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3538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docx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1、前言

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

2、热力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2.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化学监测法:

理想的化学指示剂是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持续时间。

化学监测法又分为指示卡监测法、指示管监测法和指示胶带监测法。

其中指示胶带法主要用于程序监测,即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要求每个待灭菌物品包处都要粘贴。

指示卡和指示管主要用于待灭菌物品包内作为灭菌效果的参考,不一定要求每个包内都放。

对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真汽灭菌,要求每天进行一次B-D试验。

监测方法:

将指示物放入大包(不得大于标准包)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物,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结果判定:

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物颜色或性状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则判定为灭菌过程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判定为灭菌过程不合格。

生物监测法:

即用活的指示生物来监测灭菌过程是否合格的方法。

指示生物为耐热和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或SSIK31)菌片,含菌量为5.

0×105~5.0×106cfu/片,在121℃±0.5℃条件下,D值为1.3~1.9min,杀灭时间(KT值)≤19min,存活时间(ST值)为≥3.9min。

监测方法:

将两个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包中心部位,或装入灭菌试管内,置于标准盒内。

将标准包放于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的排气口上方,或将标准盒放于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将标准包或标准盒拿回实验室,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取出菌片投入臭甲酚紫卡芬糖蛋白胨水培养其中,经5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的变化。

检测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结果判定:

培养基颜色未改变,则判定为灭菌过程合格;若培养基颜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则判定为灭菌过程不合格。

注意事项:

监测所用化学指示物或生物指示菌片,必须经卫生部认可和批准使用的,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生物监测应一月一次。

2.2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化学监测法:

将3~5个化学指示物分别放入待灭菌物品包中,并将包置于灭菌器最难达到灭菌的部位,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根据其颜色和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结果判定:

与压力蒸汽灭菌相同。

物理检测法:

将多点温度检测仪的多个擦头分别放于各层内、中、外各点,引出导线,关好柜门,由记录仪中观察温度的上升与持续时间。

结果判定:

若所示温度时间曲线达到预设温度时间曲线,则判定灭菌过程合格,否则判定为灭菌过程不合格。

生物监测法:

指示菌株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菌片,含菌量为5.0×105~5.0×106cfu/片,在温度为160℃±2℃时,其D值为1.3~1.9min,存活时间≥3.9min,死亡时间≤19min。

检测方法:

将菌片装入灭菌试管中(1片/管)。

于柜室内每层靠门把手处放置两管,试管塞式试管帽放于试管旁,关好柜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待温度降至80℃时,打开柜门,加塞(或帽)。

取出试管带回实验室。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加入营养内汤培养基(5ml/管),于36℃±1℃培养7d。

结果判定:

若每管肉汤清亮,则判定为灭菌过程合格。

若其中有一管肉汤混浊,则判定为灭菌过程不合格。

注意事项:

所用指示菌片需经卫生部认可,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该微生物的D值为22.3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

仪器监测法:

按照GB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气附录C中C3.1的要求进行。

化学监测法:

将化学指示卡放于常规测试包内,与待灭菌物品包放入柜室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卡,与标准包板进行比较,当指示卡上的色块与标准色板上的色块颜色一致,则判定为消毒工艺符合要求,产品可以放行;否则判定为消毒工艺不符合要求,产品不予放行。

生物监测法:

指示菌株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菌片。

含菌量为5.0×105~5.0×106cfu/片。

抗力要求为:

在环氧乙烷剂量为600mg/L±30mg/L,作用温度为54℃±2℃,相对湿度为60%±10%的条件下,杀灭90%的

.6~5.8min,存活时间≥7.8min,死亡时间≤58min。

在消毒效果监测时菌量为5.0×103~5.0×104cfu/片。

放置菌片的数量应足够多,通常情况下,柜室容积<5m3时至少放置10片,5m3~10m3每增加1个菌片;大于10m3时每增加2m3增加1个菌片。

检测方法:

将菌片放入待灭菌物品包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菌片小纸袋,送实验室,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取出指示菌片,投入含复方中和剂的05%葡萄糖肉汤培养基试管中,经36℃±1℃培养5d。

同时设阳性对照管。

结果判定:

经培养,阳性对照在24h内有菌生长,监测样品全部无菌生长,则判定为灭菌过程合格;若监测样品有一管有菌生长,则判定为灭菌过程不合格。

注意事项:

所用化学指示卡或生物指示菌片,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每个灭菌物品包均应粘贴化学指示胶带,作为程序监测指示物。

每月应做一次生物监测。

移值物必须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

2.4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辐照度值的测定:

主要有辐照度计测定法和指示上学测定法。

辐照度计测定时,先开启紫外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253.7nm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灯管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指针稳定后,指针所指示的数据即为该灯管的辐照强度。

指示卡测定时,也先开启紫外灯5min后,将指示卡有图案一面朝向紫外灯,置于垂直灯管中央1m处,照射1min,将指示卡上的光敏色块与标准色块进行比较,读出辐照强度。

结果判定:

普通30W直管紫外灯新灯照度值≥90M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紫外灯≥70M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灯≥180MW/cm2为合格。

注意事项:

测定时电压220V±5V,温度20℃~25℃,相对温度<60%;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应获得卫生部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生物监测法:

则按空气和物表消毒效果测原则进行。

2.5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6步法洗手消毒后立即采样。

采样方法:

五指并拢,用浸有复方中和剂的棉拭子在手指曲直面从指根到指尖往返涂擦2次,边涂擦边转动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拭子棉头投入10ml中和剂试管内,立即送检。

检测方法:

细菌总数的检测:

将采样管在混匀振荡器上振摇20S或用手用力振打80次,用1ml吸管吸取样品液1ml接种于90mm灭菌平皿内,每个样本接种2个平皿,用溶化并冷至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倾注摇匀,凝固后翻转,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根据公式计算结果。

细菌总数M(cfu/cm2)=

致病菌的检测:

将做总菌后的剩余样本液,分别分作几份,1份作大肠菌群测定,其余根据不同致病菌加等量相应的双倍浓缩的增菌液,经36

℃±1℃增菌培养24h后,转划分离鉴别培养基,再经36℃±1℃培养24h,进行菌种鉴定。

注意事项:

采样用品用具须预先进行灭菌处理并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用于采样;采样人员禁穿长裙、高跟鞋、带手饰、耳环,步履平缓,用力适度;样本记录要简捷、准确无误;样本在采回实验室后应充分振打、洗脱、混匀。

2.6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工作应用之前。

采样方法:

用5×5cm2的标准规格板放在被检物品表面,用浸有复方中和剂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均匀往返涂擦各5次,边擦边转动拭子,连续采4个规格板的面积(即100cm2),小件不规则物品采全表面(面积进行估算),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头投入10ml中和试剂管中,立即送检。

检测方法:

与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相同。

结果计算公式为:

细菌总数M(cfu/m2)=

注意事项:

与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相同。

致病菌与大肠菌检测也与之相同。

2.7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操作进行前。

采样方法:

平板暴露法:

布点≥30m2的房间用梅花布点法(即五点式)布点,<30m2的房间用对角布点法(即3点式)布点(房间转角处距墙1m)。

将普通营养琼脂(或血液琼脂)平板(直径90mm)放在各点处,高度距地面

1.5m,打开平板盖,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盖,立即送检。

检测方法:

将平板底部朝上,放于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或进行致病菌的鉴定。

细菌数M(cfu/m3)=

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采样人员走动应平缓;其他事项与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相同。

2.8使用中消毒液的染菌量的测定

采样时间:

在使用过程中。

采样方法:

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消毒液加入9.0ml复方中和剂试管中混匀,立即送检。

检测方法:

用平板倾注法,操作与手表面消毒效果检测相同。

培养时一个平板于36℃±1℃培养72h,另一平板于20℃±0.5℃培养7d,计数菌落数并计算结果。

细菌总数M(cfu/ml)=每个平板上菌落数之和(N1+N2)×10

2.10餐、饮、炊具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在消毒后,使用前。

监测对象:

主要针对医院食堂和病人配餐点。

采样方法:

用2.0×2.5cm2的虑纸片用复方中和剂浸湿(竖起不滴液为空),贴于餐、饮、炊具表,5min时取下,每10张纸片合为一个样本(相当于采样面积50cm2),投入有50ml生理盐水的100ml三角烧瓶中,4h内送检。

检测方法:

与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检验相同

也可用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浸复方中和剂后粘则采样,每两片为一个样本(采样面积为50cm2)。

采样后送实验室培养24h,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

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大肠菌群未检出为合格。

2.11卫生洁具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方法:

便器、尿壶等容器用沾有复方中和剂的棉拭子反复涂擦容器内表面及内口处,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头投入5ml复方中和剂试管中,立即送检。

拖把,抹布等物品用无菌方法剪取1×3cm2,直接投入5ml中和剂试管中,立即送检。

检测方法:

与前面的致病菌检测方法相同。

结果判定:

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12内镜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在消毒后,使用前。

采样方法:

用复方中和剂灌洗管腔内表面,收集洗液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

检测方法:

与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相同。

结果判定:

细菌总数≤20cfu/件,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注意事项:

样品记录时以件记,而不是以ml或面积记。

2.13医院污物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后,清运前

焚化消毒效果监测:

可焚化物品以污物燃烧充分,彻底为标准直接检查。

碱化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30min查PH值,若PH≥12,则继续消毒24h为合格。

氯化消毒效果监测:

氯化消毒2h后,测定余氯>200mg/L,为消毒合格。

其他消毒因子消毒效果监测:

以消毒后采样作致病菌检测,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14其他织物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烘干后

采样方法:

按物品表面采样方法进行

检测方法:

按相关致病菌检测方法进行

结果判定:

以未检出相关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1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品污染监测

采样方法:

随机抽样,采样量按消毒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检测方法:

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要求进行检测。

结果评价:

细菌总数≤20cfu/g或ml,致病菌、大肠菌群、真菌均不得检出为合格。

其中任一指标超标或检出,则判定为不合格。

注意事项:

凡是用于医疗服务活动的卫生用品均按医疗用品对待;每个批次的产品均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储存产品过多,应每半年监测一次。

2.16灭菌物品灭菌质量监测

采样时间:

灭菌烘干后,储存期间

采样方法:

按包的大小、种类随机抽样

检测方法:

按无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评价:

需厌氧菌和真菌均未检出则判定为供试品灭菌合格;若有一项指标检出,则判定为供试品灭菌不合格。

注意事项:

灭菌物品应每月监测一次;新灭菌设备或灭菌设备维修后首次使用,应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若某个包监测不合格,则该锅次的所有产品均不得放行或进行收回。

2.17诊疗机械清洗质量监测

监测时间:

清洗后、消毒或灭菌前

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3~5个待灭菌包。

检测方法:

目测法和生化检测法

目测法是用肉眼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进行检测,主要作为初步检测。

生化检测法是借助生化试剂进行检测。

结果的判定:

无肉眼可见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和锈斑,且生化检测结果阴性,为清洗合格。

否则为清洗不合格。

注意事项:

医院内质量控制部门应定期监测,清洗部门应日常监测,疾控部门进行不定期监测,执法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

(注: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