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3779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docx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汇总

晋安区2014年市政维护设施维修整治项目(第二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市晋安区建设局与我院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

2、市规划道路红线、河道蓝线;

3、市勘测院提供的1:

500矢量化电子地形图;

4、外业测量资料和调查资料。

二、原道路技术指标

1、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

2、设计速度:

30公里/小时;

3、路面:

水泥砼路面,设计年限20年,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

4、道路设计荷载:

城-B级。

5、地震设防烈度:

7度,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10g,特征周期为0.45s。

三、项目基本概况

3.1总体概况

本次整治项目包含4条道路,分别为朝天桥、岳峰横路、东岳路、琯尾街。

其中朝天桥起于康山路,路线自西向东,跨过桩号CK0+496处东郊河上桥梁后,止于长乐北路,改造全长518.606米,行车道两侧设置硬化土路肩;岳峰横路起于长乐北路,由西向东,途径岳峰一巷,止于岳峰路,改造全长404.634米;东岳路起于长乐北路,路线总体走势自西向东,途中与现状几条巷道相交,止于连江北路,改造全长766.133米;琯尾街修建起点起于晋安支路,路线由北向南,止于塔头路,改造全长299.071米。

本项目包含道路的现有机动车道路面为水泥砼及沥青砼路面,其中朝天桥行车道宽度为6.5米,岳峰横路为9米,东岳路为6米,琯尾街为11米,行车道两侧人行道与土路肩宽度根据现状建筑退距确认。

本次路面改造容包括:

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电气工程。

3.2现状路面概况

通过对原路面的现场破损调查结果来看,水泥砼路面整体情况良好,经调查,全线的填缝材料脱落、老化,或已和结构缝分离的现象较多,沥青砼路面整体老化严重。

现状岳峰横路、琯尾街设置5cm厚人行道铺装,基本完好,但整体老旧,局部因经常停车破损较严重,东岳路人行道铺装杂乱,边界参差不齐,总体景观效果较差。

如图3-1所示:

图3-1整体路况现状

图3-2人行道现状

3.3现状路面弯沉检测与计算当量回弹模量

为了解原机动车道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及综合使用状况,对原路幅机动车道水泥砼、沥青砼路面分别进行了弯沉检测及路面破损调查。

根据现场实测回弹弯沉结果得出,现状水泥砼板块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板块也有出现常规的病害,在进行路面的加铺改造前,应对相关病害进行相应的整治与处理。

3.4交通设施及标志标线概况

朝天桥(桂香街~长乐北路):

现状为5~7米混行车道,交叉口均无信号灯控制。

岳峰横路(长乐北路~规划路):

现状为9米混行车道,沿线设置1对港湾式公交站,现状南侧设有路边停车位,建议取消,与长乐北路交叉口采用信号灯控制。

东岳路(长乐北路~连江北路):

现状为6~9米单行车道,与长乐北路交叉口无信号灯控制,与连江北路交叉口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

琯尾街(塔头路~规划路):

现状为6~8米单行车道,在桩号K0+100~K0+200左侧设有路边停车位,与塔头路交叉口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

3.5雨污水检查井布置及杆线概况

现状车行道采用平进式雨水井,个别井盖破损需更换;电力通讯管线主要敷设在人行道上(朝天桥全线没有设置人行道,路灯附着在电杆或道路两侧建筑物外墙上)。

3.6现状桥梁概况

现状跨越东郊河桥梁设计荷载采用城-B级,人群荷载采用4.5kPa。

本桥跨径布置为8.5m,宽度7.5米,斜交角为90°。

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简支结构。

四、建设条件

4.1气候条件

纬度较低,临近海洋,属亚热带海洋系气候,受冷暖气流季节性变换影响,四季分明,冬寒不剧,夏暑不酷,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54mm,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37%,光照丰富,春季天气多变,秋季稳定。

4.2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市晋安区,沿线地势较为平坦属海湾平原地貌。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沿线及邻近地区全新世以来未发现活动断裂,对道路修建无不利影响,适宜建设本工程。

4.3水文水利

市河水系发达,本项目沿线有浦东河,可满足城区雨水排放需求。

4.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描述及评价

根据附近地震资料,本工程场地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北段。

场地邻近地区断层全新世以来未见活动的迹象,工程场地均无隐伏断层通过。

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CJJ56-2012),建设所处的场地附近不具备产生地震断裂和构造地震的在因】素,无动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影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属稳定场地;场地地基稳定,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土质不很均匀,较适宜建设本工程。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版)规定,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属设计地震第三组,拟建道路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属标准设防类。

