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2893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消防安全考试试题带答案

消防平安考试试题(带答案)-

一、判断题

1、消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消防管理的一切标准性文件的总称。

包括消防法律、消防行政法规、技术标准等。

〔√〕

2、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强迫约束力的不同,分为强迫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

3、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行为人违背消防管理标准,经公安消防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回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

4、消防工作由国务院统一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

5、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平安责任人。

〔√〕

6、“防消结合”,就是把防火和灭火有机结合起来,互相相成、互相促进。

〔√〕

7、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

物质的闪点越高〔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那么越小。

〔×〕

8、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包括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

〔√〕

9、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着火〔自燃〕。

〔×〕

10、由于水分布广泛,取用方便,在化学性质上呈中性、无毒,且冷却效果非常好;因此,水是最常用、最主要的灭火剂。

〔√〕

11、电路一般是由电、负载、导线和开关4个根本部分组成。

〔√〕

12、完好的一套防雷装置都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

13、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实际上都是防雷装置中接闪器呈现的不同类型。

〔√〕

14、在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外表部分〔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然,标志着火灾进入猛烈燃烧阶段。

〔×〕

15、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物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割设施〕分隔而成,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部分〕空间。

〔×〕

16、防烟分区是指在建筑物地面〔屋顶或顶棚、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进展分隔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蓄烟才能的空间。

〔×〕

17、排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保障建筑物内的有烟区域保持一定能见度的系统。

〔√〕

18、防烟系统是指采用机械〔加压〕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烟气能进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的系统。

〔×〕

19、消防平安检查是单位内部结合自身情况,适时理解本单位内部消防平安工作开展情况,催促、整改存在问题和隐患的一项消防平安管理活动。

〔√〕

20、消防平安重点单位应每日进展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

21、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至少每月〔每季度〕进展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至少每季度〔每月〕进展一次防火检查。

〔×〕

22、在发生火灾疏散物资时,应先疏散受水、火、烟威胁最大的物资。

〔√〕

23、当灭火人员可以接近着火物时,应迅速利用身边的灭火器材进展灭火,尽量将火势控制在初期、低温、少烟阶段。

〔√〕

24、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火灾时,都有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灭火工作的义务。

〔×〕

25、防火巡查人员应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对无法当场处置的,应立即报告;如发现初期火灾应及时扑救并立即报警。

〔√〕

26、常见的引火包括:

明火焰、电火花、高温物体、撞击与摩擦、光线照射与聚焦、绝热压缩〔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化学反响放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等七类。

〔√〕

27、气焊、气割作业时,产生的熔渣温度可达2500℃〔20__0℃〕。

〔×〕

28、一般来说,电焊熔渣粒径越大,飞散间隔越近,环境温度越高,那么熔渣越不容易冷却,也就越容易引燃附近的可燃物。

〔√〕

29、无焰燃烧的烟头是常见的高温物体,烟头中心部位温度在700℃,其外表温度约为20__~300℃,可以引燃纸张、可燃纤维、可燃粉尘等。

〔√〕

30、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

〔√〕

31、办公室用电设备〔如空调、电脑、打印机等〕应防止长时间待机,严禁私自增加大功率用电设备,下班离去后要及时关闭电。

〔√〕

32、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平安疏散设施包括:

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平安出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播送及辅助救生设施等。

对超高层建筑还需设置避难层和直升机停机坪等。

〔√〕

33、在存放易燃物品的场所,照明灯具下方不应堆放易燃物品;在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汽的场所,应选用防爆照明灯具。

〔√〕

34、防火门:

指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可以满足耐火稳定性、完好性和隔热要求的门,按其构造形式可分为:

常开防火门、常闭防火门。

〔√〕

35、设置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具有手动、自动和机械控制功能。

〔√〕

36、消防控制室是利用固定消防设施扑救火灾的信息指挥中心,是建筑内消防设施控制中心枢纽。

〔√〕

37、一旦出现火情,消防控制室将成为信息聚集、显示、处理的中心,及时、准确地反响火情的开展过程,正确、迅速地控制各种相关设备,到达疏导和保护人员、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目的。

