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2338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docx

论文格式要求样例

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所在院系:

作者:

年月日

单片机多功能信号发生器设计与制作

摘要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是一种重要的频率合成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频率变换快等优点,在雷达及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点,提出以DDS芯片AD9850芯片为核心利用MSP430F169单片机控制,辅以必要的外围电路,构成一个输出波形稳定、精度较高的信号发生器。

该信号发生器主要能产生标准的正弦波、方波与三角波(锯齿波),方波可调占空比,输出单脉冲及双脉冲,可以实现信号的调制,输出PSK、ASK。

软件系统采用菜单形式进行操作,LCD液晶彩屏显示,操作方便明了,还增加了很多功能。

关键词:

AD9850;信号发生器;MSP430F169单片机;ASK;PSK

1引言

信号源起激励作用,电路中的信号均由信号源所激励,由激励产生响应。

高精度的信号源对通信系统、电子对抗及各种电子测量技术十分重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对信号源的频率稳定度、准确度以及频谱纯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是从相位概念出发直接合成所需波形的一种新的频率合成技术。

与传统的频率合成技术相比,它具有频率分辨高、频率转变速度快、输出相位连续、相位噪声低、可编程和全数字化、便于集成等突出优点,成为现代频率合成技术的佼佼者,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众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对于信号调制,直接用电平发送容易收到干扰,而且效率也不高,我们只能用光电二极管来接收,抗干扰能力弱,如果调制,我们可以用高灵敏度的接收头,里面有载波检测电路,有抑制干扰的能力。

所以作品用到了信号调制。

2方案设计与论证

2.1总体方案描述

整个系统由MSP430F169微控制器,液晶彩屏显示,触摸屏控制、信号产生等模块构成。

整个系统上电后,单片机启动DDS,对LED进行初始化,预制完毕后向单片机发出一系列应答,接着单片机读取存储器数据,送至LED显示,然后进入按键扫描中,有效触摸则单片机进行波形档位的切换,读取频率数据,然后送给已启动的DDS信号芯片,输出相应的频率的波形。

然后判断是否返回时处于等候状态。

总体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系统框图

2.2微处理器模块的比较与论证

方案一:

用单片机MSP430F169作为系统的主控核心。

此单片机具有体积小,使用灵活的,易于人机对话和良好的数据处理,有较强的指令寻址和运算功能等优点。

方案二:

用FPGA等可编程器件作为控制模块。

FPGA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功能,密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好等许多有点。

FPGA在掉电后会丢失数据上电后须进行一次配置,因此FPGA在应用中需要配置电路和一定的程序。

并且FPGA作为数字逻辑器件,竞争、冒险是数字逻辑器件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毛刺的产生、消除及抗干扰性。

在此系统中,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比采用FPGA实现更简便。

基于综合性价比,确定选择方案一。

2.3信号产生模块的比较与论证

方案一:

使用集成函数发生器芯片

集成函数芯片有ICL8038等。

ICL8038能输出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和锯齿波四种不同的波形,将它作为正弦信号发生器。

它是电压控制频率的集成芯片,失真度很低。

可输入不同的外部电压来实现不同的频率输出。

但是发挥部分要求正弦波以1Hz为步进增加,所以用ICL8038不方便控制。

方案二: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是根据相位间隔对正弦信号进行取样、量化、编码,然后储存在EPROM中构成一个正弦查询表。

频率合成时,相位累加器在参考时钟的作用下对时钟脉冲进行计数,同时将累加器输出的累加相位与频率控制字K预置的相位增量相加,以相加后的吉果形成正弦查询表的地址;取出表中与该相位对应的单元中的幅度量化正弦函数值,经D/A转换器输出模拟信号,再经低通滤波器平滑得到符合要求的模拟信号。

相位累加器的最大计数长度与正弦查询表中所存储的相位分隔点数相同,由于相位累加器的相位增量不同,将导致一周期内的取样点数不同,在取样频率(由参考时钟频率决定)不变的情况下,输出信号的频率也相应变化。

如果设定累加器的初始相位,则可以对输出信号进行相位控制。

目前有许多可用作信号发生器的专用DDS集成芯片,如ADI公司推出的AD9850其基本结构原理图如图2-2所示。

图2-2AD9850基本结构

综合比较以上方案,结合信号发生器产生的频率稳定度和精确度要求,我们选择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一方面,DDS较信号发生器更容易精确控制;另一方面,DDS较锁相式频率合成外设少,更容易实现。

