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21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docx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

《电池检测修复》使用经验与技巧

对铅酸蓄电池进行维护,首先大体了解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和原理是非常必要的。

铅酸密封蓄电池由正、负极板、隔板和电解液、电池槽及连接条(或铅零件)、接线端子和排气阀等组成。

一、电池的主要部件

1、极板是蓄电池的核心部件,是蓄电池的“心脏”,分为正极板、负极板。

2、隔板的作用是隔离正、负极板,防止短路,可称为“第三电极”。

它作为电解液的载体,能够吸收大量电解液,起到离子良好扩散(离子导电)的作用。

对密封免维护蓄电池而言,隔板还作为正极板产生氧气到达负极板的“通道”,使其顺利地建立氧循环,减少水损失。

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是隔板式蓄电池实现免维护的关键所在。

3、电解液主要由纯水与硫酸组成,配以一些添加剂混合而成。

主要作用:

一是参与电化学反应,是蓄电池的活性物质之一;二是起导电作用,蓄电池使用时通过电解液中离子的转移,起到导电作用,使化学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4、安全阀是蓄电池关键部件之一,位于蓄电池顶部,它有四个作用:

(1)安全作用,即当蓄电池使用过程中内部产生的气体气压达到安全阀压力,开阀将压力释放,防止产生电池变形、破裂等发生。

(2)密封作用,当蓄电池内压低于安全阀的闭阀压力时安全阀关闭,防止内部气体酸雾往外泄露,同时也防止空气进入电池造成不良影响。

(3)确保蓄电池正常内压,促使蓄电池内氧气复合,减少失水。

(4)防爆作用,某些安全阀装有防酸发、防暴片。

如松下蓄电池。

安全阀结构类型较多,主要有帽式、伞状、片状等。

其中常见的是帽式筏,它是由弹性较好的胶皮制作成帽式。

结构简单,使用故障率也低,所以广泛采用,如松下、海宝、超微、天能、巨恒等电池。

二、维修经验及原理

(一)、修复原理:

修复方法有电子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化学法是用含有“活性剂”化学成分的特殊电解液(一般为半透明液体)注入铅酸蓄电池内,靠化学反应消除硫酸铅结晶,促使蓄电池内电流畅通并再生已老化的电池及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鈊研高端24V-84V电池容量修复仪,可以有效地消除电池硫酸盐化,是对铅酸蓄电池进行快速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的新一代高科技产品,它是用物理的方法、电子的方法解决了以往用化学方法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得铅酸蓄电池的维护保养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从根本上解决了铅酸蓄电寿命,自动化程序化无须人工值守专门用于消除铅酸蓄电池极板上的硫化物结晶盐化引起的问题和故障。

它的原理是采用了经多年研究和实践中证明的切实有效的组合正负脉冲参数的电流“轰击”极板上的硫酸铅结晶盐化物,祛除硫化结晶激活退化的电池极板而达到恢复废旧铅酸电池容量。

在充电及修复过程中同样严格限定充电电压在正常充电范围内(14.8V),避免了因高电压过充电对电池的有损修复的缺憾,使之能够清除电池极板上的结晶硫化物,并能从根本上改善了铅酸蓄电池的工作性能,使蓄电池极板呈全新和高效工作状态,恢复和保证蓄电池稳定的容量输出,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工作效率,大大延长电池的寿命,对减少电池报废数量,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铅酸蓄电池维护修复的典型的环保节能型新产品。

该电池容量修复仪价格适中,性价比很高,是电动车售后服务的必备工具,也是电动车电池修复业务所必备的设备。

铅酸电池诞生150多年来,虽然在技术和结构上已有很多改进,但引起电池发生故障有一个共性的因素,就是硫酸盐堆积在极板上导致电池失效的结果。

本人认为失水与硫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孪生兄弟一样互相加速电池失效。

正是因为极板硫酸盐化和失水是蓄电池最常见的故障,许多蓄电池失效也是由这一故障而发生的。

主要表现为:

充电时电压上升很快,过早析出气体。

温度上升快;放电时电压下降快,电池容量小。

产生极板硫化的原因归结如下:

(1)、存放时间过长,自放电率高,未对其进行维护充电。

(2)、放电后未对其进行及时充电。

(3)、长时间处于欠充电状态。

(4)、过放电。

(5)、干涸或加入的电解液浓度过高。

电动车一般使用的是免维护的铅酸蓄电池,电解液为胶体状,分为24V、36V、48V和60V。

市面上36V和48V的为多、24V和60V的为少。

24V为二节、36V为三节、48V为四节、60V为五节12V的单块蓄电池串联而成;单体电池每节为12V,由6隔串联组成,每隔2V,每隔均有正负极板和胶体电解液。

蓄电池坏损原因主要有下7种:

