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1349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1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6页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docx

r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120页word资料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总则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术语

1.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基本规定

2.施工准本

4.1驻地和场站建设

4.2施工便道

4.3临时码头和栈桥

4.4施工临时用电

4.5生产生活用水

4.6施工机械设备

5通用作业

5.1测量作业

5.2支架及模板工程

5.3钢筋工程

5.4混泥土工程

5.5电焊与气焊

5.6起重吊装

5.7高处作业

5.8水上作业

5.9潜水作业

5.10爆破作业

5.11小型机具

5.12涂装作业

6路基工程

6.1一般规定

6.2场地清理

6.3土方工程

6.4石方工程

6.5防护工程

6.6排水工程

6.7软基处理

6.8特殊路基

7路面工程

7.1一般规定

7.2基层与底基层

7.3沥青面层

7.5水泥混泥土面层

8桥涵工程

8.1一般规定

8.2预应力混泥土工程

8.3钻(挖)孔灌注桩

8.4沉入桩

8.5沉井

8.6地下连续墙

8.7围堰

8.8明挖地基

8.9承台与墩台

8.10砌体

8.11钢筋混泥土与预应力梁式桥

8.12拱桥

8.13斜拉桥

8.14悬索桥

8.15钢桥

8.16桥面与附属工程

8.17涵洞与通道

9隧道工程

9.1一般规定

9.2洞口与明洞

9.3开挖

9.4装渣与运输

9.5支护

9.6衬砌

9.7辅助坑道

9.8防水与排水

9.9通风、防尘及防有害气体

9.10风、水、电供应

9.11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

9.12盾构施工

9.13水下隧道

9.14特殊地段

9.15小净距及连拱隧道

9.16附属设施工程

9.17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

9.18逃生与救援

10交通安全设施

10.1一般规定

10.2护栏

10.3交通标志

10.4交通标线

10.5隔离栅和桥梁护网

10.6防眩设施

11改扩建工程

11.1改扩建

11.2拆除

11.3加固

12特殊季节与特殊环境施工

12.1一般规定

12.2冬季施工

12.3雨季施工

12.4夜间施工

12.5高温施工

12.6台风季节施工

12.7汛期施工

12.8能见度不良施工

12.9沙漠地区施工

12.10高海拔地区施工

附录A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附录B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内容

附录C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

附录D特殊作业人员范围

附录E特种设备名录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附件《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9)条文说明

3基本规定

4施工准备

5通用作业

6路基工程

7桥涵工程

8隧道工程

9交通安全设施

10改扩建工程

11特殊季节与特殊环境工程

附录A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1总则

1.1.1为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施工安全,制定本规范。

1.1.2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改扩建、大中修公路工程。

1.1.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1.4公路工程施工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1.5公路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1.1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或其他损失的因素或状态

2.0.2危险源辨识

发现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1.2事故隐患

2.1.3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2.1.4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应急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理方案组成。

2.1.5风险评估

对工程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防控措施。

2.1.6特种设备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和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2.1.7特殊作业人员

从事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的人员。

2.1.8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工程。

2.1.9警戒区

作业现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区域。

3

基本规定

3.1.1工程公路施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求,简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足额配备具备相应的资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1.2公路工程施工应进行现场调查,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附录A中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内容见附录B),并附录具安全验算结果,或组织专家惊醒论证、审查。

3.1.3公路工程施工前应惊醒危险源辨识,并按要求对桥梁隧道高边坡路基等工程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编制风险评估报告,现场应监控。

3.1.4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特殊作业人员(件附录D)应按相关规定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3.1.5公路工程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安全技术要求,风险状况、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3.1.6公路工程施工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3.1.7公路工程施工应为从业人员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和用具,并定期更换。

从业人员在施工作业区域内,应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用具。

3.1.8施工现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应按规定配备满足要求且有效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3.1.9公路工程施工应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处理方案,配备应急物资,并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应急培训和演练。

3.1.10公路工程施工前,应全面检查施工现场、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等,施工条件要求。