〔√〕

38、消防控制室每班不应少于2人。

当出现报警信号后,1人负责到现场确认火情,1人在消防控制室监控设备,及时处理或启闭相关消防设备。

〔√〕

39、火灾应急播送系统具有向指定区域播报火灾应急信息,用于人员疏散和灭火指挥的功能。

〔√〕

40、水基型灭火器包括清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CO2灭火器〔不包括CO2灭火器〕。

〔×〕

41、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

42、在室外使用灭火器时,应选择在下风〔上风〕方向,对准火焰最上部〔根部〕进展喷射。

〔×〕

43、干粉灭火器一经开启使用后,必须进展再充装。

〔√〕

44、消防水枪根据射流形式,主要分为直流水枪和喷雾水枪〔还包括直流喷雾水枪和多用水枪〕。

〔×〕

45、气体灭火系统一般具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

〔√〕

46、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应设有能在60s〔30s〕内使该区域人员疏散完毕的走道与出口。

〔×〕

47、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

48、仅用于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报警后,应直接下降至地面,并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反响信号。

〔√〕

49、消防设施、器材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杂物和其他设备。

〔√〕

50、因工作需要,现场消防设施需要挪动、撤除时,应釆取临时防火措施,并得到主管部门批准;工作完毕后,必须及时恢复。

〔√〕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以〔C〕为核心,以消防法规、消防规章和消防技术标准为补充,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刑法B.行政处分法

C.消防法D.平安消费法

2、我国现行的消防法于〔C〕开场施行。

A.1998年9月1日B.20__5年9月1日

C.2022年5月1日D.20__2年5月1日

3、下面〔D〕行为既是消防平安违法行为,同时又是治安违法行为。

A.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设计标准强迫性要求进展消防设计的B.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顿施工的

C.违背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消费、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

D.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平安出口或者有其他阻碍平安疏散行为的

4、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制定的部门不同,划分为〔B〕。

A.强迫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C.标准和标准D.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

5、《消防法》规定,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B〕。

A.考核上岗B.持证上岗C.培训上岗D.定期上岗

6、《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要依法向〔C〕申请平安答应。

A.公安机关B.人民防空办公室

C.公安机关D.城管大队

7、《消防法》规定,消防组织的形式包括公安消防队、〔A〕和志愿消防队。

A.专职消防队B.企业消防队C.社区消防队D.集体消防队

8、《消防法》规定,国家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消费、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投保〔D〕。

A.人身保险B.财产保险

C.养老保险D.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9、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处〔B〕。

A.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B.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C.五日以下拘留D.十五日以上拘留

10、我国《刑法》规定,对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C〕。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B.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C.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D.三十万以下罚款

1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以上一亿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A〕。

A.重大火灾B.特别重大火灾

C.一般火灾D.较大火灾

12、〔B〕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13、我国消防工作贯彻〔A〕的方针。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C.以防为主,以消为辅D.救人为主,物质为次

14、燃烧是可燃物与〔A〕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响,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B.复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

15、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开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和〔C〕。

A.火焰B.温度C.引火D.热

16、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B〕和互相作用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

A.一定强度的引火B.一定的点火能量

C.引燃温度D.引燃能量

17、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

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是〔B〕。

A.18%B.21%C.28%D.31%

18、以下燃烧产物中,〔B〕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19、利用控制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修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D〕。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

C.消除着火D.阻止火势蔓延

20、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的温度降低到〔A〕以下。

A.燃点B.闪点C.沸点D.自燃点

21、易燃液体的主要危险特性是〔D〕。

A.流动性B.蒸发性

C.热膨胀性D.高度的易燃易爆性

22、以下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是〔C〕。

A.氰化钾B.金属钠C.黄磷D.纸张

23、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

由于水的汽化将在燃烧区产生大量水蒸气占据燃烧区,降低燃烧区氧的浓度所具有的灭火作用是〔B〕。

A.冷却作用B.窒息作用

C.稀释作用D.别离作用

24、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A〕。

A.热效应B.磁效应C.机械效应D.电效应

25、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或地线〕在某一点由于绝缘损坏等原因造成相碰或相接,引起电气回路中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称为〔A〕。

