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纲要》心得体会(共5页)27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64934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共5页)27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共5页)27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共5页)27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共5页)27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共5页)27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共5页)2700字.docx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共5页)27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纲要》心得体会(共5页)2700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共5页)2700字.docx

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学校管理有两个层面:

宏观层面,就是政府对学校的管理,政府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实现。

微观层面,就是学校自身的管理。

学校自身管理的核心是校长管理,因为我国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年-XXXX年)》的精神,我向大家简要地汇报从宏观层面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纲要》中对学校管理的宏观层面提出的要求是,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

扩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区等方面的自主权。

  (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以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政府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一句话,简政放权。

  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个改革措施呢?

  从理论来看,简政放权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

  xx总理一再强调,“让教育家办学,我这里所说的教育家可能不是某些专业的专门家,但是他们第一热爱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

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教育行政化倾向需要改变。

  为什么温总理特别强调教育家办学呢?

因为只有教育家办学才能丰厚学校办学内涵,彰显办学特色,激发办学活力,营造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教育局面;才能回归教育本质,实现“育人为本”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功能。

  那么,什么样的人都能称做教育家呢?

我认为教育家(不包括纯粹的教育理论家)应当具备四个特征:

一是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二是有自主的教育实践(像苏霍姆林斯基之于帕夫雷什小学,张伯龄之于南开中学,陶行知之于晓庄师范),三是形成自主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四是其成果能够在不同**区、国家、甚至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

  以上四点的核心是自主。

也就是说,没有办学自主权,就不能产生教育家。

要培养教育家,就要创造适宜教育家成长的环境,政府就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从现实来看,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扼杀了教育的活力和创造性,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纲要》把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一章来阐述,本身就说明了当前管得过细、统得过死的管理体制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

朱永新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小学可以称为“教育局办学”。

“一些中小学校长对我说,他们根本不是校长,最多是一个排课表的教务人员,因为一切都被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了,上什么课,几点上课,几点放学,考什么内容,怎么考,所有的一切,校长说了都不算。

  传统的管理体制不改革,学校就不可能有活力,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变革。

  造成这种后果是不是因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不愿放权呢?

不是的,基层领导根本不想这么忙。

放权,“非不想也,实不能也。

”中国的许多问题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到底能不能放权呢?

  我的回答是,如果自上而下地放权,可以。

否则,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绝不能率先放权。

  为什么呢?

  因为制约的因素太多、太大。

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集权式行政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的显著特点就是,自上而下、绝对服从、越俎代疱、无所不管。

因此,只要中国集权式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改革,基层部门单枪匹马是无法冲出重围的。

比如,教师的聘任应当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学校自主决定,但现实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本管不了,是人事部门在管。

每年新教师招聘,教育局都是在为人事局打工。

在这种情况下,说人事权下放,你怎么放?

权力本来就不在你的手上,你放什么权?

再比如,我们现在的各种创建,如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合格心理咨询室、人防示范校、科普示范校等等都是在为其他部门做嫁衣裳。

虽然这些创建对学校发展不是没有一点好处,但由于过多过滥、缺乏统筹,事实上已经给学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基层学校对此苦不堪言。

但教育部门还不能不做。

  二是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制约。

在中国,什么样的官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最受老百姓景仰?

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型的。

典型代表,古有诸葛亮,今有周恩来。

大家细数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被大力宣传的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哪个不属于这一类?

你不鞠躬尽瘁,上级领导不认可,群众不认可,给你会怎么做?

  其实,不鞠躬尽瘁,连领导自己也不认可。

许多领导不是这样向上级和群众诉苦的吗:

我没能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吧?

你看看他强调的是什么?

是“劳”!

中国传统文化使我们对官员的评价更多的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如果确实“劳”了,而结果不如意,自己往往感觉比较安慰;如果没有“劳”,即使结果比较满意,也往往心含愧疚,觉得如果自己当初再多“劳”一点的话,结果可能会更好。

  三是受国民劣根性的制约。

两千多年的集权政治,使中国国民普遍形成了顺从、依赖的奴性心理。

为什么新课程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大家都说好,但就是落实不下去?

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不敢放,另一方面是因为放开后学生不会学。

没有了教师的灌输与强制,学生不知该如何是好。

实际上我们校长也是如此(我也是)。

绩效工资就是放权给校长操作的一项激励机制,但有几个校长充分行使了这项权力?

要么一再请示领导明示,要么就按兵不动。

为什么会这样?

缺乏担当的勇气。

希望领导承担责任,又希望领导放权给自己,这是一种普遍心态。

问题是,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你不敢担当,你就不能行使相应的权力。

别看有的人天天抱怨没有权力,但真的给他权力,他还不一定敢要。

当然也有的人来者不拒,肆意妄为,最后身败名裂。

这就是国民的劣根性,爱走极端。

  第四个方面的因素是,简政放权的实质是利益的再分配。

而利益的分配从来就是最敏感、最困难的一件事。

  综上所述,我认为简政放权只有自上而下进行才能实现,否则就是空头支票。

因此,作为基层教育主管部门绝不能闻风而动,否则就要吃亏。

作为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绝不能放松要求,还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

至于如何来做,还是请领导给我们作指示。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