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4519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docx

株洲云龙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1007资料

株洲云龙示范区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实施方案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株洲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精神,结合株洲云龙示范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着眼国际水准,运用现代理念,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为“两型社会”建设扛起先行先试的大旗,为科学发展树立改革创新的典范,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探索新路。

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科学跨越;坚持改革创新,发挥示范作用;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基础先行;坚持科技驱动,注重产业支撑;坚持环境优先,实现和谐发展。

(二)发展目标及发展任务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打好基础,重点突破,按照世界一流标准、代表城市发展方向的要求,编制建设规划,搭建运作平台,到2011年,完成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到2016年,完成10平方公里区域的开发建设,示范区初具规模;到2020年,把示范区建设“低碳、活力、宜居、开放”的生态新城、文化新城、旅游新城,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长株潭东部现代服务区、株洲产业升级引领区。

――国家两型社会示范区。

突出能源、生态、交通、水、城乡统筹、土地利用六大示范领域,形成有机疏散的新空间模式、富有活力的新产业形态、高效集约的新交通结构、生态实用的新技术应用和健康和谐的新生活方式,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新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

――长株潭东部现代服务区。

借助空港、绿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职教园四大动力,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科教研发和金融创新四大现代服务业。

重点吸引外包型文化创意企业和中小型创业型企业,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打造园区品牌。

依托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知名品牌和企业,建设大型文化主题公园、体育主题公园、大型游乐场,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和集聚辐射效应,建成一批功能性集群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株洲产业升级引领区。

通过云龙示范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崛起,推进老工业基地株洲的传统产业升级,引领全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成为带动长株潭、乃至全省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

二、构建城乡建设新体系

示范区建设空间布局整体上形成“两带合一、三湖共兴”的功能结构,即南北向产业经济功能带与白石港景观休闲风光带合二为一,成为贯穿云龙示范区的功能的景观脊梁。

结合白石港水系形成

三大湖面,结合三大湖形成三大不同特色的功能片区:

南部龙升湖片区以科教研发为主题,主要包括职教园区、千亿元产业带、轨道科技城、大丰生态工业园及城市社区,重点打造科教研发城;中部云龙湖片区成为中央活力区,以公共休闲服务、商务金融、创意产业及综合配套、居住等功能园,重点打造服务创意区;北部龙首湖片区,主要包括运动和休闲娱乐主题组团、管理、配套居住等综合功能,重点打造旅游休闲谷。

在推进城乡建设中,必须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体系建设,重点建设能源、生态、交通、水、土地利用及城乡统筹等方面两型综合体系,探索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

1、建立健全建设节能体系。

建立新建项目能评制度,新建企业

(项目)开展能耗评估,施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凡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予准入或强制性退出。

建设示范区节能减排科技展示中心,深入开展绿色生活方式全民行动,积极倡导两型生活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

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制定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规范和监督体系,完善发展绿色建筑的体制机制及经济激励政策,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材料。

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开发,对具备条件的新建城市住宅,与太阳能热水系统同步设计、施工、验收和投入使用。

2、建立健全两型交通体系。

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空间布局,全面形成便捷的公交换乘系统,舒适独立自行车系统,多重宜人的步行体验街区。

按人步行3分钟240米为基本单位塑造城市肌理,按人步行10分钟600-800米为城市功能组团的舒适尺度,按自行车出行10分钟2500米为城市片区的最大规模,形成生态廊道与城市空间交错的基本格局。

积极探索绿色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率先开展低碳公交城区改革试点,以安全、快速、舒适、绿色为目标,推进公交优先战略,构建以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的多层次、集约型、一体化、换乘方便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3、建立健全城乡生态体系。

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许可制度,实行排污许可,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资源初始产权有偿取得机制。

率先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形成“谁受益谁付费、环境同治、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区域环保格局。

争取建立长株潭“绿心”保护区生态保护和污染修复补偿机制。

4、建立健全水循环体系。

建立多级雨水收集体系,鼓励中水回收用于绿地灌溉和部分生活用水,全面构建屋顶雨水收集、小区雨水收集和中央汇水雨水收集的多级雨水收集系统。

争取白石港流域综合治理纳入国家长江中下游污染治理规划。

建立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全面实施乡村清洁行动,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大力推广实施零排污生态养殖技术工程。

5、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建设体系。

改革城乡规划分离的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和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实现全区域范围内的各类规划全覆盖。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的规划、投融资、建设、功能、管理等一体化。

对规划的集中居住区,基本参照城市居民小区的标准建设;对农业基础设施按照现代化、园田化、城郊化的要求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6、建立健全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体系。

推行示范区土地投资强度分级控制,调整实施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

建立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节约集约用地考评结果与用地指标相挂钩。

积极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改革试点,争取与炎陵、茶陵县对口实现耕地总量和质量动态平衡。

积极推进土地立体开发等多种节约集约用地方式。

创新城市绿地用地形式,城市绿地、湿地、公园用地、白石港景观用地保持原有土地性质。

探索土地综合整理新模式,编制土地综合整理规划,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投资体系,重点对云田(云田村、高福村、马鞍村)、交通(交通、鸡嘴山、郭家塘)两大片区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三、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注重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坚持现代服务业主导发展,造就区域优势,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1、建立产业发展导向机制。

探索加快发展“两型产业”的新机制,对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从财税政策、项目准入、土地供应、技术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

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重点建立机砖、矿石、水泥、电石、化工耗能性资源性产业退出机制,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和搬迁异地集中治理,强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逐步退出。

2、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研究制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促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的措施。

