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4235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docx

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

2019-2020学年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33-3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 O—16 Na—23Al—27Si—28Cu—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关于“生物结构与物质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必须借助活细胞来完成

B.叶肉细胞内的类囊体薄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

C.在人体肌肉细胞中,为了提高供能效率,线粒体聚集在一起形成“肌质体”

D.蓝藻细胞中的ATP主要是由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提供的

2.关于“免疫”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泪液等

B.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过敏反应一般会破坏组织细胞

C.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者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D.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可以传染艾滋病,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免疫系统也在进行持续防卫

3.以下关于模型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是物理模型。

例如: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B.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例如: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C.“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概念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物理模型

D.对认识对象所做的概括性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4.下面①~④列举了四种育种方法,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①种方法一般从F2开始选种,因为从F2开始出现新的性状组合

B.在第②种方法若F1中n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单倍体幼苗有3n种类型

C.第③种育种方法的作用机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

D.第④种方法中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5.下列对教材有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首先将洋葱和广口瓶整套装置放在4℃冰箱低温室内,诱导36小时,待洋葱长出1cm不定根时备用

B.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若选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处理

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实验装置要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h

D.脂肪的检测实验中,在制作花生徒手切片时,切好的花生薄片不可以用手捏取,应选用毛笔蘸取薄片置于载玻片中央

6.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均有水产生

B.性激素的产生可以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C.一对视觉正常的夫妇生育一名患有红绿色盲的女儿,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D.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种群不一定发生进化

7.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梁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用两块铜片作电极电解盐酸:

Cu+2H+

H2↑+Cu2+

B.NaOH溶液与足量的Ca(HCO3)2溶液反应:

2HCO3-+2OH-+Ca2+

CaCO3↓+2H2O

C.等物质的量的FeBr2和Cl2在溶液中的反应:

2Fe2++2Br-+2Cl2

2Fe3++Br2+4Cl-

D.氨水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硫:

2NH3·H2O+SO2

2NH4++SO32-+H2O

9.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工业上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为原料制备金属钛的步骤:

①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W的单质的混合物中通入Z的气体单质,得到化合物甲和化学式为WX的常见可燃性气体乙;②在稀有气体环境和加热条件下,用Y的金属单质与甲反应可得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

Z>X>W

B.简单离子半径:

Z>X>Y

C.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工业上的重要有机溶剂

D.ZX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消毒

10.据《ChemCommun》报导,MarcelMayorl合成的桥连多环烃(

),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

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一氯代物只有5种

C.与环丙烷互为同系物D.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11.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TiO2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充电时Na2S4还原为Na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

B.放电时,a极为负极

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I3-

D.M是阴离子交换膜

12.从某含Br—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包括:

过滤、氧化、萃取(需选择合适萃取剂)及蒸馏等步骤。

已知:

物质

Br2

CCl4

正十二烷

密度/g·cm-3

3.119

1.595

0.753

沸点/℃

58.76

76.8

215~2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中Br—发生的反应为:

2Br-+Cl2=Br2+2Cl-

B.甲装置中NaOH溶液每吸收0.1molCl2,转移0.1mole—

C.用乙装置进行萃取,溶解Br2的有机层在下层

D.用丙装置进行蒸馏,先收集到的是Br2

13.向0.10mol·L -1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加入的HCl与原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f[f=

]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0时,溶液中:

c(Na+)=2c(CO32-)

B.f=0.5时,溶液中:

c(HCO3-)>c(CO32-)

C.f=1时,溶液中:

c(Na+)+c(H+)=2c(CO32-)+c(HCO3-)+c(OH-)

D.f=2时,溶液中:

1/2c(Na+)=c(CO32-)+c(HCO3-)+c(H2CO3)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16.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距离转轴某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小物体由最低点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摩擦力逐渐减小

B.小物体由最低点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摩擦力逐渐增大

C.小物体由最低点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摩擦力没有做功

D.小物体在最低点与最高点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可能相等

17.有a、b、c、d四颗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一起转动,b在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设地球自转周期为24h,所有卫星的运动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B.c在4h内转过的圆心角为

C.b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

D.d的运动周期可能是23h

17.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平行导轨间距为L,右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空间存在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ab与固定弹簧相连并垂直导轨放置。

初始时刻,弹簧处于自然长度。

现给导体棒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导体棒开始沿导轨往复运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

若导体棒电阻r与电阻R的阻值相等,不计导轨电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

B.初始时刻导体棒两端的电压

C.导体棒开始运动后速度第一次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D.导体棒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18.如图所示,跨过光滑轻小滑轮的轻绳一端连接物体,另一端点A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使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匀速滑动,在此过程中

