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3706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docx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研究报告

 

 

————————————————————————————————作者:

————————————————————————————————日期: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研究课题

在潮湿环境中铁生锈的原理

课题组成员

石选一杨清宋晓倩王晓张陈浩忠

课题组组长

石选一

班级

09.12

指导教师

赵晓玲

研究背景:

(为什么提出该研究课题,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学习“金属钠”这一节内容时,研究金属钠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但由于金属钠比较危险,所以学生提出研究铁生锈的原理。

课题研究内容:

(对本课题已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如已收集的资料;研究本课题存在哪些困难,针对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将采取什么措施,如怎样保证研究时间等。

铁生锈的原因

研究计划

(研究分几个阶段进行,时间如何分配,负责人是谁;采取哪些研究方法或手段等)

09.9.10      做好实验准备

09.9.11      访问老师、查阅资料

09.9.12      观察实验

09.9.13      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报告

预期的成果(论文、调查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及完成时间

实验报告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文字

报告撰写人:

(签名)陈浩忠

课题组组长:

(签名)石选一

指导教师意见

(主要对课题的可行性、特色、研究价值等进行简要评价)

可以

 

指导教师(签名):

赵晓玲09年09月10日

学校审核意见

填写说明:

1、开题报告一式二份,一份交教科处,一份交指导老师(期末交到综合实践科组存档),

2、报告一律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填写。

3、字迹要求端正、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4、建议按以上格式使用电脑打印。

《实践“校本教研”创办特色学校》课题开题报告

编辑:

教务处    时间:

2011-12-716:

48:

05    浏览:

46

一、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校本教研的提出及发展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背景:

一方面,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了学校校本意识的觉醒。

 计划经济时代,学校的所有计划、行动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框定,学校只需循规蹈矩,照章办事。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僵化的板块逐渐开始松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颁行,中小学校开始了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开校长负责制始推行,与之相配套的是实行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按劳分配制。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传统的国家课程一分为三,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类,其中由学校自主设置的课程即校本课程在中学阶段占到课程总量的16%。

由此可见,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使学校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学校对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教学研究、师资招聘等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校本意识在逐渐增强。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呼唤以校为本的特色办学。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强调意味着学校教育必须破除统一性,重视差异性,凸现个性。

长期以来,学校作为一个办学个体,只是注重了学校办学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各自学校的不同特点,忽视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培养。

作为个体的学校来说,其历史、内外环境、教师、学生及发展定位与另一所学校都是存在差异的,而正是这些差异性构成了学校的特色。

这种特色的必然结果是其所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正是由于学校 “校本” 特色的教育教学,才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形成。

因此,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基于自己学校的现实,寻找自身的办学出路和办学特色,探索“校本”的办学特色之路。

 

由此可见,积极努力地探索与实践校本教研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博士认为,校本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

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

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中间,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

因此,校本教研是开展校本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整合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

没有校本教研,就谈不上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

 

其次,校本教研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

如前所述,创办学校特色是培养学生特长、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已成为当代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与追求。

创办学校特色需要特定的条件,包括校长的风格、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底蕴和社区的环境等。

校本教研正是广大学校创办特色的一条可探索道路。

在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学校可以通过研究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深入挖掘学校发展的潜力,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校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围绕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2000年,学校提出实施“科研兴校”工程,三年来总共投入资金超过30万,申报了省教科课题《加强教研组建设实施科研兴校工程》(获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下设三十一个子课题。

教师人人参与研究,人人参与课题,立足课堂,努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探索。

有一大批教师在研究中成长为教科研骨干,有多位教师被评为“省教坛新秀”“全国数学竞赛优秀指导师”“市教坛新秀”“市级竞赛优秀指导师”等。

学校的集体研究成果《中学教研组建设论纲》于2001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科研兴校的认识与实践》在2003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学校形成了比较浓郁的科研氛围,学校也因此被评2002-2003年省教科研先进集体。

 总结近几年来的教研工作,学校认为:

1、“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教研理念,是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应该作为学校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

今年学校通过自身努力已经成为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之一。

2、广泛开展各类“以校为本”教育教学研究是“校本教研”的初级阶段,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并形成系统的学校校本特色文化,包括教师的教学特色、学生发展特色与学校的办学特色,使得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三者有机融合、共同促进。

 

二、 课题研究综述 “校本”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发达国家。

美国于90年代提出 “School-Based in-Service-Education Model”意即“基于学校的教育服务”,其英文关键词是“School-Based”,其含义一是基于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为学校。

我国教育学者翻译过来之后,在不同场合组建了不同名词,如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发展等等。

最近几年,它又被用于颇具我国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行为———教学研究领域,于是,又有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说法,简称为“校本教研”。

 近几年,对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主要从校本教研理念的探讨、校本教研的内容、校本教研的实施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办学成功的根本,同样,对校本教研的正确理解也是正确实施校本教研的前提与根本,经过几年的发展与探索,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三个基本理念:

 1、学校是校本教研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教师是校本教研研究的主体。

校本教研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

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的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3、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直接目的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

 校本教研是对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宽泛概括,具体到校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许多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作出了积极探索。

杜志四、姜莉茗等认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包括下面几方面内容:

以即时案例为载体的个体反思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以互动研讨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性研究;以问题为先导的课题行动研究。

另外有些研究者也将公开课教学、集体研讨备课、落实校本培训等内容作为校本教研的具体内容。

 

对于“如何实施与开展校本教研”,研究者也作了许多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华良博士提出了“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校本教学研究操作模式。

上海教科院周卫根据美国圣路易部新城小学的“推动多元智能行动研究”提炼出 “五环节模式”。

他认为教师“校本教研”过程应包括“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计实施-总结反思”五个阶段。

每一阶段又都有其具体任务。

 

宋庆泮提出了判断学校教研活动是否符合“校本”的三条标准:

其一“问题”是不是教师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二是教师是不是直接参与研究;其三是不是以改进教师的行为为中心。

 

朱连云从阐释学的观点提出,“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

[1] 

总结国内目前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我们认为当前中小学实施与开展校本教研的最大问题在于:

当前的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牧羊式研究,没有区分重点与先后,认为只要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要研究,就应该去研究、去解决;学校没有起到校本教研组织者的作用,没有提出一个整体的目标、作出系统的规划,以指导整个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

 因此,我们认为:

1、校本教研的目的不单单是解决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改进方法,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文化,使得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三者有机融合,共同促进,使得各类问题少发生、甚至不再发生。

2、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体,教师通过研究和行动,反思行动经验,丰富教师的行动策略,自主经营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行动效果,进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但是教师这一研究主体不是完全按照自身的意愿进行研究的,而必须在学校总体教研规划、教研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研究。

3、学校不能放任教师开展各种问题、各类的研究,而必须根据学校实际及学校的办学目标,提出学校校本教研的阶段性任务与目标,最终形成并实现自身的校本办学特色。

 

三、 概念界定:

 《中国教育报》曾刊文指出: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认识论的角度,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它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

“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因此,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所进行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它具有明显的校本性、人本性、等特征。

 四、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校本教研的从本质上说是行动研究。

科学研究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

理论研究是通过许多现象或大量事实的收集、整理,寻找其中规律性的东西。

行动研究则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1944)。

 

库尔勒·勒温,约翰·埃里奥特,凯米斯等都曾为行动研究法给出定义。

一般认为,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2] 

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

[3] 

行动研究法主要的模式有两种:

四环节(四阶段)模式和六步骤模式。

 四环节(四阶段)模式包括  “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1.计划 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

"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

2.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3.考察内容有:

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

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

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

 4.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这一环节包括:

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六步骤模式包括“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六个阶段:

1.预诊: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

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 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

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

4.制定具体计划:

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

5.行动:

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评价: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

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行动研究的原则主要有:

1、实践性原则:

行动研究的第一要义是教育教学实践。

提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以改进实践、改进对实践的认识和改进实践发生、发展、变换了的的情境、环境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2、应用性原则:

实施行动研究,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大小主要看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改进了教育教学现状,是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再学习、再实践、再创造。

3、合作原则:

所有参与研究者必须完成角色转换。

 4、动态原则:

所谓信息的及时反馈就是要尽量缩短信息反馈时程。

只有缩短信息反馈时程,系统才能及时依靠反馈信息,修正或调整由于干扰所引起的偏差。

5、科学性原则:

教育科学的本质是经验科学。

要研究经验与科学的对立统一。

 [4] 

“行动研究”的一些基本特点:

(1)它是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的研究方法;

(2)它强调研究与行动的结合,即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3)它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关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的研究方法。

 

总之,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教师的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征:

[5] 

(1)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在研究中已不再是单纯知识传授者和被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和行动的双重活动,教师可以把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实践,改进教学,提高行动效果,丰富教师的行动策略,自主经营课堂,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不再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研究成果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2)研究的实践性。

教师工作是在学校教室,教师研究不应该是单纯地收集整理资料,而是从实践需要出发,在教育现场情境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处于最有利的研究位置,是问题的第一个遇见者和解决者,拥有最多的研究机会。

 

(3)研究目的的行为指向性。

行动研究是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提高行动质量、增进行动效果,是为了行动而研究。

这意味着教师开始主动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关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教育活动创设最佳情境。

所以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在行动之中展开的,始终没有脱离教育的情境,并以行动质量的提高作为检验行动质量的标准,以求教育行动的改进。

 

(4)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

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是:

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②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

③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再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整个研究过程紧紧贴近教学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条件 

(1)自2000年起,我校负责承担的省规划课题“加强教研组建设、实施科研兴校工程”逐步实施,并取得丰硕成果。

该课题获得了“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和探索,我校已经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有一大批教师成长教科研骨干,有多位教师被评为“省教坛新秀”“全国数学竞赛优秀指导师”“市教坛新秀”“市级竞赛优秀指导师”等;学校的集体成果《中学教研组建设论纲》、《科研兴校的认识与实践》已经正式出版;学校被评2002-2003年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等。