用于施工临时设施受力构件的周转材料,使用前应进行材质检验。

3.1.11公路工程施工使用的特种设备(见附录E)应按相关规定取得生产许可,应检验合格并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3.1.12机械设备上各种安全防护、保险限位装置及各种安全信息装置必须齐全有效。

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性能、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操作、使用,严禁超载、超速作业或任意扩大适用范围。

3.1.13危险作业场所应按规定设置警戒区或其他安全防护、逃生设施。

3.1.14施工现场出入口、沿线各交叉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以及脚手架等临时设施、民爆物品和易爆易燃危险品库房、空洞口、基坑边沿、桥梁边沿、码头边沿、隧道洞口和洞内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3.1.15工程货运车严禁运送人员。

大雨、大雪、大雾和六级及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作业

4施工准备

4.1驻地和场站建设

4.1.1施工现场驻地喝场站应选在地质良好的地段,应避开易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崩塌、落石、洪水、雪崩等危险区域,宜避让取土、弃土场地。

4.1.2施工现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应分开设置,距离集中爆破区应不小于500m。

4.1.3施工现场临时用房、临时设施、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的防火距应符合现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的相关要求。

4.1.4办公区、生活区宜避开存在噪声、粉尘、烟雾或人体有害物质的区域,无法避开时应在噪声、粉尘、烟雾或对人体有害物质所在区域最大频率风向的上

4.1.5施工现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预制构件等堆放及机械、设备停放应整齐、稳固、标识清楚,且不得侵占场内道路或影响安全。

4.1.6材料加工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设围墙或围栏防护实行封闭管理,并宜排水设施。

2场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及相关工种的操作规程。

3加工棚采用轻钢结构,并应采取防雨雪、防风等措施。

4.1.7预制场、拌和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合理分区、硬化场地,并应在设置排水设施。

2拌和及起重设备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要求,材料及成品存放区地基应稳定。

3料仓墙体强度和稳定性应满足要求,料仓墙体外围应设警戒区,距离宜不小于墙高的2倍。

4拌和及起重设备应设置防倾覆和防雷设施。

4.1.8施工现场变电站建设应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

4.1.9储油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油罐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15m,并应远离明火作业区、人员密集区、建(构)筑物集中区。

2储油罐顶部应设置遮阳棚

3应按要求配备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沙土带、沙土箱等灭火消防器材及沙土等灭火消防材料。

4应设防静电、防雷接地装置及加油车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

5应悬挂醒目的禁止烟火等表识。

4.2施工便道

4.2.1施工便道应根据运输荷载、使用功能、环境条件设计和施工,不得破坏原有水系、降低原有泄洪能力,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双车道施工便道宽度不宜小于6.5m.

2单车道施工便道宽度不宜小于4.5m,并宜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在视野良好地段,间距不宜大于300m。

设置错车道路段的施工便道宽度不宜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宜小于20m。

3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现场自然条件确定,并应大于1.5%。

4施工便道应根据需要设置排水沟和圆管涵等排水设施。

5施工便道在急弯、陡坡、连续转弯等危险路段应进行硬化,设置警示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防护设施。

6施工便道中易发生落石、滑坡等危险路段应根据需要设置防护设施。

4.2.2施工便道与既有道路平面交叉处设置道路警示标志,有高度限制的应设置限高架。

4.2.3施工便桥应根据使用要求和水文条件进行设计,应应设置限宽、限速、限载标志,建成后应验收。

4.3临时码头和栈桥

4.3.1临时码头宜选择在水域开阔、安珀稳定、波浪和流速较小、水深适宜、地质条件较好、陆路交通便利的岸段。

4.3.2临时码头宜设置在桥梁、隧道、大坝、架空高压线、水下管线、取水泵房、危险品库、水产养殖场等区域的下游方向,与其他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现行《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和《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的有关规定。

4.3.3临时码头应按照使用要求和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并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4.3.4栈桥和栈桥码头应按照使用要求和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航水域搭设的栈桥和栈桥码头应取得海事和航道管理部门批准,并按照要求设置航行警示标志。

2栈桥和栈桥码头的设计应考虑自重荷载、车辆荷载、波浪力、风力、水流力、船舶系靠力及漂浮物、腐蚀等,并应按施工期可能出现的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验算。

