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2827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docx

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综述材料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赴乌兰察布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二〇一四年九月

 

一、前言·······································

(1)

二、团队介绍·································(3)

〔一〕团队概况···································(3)

〔二〕团队成员简介······························〔4〕

三、活动概况································〔5〕

〔一〕活动背景··································〔5〕

〔二〕活动目的··································〔6〕

〔三〕活动意义··································〔6〕

四、实践容································〔7〕

〔一〕活动时间································〔7〕

〔二〕活动地点······························〔7〕

〔三〕活动主题······························〔7〕

〔四〕活动进程································〔7〕

〔1〕前期准备····························〔7〕

〔2〕活动开展····························〔7〕

〔3〕活动后期····························〔9〕

五、实践结果分析··························〔10〕

〔一〕问卷分析······························〔12〕

〔二〕现状评估······························〔12〕

〔三〕原因总结·······························〔13〕

〔四〕解决措施·······························〔13〕

六、实践日记································〔13〕

七、附录

附录1:

暑期实践活动调查具体行程安排表···········〔22〕

附录2:

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例〕··〔23〕

附录3:

旅游者环境意识调查问卷··················〔24〕

 

关于“旅游开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调查报告

——以辉腾锡勒草原黄花沟旅游现状为例

于乙庚〔整个团队参与筹划〕

赴乌兰察布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一、前言

蒙是一个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的地方。

它的煤矿资源尤为丰富以致于煤矿的开发成为了前几年蒙经济的主导。

但由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近一两年煤矿产业也渐渐走向衰弱。

政府想开掘出新的特色产业来带动蒙的经济,旅游业作为一种长盛不衰的产业便成为了首选。

据1998年遥感调查资料显示,在境面积最大的景观是草原[1],“草原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主打产品如潮水一般疯狂的涌进这片富饶的土地。

由于草原旅游资源空间构成上的特殊性,在开发方式的选择上便受到一定制约,主要表达在:

1、草原旅游点缺乏明确的地理界限,管理难度大;2、草原旅游点侵占草原核心区,容易破坏草原生态景观;3、草原旅游点的经济效益受到季节性限制;4、草原旅游点之间景观高度相似,差异化开发困难。

这样一些制约从开展之初开场便埋下了一些弊端,导致后期蒙的草原旅游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

旅游产品规模小、缺乏层次性;产品同构化;产品设施配套困难;旅游季节的限制等。

作为学生的我们想从草原的生态环境方面去探寻,这样会更加直观地看到旅游业开展下的草原现状。

这种开展是乐观的还是消极的便一目了然。

 

一、团队介绍

〔一〕团队概况

团队情况

团队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乌兰察布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实践地点

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参与人数

10〔含一名大一新生〕

活动起止时间

8月1日—8月12日

课题全称

旅游开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负责人

姓名

乔娇

性别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学院

园艺林学学院

专业

景园

年级

12级

联系方式

宿舍

荟14-426

宿舍

手机

QQ

849962458

指导

教师

姓名

单位

职称、职务

联系方式

是否随队

卢刚

华中农业大学

辅导员

徐行

华中农业大学

辅导员

主要成员

姓名

学院

专业

年级

联系方式

乔娇

园艺林学学院

景园

12级

汪赫

园艺林学学院

茶学

12级

牟蛟琳

园艺林学学院

园艺

12级

袁云超

园艺林学学院

园林

12级

于乙庚

园艺林学学院

设施

12级

王珂

园艺林学学院

园林

12级

王芳

园艺林学学院

林学

13级

〔二〕团队成员简介

团队成员占据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各个专业,怀着一颗对草原的炽热的心,我们一起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团队总队长:

乔娇

蒙鄂尔多斯女孩,队员核心人物。

组织和协调整个团队,我们团队的发起人和总负责人。

资财&后勤队长:

牟蛟琳

利川土家族女孩,此次团队行程的资财费用的管理和调控,是团队后勤的骨干力量。

外交&筹划组队长:

于乙庚

蒙男孩,负责团队外交工作&团队筹划编辑整理工作。

实地考察&拍照队长:

汪赫

男孩,负责团队实践考察工作&问卷采访的拍照工作。

实地采访&搬运组长:

袁云超

男孩,是团队景区实地采访&搬运工作的骨干力量。

资料整理&汇总队长:

王珂

女孩,团队社会实践前期准备和后期整理的骨干力量。

信息搜寻&实践地证明队长:

王芳

女孩,负责团队信息搜集,并获取实践证明。

 

二、活动概况

〔一〕活动背景

天然草场面积辽阔,是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21.7%,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60%。

现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等6个著名大草原。

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开展草原旅游对旅游业与促进草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草原旅游资源作为主要的旅游资源,一直是开发的重点,草原旅游产品成为蒙旅游业的主打产品。

据统计,至2002年底,已开发草原旅游区共42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为7处,和锡林郭勒盟是主要分布区,各有11处草原旅游区,开发规模和接待量较大的草原旅游区主要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周边地区,以希拉穆仁、格根塔拉、辉腾锡勒等开发历史相对较长的草原旅游区为主。

另外截止2001年底,全区建成以草原作为主要保护

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有1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5处,占境国家级保护区数量的35.7%,其中锡林郭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这些保护区都在遵循有关规定的根底上适度地开发草原旅游。

[2]

 

[1]国家地理资源网

[2]钟林生,牛亚菲,家明,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草原是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开展的重要根底,然而草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总体上尚处于粗放型、探索阶段,配套设施不完善。

在草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缺乏科学、系统性的规划,导致操场退化,影响了牧区草原生态开发步伐。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选取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草原黄花沟旅游区为重点调查对象进展调查,希望可以找出草原旅游开发的更好的方式,使得草原旅游开发在原有根底上得到更好的开展。

(二)活动目的

1、对辉腾锡勒草原进展生态环境现状和特点进展深入分析;

2、针对草原旅游开发和天然草场面积的减少情况进项调查,总结出改善草原平衡旅游开展的合理方法与意见,向当地部门反映,使草原生态环境在旅游开发的根底上依然能够很好的开展。

3、以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对草原旅游开发提出更有利于开展的建议,找到一种平衡旅游开展和草原保护的“绿色和谐〞,即:

旅游开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旅游开展牧区经济开展的和谐、旅游开展与旅游资源的和谐,使得草场,实现旅游业双收。

〔三〕活动意义

找到一种平衡旅游开展和草原保护的“绿色和谐〞。

即:

旅游开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旅游开展牧区经济开展的和谐、旅游开展与旅游资源的和谐这“三大和谐〞,通过团队的各种综合调查手段,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出改善草原平衡旅游开展的平衡点,给出当地政府合理意见,使草原生态环境在旅游开发的根底上依然能够很好的开展。

四、实践容

〔一〕活动时间:

2014年7月31日至2014年8月7日

〔二〕活动地点:

辉腾锡勒草原黄花沟

〔三〕活动主题:

辉腾锡勒草原黄花沟开发现状调查

〔四〕活动进程

〔1〕前期准备

调研前期,我们放弃了个人的休息时间,利用中午午休间隙,一起讨论了这次社会实践的一些具体的相关事宜:

如时间问题,住宿问题,餐饮问题,交通问题,以及途中可能会遇到的突发情况。

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合理性进展了讨论,审度了方案与主题的可行性,并对其作出了增删修改。

包括调查方式、重点调查区域以及访谈问题梗概等等。

队员们各抒己见,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经过剧烈的讨论,最后地达成一致意见。

期间搜寻了一些文档和资料。

例如:

_辉腾锡勒_的困境_章轲;草原旅游开展中社区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分析_王珊;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_田等等,提前下载了一些资料,包括调查的文献资料,调查方法等等,以备不时之需。

〔2〕活动开展

2014年7月31日

队员在集合,通过资料确定实践地点—辉腾格勒草原。

大家明确了调查主题,并且对问卷进展了修改。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审查和制定了之前的准备工作和次日的行程。

2014年8月1日

乘大巴经辉腾锡勒所在旗县察哈尔右翼中旗转乘私车入住了黄花沟景区一蒙古包。

路上观察了草原环境从城市-城市周边-牧区-旅游区周边-旅游区的变化并通过司机师傅了解到草原旅游开发的一些大致情况,切实了解到了外围旅游链条的运转机制,并查看了度假村的自然环境及游客的饮食、卫生条件和娱乐工程。

参加了当晚的篝火晚会。

2014年8月2日

更换了另一家蒙古包,向游客发放了问卷并进展访谈,对局部游客进展了重点访谈,进一步了解到游客的游玩围和相关活动,深入了解了该地的自然环境,对访谈结果进展了记录和整理。

2014年8月3日

几个度假村老板诚恳的与我们进展了交谈。

之后我们对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结果进展了归纳整理,大家就这几天来的感想进展了讨论。