1、“过充”导致蓄电池坏损。

“过充”就是过量给蓄电池充电而产生的一种对蓄电池化学和物理性能起破坏作用的现象。

“过充”首先是充电器的原因。

目前的电动车充电器都有安全充电电压设置,如48V的蓄电池,充电电压设定在59.V以内。

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压会逐步下降,当再次给电瓶充电时,充电器的红灯会亮起,表示充电进行时,当电能不断的输入电瓶后,电压会不断升高,直至接近或等于充电电压时充电器绿灯会亮起,此时,充电停止或涓流充电。

如果使用劣质充电器或长期随车携带震动引起充电器参数变化或故障,引起充电电压和电流偏高,电压升高的结果就会加剧电池内部的的热反应,轻则蓄电池外壳会变形(膨胀),重则致使蓄电池被充爆。

其次是因为蓄电池间电压的不平衡性造成“过充”。

上面讲过,电瓶组是由2-5节12V的蓄电池组成,电瓶刚出厂时,每节电瓶的电压十分接近才配组,但使用一段时间后,蓄电池之间的电压就会产生差异,即所谓的“落后电池”。

电动车充电器在充电时是同时给串联蓄电池组充电,电压较高的电瓶会先充满电,电压较低的蓄电池会“欠充电”,由于充电器是以总体电压为充电或停止充电设定的,因此,先充满电的蓄电池就会处在“过充”状态。

这样在串联电池组内过充电与欠充电恶性循环,“过充”的蓄电池因反复产生电池内部的热反应加剧而失水(电解液干涸),欠充电的电池加速硫酸盐化直至蓄电池早衰。

2、“亏电”导致电瓶坏损。

如上所述,由串联电池组内产生不平衡现象引起过充与欠充外,还有过放电(经常深放电)引起“亏电”或未能及时充电的现象。

很多用户在使用电动车时往往是几天充电一次,有的每天行程超过新电瓶标称里程的70%以上,要知道电池容量下降会导致蓄电池电压不足(欠压),电压不足就不能有效的满足车载电器基本的电压供给,当电压下降时,用户还在使用电动车,而蓄电池又不能提供正常的电压,因此就会因车载电器的负载使电瓶欠压出现“亏电”,经常性的“亏电”就会使蓄电池极板铅层逐步剥离,直至极板坏损。

3、启动、加速、过载产生的大电流放电使电瓶坏损。

电动车启动、加速的瞬间电流很大,根据电动车电机功率的大小,正常的放电电流一般控制在10A以内为好。

由于瞬间电流太大,使电解反应急剧增加,极板涂层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久而久之极板铅层粉末就会因瞬间大电流拉扯逐步脱落,电解液就会发黑(铅粉所致),蓄电池就会报废。

过载就是电动车行驶中负载超重,如过量的载货、载人等,过载会使蓄电池放电负荷加大,长时间的大电流放电,会直接影响极板涂层,加快极板软化的过程。

还有就是路况不好也会使电动车频繁的刹车和启动。

如坑洼、遇红灯、路障等等。

这都是造成大电流放电的因素。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电动车的速度越快,电动车电机功率越大,其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越短,这是因为放电电流也就越大,对电瓶的损伤也就越大。

4、极板硫化导致电瓶坏损。

什么是电池硫化?

在极板上生成白色坚硬的硫酸铅结晶,充电时又非常难于转化为活性物质的硫酸铅,这就是硫酸盐化,简称"硫化"。

生成这种硫酸铅的原因是过放电或放电后长期放置时,硫酸铅微粒在电解液中溶解,呈饱和状态,这些硫酸铅在温度低时重新结晶,而在结晶质硫酸铅是析出。

这样在一度析出的粒子上一次又一次地因温度变动而生长、发展,使结晶粒增大。

这种硫酸铅的导电性不良、电阻大,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又很小,充电时恢复困难。

因而成为容量降低和寿命缩短的原因。

硫化是蓄电池容量减少的主要症结,但大电流损伤电池极板是电动车电池容量减少更大的症结。

5、“失水”使电瓶坏损。

“失水”是蓄电池容量减少的基本原因之一。

电动车采用的绝大部分是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很多用户会说,这种电池是密封的,又是免维护,为什么还存在“失水”现象?

