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3673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docx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资料

  元旦的由来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

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

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

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

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

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

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

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中国的元旦

  我国元旦由来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

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

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

“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

“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

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

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是每个新的一年的第一天。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

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世间萧子云《介雅》诗: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庚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自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正月初一。

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村;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

”即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历。

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从此,元旦成为我国全国性的欢乐节日。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因此,各国进入元旦的时间各有先后。

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一天的地方,自然也就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

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迎来新年的地方。

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迎来元旦曙光的国家.

  世界各国的元旦的习俗

  泰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

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

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

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

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

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

很是精彩动人。

  日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

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

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

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

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

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

1--3日为“三贺日:

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

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

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埃及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

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

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

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印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

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

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

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

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

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

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

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

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

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关于元旦的古诗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

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宋伯仁《岁旦》诗: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元旦试笔(选一)(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岁旦

  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

  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杜甫的《守岁》诗: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

烂醉是生涯。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唐代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