正弦信号产生后,经高速比较器后产生频率相同的方波,调节参考电压可调占空比。

方波产生后,经过积分电路,得到三角波(锯齿波)。

所以选择用AD9850芯片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2.4输入控制模块比较与论证

方案一:

采用触摸液晶屏

触摸屏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管你是触摸电脑,还是触摸手机都离不开触摸屏的使用,而触摸屏因为有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人机互动等功能等诸多优点,为大众所接受。

程序设计会有一些复杂。

方案二:

采用4×4键盘

该键盘占用8个I/O口,并采用查询方法读取键盘,程序很容易实现,但按键不容易实现调频,在本系统中不方便控制信号发生器及输入参数。

结合本系统,权衡两方案利弊,我们最后决定采用方案一作为输入控制模块。

2.5显示模块比较与论证

方案一:

采用普通LED显示。

其优点是元器件价格低廉,而且外围电路简单。

但是扫描要占用大量的I/O口资源,还增大了单片机的运算开销,显示的信息也不够丰富。

方案二:

采用LCD液晶彩屏显示。

其优点是显示信息非常丰富,可以很形象的显示信号发生器的各个参数。

同时颜色多样,不会很单调。

占用的I/O资源比较少,不需要循环扫描,节省了大量的程序开销。

鉴于本系统的扩展要求,我们采用LCD液晶作为我们的显示模块。

同时写入彩屏程序,使其更生动直观。

3系统硬件、软件的实现

3.1硬件实现

3.1.1微处理器电路

本作品用的MSP430F169最小系统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微控制器电路图

3.1.2信号产生电路

本作品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使用ADI公司的集成DDS器件AD9850。

AD9850是AD公司生产的最高时钟为125MHz、采用先进的CMOS技术的直接频率合成器,主要由可编程DDS系统、高性能模数变换器(DAC)和高速比较器3部分构成,能实现全数字编程控制的频率合成,并具有时钟产生功能。

AD9850的DDS系统包括相位累加器和正弦查找表,其中相位累加器由一个加法器和一个32位寄存器组成,相位寄存器的输出与外部相位控制字(5位)相加后作为正弦查找表的地址。

正弦查找表实际上是一个相位/幅度转换表,它包含一个正弦波周期的数字幅度信息,每一个地址对应正弦波中0°~360°范围的一个相位点。

查找表把输入地址的相位信息映射成正弦波幅度信号,然后驱动10bit的DA变换器,输出两个互补的电流,其幅度可通过外接电阻进行调节。

AD9850包括一个高速比较器,将DA变换器的输出经外部低通滤波器后接到此比较器上即可产生一个抖动很小的方波,这使得AD9850可以方便地用作时钟发生器。

本作品还用到AD9850内部的高速比较器,产生可调占空比的方波,再经过一个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

三路输出切换用继电器,使得波形完整输出。

电路图如图3-2和图3-3所示。

波形仿真效果图如图3-4所示。

图3-2信号产生电路1

图3-3信号产生电路2

图3-4三角波仿真图

3.1.3触摸屏输入电路

电阻式触摸屏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

其主要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电阻薄膜屏,这是一种多层的复合薄膜,它以一层玻璃或硬塑料平板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的金属氧化物(ITO)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划伤的塑料层(其内表面也涂有一层ITO涂层),在他们之间有许多细小的(大约1/1000英寸)透明间隔点把两层ITO导电层隔开绝缘。

当手指触摸屏幕时,平常相互绝缘的两层导电层就在触摸点位置有了一个接触,因其中一面导电层接通Y轴方向的5V均匀电压场,使得侦测层的电压由零变为非零,控制器侦测到这个接通后,进行A/D转换,并将得到的电压值与5V相比即可得触摸点的Y轴坐标,同理得出X轴的坐标,再通过MSP430F169实现。

电路图如图3-5所示。

3.1.4触摸屏显示电路

显像原理是将液晶材料置于两片贴附光轴垂直偏光板之透明导电玻璃间,液晶分子会依配向膜的细沟槽方向依序旋转排列,如果电场未形成,光线会顺利的从偏光板射入,依液晶分子旋转其行进方向,然后从另一边射出。

如果在两片导电玻璃通电之后,两片玻璃间会造成电场,进而影响其间液晶分子的排列,使其分子棒进行扭转,光线便无法穿透,进而遮住光源。

这样所得到光暗对比的现象,叫做扭转式向列场效应,简称TNFE(twistednematicfieldeffect)。

在电子产品中所用的液晶显示器,几乎都是用扭转式向列场效应原理所制成。

图3-5触摸液晶显示电路图

3.1.5AD采样电路

在MSP430F195单片机中利用其内部的模数转换器ADC12进行转换。

ADC12模块中由以下部分组成:

