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55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教案

第1课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

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

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

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

(板书课题:

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

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

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学生活动

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

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

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学生活动

5.有什么发现?

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

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

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

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

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

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

电可以产生磁。

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

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考大家一个问题:

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

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第2课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大头针、透明胶

2.教师准备:

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能够产生磁”。

那么我们如果把导线绕在一枚大铁钉上,铁钉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板书课题:

电磁铁)

(二)制作铁钉电磁铁

1.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电磁铁做好了没有?

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注意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描述,指导正确的实验方法。

4.电磁铁做好以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

为什么?

(介绍磁化现象)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你们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哪里比较强?

哪里比较弱?

怎么知道的?

2.组织学生讨论:

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

电磁铁有磁极吗?

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

怎么做?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实验方法。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发现:

电磁铁是否有磁极?

南北极各在那一端?

6.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

为什么?

(1)比较磁极位置不一样的小组的电磁铁(注意电池的接法要与汇报前一致),找出2者之间的差别。

(2)讨论: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3)交流发现。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

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大头针

2.教师准备:

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直到学生看P52图片)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

你们知道磁力这么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上节课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

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

指导填写P52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

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

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

(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用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能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

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

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

并研究了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

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

把我们自己的假设也像上节课那样证明一下,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

填写P55表格。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领取实验材料。

4.各小组验证假设。

教师巡视,强调根据P56“2.准备小组的汇报发言”边实验边准备如何发言。

(三)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

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

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什么样的关系?

(四)制作强力电磁铁

1.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大家动手试一试。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过程与方法:

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

2.教师准备:

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小电动机被安装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电以后就可以转动。

你知道它为什么一通电就能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

板书课题。

(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1.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有什么?

2.学生活动。

3.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

4.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小电机里的转子部分是一块电磁铁吗?

怎么验证?

如果老师没有大头针和指南针给你们,只给你们一块磁铁,你们可以验证它是电磁铁吗?

为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按照教材P59制做实验装置。

并实验。

4.讨论:

小电动机内部的零件和结构,对于它的转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6课电能和能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铁丝

2.教师准备:

电扇、电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看来“电”的能力很强啊!

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

(板书:

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

(板书:

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

(2)风车利用了风能

(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

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

3.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

举例说明。

4.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

1.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

谁来说一说,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

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

2.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

并填写在表格里。

3.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

4.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

5.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6.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

7.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

2.教师准备:

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

(板书课题:

电能从哪里来?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

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

3.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来发电

1.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

演示发电。

2.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

3.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

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4.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

可以怎么做?

5.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6.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

7.成功没有?

让小电机发出电来的原因是什么?

(介绍机械能P61)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1.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

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

2.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

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源发电的?

3.介绍三峡发电站

第8课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

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2.教师准备:

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

它们是什么样子?

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

(煤)它来自哪里?

怎么形成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

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

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

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

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

4.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