A.绳端A的速度逐渐减小

B.绳端A的速度逐渐增大

C.绳端拉力F逐渐增大

D.绳端拉力F的功率逐渐减小

19.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从A点抛出,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且在B点时粒子的速度为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最小速度。

已知电场方向和粒子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粒子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

A.电场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右

B.电场中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

C.从A到B的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小

D.从A到B的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一定不变

20.氚核发生β衰变过程中除了产生β粒子和新核外,还会放出不带电且几乎没有静止质量的反中微子

某次云室中静止的氚核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反中微子和β粒子的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设反中微子的动量为P1,β粒子的动量为P2,则

A.上述核反应方程为

B.氚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放出β粒子

C.β粒子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体现出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D.产生新核的动量为-P1-P2

21.如图所示,将两端刮掉绝缘漆的导线绕在一把锉刀上,一端接上电池(电池另一极与锉刀接触),手持导线的另一端,在锉刀上来回划动,由于锉刀表面凹凸不平,就会产生电火花。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生电火花的回路只由导线与电池组成

B.若导线端只向一个方向划动也能产生电火花

C.锉刀采用什么材料制成对实验没有影响

D.导线端划动的方向与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无关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轻绳与轻滑轮间摩擦不计,绳子不可伸长。

物体A(含遮光片)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M,物体B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遮光片经过光电门1和2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

测出两光电门中心的竖直距离为h。

(1)用游标卡尺测出物体A上遮光片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mm。

(2)若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以上已知量的符号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3.(9分)为测量某电压表V1的内阻,某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1所示。

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A.待测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3kΩ)

B.电压表V2(量程0~9V,内阻约10kΩ)

C.定值电阻R1(阻值为600Ω)

D.定值电阻R2(阻值为6kΩ)

E.滑动变阻器R(0~20Ω)

F.直流电源(E=10V,内阻可不计)

G.开关S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应选_____(选填R1或R2)。

(2)在图2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3)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U1/V

0

0.50

1.00

1.50

2.00

2.50

2.80

U2/V

0

1.5

2.7

4.3

5.7

7.8

8.1

请在图3中描点作出U2-U1图线,可得待测电压表V1的内阻为______kΩ。

24.(12分)一圆筒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筒的轴平行,筒的横截面如图所示。

图中直径MN的两端分别开有小孔。

筒绕其中心轴以角速度ω0顺时针转动。

一带电粒子从小孔M沿MN方向射入筒内(图中未画出),当筒转过90º时,该粒子恰好从小孔N飞出圆筒。

若粒子在筒内未与筒壁发生碰撞,不计粒子重力。

(1)求带电粒子的比荷;

(2)若粒子速率不变,在该截面内,粒子从小孔M射入时的运动方向与MN成30º,粒子仍未与筒壁发生碰撞而从某小孔飞出,求圆筒的角速度ω。

 

25.(20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3.0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长木板B的最左端放置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A,已知长木板的长度为L=0.96m,小物块的质量为m=1.0kg,小物块与长木板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如果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6.0N,为了保证小物块能离开长木板,则恒力F的冲量至少应为多大?

 

26.(15分)根据下列有关天然气的研究和应用回答问题:

 

(l)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由最稳定单质生成lmol化合物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摩尔生成焓。

根据此定义,稳定单质的摩尔生成焓为0,某些化合物的摩尔生成焓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CO2

CH4

CO

摩尔生成焓(kJ·mol-1)

-395

-74.9

-110.4

 CH 4(g)与CO 2(g)反应生成CO(g)和H 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若上述反应分Ⅰ、Ⅱ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图1所示。

则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_______(填“I”或“Ⅱ”)。

  

(3)一定温度下反应:

CO2(g)+CH4(g) 

2CO(g)+2H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p=(用平衡分压p代替平衡浓度表示)

(4)在压强为p1、p2、p3的三个恒压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1.0molCH4(g)与1.0molCO2(g), 发生反应:

CO2(g)+CH4(g) 

2CO(g)+2H2(g).测得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a点时CH 4的转化率为

②压强p 1、p 2、p 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判断理由是。

温度为T l℃、压强为P 3时,b点处v(正)v(逆)(填“<”、“>”或“="”)

(5)某种燃料电池以熔融碳酸钠、碳酸钾为电解质,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电极B附近通入1m 3空气(假设空气中O 2的体积分数为20%)并完全反应,理论上可消耗相同条件下CH 4的体积为_______m3

27.(14分)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某工厂利用经浮选的硫铁矿烧渣(有效成分为Fe2O3和Fe3O4)制备PFS,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CO是“还原焙烧”过程的主要还原剂。

下图中,曲线表示4个化学反应a、b、c、d达到平衡时气相组成和温度的关系,Ⅰ、Ⅱ、Ⅲ、Ⅳ分别是Fe2O3、Fe3O4、FeO、Fe稳定存在的区域。

a属于(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570℃时,d反应的平衡常数K=。

(2)800℃,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40%时,Fe2O3用CO还原焙烧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若“酸浸”时间过长,浸出液Fe2+含量反而降低,主要原因是。

