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0689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南开大学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初级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D)

A、世界上大多数物品都是缺乏的;

B、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考核知识点: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参见P3

2、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的点表示(C)

A、生产达到最优技术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资源浪费。

3、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B)p6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4、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的研究方法是(D)

A.均衡分析B.实证分析C.静态分析D.规分析

5、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的研究方法是(B)

A.规分析B.实证分析C.静态分析D.均衡分析

6、下列哪一项属于规分析(C)

A、加大财政开支可以提升国民收入;

B、从去年开始,持续下降的物价开始回升;

C、人所得税征收起点太低,不利于公平原则;

D、厂商不会在盈亏平衡点以下进行生产。

7、以下哪种原因不会造成需求水平的移动(A)?

p29-30

A、价格短期调整;B、消费偏好改变;

C、居民收入增加;D、替代产品增加。

8、如果商品A和B是替代性商品,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D)

A、B的价格上升;B、B的消费量上升;

C、B的价格下降;D、B的消费量下降。

9、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3元,商品Y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的时候,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30,那么商品Y的边际效用应该是(A)

A.20B.30C.50D.60

9、某消费者逐渐增加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D)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C.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D.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10、一般地,恩格尔系数较高说明该地区人民(C)

A.生活水平较高;B.比较讲究吃;

C.生活水平较低;C.有较多的储蓄。

11、以下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无差异曲线通常都凸向原点;

B.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相同效用的商品组合一定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D.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更高。

12、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D)

A.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B.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相同的。

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的组合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D.投入在等产量线上的各种要素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13、在经济学中,以下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A)

A.时间;B.资本;C.劳动力;D.正常利润。

14、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B)。

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

C.长期成本;D.总成本。

15、当雇佣第7个工人,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称为(C)。

A.规模收益递减B.边际成本递减

C.边际收益递减D.劳动密集型生产

15、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列哪个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行业:

(B)

A.电脑行业;B.水稻种植;C.电力行业;D.服装行业。

16、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C)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原有厂商要退出这个行业

C.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有厂商退出

D.既有厂商进入又有厂商退出

17、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C)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D.以上都不对。

18、垄断厂商获取最大利润的条件是(B)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D.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19、垄断厂商利润最大时,(C)

A.P=MR=MC;B.P>MR=AC;C.P>MR=MC;D.P>MC=AC

20、医生对每个病人收取不同价格的行为属于(A)

A.一度价格歧视;B.二度价格歧视;

C.三度价格歧视;D.非价格歧视;

21、帕累托标准指的是(B)p331

A.经济中的效率还能继续提高,虽然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B.经济中的效率不能继续提高,否则会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C.经济已经处于均衡状态;

D.经济中继续改进的难度已经非常大,所有人都不愿意再进行改进。

22、保险公司为了防止投保房屋财产险的客户不认真防火防盗好,可以采用的办法有(C)。

A.提高保费标准;B.降低最高赔偿额;

C.制定一定的免赔标准;D.以上都可以。

23、消除道德风险的方法有(D)。

A.建立生产和销售信息的中介机构;B.建立信誉;

C.设计激励相容的契约;D.以上都是。

24、当存在外部经济时,私人供给的产量水平会(B)。

A.高于考虑社会收益时的产量水平;

B.低于考虑社会收益时的产量水平;

C.等于考虑社会收益时的产量水平;

D.不一定。

25、对于厂商由于污染而产生的外部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可以采取的治理方法有(C)。

P350

A.政府花钱治理污染;

B.强行关闭污染的厂家;

C.迫使厂家缴纳污染处理费;

D.发动被污染的居民到工厂门口抗议。

二、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都可以在教材或者课件上找到相应的答案)

1、边际技术替代率p123

★考核知识点:

边际技术替代率,参见p123

4.3.3(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当产量水平保持不变时,两种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或者更具体地说,为保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不变,由于增加1单位要素x的使用而必须放弃的要素y的数量,就是要素x替代要素y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考核知识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参见p65

3.1.2(考核知识点解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终将趋向下降。

3、互补品

★考核知识点:

互补品,参见p42

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减少,其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如汽车和汽油。

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

4、替代品p42

★考核知识点:

替代品,参见p42

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其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牛肉和羊肉。

是指那些与本行业的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他产品。

5、生产可能性曲线p4

★考核知识点:

生产可能性曲线,参见p4

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生产可能性曲线代表一国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利用既定的资源所可能生产的资本品和消费品之最大数量的各种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一定社会的一定时期,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

生产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6、生产的经济区

★考核知识点:

生产者行为,参见p125-126

4.3.4(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等产量图中(假定两种要素投入),要生产既定的产量,在两条脊线总能找到比脊线外更有效率或者更加便宜的投入组合方式,所以,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通常被称为生产的经济区,一个有理性的厂商不会在生产经济区以外的某一点经营。

7、供给的价格弹性p49

★考核知识点:

供给的价格弹性,参见p49

2.2.4(考核知识点解释)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的是一种商品的供给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之比,或者说,它等于由1%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百分比变化。

8、恩格尔定律

★考核知识点:

恩格尔定律,参见p96

3.2.6(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个国家或家庭在食品支出占其收入比重的大小标志着该国家或者家庭的富裕程度,较富裕的国家或家庭的食品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小于较贫穷的国家或家庭,这就是所谓的恩格尔定律。

9、机会成本

★考核知识点:

机会成本,参见p5

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该资源所能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价值。

更确切地说,机会成本就是以失去的其他最优选择中的收益所计量的成本。

10、收入效应

★考核知识点:

消费者均衡,参见p101

3.2.7(考核知识点解释)

收入效应是指在所有价格都保持不变时,完全由于实际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的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1、替代效应

★考核知识点:

消费者均衡,参见p101

3.2.7(考核知识点解释)

替代效应指的是当满足水平保持不变时,由价格变化(两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引起的某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

12、一度价格歧视

★考核知识点:

价格歧视,参见p209

6.4.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度价格歧视就是指垄断厂商根据每个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商品付出的最高价格而为每单位商品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

13、二度价格歧视

★考核知识点:

价格歧视,参见p209

6.4.2(考核知识点解释)

二度价格歧视就是指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或消费量而确定的不同的价格。

14、三度价格歧视

★考核知识点:

价格歧视,参见p210

6.4.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三度价格歧视就是指垄断厂商将其顾客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或阶层,对每一阶层收取不同的价格。

这每一个阶层就是一个单独的市场。

15、边际收益产品

★考核知识点:

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参见p292

10.1.1(考核知识点解释)

边际收益产品(MRP),即由于增加1单位要素所引起的的总收益的增加。

16、帕累托标准

★考核知识点:

帕累托标准,参见p331

1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一个广为人们接受的标准:

一种不损害任何人而改善了某些人境遇的变化,就是一种改进,这一标准通常被称为帕累托标准,这种改进也叫做帕累托改进。

17、市场失灵

★考核知识点:

市场失灵,参见p338

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是指即使市场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也不能圆满实现帕累托有效。

市场失灵有四种基本原因:

市场势力、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18、外部性

★考核知识点:

外部性,参见p346

1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外部性是指人们的经济行为有一部分的利益不能归自己享受,或有部分成本不必自己自行承担。

如果有自己不能享受的利益发生时,那一部分利益就称为外部经济或者外部利益;当有自己不能承担的成本发生时,那种成本就称为外部不经济或外部成本。

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统称为外部性。

三、简答题(简答题都可以在教材或者课件上找到相应的答案)

1、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它们对需如何影响的?

★考核知识点:

影响需求的因素,参见p29-31

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主要有: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商品价格。

根据每一种因素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说明对需求的影响(增加或减少)。

答:

1、消费者的偏好

偏好是消费者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而产生的不同口味和嗜好,一般来说,偏好的商品需求量最大,反之需求量小。

满族人不食狗肉,而朝鲜族人喜食狗肉,需求量很大,偏好不同所致。

男人和女人对服装消费的偏好就有很大的差异。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商品的需求一般会增加;收入减少时,需求量减少,不过,并不是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和消费者收入同方向变动,对低档商品的需求量和消费者收入可能发生反方向变动,进入白领、金领阶层的高收入人士对低档商品消费的数量是很少的。

