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1303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docx

34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

3-4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一、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除了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一)身心状况

●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态

1.身高和体重适宜。

(参考标准:

男孩身高94.9-111.7厘米,体重12.7-21.2公斤;

女孩身高94.1-111.3厘米,体重12.3-21.5公斤)

2.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

【教育建议】

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

如:

●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

2.保证幼儿每天睡眠11~12小时,其中午睡应达到2小时左右;

3.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

如:

●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

●桌、椅和床要合适。

●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

1.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

2.不高兴时能听从成人的哄劝,较快地平静下来。

【教育建议】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如: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

●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和打骂。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如:

●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

●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允许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

2.换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

3.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

【教育建议】

1.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如:

●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2.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器官机能的发展。

3.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

如:

●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

(二)动作发展

●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1.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

2.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

3.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

4.四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

5.能双手向上抛球。

【教育建议】

1.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如:

●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行走。

2.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对于拍球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

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2米左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

4.能快跑15米左右。

5.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歇歇、停停)。

【教育建议】

1.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

2.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

●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1.能用笔涂涂画画。

2.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

3.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

【教育建议】

1.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如:

●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如:

●为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要安全。

●为幼儿示范正确地握笔的姿势和使用剪刀等工具的方法。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

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4.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

6.在提醒下,每天早晚刷牙。

【教育建议】

1.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保证吃好早餐等。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

●合理安排餐点,为幼儿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

●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无牙刷、牙膏时可用盐水代替。

4.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如:

●为幼儿准备一些体育活动材料,如皮球、跳绳、毽子等。

●目标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

2.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

3.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教育建议】

1.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2.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3.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

如:

●幼儿的衣服、鞋子等要简单实用,方便自己穿脱。

●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2.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

3.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家长的名字或电话号码。

【教育建议】

1.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保护措施。

如:

●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如:

●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如:

●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和电话,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二、语言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一)听与说

●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2.能听懂日常会话。

【教育建议】

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

2.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

如:

●要认真听别人(包括幼儿)讲话,为幼儿做出表率。

●要用幼儿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们交谈。

3.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

如: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1.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

2.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

3.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

【教育建议】

1.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如:

●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

●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2.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

如:

●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

●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

●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1.与别人讲话时知道眼睛要看着对方。

2.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

3.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教育建议】

1.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

如:

●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如:

●结合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

●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

●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

(二)阅读和书写准备

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1.经常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

2.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

3.爱护图书,不乱撕乱扔。

【教育建议】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如:

●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书。

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如:

●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鼓励他们自主选择。

3.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

如:

●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让他们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

●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1.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

2.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

3.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

【教育建议】

1.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

如: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

2.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如:

●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3.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如: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1.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

2.尝试正确握笔。

【教育建议】

1.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激发书写的愿望。

如:

●准备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

2.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

●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

三、社会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人际交往

●目标1喜欢交往

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2、喜欢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教育建议】

1.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长辈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

如: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交谈。

●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1.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

2.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

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

【教育建议】

1.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如:

●利用小朋友来访或到别人家作客的机会,鼓励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提醒他注意礼貌。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如:

●引导幼儿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怎么想?

”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们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1.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

2.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

3.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

4.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教育建议】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

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

●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听,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

1.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

2.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

3.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

【教育建议】

⒈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

如:

●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

●礼貌地对待老年人。

2.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其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

如:

●提醒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如妈妈累了,知道让她安静地休息一会儿。

●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他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母养育他的辛苦。

(二)社会适应

●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1.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2.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

【教育建议】

1.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使幼儿“乐群、合群”。

2.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1.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

2.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

3.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教育建议】

1.严格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让幼儿体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如:

●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3.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

如:

●对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肯定。

●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们做错了改了就好。

●目标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1.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2.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3.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称。

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教育建议】

1.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们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

如:

●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谈笑,尽量在家庭和班级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2.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如:

●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四、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

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

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一)科学探究

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1.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

2.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教育建议】

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如:

●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

2.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如:

●鼓励并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

●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1.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2.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教育建议】

1.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

如:

●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

●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性观察和连续观察。

●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4.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教育建议】

1.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如:

●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二)数学认知

●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2.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

如:

●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

如:

●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

●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鼓励幼儿学习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如: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人多时按先后顺序排队比较公平等。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

4.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如:

●比赛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

●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2.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

如我有4本图书。

【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

如:

●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2.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如:

●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

3.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如:

●结合生活需要,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得出物体的总数。

●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形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结合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如: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购少量物品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等。

●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1.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教育建议】

1.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

如:

●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并尝试识别和描述征。

●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

2.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如:

●请幼儿取放物体时,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

●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

五、艺术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1.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

【教育建议】

1.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

如:

●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

2.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如:

●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

●目标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1.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

2.喜欢观看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

【教育建议】

1.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如:

●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

2.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

如:

●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1.经常自哼自唱,喜欢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

2.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

【教育建议】

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如:

●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

2.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如:

●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

●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1.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

2.能跟随熟悉的音乐做身体动作。

3.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4.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