输入的16路模拟开关,ADC内部电压参考源,ADC12内核,ADC时钟源部分,采集与保持/触发源部分,ADC数据输出部分,ADC控制寄存器等组成。

ADC12的模块内核是共用的,通过前端的模拟开关来分别完成采集输入。

ADC12是一个精度为12位的ADC内核,1位非线性微粉误差,1位非线性积分误差。

内核在转换时会参用到两个参考基准电压,一个是参考相对的最大输入最大值,当模拟开关的开关输出的模拟量大于或等于最大值时ADC内核的输出数字量为满量程,也就是0xff;另一个则是最小值,当模拟开关输出的模拟变量小于或等于最大值时,ADC内核输出的数字量为最低值,也就是0x00。

而这两个参考电压也是可以通过软件来编程设置的。

而所采用的积分行电路的工作原理则是是将输入电压转换成时间(脉冲宽度信号)或频率(脉冲频率),然后由定时器/计数器获得数字值。

其优点是用简单电路就能获得高分辨率。

3.1.6峰峰值检测电路

峰峰值检测器是用来检测交流电压峰值的电路,峰峰值检测器依据半波整流原理构成电路。

交流电源在正半周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二极管对电容充电,使电容上的电压逐渐趋近于峰值电压。

只要RC足够大,可以认为其输出的直流电压数值上十分接近于交流电压的峰值。

峰值检测器是用来检测交流电压峰值的电路,最简单的峰值检测器依据半波整流原理构成电路。

交流电源在正半周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二极管对电容充电,使电容上的电压逐渐趋近于峰值电压。

只要RC足够大,可以认为其输出的直流电压数值上十分接近于交流电压的峰值。

为了避免次级输入电阻的影响,可在检测器的输出端加一级跟随器(高输入阻抗)作为隔离级,同时可在检测器前加一级比较放大器,使其更直观。

峰-峰值检测电路如图3-6所示。

图3-6峰-峰值检测电路

3.2软件实现

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器,采用C语言对单片机进行编程。

程序主要起导向和决策的作用,它控制整个系统稳定协调的运作。

系统各种功能主要通过调用具体的子程序来实现,主要负责波形及参数,控制档位的切换和人机交互。

而人机交互采用触摸彩屏输入,通过触摸彩屏可设置波形类型、频率等参数。

其主要流程图如图3-7所示。

图3-7主要流程图

4系统测试

4.1主要测试用的仪器

①TDS1002数字示波器;

②自制电源;

③UT39A数字万用表。

4.2指标测试结果

各项指标如表4-1所示。

表4-1测试结果

设定频率

(Hz)

正弦波

方波

三角波

实际频率

(Hz)

测量误差

实际频率

(Hz)

测量误差

实际频率

(Hz)

测量误差

50

49

2%

49

2%

49

2%

100

100

0%

101

1%

101

1%

500

500

0%

500

0%

500

0%

1000

999

0.2%

1000

0%

1000

0%

2000

1999

0.05%

2002

0.1%

2002

0.1%

5000

4999

0%

4999

0%

4999

0%

10000

10002

0%

10002

0%

10002

0%

20000

20002

0%

20002

0%

20002

0%

50000

50005

0%

50006

0%

50006

0%

100000

100008

0%

100007

0%

100007

0%

250000

250005

0%

250008

0%

250008

0%

500000

500006

0%

500009

0%

500009

0%

1000000

1000009

0%

1000010

0%

1000010

0%

参考文献

[1]刘树林.低频电子线路[M].机械工业出版社,(缺年份)

[2]童长飞.C8051F系列单片机开发与C语言编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缺年份)

[3]石雄等.DDS芯片AD9850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单片机的接口[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1

[4]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缺年份)

[5]高卫东等.AD9850DDS芯片信号源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

[6]http:

//

[7]张新喜等.Multisim10电路仿真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缺年份)

[8]陈晓鸽等.AltiumDesigner电路设计标准教程[M].科学出版社,(缺年份)

[9]刘建清等.从零开始学CPLD和VerilogHDL编程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10]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5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刘树林,程红丽.(低频电子线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童诗白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柯常志等.精通ProtelDXP[M].中国青年出版社,(缺年份)

[15]刘树林等.开关变换器分析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缺年份)

页面设置:

A4;纵向;上3.0,下3.0,左2.5,右2.5

页码设在页脚居中

附录

附录1:

总原理图

附录2:

信号发生器操作界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