依托电力机车、时代集团等重点企业、加快田心高科园发展,建设轨道科技城,打造株洲先进制造业集群区,培植千亿元产业带。

借鉴成都“蛟龙模式”,坚持“村为主体、市场运作、公司经营、农民入股”的运作方式,努力把大丰工业园打造为民营型、生态型的机械加工园。

政府部门负责向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和公共管理服务;园区公司负责园区内的农民拆迁安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租用的厂房或代建厂房、招商引资工作;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及管理,获取稳定的土地收益。

3、推进现代服务业主导发展。

以整个中南地区为覆盖范围,以打造长株潭东部现代服务区为目标,大力发展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科教研发产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重点规划职教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和大型游乐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体育休闲、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整体提升株洲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株洲产业升级。

加快科技、商务和信息等其它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全省一流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4、提升景观花木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建设白石港流域城市湿地景观带,通过规划、整治和提升,打造集生态、景观、产业于一体的城市绿色走廊。

花木产业重点建设一带一场一中心。

一带即开发集垂钓、游乐、休闲、度假的10里花木风光带;一场即占地80公顷的鲜花广场;一中心即规划建设6万平方米的中南花卉物流中心,成为长株潭花卉主产区及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

加大休闲农业扶持引导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休闲观光产业基地,重点打造云田综合休闲产业集群发展。

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省率先开展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

化、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通

过5-10年的努力,全面消除城乡差别。

1、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启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

实行乡镇改街道、行政村改社区试点,推进镇(乡)街合一、村社合一。

2、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

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竞争、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

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登记、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和就业援助制度。

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及时帮助失地农民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3、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

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率先建立覆盖全区的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基本生活保障,按照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政策推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实行全员覆盖、应救尽救、应保尽保。

4、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教育服务体系。

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寄宿制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3年内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任务,5年内实现城

乡教育资源均等化,率先普及12年义务教育制度。

5、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镇街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完善区、乡(镇、办)、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城乡统一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城乡卫生资源公平分享和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

五、推进制度创新

(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着力建设全省项目审批环节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理程序最简,工作效率最高,外商评价最优的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打造全省“五最”环境品牌。

1、实行大部制行政管理模式。

按照“授全权、负全责”和“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少层次”的原则,工作部门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示范区管委会下设综合管理部、发展规划部、国土建设部、招商合作部、财政金融部和社会事业部六个部门,行使行政经济管理权限。

市发改、物价、科技、建设、计生、人防等14个部门所承担的52项行政许可和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职能由示范区直接实施。

2、建立统一的行政许可制度。

遵照“精简、统一、效能、便民”和审批与管理、监督相分离的原则设立。

着力构建行政审批新机制,对承担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重新规整,减少审批环节,全面优化审批流程,变过去部门独立审批时的“串联审批”为技术审查中心单一窗口“并联审批”。

3、推进行政扁平化管理。

率先开展减少行政管理层级体制改革,加快并村建社区进程,实现示范区直管社区的两级管理体制试点。

实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创新,推行雇佣制、聘任制等多元化用人机制和岗位制、绩效制、年薪制等多种用工、薪酬形式。

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从2010年起,凡政府直接投资项目符合代建条件的均实行代建制。

探索部分公共服务社会化,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部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推进政府服务外包或向市场购买公共服务。

探索将部分专业性、技术性、事务性工作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给其他组织机构承担。

(二)创新土地管理体制

坚持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相结合、依法依规与大胆创新相结合、加强行政管理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保障农民利益与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探索土地管理四大机制。

1、创新土地征转机制。

示范区所有土地由土地储备中心统一征转、统一储备、统一安置补偿、统一供应土地,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实行统一的区域征地综合地价。

积极开展探索推行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相对分离改革试点,采用“先征后转、先安置后拆迁”的办法,先行予以征收,再按建设时序和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实施农用地转用。

职教园建设及配套建设用地征转分离改革试点在大丰村率先试点。

2、探索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新机制。

争取省政府对示范区农用地转用指标单列。

参照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做法,编制示范区专项土地利用规划,报请省人民政府根据专项规划确定的各项控制指标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一次性审批给管委会,由其在规划期内统筹安排,在总指标不变的前提下赋予先导区农用地转用数量调整权,即根据“一次审批,规划期内平衡”的原则审批用地计划。

3、实行拆迁安置房与村民新建房“两房”集中建设。

按照“村为主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统一选址、集中建设的形式,有组织地引导农村居民房屋建设从无序分散向规范集中布局过渡,把安置小区和居住小区建设为公共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社区,提升广大村民居住水平。

争取在兴隆山、云田村率先开展集中安置试点工作。

4、开展农村土地使用权权能改革。

建立“归属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

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采取出让(出租)、划拨、转让、抵押等形式,实行使用权有偿、有限期流转,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交易。

推行农民以宅基地换住宅,以承包地换社保;推行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宅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利益补偿的新机制,对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地、自留地和宅基地进城生活的,允许其承包地、自留地和宅基地有序有偿转让。

(三)创新金融财税体制

1、创新资本运营手段。

组建株洲云龙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打造一流的融资平台。

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新机制,通过区域内水、电、路、气及土地开发集中打捆整体融资,在中央商务区率先取得突破。

制定促进企业上市融资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上市后备资源,鼓励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或采取股权出资和质押等方式扩大融资。

推动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帮助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争取兴隆化工、天桥起重、大众传动等工业企业试点发行中长期公司债券。

2、建设金融生态体系。

率先开展金融生态建设试点,以创建金融生态模范区为目标,全面推进金融生态环境暨金融安全建设。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实行银行贷款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两型”企业给予贷款利率优惠。

建立村镇银行,建立示范区“微贷款体系”,主要为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及个人创业者提供贷款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