当前,学校有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0多项,全校教师正积极努力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争取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6] 

(2)本课题的提出正直我校“科研兴校”课题研究结束之时,处于急需作出进一步、更为细致的研究之际,课题由校长亲自负责,必将受到我校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将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近两年,我校在确立及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方面作出了初步的探索,学校制定了《温州七中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温州七中教科研基金管理办法》《温州七中优秀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等一系列教科研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完成《温州七中教育科研制度汇编》等。

这些为本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制度基础。

 

(4)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教授,及温州师范学院马志成副教授等有关专家与我校一直保持良好联系,因此本课题研究将有着雄厚的理论保障与技术后盾。

 

(5)我校每年设立教科研专项基金,对积极扶持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这为本课题的开展及其子课题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6)我校校园网已经建成,信息技术教学在我校迅速普及,这为我校结合科技的新发展、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六、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阶段 

本课题以促进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为出发点,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教师教学特色、学生发展特色为目的,以校本教研的实施开展为研究客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科学、系统、规范的探索与实践:

 

横向上,该课题研究有三个层次:

 

(1) “师本”:

以教师为本,研究如何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的问题。

 

(2) “生本”:

以学生为本,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

 

(3) “校本”:

以学校为本,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路子,努力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纵向上,要解决两个问题:

 

(1) 校本教研的理解与探索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其定位是“基于学校”,其目的是“为了学校发展”,其场所是“在学校中”。

但是,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我们认为其最终要解决的是三个主体的发展问题,即教师自身的发展问题,学生的发展问题,学校的发展问题,我们将之称为“师本”“生本”“校本”。

这就包括了以往的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概念,其目的在于发展,其着眼点在于学校自身的资源,其手段是反思与研究。

对于校本教研实质的认识是本课题的重要认为,也将随着课题的深入而不断深入。

 

(2) 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是一所有60年历史的老校,学校积淀了许多特色性的传统。

学校文宣队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培养了刑时苗等一大批艺术人才,形成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篮球是我校的传统项目,在多达十四届的市中学生体育节中,我校高中男子篮球队已获十二个冠军;数学竞赛是学校的学科强项之一,自八十年代恢复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时起,我校有113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级竞赛中获奖, 4位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2次获得省竞赛团体第二名、团体优胜奖。

绿色环保是学校校园环境的写照,近两年,学校深入开展“绿色真情”工程,并已获得“市绿色学校”的称号。

这些说明,学校在办学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特点,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扬校本特色,最终将我校创办成一所特色学校,是学校在今后所要完成的最大的校本研究任务。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发、经验总结法等 

(四)研究时间:

2004年10月——2006年10月 

(五)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 

(六)研究步骤及人员安排:

 

1.研究方案确定(全体成员共同完成)(2004年9月——2005年4月) 

A、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子课题,明确各子课题负责人。

 

B、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

 

C、分析研究对象的现状。

 

D、确定本学年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课题论证阶段(2005年1月——2005年3月) 

研究方案制定后,邀请市教研室及高校有关专家到校指导,对开题报告作可行性与效果分析,提出修改方案,最终完善方案。

 

3.具体实施阶段:

(2005年4月——2005年7月) 

第一阶段:

(2005年4月——2005年6月) 

对纵向层面的第一个步骤进行研究,积极鼓励教师围绕“怎样上好一节课”开展各类研究,进一步开放教师课堂,深入开展“课堂开放周”活动。

 

仔细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校本教研理论; 

仔细研究国内外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实例、校本教研制度; 

进一步深入了解本校校本教研现状; 

第二阶段:

(2005年6月——2005年8月) 

总结第一步骤工作情况; 

规划“培养学生特长、创办特色学校”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案。

 

第三阶段:

(2005年9月——2006年7月) 

继续深入开展围绕课堂教学的小课题研究与课例研究; 

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办的实践研究。

 

4. 中期汇报 (2006年3月) 

对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邀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5.成果总结阶段:

(2006年8月——2006年10月) 

A、 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B、 撰写结题报告、研究论文; 

C、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相关论文; 

D、 制定课题延伸计划; 

E、邀请市教研室及相关高校的有关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参考文献:

 

[1] 朱连云,《教育参考》2003-7-8 

[2][3][4]刘良华,《校本研究丛书--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07-01 

[5] 陈柏华,《论 课 程 行 动研 究 ——兼论头脑风暴法和中立主席法》《外国教育研究》                  2001-4 

[6] 刘尧,盖庆春《中学教研组建设论纲》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1-5 

[7] 李召存,《中国教育学刊》2002-1 

[8]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07-01

 

课堂教学艺术与能力测试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字体大小:

[大][中][小]  简/繁切换:

[简][繁]  更新时间:

2010-1-616:

09:

05

“课堂教学艺术与能力测试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荣昌县双河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堂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

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学习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学堂”则是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学习,处处有学习,有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