五、工程设计方案

5.1设计原则及依据

1、设计原则

在市城市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导则指导下,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同时增加城市道路的景观效果,以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形象。

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市城市道路环境综合政治导则》,以保障功能和安全为前提,严格控制工程规模,降低工程造价,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道路纵、横断面既满足道路使用功能,又要考虑远期道路交叉口及接顺,做到经济、适用、美观等。

(3)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工程规模,避免增加工程造价。

5.2设计规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CJJ37-2012;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D50-2006;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F40-2004;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D40-2011;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JTGF30-2003;

6.《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JTJ073.2–2001

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JTJ034-2000;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

10.《中华人民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JTG169-2012;

12.《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GB50467-2011;

1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规》GB50220-95;

1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5.《公路路基设计规》JTGD30-2004;

16.《无障碍设计规》GB50763-2012;

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JTGD81-2006;

1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GB50688-2011;

2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CJJ194-2013;

21.《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CJJ193-2012;

5.3设计改造容

1.对原水泥砼、沥青砼路面病害进行相应的处理。

2.沿线新建树池,带状树池路缘石更换。

3.对人行道面层采用透水砖重新铺装,并利用原基层。

4.加铺沥青层后施画交通标线。

5.车行道及人行道上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井盖标高调整与更新。

6.人行道上电力、通信、路灯井盖更改为下沉式球墨铸铁井盖,车道上电力、通信井盖更改为可调式球墨铸铁井盖。

路灯维持现状。

5.4道路平面及标准横断面布置

道路平面设计遵循现状道路走向,保持现状行车道宽度不变(基本保持两侧路缘石位置不动)。

部分人行道开口转角为满足行车的轨道半径,进行调整,同时充分利用原有路面达到美观统一的整体效果。

根据该路网目前的交通情况,道路改造后标准横断面保持不变。

(1)朝天桥

横断面按现状行车道宽度布置:

1.5米硬化土路肩+3.25米机动车道+3.25米机动车道+1.5米硬化土路肩=9.5米,土路肩实际修建边界根据定位图实施。

图5-1朝天桥标准横断面图

(2)岳峰横路

横断面按现状行车道宽度布置:

4.5米人行道(含树池)+9米双向混行两车道+2.5米人行道(含树池)=16米,人行道实际修建边界根据定位图实施。

图5-2岳峰横路标准横断面图

(3)东岳路

横断面按现状行车道宽度布置:

1.5米人行道+6.0米单向两车道+1.5米人行道=9米,人行道实际修建边界根据定位图实施。

图5-3东岳路标准横断面图

(4)琯尾街

图5-4琯尾街标准横断面图

横断面按现状行车道宽度布置:

2.5米人行道(含树池)+11米双向两车道+2.5米人行道(含树池)=16米,人行道实际修建边界根据定位图实施。

5.5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原则是根据现有旧路的纵坡,做到尽量不挖或少挖,在满足相关规及沥青罩面合理性厚度的情况下做到安全、经济、舒适。

纵坡设计以已有道路纵坡为基础,受条件影响部分指标受限制。

同时,现场应做好与各路口顺接,确保不出现纵断突变,必要时进行铣刨处理。

全线加铺层厚度大部分为4~12cm,部分路段因重新拉坡及路面沉降原因需要达12cm以上。

在道路修建起终点、交叉口处应保证最小加铺厚度及顺接。

本次改造为了避免桥面加铺会增加桥梁恒载,可能对桥梁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故本次不进行加铺设计。

因此纵断设计上要考虑与这些段落起终点的衔接。

5.6路面改造设计

5.6.1改造设计原则

(1)改造目的:

路面加铺改造目的是恢复和改善道路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提升市城市形象,并且适时的道路病害处治也可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全寿命期间的单位时间使用费用,也符合绿色环保的概念。

要求改造后的道路能够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的服务,同时还能起到降噪和与美化环境的作用。

(2)重视旧路面的病害处理:

本项目包含道路现有路面整体状况良好,部分沥青路面由于开挖管道后恢复路面,产生松散、裂缝等病害,以及局部沉陷、网裂等病害。

这些病害必须彻底处理,方能保证新加铺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3)改善路面的平整度:

旧路面在使用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沉陷,路面加铺后将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增加行车的舒适性。

(4)强调改造后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即具有较高的抗车辙能力,以保持路面良好的工作性能。

特别是上面层,在直射下路面温度很高,应该选择抗车辙能力强的上面层路面结构。

(5)强调路面的降噪性能:

过大的行车噪音将严重影响道路两侧群众的生产生活,因而,必须注意路面的降噪功能。

(6)强调表面抗滑性能:

从沥青混凝土类型的选择、集料选择和混合料级配设计着手,提高面层抗滑性能,达到路面抗滑特性的要求。

(7)注意水损害问题:

地区的年降水量大于1200mm,属于多雨地区,且台风盛行。

全国大多数高等级公路的早期损害研究表明,水是引起路面早期破坏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要求铺装层有高的不透水性,必要时可在旧沥青路面上设置封层。

要求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到5级,同时根据情况在结构设计中考虑路面的排水要求。

(8)注意路面美观问题:

道路穿过市的中心城区,道路两侧商贾云集,人流集中,项目路段交通地位很重要。

因而,本次加铺工程不仅需要保证道路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道路的景观功能,提升市的市容形象。

(9)注意本项目的道路施工对现有交通的影响:

由于本项目的所在沿线多为居民区,为了尽可能降低对群众出行的影响,设计选用改造方案还需要满足施工速度最快,对道路交通影响最小的要求。

5.6.2车行道路面结构加铺方案

岳峰横路原水泥砼路面结构图如下:

图5-4岳峰横路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琯尾街原水泥砼路面结构图如下:

图5-5琯尾街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现状沥青砼路面在加铺前先进行病害处理,但因旧路局部路段的沉降及加铺最小厚度要求,局部路段应进行铣刨或分层加铺沥青层,加铺层的结构为:

(1)当加铺厚度为H<5:

4cm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砼

改性乳化沥青0.3~0.6L/m2

1cm改性沥青表处下封层

病害处治旧沥青混凝土路面

(2)当加铺厚度为5≤H<9:

(H-1)cm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砼

改性乳化沥青0.3~0.6L/m2

1cm改性沥青表处下封层

病害处治旧沥青混凝土路面

(3)当加铺厚度为H≥9:

4cm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砼

改性乳化沥青0.3~0.6Lg/m2

(H-5)cm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乳化沥青0.7~1.5L/m2

1cm改性沥青表处下封层

病害处治旧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项目仅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砼骨料采用玄武岩,其余沥青混凝土均不采用玄武岩。

5.6.3人行道铺装

现状岳峰横路、琯尾街设置5cm厚人行道铺装,基本完好,但整体老旧,局部因经常停车破损较严重,总体景观效果较差。

朝天桥车行道外侧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处理方案,车行道与硬化水泥混凝土采用平缘石隔离,详见相关路面结构设计图纸。

对岳峰横路、琯尾街全线人行道铺装进行重新铺设,铺装采用10×20×6cm透水砖,具体结构如下:

图5-6岳峰横路人行道改造示意图

图5-7琯尾街路人行道改造示意图

5.7桥面铺装

本次改造为了避免桥面加铺会增加桥梁恒载,可能对桥梁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故本次不进行加铺设计。

5.8交通工程

本工程仅进行原路面加铺沥青砼改造,待路面加铺后基本按原交通标线恢复,适当增加交通标线提示信息,并由交警部门现场定位施划,经与业主沟通,交通标志不在本次设计围,维持现状。

5.9排水设计

本设计仍维持道路原有排水系统不变,在加铺后将沿线雨水井相应抬高。

现场有积水的地方,增加雨水口。

5.10电气设计

更换现状车行道上的电力、通信井盖为防沉降球墨铸铁井盖,更换现状人行道上电力,通信,路灯为下沉式球墨铸铁井盖

六、旧路面的病害处理

本标段沥青路面老化严重,因此采取全线铣刨的措施,另外本次在进行病害处理的设计过程中,本着节约投资、保证质量的原则,病害处治设计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分段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

沥青砼路面的维修:

裂缝的维修

缝宽在2mm以的微小裂缝,可不做处理。

缝宽在2~5mm的裂缝,首先清除缝中杂物及尘土;然后,在缝干燥状态下,将热沥青灌入缝,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并填入干净石屑,捣实;最后,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清除。

缝宽大于5mm的裂缝,首先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然后,用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凝土填入缝中,捣实。

七、主要材料的技术指标

(1)基质沥青、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所用基质沥青(A-70#)技术指标应达到表7-1所列的技术要求:

表7-1A级道路石油沥青70#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70#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

60~8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1.5~+1.0

T0604

延度(5cm/min,10℃)cm

≥20

T0605

延度(5cm/min,15℃)cm

≥100

T0605

软化点(R&B)℃

≥46

T0606

闪点℃

≥260

T0611

动力粘度60℃Pa.s

T0620

含蜡量(蒸馏法)%

≤2.2

T0615

密度15℃g/cm3

实测记录

T0603

溶解度%

≥99.5

T0607

薄膜烘箱试验

163℃×5h

质量损失%

≤±0.8

T0610

针入度比%

≥61

T0604

延度10℃cm

≥6

T0605

AC-13C所用SBS改性沥青应满足以下表7-2技术要求:

表7-2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5s,100g)

0.1mm

40~6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

——

0

T0604

延度5℃,5cm/min不小于

cm

20

T0605

软化点TR&B,不小于

60

T0606

运动粘度135℃,不大于

Pa·s

3

T0625、T0619

闪点,不小于

230

T0611

溶解度,不小于

99

T0607

弹性恢复25℃,不小于

75

T0662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2.5

T0661

RTFOT(或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1.0

T0610、T0609

针入度25℃,不小于

65

T0604

延度5℃不小于

cm

15

T0605

改性乳化沥青应满足表7-3所列技术要求:

表7-3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18mm筛上剩余量%

≤0.1

T0652

贮存稳定性(5d)%

≤5

T0655

贮存稳定性(1d)%

≤1

T0655

沥青标准粘度C255 (秒)

8~25

T0621

恩格拉粘度E25

1~10

T0622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

≥2/3

T0654

蒸发残留

物性质

固含量%

≥50

T0651

三氯乙烯溶解度

≥97.5

T0607

针入度25℃0.1mm

40~120

T0604

延度

5℃cm

≥20

T0606

软化点℃

≥50

T0606

(2)石料

本次加铺沥青混凝土的上面层采用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砼,沥青混合料中的石料采用玄武岩拌制。

①粗集料的基本性质要求

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粗集料是指2.36mm以上的集料,粗集料应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

为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水损害能力,粗集料宜选用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碱性硬质石料,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达到5级。

如缺乏碱性石料,只能采用花岗岩等酸性石料时,应添加抗剥落剂,使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到5级。

粗集料应满足下表7-4所示的技术要求。

②细集料的基本性质要求

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硬质碎石轧制的机制砂作为细集料。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

如缺乏碱性石料,只能采用花岗岩等酸性石料时,应添加抗剥落剂。

如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表7-5所列的技术要求:

表7-4石料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面层

下层用石料

集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28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8

30

T0317

视密度不小于%

2.60

2.50

T0304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5级1

5级1

T0616

坚固性不大于%

12

12

T0314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15

12

18

18

15

20

T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1

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5

T0320

石料磨光值(面层石料)不小于BPN

42

------

T0321

吸水率不大于%

2.0

3.0

T0304

石料的破碎面积不小于%

100

100

T0346

注:

1、当石料与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达不到5级时,应采用添加抗剥落剂等措施使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达到5级。

表7-5沥青混凝土用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

2.5

T0328

坚固性(>3mm部分),不小于

%

12

T0340

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

3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

%

60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25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30

T0345

细集料的级配应满足表7-6所列的级配要求。

本工程不使用天然砂。

表7-6沥青混凝土用细集料的级配要求

公称粒径(mm)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0

(3)矿粉

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F40-2004)中表4.10.1技术要求的石灰石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如下表7-7所示。

表7-7沥青混凝土用矿粉的质量要求

项目

单位

质量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不小于

g/cm3

2.5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

1

T0103烘干法

粒径围

<0.6mm

%

100

T0351

<0.15mm

%

90~100

T0351

<0.075mm

%

75~100

T0351

外观

------

无团粒结块

------

亲水系数

------

<1

T0353

塑性指数

%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

实测记录

T0355

(4)抗剥落剂

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5级的条件下,需采用添加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好的抗剥落剂,或者采取掺加一定量的消石灰代替矿粉的方法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

(5)沥青混凝土的级配与性能

①AC-13C混合料的级配:

AC-13C的级配应满足下表7-8所列的级配围:

表7-8AC-13C级配要求

孔径(mm)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

级配围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②AC-16C混合料的级配

AC-16C的级配应满足下表7-9所列的级配围:

表7-9AC-16C级配要求

孔径mm)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

级配围

100

90-100

76-92

60-80

34-62

20-48

13-36

9-26

7-18

5-14

4-8

③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性能要求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性能要求如下表7-10所示:

表7-1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性能要求(适用于最大粒径≤26.5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马歇尔试件尺寸

mm

φ101.6mm×63.5mm

T0702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

两面击实75次

T0702

空隙率VV

4~6

T0705

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

14.0

T0705

沥青饱和度VFA

65~75

T0705

稳定度不小于

kN

8.0

T0709

流值

mm

1.5-4

T0709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不小于

85

T0709

冻融劈裂强度比不小于

80

T0729

低温弯曲应变不小于

2500

T0715

动稳定度不小于

次/mm

2800

T0719

渗水系数不大于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