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对需求也会发生影响。

虽然人们目前的收入水平已经大大的提高,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学生和农民工等低收入阶层来说,火车还是他们的首选。

3、相关商品的价格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价格,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商品的价格。

这种影响可以分两种情形分析:

一是其他商品是互补品,二是其他商品是替代品。

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用来共同满足某一种欲望,两者之间是互补的,缺少任何一个商品,都难以达到消费或使用的目的。

如钢笔与墨水、手机和充电器、香烟与打火机。

互补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下降,反之亦然。

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都能满足某一种欲望,他们之间是可替代的。

如猪肉与牛肉、面粉与大米、公路与铁路。

这种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上升,反之亦然。

2007年的猪肉价格上涨,马上导致牛肉价格也上涨。

4、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如果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水平上升,会增加现在的需求量;反之,会减少现在的需求量。

目前居民房价上涨,需求量依然激增,除了其他因素外,害怕以后价格还会增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时候一些家电采取降价促销,结果销售量增加的并不多,其原因是消费者可能认为还会降价,采取持币观望造成的。

2、影响供给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它们对供给是如何影响的?

★考核知识点:

影响供给的因素,参见p46-47

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主要有:

技术的变化、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其他商品的价格。

根据每一种因素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说明对供给的影响(增加或减少)。

答: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商品本身的价格。

由于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极大化,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条件下,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厂商就会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源用于该商品的生产,从而使其供给量增加;反之,则厂商就会将生产资源转用于其他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的生产,从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二是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即使在同一价格水平下,也会提供更多的产品,供给量增加。

三是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厂商利润减少;反之,则供给增加。

四是其他商品的价格。

如果商品间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将使资源重新配置,从而影响商品的供给。

五是对未来的预期。

如果卖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将上涨,就会囤积居奇,待价而沽,从而该商品的短期供给会减少。

反之,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时,则会大量抛售,是短期供给增加。

另外,其他如气候、厂商数量、时间等因素也可能会影响供给。

如果把影响供给量的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商品供给量和这些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函数称为供给函数。

3、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原因何在?

★考核知识点:

,参见p65

3.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最终将趋向下降,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由于随着人们对某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单位增加的消费量引起的生理满足度或者兴奋程度会逐渐下降,这是从生理角度进行的解释。

4、什么是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是什么?

★考核知识点:

无差异曲线,参见p77-83

3.2.3(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无差异曲线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1)假定每个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那么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

(2)在每种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代表消费者满足程度越高;(3)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无差异曲线通常都凸向原点。

5、试解释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考核知识点:

消费者均衡,参见p100-101

3.2.7(考核知识点解释)

如图3.22所示,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后,消费者均衡点会由A变为B,这意味着消费者的满足水平提高了,因为无差异曲线水平上升了。

这种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效用变化的效应称为价格变动的总效应,具体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是指在所有价格都保持不变时,完全由于实际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的商品x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指的是当满足水平保持不变时,由价格变化(两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

6、什么是规模收益递增?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考核知识点:

规模收益,参见p127-128

4.4.1和4.4.2(考核知识点解释)

规模收益递增指的是产量的增加比例大于每一种投入的增加比例。

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一定的几何关系、某些技术和投入的不可分性、专业化和分工、概率因素。

7、什么是规模收益递减?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考核知识点:

规模收益,参见p127-128

4.4.1和4.4.2(考核知识点解释)

规模收益递减指的是产量的增加比例小于每一种投入的增加比例。

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有几何关系或者投入的不可分性,投入成本也会出现大幅度的突变增加;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点后,协调和控制大规模经营的困难会增加。

8、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和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有什么区别?

P130-132

★考核知识点:

成本概念,参见p100-101

4.5.1(考核知识点解释)

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公司账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

经济成本是企业使用的所有资源总的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它可以用货币计量,是可以在会计的账目上反映出来的。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经济成本是一个比会计成本含义更广泛、容更丰富的概念。

9、造成完全垄断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

完全垄断,参见p195

6.1.2(考核知识点解释)

经济学家一般把垄断的成因或者垄断力量的源泉归纳为四条:

对投入的控制、规模经济、专利以及政府赋予某种市场特权。

10、完全垄断行业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是如何决定的?

