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0727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 华东师大版doc.docx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华东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学案1华东师大版

【概念与规律】

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观察(observation)和实验(experiment)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科学(science)的重要方式。

(1)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information)。

观察必须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有时还须借助各种仪器(apparatus)和工具。

(2)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过程包括:

(1)观察和提出问题;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data);

(3)建立假设;

(4)用证据去验证假设;

(5)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2、科学探究不仅对科学家十分有用,而且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建立你的健康信息

1、长度(length)

(1)长度的测量工具为各种刻度尺(ruler);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了长度测量中的准确程度;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的关系:

1km=1000m=103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做到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4)由于刻度尺本身的原因和测量时必须进行估计,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减小;减小误差的常见方法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实验报告

(1)每个实验都必须有一个实验报告,它是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2)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

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器材与装置、过程与步骤、现象与数据、讨论与结论等。

3、体重

(1)磅秤可以用来测量体重,除此以外常见的衡器有台秤、杆秤等;

(2)体重的单位是千克。

4、体温

(1)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temperature)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

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特性制作的。

5、心率

(1)心率是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2)时间的测量工具有机械手表、电子手表、挂钟以及各种停表(stopwatch)等;

(3)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四、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我们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1、物质(matter)

(1)自然界由各种物质组成,物质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2)一切物体都有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性质;

(3)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

它们的关系:

1t=1000kg=103kg

1kg=1000g=103g

1g=1000mg=103mg

(4)在实验室中,常用天平(balance)来测物体的质量。

使用天平应注意: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零位;

②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增减适当的砝码;

④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⑤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2、能量(energy)

(1)我们周围的物质都有能量,能量有不同的形式。

如:

光能、电能、热能、声能、风能、水能等;

(2)能量可以转移,也可以转化;如:

摩擦生热是将运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水电站发电是将水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等。

3、信息(information)

(1)什么是信息?

由于信息科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科学,人们对信息的认识还很不够。

对信息的本质和定义,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

①信息就是消息;

②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客观世界并使这种适应仅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客观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③信息就是“通知”(消息)。

是关于生活主体同外部客体之间的有关情况的通知。

(2)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时代,信息在不停地传播着;

(3)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符号、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形式;

(4)信息不是物质,信息的传播需要以物质为载体,信息的传播也需要一定的工具,并且必须用能量来驱动。

【启迪与拓展】

例1有时我们并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请分别写出用眼睛判断的结论和使用工具后的判断结论:

(1)如图0-1(a)所示,A和B这两根线段一样长吗?

①眼睛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际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0-1(b)所示,A和B这两根线段在一条直

线上吗?

①眼睛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0-1(a)图0-1(b)

②实际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观察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眼睛看,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听觉占到11%)。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如果只是用眼睛观察,由于错觉,我们会认为图0-1(a)中A这条线段的长度会大于B,而图0-1(b)中A线段的位置会比B线段略为偏高一点。

如果借助一把直尺,我们会发现图0-1(a)中A和B两条线段一样长,图0-1(b)中A和B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

总之,观察不仅仅是人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去感知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有时可能会因为感觉器官的局限性而得到错误的观察结论)。

要进行科学的观察,有时必须合理地借助各种工具。

例2科学研究中,单凭感官判断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观察眼睛看不见的、耳朵听不到的现象,譬如:

(1)观察极其微小的物体,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宇宙中距离地球很遥远的星体,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

分析:

人体感官的感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

狗的嗅觉比人灵敏几亿倍,它能闻到250米左右范围内的气味;狗的听觉比人敏锐16倍,它能听到1.5公里外所传来的声音等。

但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发明许多能不断扩大人体感官能力的各种观察工具。

如观察极其微小的物体,可以使用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宇宙中距离地球很遥远的星体,可以使用望远镜、光学天文望远镜、射电天文望远镜等。

例3有16颗外形相同、型号一样的钢珠,其中有一颗因质量偏小而不合格。

用无砝码的天平测量找出不合格钢珠。

想想看,至少要几次才能找出这颗不合格的钢珠?

分析:

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设计题,要求不用砝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不合格的小钢珠。

使用天平,首先要将天平调平,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先在左盘放一个钢珠,然后将剩下的钢珠逐个轮流放在右盘进行比对,那么有可能需要15次才能找出不合格的钢珠。

有一个更巧妙的方法是:

先在左右盘中各放8颗钢珠,找出不合格钢珠在哪个盘中;再将混有不合格钢珠的8颗钢珠分成两组,各4颗放在左右盘中,找出不合格钢珠在哪个盘中……这样只要4次,就能找出哪一颗是不合格钢珠了。

例4有些地方有一种风俗,过年的时候,对来走亲戚家的小孩总要泡上一杯蜂蜜水。

但是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用热开水泡蜂蜜,蜂蜜会很快地溶解,整杯蜂蜜水甜甜的(这个现象叫做扩散);而用冷开水泡蜂蜜,蜂蜜很难溶解,有时会结成一团沉在杯底。

这说明,物质在水中扩散的快慢程度跟温度有关。

接下来,我们利用冷水、温水、开水、温度计、机械停表、滴管、红墨水、三只烧杯等实验器材,来探究扩散跟温度的关系。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提出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扩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一些也属于扩散现象?