A.短路B.接触不良C.过载D.漏电

26、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处由于接触面处理不好,接头松动,造成连接处电阻过大,形成部分过热的现象,称为〔B〕。

A.短路B.接触不良C.过载D.漏电

27、以下〔B〕方面属于造成过载的原因。

A.电气设备使用时间过长,绝缘老化,耐压与机构强度下降

B.设计有缺陷,使额定容量小于实际负载容量;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

C.过电压使绝缘层击穿,由于拖拉、摩擦、挤压使绝缘层造成机械损伤

D.错误操作或把电投向故障线路

28、起阻止火势蔓延作用的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为〔C〕小时。

29、当建〔构〕筑物内某一个被监视现场发生火灾时,〔D〕探测到火灾产生的烟雾、高温、火焰及火灾特有的气体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立即传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

A.火灾报警装置B.火灾警报装置

C.火灾报警器D.火灾探测器

30、〔A〕不属于防排烟系统所能起到的作用。

A.隔绝空气B.控制火势蔓延

C.为平安疏散创造条件D.为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31、地下车库等存在较多易燃液体的场所,宜采用〔D〕灭火系统。

A.湿式系统B.雨淋系统

C.预作用系统D.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32、在规定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气体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称为〔A〕。

A.全吞没气体灭火系统B.部分吞没气体灭火系统

C.单元独立气体灭火系统D.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

33、以下〔C〕不属于企业防火检查的内容。

A.灭火器配置及有效情况B.消防平安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C.企业工作人员出勤情况D.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情况

34、以下〔B〕火灾隐患不属于当场整改并催促落实的。

A.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B.电气线路设计不合理

C.消防设施管理、值班和巡查人员脱岗的

D.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的

35、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通常不允许逃生人员利用建筑物中的〔B〕进展平安疏散。

A.防烟楼梯B.普通楼梯C.室外楼梯D.悬挂式逃生梯

36、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疏散要求,以下〔C〕表述错误。

A.制定平安疏散方案B.分组施行引导

C.寻找场所未着火房间躲避

D.平安疏散时要酌情通报情况,做到有序疏散

37、当企业灭火人员不能接近火场时,应根据着火对象及火场实际,果断地在火势蔓延方向采取必要的堵截措施。

以下〔D〕措施不能阻止火势蔓延。

A.关闭防火门B.设置水枪阵地

C.降下防火卷帘D.翻开门窗通风

38、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受灾人员可通过以下〔A〕方式逃生。

A.疏散楼梯B.普通电梯C.跳楼D.货梯

39、火灾报警是〔B〕。

A.110B.119C.120D.122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D〕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进展疏散。

A.该场所的法定代表人B.该场所的消防平安管理人

C.该场所的管理人员D.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

41、无论是志愿消防员还是专职消防员,在扑救火灾时,必须坚持〔A〕的指导思想。

A.救人第一B.救火第一

C.抢救财产第一D.控制火势第一

42、针对大面积燃烧区或火势比拟复杂的火场,根据需要,将燃烧区分隔成两个或多个战斗区段,便于分别部署力量将火扑灭,其扑救方法属于〔C〕。

A.堵截B.排烟C.隔离D.快攻

43、保护火灾现场的目的是为了火灾调查人员发现、分析^p到真实、有效的火灾痕迹及物证,确保火灾原因认定的〔C〕。

A.公正性B.公平性C.准确性D.公开性

44、凡与火灾有关的留有痕迹物证的场所应列入〔B〕。

A.保护范围B.现场保护范围

C.长期保护范围D.永久保护范围

45、在火灾扑救初期,当企业灭火人员不能接近火场时,应根据着火对象及火灾现场实际,在火势蔓延方向设置水枪阵地及水帘,〔D〕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

