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70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docx

高考地理每日一题

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4月10日-4月16日)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读武广高铁及湖南省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高铁韶关和郴州之间路段的单位距离造价较高,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B.地形

C.气候D.技术

2.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不理解地形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导致第1题判断失误;二是不理解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导致第2题判断失误。

1.B2.D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韶关与郴州之间地形起伏较大,所以该路段高铁施工量和施工难度都较大,单位距离造价较高。

2.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原因是该地降水多,将聚落建在洪水位以上的地方,可以防御洪水。

【解题必备】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1.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影响

表现

原因

典例

聚落的区位

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山区和高原,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

聚落的形态

平原广阔的地区,聚落多呈圆形或多边形

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我国北方的村落,合肥、成都等城市形态呈团状

山区河谷地带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

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地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水源条件;另一方面水运交通便利

我国南方的村落;兰州、西宁等城市沿河谷分布,呈条带状

由于河流分割或地形崎岖,城市由几个片区组成

地形破碎,城市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

重庆市区呈组团状分布

2.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点:

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原因:

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工程建设难度小,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城市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因此交通线路相对稠密;而西部地区情况与此相反。

(2)地形对交通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影响

原则

原因

运输方式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运输

山地、丘陵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

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重视发展水运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水运运量大、成本低

线路走向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谷地带,经过山地时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少,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居民点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保证运输安全、减小地质灾害的影响

线网密度

山区密度小

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交通运输成本高

平原地区密度大

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运输的自然障碍少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

飞机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平坦开阔、地质条件好的地方

有利于飞机的升降,且便于排水,地基较稳定

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海水或河水较深的地方

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交通线;便于船舶的进出、停靠

下图为东南亚某岛屿的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该岛屿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2)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

平方千米)。

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

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不理解气候变暖对我国西北地区冰川面积的影响;二是误以为冰川融化会造成绿洲面积增大。

1.A2.C

1.冰川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山川般的地理景观。

图示2011年冰川面积比1972年明显缩小。

气候变暖会加大冰川融化量,导致冰川面积减少。

2.若该流域冰川减少趋势不变,会导致冰川作用减弱,使冰川水资源持续减少,最终导致干旱程度加剧、流域面积和绿洲面积减小。

【解题必备】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原因

2.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4)对工业的影响

3.对策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题。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

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提取材料信息不足,对海冰资源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本题无从下手。

C

渤海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内海,气温低,冰期长,海冰资源丰富,A错误;海水资源丰富,海冰开发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B错误;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缺乏严重,海冰开发市场前景广阔,D错误;海冰需要采集及处理成淡水,因而开采成本高,C正确。

【解题必备】自然资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特征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分布的不平衡性

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某些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区域分异规律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在沉积岩地区

资源间的联系性

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数量的有限性

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各种矿产资源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

利用的发展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

以资源利用为例:

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后,以煤炭利用为主;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

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正推广利用

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发利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通过创新技术,实现了高于46%的供电净效率,而全国平均能效大约是36%

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具体如下图所示:

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2.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东南沿海地区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本题比较复杂,考生如果不根据图中的移民人数和移民占总人口比例两条曲线的关系判断人口总量的变化,很难做出正确选择;二是不能根据移民人数和人口总量推测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导致错选。

1.A2.C

1.根据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出该国1910年、1930年、1950年、1970年、1990年、2010年的人口数量约为9300万、1.25亿、1.43亿、2亿、2.5亿、3.08亿,可直接看出①图符合。

选A。

2.根据不同年份总人口数和移民人数,可以计算出不同年份该国本地人口数量,计算可知该国本地人口数量1910年约为7900万,1930年约为1.1亿,1950年约为1.33亿,1970年约为1.9亿,1990年约为2.3亿,2010年约为2.68亿。

再结合选项,可以计算出不同阶段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可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1950—1970年。

选C。

【解题必备】人口数量增长

一、人口的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

是由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

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主要特点

1.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原始型)

高低高(传统型)

低低低(现代型)

特点

出生率

较高

开始下降

进一步下降

死亡率

快速下降

继续下降,达低水平

自然增长率

低,且波动较大

逐渐降低

很低

平均

寿命

较短

上升

继续上升

进一步延长

人口增长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长

开始减缓

零增长或负增长

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后期

目前西欧发达国家

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分析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

C.2010年D.2012年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3.二孩政策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下图示意我国根据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不会判读人口结构图,或是不能从人口结构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导致判断错误;二是不能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判断人口结构的合理性,导致判断失误。

1.D 2.B

1.该图为人口金字塔图,对比a、c两个方案金字塔形状,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塔基部位,即少儿人口比重,故选D。

2.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观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太小,社会老龄化严重,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较大,不利于控制人口数量;b方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选B。

【解题必备】常见人口结构图的判读

1.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1)人口三角坐标统计图的特点

(2)人口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①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a、b、c。

②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个箭头,如上图的e、f、g。

③读出箭头e、f、g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

0—14岁为27%,15—64岁约为56%,65岁及以上约为17%。

④验证一下三个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

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及应用分析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

(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

(3)异常变化

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②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

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③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比

2.我国目前主要的人口问题

(1)严峻的人口数量问题。

(2)突出的人口质量问题。

(3)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和加速。

(4)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5)人口机械移动、流动挑战城乡和谐发展。

读左下的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示意图(含预测),回答1—2题。

1.右上图中能表示今后三十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的是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④→③

2.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我国婴儿的出生率并没有快速提高,原因是

①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人口比重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③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④社会抚养成本较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图示意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3—5题。

3.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

4.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5.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下图为某年上海户籍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比重最大的年龄段,最主要的人口来源是

A.祖籍为上海的人口B.外来务工经商人口

C.外来求学人口D.国际移民

2.今后一段时间内,为了应对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问题,上海市应当

①禁止劳动力外流 ②吸引外来人口迁入

③促进人口有序增长 ④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读图能力不足,没有判断出比重最大的年龄段外来常住人口远远多于户籍常住人口,导致无法判断出该年龄段的主要人口来源;二是不能根据示意图判断出上海市老龄人口比重,或是不了解老龄化的含义,导致错选。

1.B2.D

1.根据图像可知,20—30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最大,外来常住人口比重大于户籍常住人口,所以A错误。

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是从全国各地进入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故B正确、C错误;我国吸引国际移民的数量较小,故D错误。

选B。

2.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老龄化逐渐加剧,所以需要吸引劳动力迁入、促进人口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等。

选D。

【解题必备】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推力和阻力

①拉力因素:

主要指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来自迁入地,迁入地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工业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等因素对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②推力因素:

主要指迁出地促使人口迁出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恶化、经济落后等,促使人口向外迁移。

③阻力因素:

交通困难、背井离乡等会成为阻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思路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①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进行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②重具体: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②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3)我国人口大量迁移对城市的利与弊

①利:

补充大量劳动力,带来大量科技资源、促进城市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人口老龄化,提供大量高科技人才,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建设。

②弊:

容易导致城市的社会秩序混乱,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失业率增加。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据此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读图完成1—2题。

1.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不理解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导致无从下手;二是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足,不会根据图文资料判断某城市是否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导致判断失误。

1.D2.C

1.根据题目叙述:

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解题必备】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共同点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在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和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