3栈桥和栈桥码头应设置行车限速、防船舶碰撞、防人员触电及落水等安全警示标志和救生器材。

4栈桥上车辆和人员行走区域的面板应满铺,并应与下部结构连接牢固。

悬臂板应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5栈桥两侧和栈桥码头四周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2m的防护栏杆。

防护栏杆上杆任何部位应能承受1000N的外力。

6栈桥行车道两侧宜设置护轮坎。

7长距离栈桥应设置会车、掉头区域,间隔不宜大于500m。

8通过栈桥的电缆应绝缘良好,并应固定在栈桥的一侧。

9发生栈桥面或栈桥码头面被洪水、汛期淹没,或站前被船舶撞击,或桩柱受海水严重腐蚀等情况,应重新检修、复核员构筑物。

10栈桥用设置满足施工安全要求的照明设施。

11栈桥和栈桥码头应设专人管理,非施工车辆及人员不得进入,非施工船舶不得靠泊。

4.4施工临时用电

4.4.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

4.4.2施工用电设备数量在5万台以上,或用电设备容量在50kW及以上时,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

4.4.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220/380V配电系统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2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3采用二级保护系统

4.4.4电线架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架空线路宜避开胡工作业面、作业棚、生活设施与器材堆放场地。

2架空线路边线无法避开在建工程(含脚手架)时,缱绻距离应符合4.4.4-1的规定。

表4.4.4-1外电架空线路边线外侧边缘与在建工程(含脚手架)间安全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

<1

1~10

35~110

220

330~500

安全距离(m)

4

6

8

10

15

3施工现场的机动车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式,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安全距离应符合表4.4.4-2的规定。

表4.4.4-2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垂直安全距离

外电线路电压等级(kV)

<1

1~10

35

垂直安全距离(m)

6

7

8

4.4.5铺设电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开挖沟槽边缘与埋设电缆沟槽边缘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0.5m。

2地下埋设电缆应设防护管。

3架空铺设电缆应沿墙或电杆做绝缘固定。

4通往水上的岸电应用绝缘架设,电缆线应留有余量,作业过程中不得挤压或拉拽电缆线。

4.4.6水上火潮湿地带的电缆线必须绝缘良好并具有防水功能,电缆线接头必须经防水处理。

4.4.7每台用电设备必须独立设置开关箱;开关箱必修装设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器,严禁设置分路开关;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

4.4.8配电箱及开关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地区域;开关箱与分配电箱的距离不得大于30m,开关箱应靠近用电设备,语气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水平距离不宜大于3m。

2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

合并设置的配电箱,动力和照明应分路设置。

3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存在瓦斯、烟气、潮气及其他有害物质。

4配电箱、开关箱应选用专业厂家定型、合格产品。

5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动作时间的乘机不得大于30mA·s。

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得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该大于0.1s。

超市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得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得大于0.1s。

6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

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4~1.6m。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兼顾、稳定的支架上,其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0.8~1.6m。

4.4.9遇有临时停电、停工、检修或移动电器设备时,应关闭电源。

4.5生产生活用水

4.5.1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有关规定。

4.5.2施工现场搭设的水塔、水箱等储水设施应稳固、牢靠,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

4.6施工机械设备

4.6.1应制定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4.6.2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前应查验机设备证件、性能、状况;进场后,应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6.3特种设备现场安装、拆除应按相关规定具有相应作业资质。

4.6.4龙门吊、架桥机等轨道行走类设备应设置夹轨器和轨道限位器。

轨道的基础承载力、宽度、平整度、坡度、轨距、曲线半径等应满足说明书和设计要求。

4.6.5机械设备集中停放的场所应设置消防通道,并应配备消防器材。

4.6.6施工现场专用机动车辆家底人员应按相关规定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4.6.7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应状态良好,车身应设置反光警示标识。

5通用作业

5.1测量作业

5.1.1密林丛草间施工测量应探明周边环境,遵守护林防火规定,并应采取预防有害动物、植物商人的个体防护措施。

5.1.2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工作时,测量人员的身体和测量设备外沿与外电架空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