A.翻开B.撤除C.反复启闭D.关闭

46、对初期灭火要领表述错误的选项是〔D〕。

A.灭火人员在使用灭火器材时,要利用最近的室内消火栓进展初期火灾扑救

B.离火场最近的人员,应根据火灾的种类正确、有效地利用附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进展报警和灭火

C.灭火时要考虑消防水枪的有效射程,应尽可能靠近火,压低姿势,向燃烧物喷射

D.灭火人员最好不要动用室内消火栓,以免造成财物损失

47、防火巡查的部位一般包括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确定的重点部位,以下〔B〕不是防火巡查的部位。

A.配电室B.办公室C.消防控制室D.厨房

48、常见的火有七种类型,电炉属于〔A〕。

A.高温物体B.明火焰C.电火花D.化学反响放热

49、以下〔C〕情况下不会产生电火花。

A.电气设备漏电B.电路短路

C.使用防爆电气和设备D.电气开关启闭时

50、以下〔A〕不属于平安疏散设施。

A.防火门B.应急照明灯

C.疏散走道D.平安出口

51、关于疏散走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D〕。

A.允许堆放杂物B.可以不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C.可以设置屏风,选用不燃烧材料就行

D.不能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

52、《消防法》规定,消防通道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C〕米。

53、以下〔C〕不属于防火分隔物。

A.防火门B.排烟防火阀

C.防排烟风机D.防火卷帘

54、常开防火门在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D〕功能。

A.自检B.复位C.现场警报D.信号反响

55、关于防火卷帘的巡查要点,以下〔B〕表述不正确。

A.是否处于正常升起状态

B.只要防火卷帘下堆放的杂物不是易燃物就行

C.所对应的烟感、温感探头是否完好

D.控制面板、门框是否完好

56、消防控制室是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和消防设施控制设备,用于接收、显示、处理〔D〕,控制相关消防设施的专业房间。

A.平安信息B.通讯信号C.设备信息D.火灾报警信号

57、在平时,消防控制室24小时〔C〕各种消防设备的工作状态,保持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

A.报道B.显示C.监控D.反响

58、消防控制室是利用〔A〕扑救火灾的信息指挥中心。

A.固定消防设施B.消防控制设备

C.挪动通信设备D.自动报警设备

5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于发出声光警报信号,疏散火灾现场人员的设备是〔C〕。

A.感烟探测器B.手动报警按钮

C.声光警报器D.消火栓按钮

6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于通知消防控制室,火灾现场需启动消火栓灭火的设备是〔D〕。

A.感烟探测器B.手动报警按钮

C.声光警报器D.消火栓按钮

61、建筑消防设施发生故障,系统停用时间超过〔C〕,在上报企业消防平安责任人批准的同时,应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平安。

A.8hB.12hC.24hD.48h

62、常用的简易灭火工具不包括〔A〕。

A.消火栓、灭火器B.水桶、水盆

C.泥土、拖把D.锅盖、棉被

63、以下〔B〕灭火器在使用前需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

A.手提式清水灭火器B.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C.手提式干净气体灭火器D.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64、ABC类干粉灭火器又称为〔B〕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固体物质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A.碳酸氢钠B.磷酸铵盐C.七氟丙烷D.二氧化碳

65、手提式泡沫灭火器在扑救流淌液体火灾时,应〔A〕使泡沫完全覆盖在燃烧液面上。

A.由近而远B.由远而近

C.对准燃烧最猛烈处D.先扑救小火,再扑救大火

66、常闭防火门平时在〔D〕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因此火灾发生时能起到阻止火势及烟气的蔓延。

A.报警器B.释放器C.顺序器D.闭门器

67、据统计,在火灾中死亡的人约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中毒而致死,其中最危险的是〔C〕。

68、在众多灭火剂中,〔B〕是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灭火剂。

69、高层建筑火灾,由于〔B〕的作用,火势通过电梯井、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途径迅速向着火层上层蔓延,甚至出现跳跃式燃烧。

A.火风压B.烟囱效应C.热传播D.风力

70、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高,还有比拟通畅的竖向气流通道,容易使烟热气流在向上升腾时产生一种像烟囱一样的抽拔力,即〔B〕。

A.

