具有前后测的实验剌激的实验组加上一个具有前后测的控制组,是实验研究中的经典设计。

7、为了排除前测与实验刺激的交互作用的影响,需要一种三组实验设计。

8、为了进一步排除实验以外的因素的影响,需要一种四组实验设计。

9、重大事件的影响、实验对象的成长、前后测环境的改变、初试“复试的影响、实验对象的选择和缺损等等,是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几个重要因素。

第九章文献研究

1、文献即包含我们希望加以研究的想象的任何信息形式。

根据具体形式和来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及大众传播媒介三大类。

2、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主要有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3、内容分析是一种对船舶所现出来的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

除了信息本身的内容外,内容分析还被用来研究信息发出者的动机,以及信息传播的效果或影响。

4、内容分析中的抽样通常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它涉及三个不同性质的总体。

首先是名称的抽样,其次是期号的抽样,最后是内容的抽样。

5、内容分析的基本做法是对样本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即根据特定的概念框架,对信息一一无论是口头的、文字的、画面的或是其他形式的一一做分类记录。

6、二次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这种新的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用来分析新的、不同的问题;而是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去分析别人的资料,即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处理同一种资料。

7、显存统计资料分析指的是利用各种以频数、百分比等统计形式出现的聚集资料。

8、文献研究具有无反应性、费用低、可接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广、易于做纵向研究、可重复等优点,以及文献质量难以保证、有些文献难以获得、难以编码以及效度和信度较低等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