安全距离无法实现是,应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徙外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

5.1.3不中断交通道路上测量,应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并应设专人指挥或警戒。

测量人员应穿反光标志服。

5.1.4陡坡及不良地质地段测量,测量人员应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等,并应加强监护,桥墩等高处测量,测量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5.1.5水上量作业,测量船应选挂号灯或号型,并映射专人负责瞭望。

测量人员应穿救生衣。

5.1.6水上测量平台稳固可靠,并应设置防护围栏和警示标志,作业人员应穿救生衣。

5.1.7冰上测量前应掌握冰封状况,冰封情况应满足作业要求。

冰封不稳定的河段及春季冰融期间不得进行并上测量。

5.1.8夜间测量照明应满足作业要求,测量人员应穿反光标志服。

5.2支架及模板工程

5.2.1钢支架设计应符合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支架钢管应符合现行《碳素结构钢》(GB/T700)、《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相关规定。

5.2.2定型组合模板应符合现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的规定。

5.2.3支架、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按照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设计并验算,水中支架基础尚应考虑水流冲刷的影响。

5.2.4支架周转材料使用前应按照现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要求检查,达不到设计要求是不得使用。

5.2.5支架支撑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架基础应符合根据所受荷载、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地质等情况进行设计及验算。

2支架基础的场地应设排水措施,遇洪水或大雨浸泡后,应重新检验支架基础、验算支架受力。

冻胀土基础应有防冻胀措施。

3支架基础施工后应检查验收。

4支架在安装完成后应检查验收。

5使用前应预压。

预压何在应为支架许承受全部荷载的1.05~1.10倍。

6预压加载、卸载应按预压方案要求实施,使用沙(土)袋预压时应采取防雨措施。

7支架应设置可靠的接地装置。

5.2.6使用碗扣式、门式或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架时,脚手架构造应分别符合现行《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

扣件应符合现行《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5.2.7桩、住梁式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桩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

2总量之间应设置安全可靠的横向连接。

3搭设完成后应检查验收。

4跨通行道路时,应按照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要求设置交通标志。

5跨通航水域时,应设灯号、号型。

5.2.8跨通行道路、通航水域的支架应根据道路、水域通行情况设置防撞设施。

5.2.9模板加工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作钢木结合模板,钢、木加工厂地分开,并应及时清除锯木、刨花和木屑。

2模板所用材料应堆放稳固。

3模板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0m.

5.2.10模板吊环不得采用冷拉钢筋,且吊环的计算拉应力不得大于50MPa.

5.2.11模板应按设计方案设置纵、横、斜向支撑和水平拉杆,拉杆不得焊接。

5.2.12大型钢筋板应设置工作平台和爬梯。

工作平台应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和限载标志。

5.2.13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装模板前,应检查模板和吊点。

吊装应设专人指挥。

模板未固定前,不得实施下道工序。

2模板安装就位后,应立即支撑和固定。

支撑和固定未完成前,不得升降或移动吊钩。

3模板应按设计要求准确就为,且不宜与脚手架连接。

4模板安装完成后节点联系应牢固。

5基准面以上2m安装模板应搭设脚手架或施工平台。

5.2.14模板、支架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的拆除期限和拆除程序等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模板、支架拆除尚应遵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

2模板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自上而下、分层段拆除的顺序和原则。

3承重模板应横向同时、纵向对称均衡卸落。

4简支梁、连续结构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悬臂梁结构模板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

5承重模板、支架、应在混泥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

6模板、支架的拆除应设立警戒区,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

7拆除人员应使用稳固的登高工具、防护用品。

5.2.15模板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存放场地应坚实平整。

2大型模板应存放在专用模板架内或卧倒平放,不得直靠其他模板或构件。

特型模板应存放在专用模板架内。

3突风频发区或台风到来前,存放的大型模板应采取加固措施。

4清理模板或刷脱模剂时,模板应支撑牢固,两片模板见应留有足够的人形通道。

5.3钢筋工程

5.3.1钢筋加工机械所有转动部件应有防护罩。

5.3.2钢筋冷弯作业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