火风压B.烟囱效应C.热传播D.热对流

71、地下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困难,主要表达在人员密集、疏散道路长、障碍物多、〔D〕。

A.

通道宽B.能见度高C.通道窄D.能见度低

72、《消防法》规定,消防铲、桶、斧把上应涂〔A〕。

A、红色B、黄色C、绿色D.黑色

三、多项选择题

1、据统计,在各种灾害事故中,火灾是发生频率最高,经常威胁公众平安和社会开展的主要灾害,其主要特征包括(A、B、C、D)。

A.发生频率高B.突发性强C.破坏性大D.灾后处理困难

2、火灾事故按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可分为〔A、B、C、D〕。

A.一般火灾B.较大火灾C.重大火灾D.特别重大火灾

3、消防工作贯彻〔B、D〕的方针,准确阐述了“防”和“消”的辩证关系。

A.平安第一B.预防为主C.综合治理D.防消结合

4、燃烧现象非常普遍,而任何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开展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是〔B、C、D〕。

A.燃烧产物B.助燃物C.可燃物D.引火

5、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A、C〕。

A.着火B.沸溢C.爆炸D.喷溅

6、火灾的发生、开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是影响火灾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其热传播的途径有〔A、B、D〕。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释放D.热对流

7、建筑火灾的开展过程大致可分为〔B、C、D〕。

A.持续开展阶段B.初期增长阶段

C.充分开展阶段D.衰减阶段

8、建筑火灾蔓延是通过热传播进展的,其传播形式与〔A、B、C、D〕等因素有关。

A.起火点B.建筑材料

C.物质的燃烧性能D.可燃物的数量

9、以下材料中假设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A、D〕。

A.木材B.煤气C.天然气D.纸张

10、根据燃烧根本理论,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防止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互相作用,就可以到达防火的目的。

其防火原理包括〔A、B、D〕。

A.控制可燃物B.消除引火

C.阻止火势蔓延D.隔绝空气

11、室内消火栓是扑救建筑室内火灾的主要设施,通常安装在消火栓箱内,与〔B、C〕器材配套使用,是最常见的消防设施之一。

A.消火栓扳手B.消防水带C.消防水枪D.消防水泵

12、防直击雷是预防建筑物火灾和爆炸的重要措施,完好的一套防雷装置包括〔B、C、D〕。

A.避雷针B.接闪器C.引下线D.接地装置

13、建筑火灾蔓延分为程度方向、竖井方向、空调系统和由窗口向上层蔓延等途径,而竖井方向蔓延包括〔A、B、C、D〕。

A.楼梯间B.电梯井C.管道井D.垃圾井

14、建筑总平面布局是建筑防火需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平安的要求,其建筑选址应符合以下条件〔A、B、C、D〕。

A.周围环境选择B.地势条件选择

C.考虑主导风向D.划分功能区

15、根据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大小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火灾隐患可分为〔C、D〕。

A.当场整改B.限期整改

C.一般火灾隐患D.重大火灾隐患

16、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火灾时,都有报告火警的义务。

在拨打火警时,应简要说明以下内容〔A、B、C、D〕。

A.发生火灾的详细地点和着火部位

B.留下姓名和联络方式等

C.说明着火物性质、火势情况、人员被困情况

D.通知现场人员做好迎接消防车的各项准备工作

17、引火是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之一,常见的引火包括〔A、B、C、D〕。

A.明火焰〔如:

打火机火焰〕B.高温物体〔如:

烟头〕

C.电火花〔如:

电气开关火花〕D.撞击与摩擦〔如:

钢筋切割〕

18、发生火灾时的人员疏散是建筑防火的重要内容,而建筑物的平安疏散设施包括〔A、B、C、D〕。

A.疏散楼梯和楼梯间B.疏散走道〔房间外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