分析: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并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数据建立假设,再通过各种证据去验证假设,甚至需要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有关解释。

针对题目给予的具体事实,我们不难发现“物质的扩散跟温度有关”这样一个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出“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的假设。

依据所给予的实验器材,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取三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温水和开水;

(2)用滴管吸取红墨水,分别往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并开始用停表记时;

(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4)观察红墨水的扩散情况,当红墨水染红整杯水时,记录所用时间。

实验表明:

水的温度越高,红墨水的扩散越快。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也就验证了我们所提出的假设。

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跟扩散现象有关。

比如:

泡盐水、兑调鸡尾酒、用蚊香驱蚊等等。

【思考与练习】

1、将一只乒乓球放在一个漏斗中,如图0-2所示。

(1)将漏斗倒过来,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漏斗倒过来的同时,从漏斗口不断地向下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中你可以想到什么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一个玻璃三棱镜,让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经过三棱镜后,从右侧射出的光投射到白墙上,如图0-3所示。

(1)将会看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你会想到什么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0-2图0-3

3、观察鸡蛋的浮沉实验

(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将鸡蛋放入水中,发现鸡蛋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烧杯中加入许多食盐,并用玻璃棒轻轻地搅拌,发现鸡蛋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往烧杯中慢慢地倒水,发现鸡蛋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一些鸡蛋壳碎片,放入烧杯,再往烧杯中加入白醋,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一只放大镜,观察你左手的中指指纹,把它描绘在左框中;然后

观察你一位同学的左手中指指纹,同样描绘在右框中。

进行比较后,你发现它们相同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观察班级内其他同学的指纹,你能总结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手上最接近于5cm的是()

A、手掌长B、手指宽   C、大拇指长D、手掌厚

6、给下列测量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

赵飞的身高1.65_______;钱明的铅笔直径是0.80_______;

操场的长为125.0_______;上海到北京的铁路线长为1420_______。

7、判断下列单位换算正确与否

A、20厘米=20厘米÷100厘米=0.2米()

B、3.50厘米=3.50米×100=350厘米()

C、5000毫米=(5000÷1000)米=5米()

8、《科学》初一年级课本的厚度约为()

A、1毫米B、1厘米   C、1分米D、1微米

9、一幢十层楼房的高度最接近()

A、18米B、35米 C、3.5×104厘米D、0.35千米

10、甲、乙两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的记录为46.00毫米,乙的记录是4.60厘米,则测量值记录正确的是()

A、甲B、乙 C、都符合D、都不符合

11、如图0-4所示的几种用刻度尺测物体边长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图0-4

12、用刻度尺去测量一根管子的长度,测得结果为7.49米,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

13、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2.780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末位数字是准确值B、所用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C、尺的最小刻度是厘米D、末位数字可以省去不写

14、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

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B、12.365cm   C、12.36cmD、12.37cm

15、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16、用毫米刻度的米尺来测课桌高度时,正确的记录是()

A、80.0cmB、0.8mC、80.00mmD、8.000dm

17、测量某同学跳远成绩,应选用()

A、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米尺   B、最小刻度为厘米的5m长卷尺

C、最小刻度为毫米的2m长钢卷尺 D、最小刻度为分米的10m长卷尺

18、测一张报纸的厚度可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A、用最小刻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直接测量报纸厚度

B、将报纸连续对折4次,测出厚度再除以4

C、将报纸连续对折4次,测出厚度再除以16

D、将报纸连续对折6次,测出厚度再除以64

19、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

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20、用一个周长为1m的滚轮测跑道的长度,若某学生推着滚轮跑完全程时,滚轮恰好转了250.25圈,则跑道长度为()

A、250.4mB、250.25cm   C、250.25mD、250.25

21、某本书共有100个页码,用刻度尺测得其总厚度为4.0毫米,那么每张纸的平均厚度是()

A、0.04毫米B、40微米  

C、80微米D、0.002毫米

22、古代的“记里鼓车”利用齿轮传动装置,每当车轮转动150圈时,机械人自动敲一次鼓(1里=500米),由此可见车轮的直径大约是()