画图说明。

★考核知识点:

完全垄断,参见p199-201

6.2.1(考核知识点解释)

完全垄断行业的短期均衡价格和产量是由MR=MC决定的,由MR=MC得到垄断厂商的生产点,得到其均衡价格P和产量Q。

图见教材图6.3的(b)图。

答:

MR=MCQm代入需求函数P=a—bQm得出Pm

(Pm—AC)Qm=π

11、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相比,消费者剩余会发生什么样的损失,试画图分析。

★考核知识点:

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的比较,参见p216-217

6.5.4(考核知识点解释)

完全垄断相对于完全竞争,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下降。

从消费者剩余角度看,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WPCC,完全垄断条件下的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WPMB,表面上看,消费者剩余损失了BPMPCC,但是矩形BPMPCA实际被垄断者获得,因此,消费者剩余的净损失是三角形ABC的面积。

12、价格歧视有哪些类型?

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p207

★考核知识点:

价格歧视,参见p207-211

6.4.1和6.4.2(考核知识点解释)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度价格歧视、二度价格歧视和三度价格歧视。

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

第一,垄断厂商必须能够把消费者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的可鉴别的阶层或者集团,并能够有效地(无需花费很大代价)阻止商品在这些阶层或集团之间的倒卖;第二,要使价格歧视不仅是可能,而且是有利可图的,被分割开的同一种商品(或相似商品)在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必须是不同的。

13、寡头垄断的成因大致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

寡头垄断,参见p246

8.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寡头垄断是以少数几家大厂商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产量为特征的一种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的成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规模经济的作用,有些行业对在生产过程中对规模的要求使得该行业中仅有少数厂商存在,此外,商品销售中也会存在规模经济。

还有可能存在着使新厂商难以进入某行业的障碍,比如银行、电信部门的特许权等,最后,为了适应减轻竞争压力的愿望,一个行业中厂商的数目也许会减少。

14、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

市场失灵,参见p338

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是指即使市场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也不能圆满实现帕累托有效。

市场失灵有四种基本原因:

市场势力、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15、什么是逆向选择?

如何减小逆向风险问题?

★考核知识点:

逆向选择,参见p341

1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逆向选择是一个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交易双方签订契约之前形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低质量的商品会把高质量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最终得到的选择其实是交易一方不希望的选择,从而引致风险,这就是逆向选择。

减小逆向选择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克服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和销售信息的中介机构来增加信息供给、建立信誉以及设计激励相容的契约来减少逆向选择。

16、什么是道德风险?

如何减小道德风险问题?

p344

★考核知识点:

道德风险,参见p344

1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道德风险是一个事后信息不对称问题,它是在交易双方签订契约后,具有私人信息或私人行动的一方采取自利的行为,使交易的另一方所面对不利的情况或风险。

减小道德风险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克服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和销售信息的中介机构来增加信息供给、建立信誉以及设计激励相容的契约来减少道德风险。

17、外部性是如何降低市场经济的效率的?

★考核知识点:

外部性,参见p346

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外部性是指人们的经济行为有一部分的利益不能归自己享受,或有部分成本不必自己自行承担。

如果有自己不能享受的利益发生时,那一部分利益就称为外部经济或者外部利益;当有自己不能承担的成本发生时,那种成本就称为外部不经济或外部成本。

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统称为外部性。

外部经济状态下,部分收益没有计入厂商的收益,从而降低了厂商的供给水平,也使得价格高于没有外部性条件下的价格;外部不经济状态下,部分成本未计入厂商成本,使得厂商提供了过多的产品,私人平均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也使本来应该离开这一行业的厂商选择留在行业。

总之,外部性破坏了原有的市场定价机制,造成了非效率。

四、计算题

1、假定一定时期汽车的需求状况为:

汽车价格(万元)

需求量(万辆)

12

40

10

50

8

70

6

100

试计算汽车价格在8至10万元时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考核知识点:

需求和价格弹性,参见p34-36

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解答:

P2-P1=-2(万元)

(P2+P1)/2=9(万元)

Q2-Q1=20(万辆)

(Q2+Q1)/2=60(万辆)

价格弧弹性=-(20/60)/(-2/9)=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