2014年8月4日

搭一位乐队键盘手的车返回县城。

去当地旅游局并未见到领导,几经曲折在卫生局对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进展了访谈,了解到了许多旅游管理中存在的无奈和情。

2014年8月5日

赶往鄂尔多斯,住在一位成员家里,对小组几天来的实践成果进展了归纳总结。

2014年8月6日

驱车赶往最后一个调查点,位于达拉特旗境的一处沙漠、草原交接的丘陵地带,以沙漠旅游资源和草原旅游资源进展比照。

晚上住宿。

2014年8月7日

队员们整理各自的调查资料,最后返程。

〔3〕活动后期

人员分工,分别对调查问卷,游客的建议,调查结果,活动照片,队员日记,进展分类整理。

 

五、实践结果分析

〔1〕问卷分析

在辉腾锡勒草原黄花沟旅游区现场发放3000份问卷并回收,回收有效问卷2700份,有效率为90.0%。

被调查者的根本特征状况见表1。

表1被调查者根本特征状况

工程

类别

所占百分比

工程

类别

所占百分比

性别

58.5%

年龄

20以下

17.9%

41.5%

20-35

34.9%

家庭

年收

入/元

10000以下

8.5%

36-50

38.7%

10000-30000

56.6%

50以上

8.5%

30000-50000

26.4%

 

职业

农牧民

47.2%

50000以上

8.5%

文教卫生人员

4.7%

文化

程度

大专及以上

14.2%

个体劳动者

9.4%

高中、中专

30.9%

效劳人员

18.9%

初中

39.8%

学生

17.0%

小学及以下

15.1%

其他

2.8%

 

表2草原游客对草原旅游开展环境保护的感知和态度

问题工程

赞成率

反对率

其他

为了保护环境提高产品或效劳本钱

40.74%

48.15%

11.11%

为了保护环境而放慢经济开展速度

74.07%

25.93%

0%

经济开展不可防止会破坏环境

33.33%

62.96%

3.71%

游客骑马活动会对草原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81.48%

14.81%

3.71%

旅游的开展会改变目的地的传统文化

44.44%

51.85%

3.71%

旅游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舒适的住宿和效劳条件

88.89%

11.11%

0%

草原旅游景区应提供足够的根底设施及效劳以满足游客需要

74.07%

25.93%

0%

在旅游过程中是否愿意倾听导游人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介绍

100%

0%

0%

旅游过程中是否留意环境教育标牌

85.19%

14.81%

0%

是否愿意支付额外资金来支持草原旅游事业的开展

51.85%

33.33%

14.82%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100%的人主观上是愿意承受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又不是很好的支持环保,主要表现在:

1、只有40.74%的人表示支持通过提高产品或效劳本钱来保护环境,并且也只有51.85%的人愿意支付额外费用来开展和谐旅游;2、一方面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是知道某些活动会破坏生态的,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着被给与最舒适的旅游条件和环境,这是一个对立。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还可以了解到不仅有29.6%的人看见别人有破坏环境的行为会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更有7%左右的人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种问题,这是一种环保意识的缺失。

〔2〕现状评估

政府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了景区的公共效劳设施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牧民过度的放牧无人管理。

开发商把经济开展看得太重,目光短浅,忽略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开展,最终使得旅游工程单一并且加剧了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游客的环保意识欠缺、公众意识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这些原因更是致使草场荒漠化的最大推手。

我们已经看不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好景象,景区垃圾成堆,牛粪遍野倒是随处可见。

如果再这样开展下去,明日的草原会消失不见吗?

〔3〕原因总结

旅游产品规模小、缺乏层次性;目前自治区仍没有形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和品牌形象的草原旅游区;

产品同构化;草原旅游产品在开发方式、活动组织和规模上严重雷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隐患;

产品设施配套困难;景区的根底设施,包括供水、供电、道路交通很难形成相应的配套,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受到制约;

旅游季节限制;旅游开展季节短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成为限制草原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因素;

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垃圾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严重;

管理不到位存在的平安问题。

〔四〕解决措施

〔1〕团队向旅游局,卫生局提出了合理建议,呼吁保护环境,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原。

〔2〕建议完善旅游设施,景区的根底设施多,包括水电,交通,厕所,垃圾站,并可持续循环利用。

〔3〕完善管理制度,对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破换环境的现象严加管理。

〔4〕多多打印环保标语,向游客多多灌输环保意识。

六、实践日记

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晴记录员:

乔娇

7月31日,是我们实践的第一天,下午五点所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集合,在南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第一团队合影。

晚餐过后,我们商量安排未来几天的行程,虽然行程是之前已经方案好的,但是真的到了地方才会发现还有问题。

由于之前准备的缺乏,我们发现刚刚打印出来的问卷每一份足足有四页厚,编写问卷的牟娇琳不断自责,让我觉得感动的是,谁都没有去责怪她,大家都积极地想着对策,“边聊边填就不会觉得多啦〞。

最后我们又安排了每个人的分工。

一切就绪,明天一早出发!