A、1.60mB、3.33m

C、1.06mD、都不对

23、完成下面单位换算:

(1)3.9米=_______厘米

(2)9.7分米=__________米

(3)80厘米=_______米(4)1440米=_______千米

24、小玲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得到数值,但忘记写上单位,请你补上合适的单位。

(1)我铅笔的直径为7.5__________;

(2)我圆珠笔的长度为13.60________;

(3)我的身高为154.0___________;

(4)我的课桌高度为75.1_______。

25、我国长征号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到1.8×103千米的高空,合__________米,合____________厘米。

26、假设氢原子为一球体,其半径约为0.0528纳米,则氢原子的直径合_______厘米,合_____________米。

27、根据下列测量长度的数据,判断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1)5.68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

(2)5.680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

28、使用如图0-5所示的毫米三角尺测量木块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厘米。

29、如图0-6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_;

(2)图(b)中,物体A长度为_______。

图0-5图0-6

30、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板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36厘米、5.37厘米、5.35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___,木板长度的平均值是________________厘米。

31、若某学生测得160页《十万个为什么》的厚度是6.80mm,则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_mm.

32、若将10枚壹角硬币叠放后,测得其高为2.17cm,则一枚硬币厚度为____________mm.

33、测一枚硬币的直径时,若先让硬币沿纸上的直线滚一圈,测得一圈在直线上的长度是7.85cm,则硬币直径是_________cm.

34、测定球体的直径可以用辅助工具,如图0-7所示,球体的直径为_____厘米。

35、测定小物体的直径和厚度可以用累积法来测定,如图0-8所示,测得的铜丝直径为________厘米。

 

图0-7图0-8

36、冰箱冷冻室温度是-18℃,读作_________________。

37、查看一些资料,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测量范围从______℃到__________℃。

人体正常的口腔温度约__________℃。

38、一块冰的温度由-15℃升高到-5℃,其温度升高了_________。

若冰的温度由0℃降低了10℃,此时冰的温度是____________。

39、电视台的气象播音员说:

“今天白天,宁波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度”,张红同学说不完整。

你认为正确、完整的预报应是“今天白天,宁波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_________。

40、仔细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可以发现温度计的玻璃泡溶积________,管子_______,这样的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发生_______变化。

41、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42、-20℃的正确读法是()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43、图0-9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

A、55℃  B、56℃

C、57.5℃ D、63.5℃图0-9

44、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45、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D、用酒精棉花擦

46、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则在冰未完全熔化之前()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不能测量超过它最高温度刻度的物体温度,但能测量低于它最低温度刻度的物体温度

B、实验室温度计读数时,能离开被测物体

C、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垂直

D、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8、图0-10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都不正确图0-10

49、两支温度计,它们玻璃泡里装有体积相同的水银,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把它们同时放在同一热水中,两温度计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_____(选填“相等”、“不等”)。

50、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保温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1)现有最高测量温度为110℃、200℃、42℃的三种温度计,测量时应该选用最大测量值为____________的一种。

(2)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准确。

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51、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是5厘米;然后插在烧杯内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厘米;若用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是15厘米,则此时液体的温度是_____摄氏度。

52、如图0-11所示,写出天平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

G:

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

I:

___________;

J:

___________;

K:

___________。

图0-11

53、天平是一种比较精密的仪器。

在使用天平的过程,发现某同学有以下操作,请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①用手摸天平的托盘()

②将潮湿的铁块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③用手拿砝码()

④将取下来的砝码暂时放在桌面上()

⑤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

54、使用天平首先要注意它的______________,也就是量程。

然后要注意以下步骤:

1调平:

把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将_________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_____刻度;调节横梁两端的____________,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_________刻度线。

2称量:

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________盘,用________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_______,使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质量。

3整理:

用________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55、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38吨=___________克=__________千克

(2)1.2×108毫克=_______千克=_______吨

56、下列数据中,比较接近一位中学生体重的是()

A、480千克B、0.002吨

C、8000克D、4.8×107毫克

57、关于质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1)把一根铁棒拉成铁丝,质量变小了。

()

(2)两根电线杆间的电线在夏天伸长了,质量也就变大了。

()

(3)1米3的水质量是1吨,所以1米3=1吨。

()

(4)把一块铜全部熔化成液态铜,质量不变。

()

(5)氢气球能迅速上升,说明氢气球内氢气是没有质量的。

()

(6)把一个物体从山脚搬到高山上,质量没有变化。

()

(7)2千克冰和2千克铜的质量相等。

()

(8)固体、液体都有质量,气体没有质量。

()

58、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__桌面上,将游码放在_______处,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