(4)已知:

25℃时,Ksp[Fe(OH)2]=1.0×10-17,Ksp[Fe(OH)3]=1.0×10-39。

若浸出液中c(Fe2+)=10-1.8mol·L-1,为避免“催化氧化”过程中产生副产物Fe(OH)3,应调节浸出液的pH≤。

(5)FeSO4溶液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生成难溶的Fe(OH)S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催化氧化”过程中,用NaNO2作催化剂(NO起实质上的催化作用)时,温度与Fe2+转化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反应时间相同),Fe2+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是

.

28.(14分)碳酸亚铁(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备补血剂乳酸亚铁,也可用作可充电电池的电极。

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实验,寻找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FeCO3沉淀的最佳方案:

实验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0.8mol/LFeSO4溶液(pH=4.5)

1mol/LNa2CO3溶液

(pH=11.9)

实验Ⅰ:

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5min后出现明显的红褐色

0.8mol/LFeSO4溶液(pH=4.5)

1mol/LNaHCO3溶液

(pH=8.6)

实验Ⅱ:

产生白色沉淀及少量无色气泡,2min后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0.8mol/L

(NH4)2Fe(SO4)2溶液(pH=4.0)

1mol/LNaHCO3溶液

(pH=8.6)

实验Ⅲ:

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1)实验I中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反应表示,请补全反应:

□Fe2++□+□+□H2O=□Fe(OH)3+□HCO3−

(2)实验II中产生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为了探究实验III中NH4+所起的作用,甲同学设计了实验IV进行探究:

操作

现象

实验IV

向0.8mol/LFeSO4溶液中加入①,再加入Na2SO4固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

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1mol/LNaHCO3溶液混合

与实验III现象相同

实验IV中加入Na2SO4固体的目的是②。

对比实验II、III、IV,甲同学得出结论:

NH4+水解产生H+,降低溶液pH,减少了副产物Fe(OH)2的产生。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

③,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1mol/LNaHCO3溶液混合。

(4)小组同学进一步讨论认为,定性实验现象并不能直接证明实验III中FeCO3的纯度最高,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测定。

分别将实验I、II、III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然后转移至A处的广口瓶中。

为测定FeCO3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是。

(5)实验反思:

经测定,实验III中的FeCO3纯度高于方案I和方案II。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制备FeCO3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29.(11分)下图1是某植物叶肉细胞的代谢过程图解,其中数字表示过程,甲、乙表示物

质;图2是相关实验的简易装置图,图3表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装置,图4

是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表示的物质是;过程⑤是有氧呼吸的某一阶段,该阶段的上一阶段的反应物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内发生,叶绿体增大生物膜面积的方式是。

(2)图2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测定的速率是,如果要测定实际光合速率,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3)图3表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装置,将提取出的含有色素的滤液滴在滤纸上的a点,通过棉线将培养皿中的(填“层析液”或“无水乙醇”)引到a点,最后应得到4个同心圆,离圆心最近的一个圆呈现的颜色是。

30.(10分)图1中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水稻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的情况(用a表示);图2是生长素对水稻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图3是水稻种子萌发某一阶段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2可以得出,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时,图1中α的值最小。

(2)生长素由植物体产生,能从部位运送到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作用。

(3)图1琼脂块中生长素进入切去尖端的水稻胚芽鞘能否

(“能”或“否”)横向运输,为什么?

(4)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

(5)图3中水稻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e叫做,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它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31.(10分)家鸡是遗传学家常用的实验材料。

下表是有关家鸡的一些性状表现及其基因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芦花

非芦花鸡

基因型

ZBZˉ、ZBW

ZbZb、ZbW

(1)家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型;在公鸡中,这对性染色体是的

用ZZ表示。

(2)母鸡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Z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

(3)“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转现象。

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

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比例是。

(4)养鸡场想根据早期雏鸡的羽毛特征,来把公鸡和母鸡区分开,如果你是养鸡场的饲养员,请你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即可),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

32.(8分)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

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

单位为kJ/(m2·a)]:

GP

X

R

12.6

2.9

9.7

838.2

166.0

672.2

0.9

0.4

0.5

105.0

38.8

66.2

分解者

184.5

23.8

160.7

请分析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kJ/(m2·a)。

分析表格R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有机物的总量呈现________趋势。

(2)该生态系统次级消费者到三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

(3)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

的过程。

(4)右图是草原中的某寄生虫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数量调查结果。

图中的b、c、d、e点进行农药防治,由图可知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原因是;从种群数量特征考虑,致使“某寄生虫”的数量在e→f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