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晴记录员:

牟娇琳

7月31日,经过两天的火车之旅,我们于下午5点左右顺利抵达市,与蒙的小伙伴集合。

在火车站前,我们拍了大合照以此作为着我们实践活动的正式开场。

我们带着疲惫入住早已预定的森隆酒店,在酒店品尝了蒙盛产的香瓜〔被当地人称为“花篮柿〞〕。

休息片刻,我们集体出门去吃晚饭。

天气突然转阴,狂风卷起黄沙飞舞,我感觉到自己的嘴里,鼻子里都是沙子。

我们吃了当地有名的莜面和荞面,满足地回到了酒店。

我们拿出事先在学校复印好的调查问卷,开场分析。

当大家展开剧烈地讨论时,我就觉得自己准备的调查问卷容太多,1份问卷占了满满4页纸,顿时心里觉得很愧疚,但是大家都没有一点责怪,而是想尽方法去解决困难。

其实直到我们当晚讨论之前,我们的暑期实践的论题一直不是特别明确,后来我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一个简洁明了又易于调查的主题——“辉腾锡勒草原黄花沟的现状〞,从主题出发,直奔黄花沟。

2014年7月31日,星期五,晴记录员:

袁云超

火车站,在即将出站前,我和伙伴们兼怀着两天来颠簸的恍惚和玩捉迷藏的孩子即将睁开眼睛般的兴奋——,,,大家怀着对蒙的仰慕与向往从全国各地会聚到这儿,真到了要拉开帷幕的时候,却担忧看到的是自己寝室上方的屋顶——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来接站的组长乔娇和学妹王芳灿烂的笑脸以及作为背景的湛蓝的天空瞬间将我们的期冀与忐忑变成了稳稳的现实,而相机帮我们把这份现实和每个人的心情定格在了彼时、彼地,蒙之旅,启程!

在宾馆安排下来之后,大家闹着要去吃这里特色的酸奶、荠面等小吃,并开玩笑说“要从游客的角度切入主题〞。

这倒也不全是玩笑,从游客的角度来看,虽然已经算是蒙城市中的繁华地区,但是相比于地,第一,人口密度要小;第二,“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真是让住在工业城市的我汗颜;第三,楼房并不是很高,但各种店铺一应俱全。

当然,天气的暴躁奔放、奶制品的鲜美和碗具的豪放程度就不提了。

2014年8月1日,星期六,晴转阴记录员:

于乙庚

8月1日,上午,我们8点出门,吃完早餐我们便搭乘大巴到了辉腾锡勒所在旗县,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又在当地师傅的介绍下坐上两辆私家车赶往目的地。

考虑到景区物价可能偏高,我们提前买了泡面以及一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

一路上风景如画,坐在车上任凭窗外的风刮乱头发,风中还夹杂着些许马粪的味道,我们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和丘陵,路边的羊群是不是发出“咩咩〞的声音。

要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里的风力发电厂,风车在绿色的山头高高伫立,远远望去风车并不大,可开车的师傅告诉我们30个人手牵手都不能将风车围住。

一路上我们都听得见发电风车呼呼的旋转声。

后来我们才得知,这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辉腾格勒风电场。

几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下车后发现车主将我们带到了一分度假村前并从度假村老板那儿拿走了应得的回扣快乐地离开了。

原来这里也是“一条链式〞的效劳,后来才知道车费被坑了,就收获了当地旅游开发的“特色效劳〞。

不由得事事更加小心。

当地的物价果然高得惊人,一顿饭随便可以上千元,我们几个学生和度假村老板几番商量才最终决定以每人吃住1天100元的价钱入住了简陋的蒙古包房,这在这种地方已经算是相当廉价了。

下午,索性先放下访谈和问卷,来一个物价大调查。

果然不出所料,你能想到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正常的两倍以上的价钱,而且还有好多你想要却没有的物品,物资匮乏物价极高。

