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稿(共4页)20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65206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稿(共4页)2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稿(共4页)2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稿(共4页)2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稿(共4页)2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稿(共4页)2000字.docx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稿(共4页)2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稿(共4页)2000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稿(共4页)2000字.docx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稿

  

  各位老师:

早上好!

  我的论文题目是:

论《三国演义》的“三复情节”。

选这么一个题目,最主要的还是对其新颖的艺术建构产生了共鸣。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研究其“三复”模式对我们领略中国小说的艺术魅力有很大的启发。

  “三复情节”理论最早由杜贵晨先生提出。

他在其著作《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重点阐述了“三复情节”的含义、剖析了中国古代数字“三”的观念、叙述了古代小说“三复情节”的流变及其美学意义、探讨了《水浒传》“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及《儒林外史》的“三复情节”、归纳出了67部通俗小说中含有的97次“三复情节”。

  国内学者郑铁生在《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提到了“以三为法”的叙事结构,美国著名汉学家浦安迪其所著的《中国叙事学》中提到《三国演义》有一个突出的次结构特点是经常运用定数序列事件,其数字序列的基础经常是“三”,实际上他的这种说法类似“三复情节”他的另一本著作《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也提到一点:

说是不少三国戏和说书段落都以某一件事三次发生为基本图式--如“三让徐州”、“三勘吉平”、“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

  在论文方面,张文在厦门教育学院院报上发表了《浅论聊斋志异的“三复情节”》;梁雁在泰安师专学报上发表了《论红楼梦的“三复情节”》,刘福泉,王新玲在河北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三”理论对巴金家.春.秋创作的影响》等,都较详细的研究了我国一些名著的“三复情节”,而唯独《三国演义》是个例外,故尔学生不揣浅陋,便动笔写起了《三国演义》的“三复情节”来。

  “三复情节”是中国古代小说一种耐人寻味的模式,一个突出的美学现象。

《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运用是十分成熟的。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

  一、何为“三复情节”

  首先介绍“三复”一词的出处,它最先见于《论语.先进》:

“南容三复白圭。

然后解释“三复”所表示的意义;再讲“情节”的定义:

它是指事件的形成系列或语义系列;最后借鉴杜贵晨先生的定义,概括为:

“三复情节”即指“叙事作品写人物做一件事经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设计。

其特点为:

同一施动人向同一对象作三次重复的动作,取得预期效果;每一重复都是情节的层进,从而整个过程表现为起--中--结的形态。

  二、《三国演义》中的“三复情节”分类研究

  

(一)“明写”型“三复情节”

  即“三复情节”置于明处。

“三复情节”置于明处的标志是数字“三”出现于回目,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来。

明写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连写”式和“断续”式。

“连写”与“断续”取自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结构时注意到的序列事件。

如七擒孟获是连写,而三气周瑜乃断续。

  1.“连写”式的典型例子是“刘玄德三顾茅庐”,刘备三人一连三次拜访孔明。

在一回书里把这么一个事件连续不间断叙写完毕。

  2.“断续”式的典型例子是“孔明三气周公瑾”,一气在第五十一回,二气在第五十五回,三气在第五十六回,三回叙一事,堪称断续之典范。

  

(二)“暗写”型“三复情节”

  主要是指“三复情节”隐藏在文中而不是直接出现于回目处,一般不太明显,仔细读来方可发觉。

  1.以淡化数字痕迹来叙写“三复情节”

  作者不用一、二、三标明所重复的次数,第五十三回写“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内中有“黄忠三射关云长”的情节片段,说的是攻打长沙的时候黄忠因被战马掀翻在地,云长义释之。

黄忠为报不杀之恩,接连虚拽弓弦,只字未提“第一、二、三次如何”,却把“三复情节”写的惊心动魄。

  2.以时间序列来表现“三复情节”

  张飞在葭萌关大战马超,也是用了“午后”、“歇马片时”、“夜战”三个时间名词。

便代替了一次、二次、三次刀光剑影的鏖战。

  3.以数字“三”总括一件事完成的状态的“三复情节”

  我自己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三复情节”。

它只用数字“三”来总括一件事完成的状态,这件事的过程被@@省去了。

  如“操先令许禇、曹仁、典韦领三百骑,于傕阵中冲突三遭,方才布阵。

”[4]p66这便是@@省略了发展过程的“三复情节”,第一遭、第二遭、第三遭是如何冲突的,是一个悬念式的情节。

毕竟它写的是文学艺术,我们完全可以大胆想象,这无碍大局。

如果作者换一种说法叫“许典曹三突傕阵”,用回目标示出来,再大些特写这三次冲阵是怎么的激烈,如何的精彩,也未尝不可。

  这类例子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

  三、《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成因

  分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两个方面。

  1.表层原因:

主要是指《三国演义》“三复情节”源自三国史书、平话小说及“三国戏”,例如史书:

《蜀书.诸葛亮传》载:

“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就这么一句话,这便是“三顾茅庐”的最初源头。

“三往”经过艺术加工,便成就了一个经典的“三复情节”--“三顾茅庐”。

  2.深层原因:

说起来只一句话。

即“三复情节”的关键在于一个“三”字,这个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的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古人认为“三”是“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

《老子》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渐次由一个哲学基数发展成为礼数,最终衍变成了中国人行动原则的一个定数。

那便是讲究“礼以三为成”,古代臣礼呼万岁曰:

“万岁万岁万万岁。

”重复三遍。

思考问题讲的是“三思而后行”。

喝酒要“三巡”。

等等。

在文本中反映出来,便奠定了中国“礼以三为成”的文化传统,成为了中国作家们不可@@省略的一个文化现象。

典型的有《弟子规》、《三字经》都尚三字一句。

在文本中的情节构思上也讲究“三次成一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