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4217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docx

新人教版语文七上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含一套期中模拟

11 《论语》十二章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  )  为人móu(  )

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  )

曲ɡōnɡ(  )而枕之博学而dǔ(  )志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传不习乎(          )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家。

 

(2)《论语》是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   及其弟子的   的书,与     、      、      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

“        ,        ?

” 

(3)子夏曰:

“      ,      ,仁在其中矣。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不逾矩(      )

(3)人不堪其忧(      )

(4)不舍昼夜(      )

6.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孔子在《论语》中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有阐述:

“           ,            。

” 

(2)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

“         ,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9.选文中的这几章,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

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子曰:

“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②,敏以求之者也③。

(《论语·述而》)

子曰:

“吾尝④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子曰:

“过⑤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子曰:

“巧言乱德⑥。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注①患:

担心。

②好古:

爱好古代文化。

③敏以求之者也:

自己是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知识的人。

④尝:

曾经。

⑤过:

犯错误。

⑥乱德:

败坏道德。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我非生而知之者(    )

(2)终夜不寝(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患人之不己知。

 

(2)小不忍则乱大谋。

 

12.谈谈你对第一章中“患不知人”的理解。

 

􀳇表达交流

13.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孝”的两则语录。

比较一下,说说它们共同强调了什么。

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准备怎样去做。

(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体验中考

14.(2016四川绵阳)综合性学习。

立人中学开展“中国人读书情况专题研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与我们形成了对比:

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2015年)

年份

国民图书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率/%

综合阅读率/%

人均纸质阅读量/本

人均电子阅读量/本

2013年

57.8

50.1

76.3

4.56

2.48

2014年

58.0

58.1

78.6

4.77

3.22

材料三 李克强总理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全国上下涌动着读书的热情,各大中小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

上图是格致中学的同学设计的学校读书活动的海报。

(1)请认真探究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中国人读书现状的三个结论。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材料三中画面(文字除外)的内容及寓意。

 

(3)阅读是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请你为提高全民阅读兴趣提三条建议。

知能演练·活用

1.愠 谋 罔 殆 肱 笃

2.

(1)诚信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学过的知识

(4)听从,采纳

3.

(1)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政治 教育

(2)儒 孔子 言行 《孟子》 《大学》 《中庸》

4.

(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2)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5.

(1)生气,恼怒 

(2)法度 (3)能忍受 (4)舍弃

6.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7.

(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2)知道这种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8.示例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从心所欲、择善而从。

9.示例“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说的是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启示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

10.

(1)不是 

(2)睡觉

11.

(1)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2)小事情不忍耐就破坏了大的谋略。

12.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意思是要善于了解别人,从对方身上学到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13.强调了孝敬父母不仅是供养他们,给他们物质上的享受,最重要的是要敬重他们,面对他们要面色恭敬、谦和。

示例:

在生活中,我准备努力理解父母,并从心底里敬爱他们,不跟父母发脾气。

吃饭时,主动帮忙摆碗筷,让父母先动筷子;有争执时,静心聆听父母的观点,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事之前,先与父母商量,努力做到真正的尊敬他们。

14.

(1)①人均阅读量偏少;②人均阅读量在逐年上升;③选择数字化阅读的人数增长较快。

(2)画面内容:

一个小姑娘,正欢快地顺着一条由许多书铺成的路前进,路的另一头是一道彩虹。

寓意:

读书带给人快乐,读书带给人幸福的生活。

(3)①学校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②读书要拒绝功利化;③出版商要多出好书。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汉语中的词是有属性的,如: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句中的“母亲”是名词。

B.词语的关键字很重要。

如:

“人声鼎沸”的“沸”是“水开”的意思;“美不胜收”的“胜”是“胜利”的意思。

C.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如:

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②“父亲一直到老都守着他的田地。

”句①“田地”是“地步,境地”的意思;句②“田地”是“土地”的意思。

D.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基本相同,常常可以换用,我们称之为同义词。

如:

“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句中的“造访”与“拜访”就是同义词。

2.下列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升迁到外地做官。

B.题目中的“龙标”与“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所指不同。

C.“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寓情于景,用杨花的漂泊不定,子规的悲苦哀啼暗写王昌龄所去之处给人的荒凉飘零之感。

D.诗的后两句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深深关切。

二、其他

3.根据下列拼者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在前阶段的语文学习中。

我们认识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老师。

有鲁迅先生那方正、bó(______)学的寿镜吾老师;有唤醒海伦灵魂,让海伦的生活从此jié(______)然不同的莎莉文老师;有“人不知而不yùn(______)”的“至圣先师”孔子。

他们都是值得我们míng(______)记的好老师。

三、句子默写

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四、名著阅读

5.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以阿长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章是什么?

请列举出该文中阿长做的两件事。

(2)《朝花夕拾》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庸医误人的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情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B.《二十四孝图》C.《五猖会》D.《父亲的病》E.《藤野先生》

请根据文意将正确选项填入横线。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6.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不逾矩逾:

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夺:

______

(3)博学而笃志笃:

______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传/不习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匹夫不可夺/志也

8.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

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

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选文括号处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架丢捆牵拉B.支撤系牵拉

C.支撒捆牵拖D.架套系牵拉

11.选文中的“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一句如果换成“百草园在下雪之后也很有趣味”好不好?

为什么?

12.结合选文第②段的语境,指出该段画线句应该重读的词语,并写出理由。

1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更重要的功课

①一月七日,从高雄坐高铁到台北,因为是直达台中才停靠的快车,上了车就按斜椅背,边休息便准备着最近要讲的功课。

②车快要启动前,忽然听到喧哗吵闹的声音,从七号车厢的后端入口传来。

许多乘客都被不寻常的骚动声音惊扰,回头张望。

我坐在最后一排,声音就近在身边,但是看不到人。

是粗哑近于嘶吼的声音,仿佛有人趴在车门边,一声一声叫着:

“你带我去哪里呀?