下午,我们满心期待的草原独具特色的晚餐由六个菜组成,其中就包括了凉拌沙葱〔蒙沙漠上生长的一种野菜〕、凉拌黄花、凉拌野菜三个凉菜,而剩下的三个炒菜里面唯一有一点肉的炒香菇,香菇的野味太重加上羊肉的膻味太浓让人难以下咽。

我们抱怨着,心里有些失望。

晚上,我们很幸运遇到了篝火晚会,不过据老板说这里的篝火晚会还要凑份子钱,因为我们是学生就不收了,虽然心里有一些感动,但是对于度假村里唯一的非正式娱乐工程还要凑份子钱感到有一丝愤慨。

而更让我们失望的是篝火晚会也无非就是中间烧堆火大家围着转圈,一个十分业余的乐队唱了几首歌,我当时让汪赫去唱歌助兴,却被告知一首歌要收30元,篝火中还有一个醉汉在闹事也没有人管,一场篝火就这么草草收尾了。

不过,最后老板送我们的一壶酥油茶使我们的心温暖了不少。

2014年8月1日,星期六,晴转阴记录员:

袁云超

我们乘大巴经辉腾锡勒所在旗县察哈尔右翼中旗,转乘私车入住了黄花沟景区一蒙古包。

在路上这才真正近距离的看到了草原上的风光,碧草浮动,白云飘飞,地势起伏,群山连绵,不时看到远处或集或散的牛群马匹;举目四顾,心旷神怡,我像是行走在自己构建已久的梦中。

路过一块包菜田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的相视一笑,又想起了火车初入蒙境我们几个指着远处滚圆碧绿的包菜喊“西瓜西瓜〞引起满车笑声的糗事。

突然又一种感觉,我们这些怀有相似心境与共同目标和心愿的伙伴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并且,我们似乎已经被草原所正式接纳了。

2014年8月1日,星期六,晴转阴记录员:

牟娇琳

我们8点出门,吃完早餐我们便搭乘大巴到了辉腾锡勒所在旗县,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又在当地师傅的介绍下坐上两辆私家车赶往目的地。

考虑到景区物价可能偏高,我们提前买了泡面以及一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

一路上风景如画,坐在车上任凭窗外的风刮乱头发,风中还夹杂着些许马粪的味道,我们还是乐在其中的各种自拍。

要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里的风力发电厂,风车在绿色的山头高高伫立,远远望去风车并不大,可开车的师傅告诉我们30个人手牵手都不能将风车围住。

2014年8月2日,星期日,阴转雨记录员:

汪赫

鉴于昨天的饭菜羊膻味太重以及上厕所太不方便等问题,大家踩着雨后泥泞的道路换了另一家蒙古包。

随后向游玩的旅客发放了问卷,并随机进展了访谈。

游客们有的是来避暑散心,也有的是慕名而来,其中不乏有见地的人,其中有一名来自的叔叔讲到景区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并不是只受一两个因素的制约等等给了我很大启发,大大拓宽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

对游客们反响的问题和建议我们一一做了记录并进展了整理。

另外,我们顺便游览了黄花沟,乘着夕阳归来。

晚上望着天空中相会的牛郎织女和蒙古包外燃放的焰火,和同伴们在蒙这样度过了七夕,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2014年8月2日,星期日,阴转雨记录员:

于乙庚

8月2日,我们准备去发放调查问卷,然而天气成了我们最大的敌人。

早上一起床便下起了大雨,温度骤降,这把我们原本准备去调查的方案全部打乱了,我们只能期待雨能快点停。

后来我们经过商量决定换一家度假村。

我们拧着行,踩着和着马粪的稀泥来了个大搬家,最后以同样的价格入住了这个比之前环境好得多的新家,心里说不出的开心。

一切安排下来,我们出去发放问卷,这个过程比拟起来算顺利。

但我不得不说说这里的道路,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可是一个AAAA级景区,竟然都没有一条平坦的路,汪赫因为走路不慎崴了脚。

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不少与我们有一样感受的人,很多人表示,不想再来。

最后,黄昏时刻,我们按方案发放几百份的问卷,在蒙古包和居民游客交流,同时我们还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了很多想象不到的当地旅游经济的操作模式,这些模式普遍经济利益第一,环境第二,第三天的任务也算完成的有些磕磕绊绊。

2014年8月3日,星期一,阴转雨记录员:

于乙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