其道理很简单,水是参加蓄电池电解反应的重要成分,一旦蓄电池出现过充电、大电流放电、内阻增大、短路等时,容易产生热度并形成水蒸汽,水蒸汽在密封的电池盒内会大部分被留住,但也有极少部分会流失(因电池壳材质的密度所决定),久而久之,电瓶就会出现“失水”状态。

一般来说,电动车电池使用8个月以上都会存在“失水”状态,电机功率越大,“失水”状态越严重。

6、在冬季低温下充电引起电池硫化

---------鸡蛋与温度补偿

我曾经对前几年某些厂商和用户过分夸大充电器的温度补偿作用,把它说成神乎其神和灵丹妙药,并以冬天不欠充,夏天不过充,甚至说冬天零下30-40度保证电池不欠充,有效延长电池寿命等等吹嘘。

本来对这个话题一直想说,但考虑再三很久一直没有说出来,个中原因我在一些论坛上有很深的感触,也许怕有驳于一些人的期望。

但今天说这个话题还是出于善意,希望能引起参考。

大家也许都清楚鸡蛋能孵化出小鸡。

但前提是鸡蛋内在的因素与环境因素必须吻合,否则就不可能孵化出小鸡。

首先鸡蛋必须是受精过的鸡蛋,其次是温度在37.5度左右恒温下三周时间,也就是21天才能孵化出小鸡。

所以有句俗话叫:

21天不出鸡就是“坏蛋”。

很普通的事例却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既想用外因改变内因是有条件的,否则违背事物的规律。

认为只要是鸡蛋,就能通过外部物理条件就能达到复杂的生物化学和遗传环境是不可能的。

通过此事我就联想到我们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电动车动力电源-----铅酸电池。

大家都期望铅酸电池冬天不欠充,夏天不过充,甚至一些网友把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充电器当作灵丹妙药,期望冬天寒冷的环境能够充满,夏天又不过充不过失水,并能延长电池寿命。

愿望是好的,但缺忽视了电池的内在因素,电池低温放电能力下降,并且在低温下充电能力更是比放电能力差距巨大。

记得一些网友甚至希望用带有温度补偿的充电器,甚至在冬天零下30度能充满电池,希望与现实有时往往事与愿违。

有些朋友以为充电器具有温度补偿功能,所以不怕冬天充不满,就在冬天室外甚至寒冷的仓库进行充电,也看到充电器转绿灯,以为真的充满了,但结果呢?

事实说明电池并没有长寿,而第二年春天就坏了,甚至不到2-3年换了两组电池,这说明什么呢?

用了温度补偿的充电器及名牌电池却没达到期望值。

我举鸡蛋与温度补偿的例子,也许能引起朋友们思考。

外部因素在内因不具有适合联系时是难以做到内因变化的,这就是规律,凡是违背规律则不会成功。

电动车充电器的温度补偿作用同样如此,铅酸电池诞生150多年,还没有哪个科学家解决得了零下10度以下能充满电池(充电器转绿灯仅仅是表面现象),如果哪位真能解决零下10度以下通过充电器的温度补偿功能能充满铅酸电池,我想他真该得到诺贝尔奖了。

铅酸电池的电化学特性是内在因素,而温度补偿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而适当提高充电器的电压或电流,以达到强行充电的目的。

内因达不到要求,仅仅靠外因起作用,就想改变内在因素,是违背事物规律的做法,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通过参考一些国外资料也得到验证。

较低的温度下充电不仅仅是影响充电效率,更严重的是导致硫酸盐化的加速,直接的后果就是加速电池寿命的夭折。

这里的大家都是电动车爱好者甚至是超级玩家,都知道硫化、失水是影响电动车铅酸电池寿命的重要要素,为什么用具有温度补偿的充电器充电,而电池没有达到理想的寿命,也许这里有些朋友也深有感触吧。

目前日本科学家在超导体有了世界领先的发现和研究。

在零度下超导体电阻为零。

因此我们误认为导体在零度都具有超导特性就完全背离了事物的规律,超导体首先是要具有内在特性允许的导体,铅酸电池的电化学特性目前研究结果也不具有过低温度下的充电接受能力,反而过低温度充电会带来加速硫酸盐化的负面作用,你非要用温度补偿充电器在零下温度下强行给电池充电,结果是自己吃亏!