你带我去哪里呀?

”然后,七车的服务小姐神色仓皇地出现了,引导着两位纠缠拉扯的乘客入座。

③车子缓缓开动了,这两位乘客终于坐定,就在我座位斜前方。

其中一位五十上下的妇人,很胖的身躯,有点变形的脸,不断继续嘶吼咆哮着:

“你要带我去哪里呀?

我不要去。

”她像撒赖的孩子,双脚用力跺着车厢地板,用手猛力拍打前座的椅背,吼叫:

“我不要去。

④许多乘客都露出惊惶的眼神,前座的乘客悄悄移动到其他较远处的空位上。

在第七节车厢遇到过衰老的人、肢体残障的人、失明的人、坐在轮椅上的人,手脚抖动的帕金森症患者,但是第一次遇到“智障”的乘客。

⑤我在斜后方,看着这智障的妇人,肥胖有点失了轮廓的躯体,浓黑的眉毛,很宽而扁平的颧骨,张着口,粗重的喘息,不断四下张望的仿佛被惊吓到的眼神。

她是这样不安、这样躁动、这样仓皇,这样惧怖惊恐,仿佛被围猎的野兽,无处可逃。

她双脚跺着地板,哭号着:

“你要带我去哪里?

⑥我或许也被吓到了吧,焦点一直凝视着这智障的妇人。

她忽然回过头,跟旁边一直安抚着她的另一个妇人说:

“我要吃。

”另一个妇人大约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很苍老,一脸皱纹,黧黑瘦削,但是身体看来硬朗坚强。

她即刻从一个提袋里拿出一包鳕鱼香丝,递给智障的妇人说:

“吃啊,乖喔。

”智障妇人迫不及待,一把扯开包装的玻璃纸袋。

一条一条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撒落四处。

老妇人赶快趴下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

⑦有一些飞散在我身上,我捡起来,交给老妇人,她回头说:

“谢谢。

”我笑一笑,问她:

“女儿吗?

”她点点头。

⑧她的女儿把鳕鱼香丝塞进口里,大口咀嚼,鱼屑一片一片从口角掉落,母亲为她擦拭着。

⑨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不时会突然惊惶地问:

“你要带我去哪里?

”母亲很耐心地说:

“出去走走啊,闷在家里怎好?

我们在大陆旅行不是也坐火车吗?

⑩一个近八十岁的母亲,照顾一个智障、近五十岁的女儿,那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啊!

一个母亲,也曾怨悔过吗?

忿恨过吗?

厌烦过吗?

觉得羞辱过吗?

想要逃避过吗?

我在斜后方,做着我应该做的功课。

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做得比这一位母亲好。

⑪母亲安抚了躁动惊惶的女儿,女儿仿佛沉睡了,母亲为她盖上外套。

⑫趁女儿睡着,她从提袋里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黑膏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头上花白的头发。

⑬车窗外,天边是一轮红彤彤的又大又圆的夕阳,柔和的光为路旁略显萧瑟的树木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粉。

夕照透过车窗射进车内,映照着女儿那被母亲挑起的一丝一丝的发丝,发丝从白变成黑。

⑭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

14.文章哪些情节体现了老母亲对“智障”女儿的爱?

15.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的画线句子。

16.第⑥段中“即刻”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17.读完选文,你认为题目“更重要的功课”指的是什么?

七、话题作文

18.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联书屋》中认识了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在《再塑生命的人》中认识了莎莉文老师,在《朝花夕拾》中认识了藤野先生。

其实广义上“老师”一词也可以指在生活、学习中给我们以引领和帮助,成为我们的榜样的人。

让我们也来写写自己的老师吧。

选择你的一位老师或一位你视为老师的人,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突出这位老师的特点,抓住他(她)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来写;②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事来写;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B.“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胜”,是“尽”的意思。

2.A

【解析】

【详解】

A.“左迁”在古代指降职远调,意指贬官。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3.博截愠铭

【解析】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学生首先要读准字音,才能联系文意得出相应的词语。

在书写词语的时候,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4.

(1)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2)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3)不知何处吹芦管(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详解】

默写时,要注意胳、膊、珊、瑚、攒、芦、管、生、残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5.

(1)《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为鲁迅寻购他期望已久的《山海经》;阿长睡相不好,睡觉时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阿长讲“长毛”的故事;阿长讲究各种“规矩”,比如吃福橘。

(2)①A②E③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的阅读,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作者、内容、包含的思想等。

(1)《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表达了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文中记叙了有关阿长的五件事:

爱说闲话;“大”字睡相;我所不耐烦的规矩;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2)《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所谓的“正人君子”并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藤野先生》本文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了他的政治热忱,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抒发了感激和怀恋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了思念老师的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据此作答即可。

6.

(1)越过

(2)改变(3)忠实

7.D

8.吃粗粮,喝冷水,弯着格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9.围绕生活中应该珍借时间这一内容答即可。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注意识记“从、绝”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1)句意:

不会超过规矩。

“逾”,越过

(2)句意: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夺”,改变(3)句意: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笃”,忠实。

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D.句意:

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根据句意划分为:

匹夫/不可夺志也。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饭”,吃;“曲”,弯着;“乐”,乐趣。

点睛: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9.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

作答时,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分析即可。

这句话的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围绕珍惜时间来表述即可。

示例:

这句话说明了珍惜时间的重要,一个人要想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就一定要珍惜时间。

选自《论语》作者:

孔子年代:

春秋时期

参考译文: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0.B

11.原文的句子用“无味”来衬托百草园雪后的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