但我并非否认温度补偿的作用,但不能离开事物的规律,把温度补偿过分夸大为离开事物规律的不限制条件下的冬天不欠充,夏天不过充,这是不明智的提法。

所以绝大部分充电器厂家把温度补偿充电器的使用参数不肯规定在零度以下,这不是电路设计有什么难度,而是尊重了化学电池本身的内在特性。

甚至一些胶体电池厂家推荐充电温度是10—30度,锂电池厂家充电温度也是要求0度—40度之内。

温度补偿效果与电池本身特性看两者效果最好是在摄氏10度—35度范围是最佳选择。

从尊重事物规律出发,从爱护和延长电池寿命考虑,我们不得不作出理智的选择。

最后,很抱歉,也许让过分期望温度补偿充电器使电池冬天不欠充,夏天不过充,以期延长电池寿命的朋友失望了。

我并不否认温度补偿有用,并赞成温度补偿作用的充电器对电池的辅助及维护作用.但超出温度补偿范畴和电化学特性则适得其反。

正如用未受精的鸡蛋给于摄氏37.5度的温度补偿孵化出来的只能是坏蛋或臭蛋一样,超出事物的规律则至走向反面。

不管是平民百姓、专家教授、伟人领袖,只要是不尊重事物内在的固有的特定的联系去做事,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是自欺欺人。

规律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最好不要在寒冷的低温下充电,在室内或温度在10-30度环境充电时延长电池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借此文,恳请朋友们对温度补偿充电器及铅酸电池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倍加爱护自己的电池吧。

7、其他原因使电瓶坏损。

除以上蓄电池坏损的主因外,电池质量差、极板脱落、电解液外漏、外壳破损、电瓶接线端子断裂等也是蓄电池坏损的原因。

蓄电池坏损是可以修复的,就象人病了需要看病一样,如果只是一般的坏损,如硫化,采取适当的方法就可以修复;如果是致命的坏损,如电池内部极板铅粉脱落、穿孔、弯曲等,短路、断路属物理性能丧失,是无法修复的。

这就要求在修复蓄电池时,首先要确认蓄电池的损伤程度和原因,对症的进行修复。

(二)、修复经验与技巧:

1、充电法:

一般硫化较轻的蓄电池,可以通过正常充电恢复。

一般的说,放电电流越大,电池的寿命越短;放电深度越深,电池的寿命也越短。

从理论上蓄电池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深放电,应做到浅放勤充,但对一些硫化的电池进行过充电或采用脉冲式充电器有着姣好的恢复一定的容量的作用。

2、水疗法:

对硫化较重的蓄电池,进行“水疗法”充放电,才能恢复正常。

(1)用医院点滴用的500毫升滴流瓶容量的蒸馏水兑上0.5毫升分析纯浓硫酸配制成密度大约为1.050的稀硫酸电解液作为补水用。

(2)撬开电池上盖(必须小心进行以免损坏),旋开单格控制阀(或摘下胶皮罩),给电池补加自配的1.050的电解液5毫升-15毫升,注入电解液后最好是电池置放10小时以上,使补充液浸透入隔板(用手电筒垂直照射孔内看的更清楚)(3)连接好电池与修复仪,进行修复,反复多次直到容量不再上升为止。

3、电池串联修复法:

当单节电池标称电压低于12V时采用此法。

如,市面上可充电应急灯常采用6V4AH,还有6V7AH蓄电池,而测试仪单路输出为12V。

此时可以串联两只6V电池接入测试仪进行去硫修复4、输出联充电增流法:

如果被修复电池容量大,如某些汽车用100AH电池,有时需要增加充电电流,此时可以同时用测试仪的两路或更多输出端同时并联到被修复的电池上,以增强充电电流。

本人在实际试验中发现根据电池不同,用高精度4位半以上数字万用表直流20A档测试,测试仪两路并联接入电池后的电流是逐渐上升为两路电流之和。

5、输出组合法:

如果陈放日久的电池或自放电严重及硫化很严重的电池,补水及充电恢复效果不够明显时可用此法。

方法是用一路进行正常充电,用另一路的“电池修复”功能在充电的同时也给电池施加去硫工作,就是两路输出同时接入被修复电池上(测试仪两路并联)但选择的模式为一路充电,一路为去硫。

此方法对严重硫化的电池效果比较好。

6、加热法:

对陈放年限过长的电池,电解液严重干涸,补水后又不想静置24小时,顾客急需修复时用此方法。

被修复电池补水后为了加快电解液向电池内部渗透(隔板——采用超细玻璃纤维作为电解液的载体,它能够吸收大量电解液)和自身化学反应,将补水后的电池放入70度左右的热水中浸泡(注意:

不要浸没电池以防止短路)1小时以上。

之后,从热水中取出电池进行正常修复工作。

7、冷却法:

充电及修复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电池壳体的温度,整体温度超过40度(用手触摸感觉发烫)时,则须检查充电电压及电流是否过高(如果正常,须给于降温冷却处理。

(1)风扇吹风冷却;

(2)将电池2/3浸入水中降温,同时无须中断修复工作(如充放电,去硫等);(3)降低充电电流(如并联电池分流),加长充电时间等。

8、活化充电法:

蓄电池在存储或使用期间,可定期进行活化充电,既所谓均衡充电,这对防止蓄电池不可逆硫酸盐化非常有利,对蓄电池寿命很有益处,值得提倡。

定期对电池进行充电-放电-充电过程即可达到均衡充电的目的。

9、深度放电与过充电修复法:

(注:

适合去硫时电压下降型测试仪版本)。

修复实践中发现有些电池属于“顽疾”,既没有短路或断路,但无论多次修复和充放电均不见效果,测试容量很小甚至为零。

对此类电池的顽疾可采取深度放电与过充电修复的方法。

但深度放电不意味着简单深放电,而是巧用测试仪潜在的功能对电池放电后立刻继续进行去极化除硫,这样边深度去硫的同时对电池给予深度放电,使电池电压继续下降(利用测试仪运行修复功能时,电池电压自然稍微下降)至少下降到9.5V以下。

最好在7.5V以下效果更好。

然后充电到16.2V(注意:

到超过14.8V时必须手工打开或拔掉电池限压胶皮阀,以免电池过充引起外壳变形)。

10、小电流充电修复法:

利用测试仪具有的700毫安小电流充电,进行长达18小时充电,也可以在补水后进行。

此方法对电池放置时间过久和老化严重硫化的电池同样具有很好的效果。

11、一般性操作:

用已久或容量明显下降的电池,首先将电池从电池盒中取下,把串联线路用电烙铁焊下来,单独接入测试仪进行一般性充放电,,用2小时率放电过程中不断用万用表测量每只电池的电压(测试仪有电压显示功能则注意观察电压下降情况),将放电容量不足的“落后”电池选出来予以处理。

先补加1.050稀硫酸至刚好看到流动液出现(用手电筒垂直照射观察非常方便,或电池翻转90度,让小孔面向侧面,让多余电解液溢出,再回翻)。

选择测试仪修复功能,每一次修复结束后,电池静置0.5-4个小时以上并测量电池电压,再重复修复功能,直到容量相近或相等为止。

修复结束后,抽尽流动的电解液,擦干电池表面,安上筏帽,12、电池电压与容量的关系如下表:

2小时率放电电压与容量的关系:

(单只12V电池)

容量(%)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单格电压12.66

12.60

12.52

12.43

12.30

12.13

11.94

11.74

11.43

11.18

10.50

三、修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随时用万用表监测每只电池电压,电池发热情况,如有个别孔溢出电解液随时用注射器吸走,防止电池短路,对个别发热析气和溢出电解液的孔,不要添加电解液而要用蒸馏水及时补液。

因为个别孔发热严重是有可能电池单格有短路、内阻大或电解液比重高所致,这里暂且按电解液比重高为优先考虑。

所以修复前最好留有没有兑上浓硫酸的蒸馏水备用。

再有对发热的电池用手动选择3A电流充电或电池并联分流,或用水冷法,风扇吹风等以降低充电电流和温升现象,因为自动修复功能去硫后是自动用3A充电,如果修复非电动车用的小容量蓄电池时容易引起发热和电解液溢出。

注意:

应根据电池标称容量选择合适的充放电电流。

2、修复过程中,如有下例现象,该电池不能再利用:

(1)要经常检查电池壳体温度(可以用手触摸感觉),如有局部温度高于其他部位温度时,或某个格电解液沸腾,析气严重(哪怕是白天,对发热严重的格孔手电一照就能看到白色气体冒出,此方法很灵)说明此处格内极板有短路现象。

(2)长时间充不上电(电压不上升),去硫修复后连续充电时间超过10小时仍未显示充电完成,或电池某个局部发热严重,这可能是电池单格内部存在短路,或是极板脱落造成。

须断开修复仪。

检查电压和存有电荷情况,电压过低或电荷过低(不存电)的电池不能用,或者需要更持久的修复时间。

(3)在充电器接上电池启动机器后,如果充电器无法输出正常电压和电流并有“吱吱…嗒嗒”等声响,说明电池内部电路已经有断路现象使测试仪无法正常输出,此时应撤下电池以免损坏冲充电器。

(4)电池寿命终止的表现为:

1.电池实际容量下降到低于60%左右;2.充电时电池发热严重;3.充电快(充电时间大为缩短)而放电快(自放电严重);4.各种性能大幅度下降,性能极其不稳定,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

如充电发热电池外壳变形,产生短路,断路,甚至发生爆炸危险,更严重的是长时间充电而充电器不转灯,引起充电器烧毁引起其他火灾等.应引起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