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7278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docx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

 

生态旅游学--教案范文(总10页)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学

授课教师:

闵冬梅

课程所属部:

基础教学部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学

授课班级:

12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

理论课

使用教材:

生态旅游学(主编:

李俊清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教学方法与手段:

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考核方式:

考试

主要参考书:

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张广瑞.生态旅游:

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第一章生态旅游概述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和注重生态保护的旅游开发和管理者。

生态旅游学是研究生态旅游活动规律与生态环境伦理的一门学科,是生态学与旅游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2.使学生了解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生态旅游的内涵。

2.生态旅游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和讨论为主,配合启发式教学。

第一节生态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业,顺应人类文明的更替应运而生,并努力寻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迅速兴起。

它是当前各国生态学界和旅游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将成为21世纪的最新国际流行色。

一、旅游与生态学的关系

旅游是个人或集体外出旅行的一种观光活动。

它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经济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标志。

旅游即能使人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又能提高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生理需求—精神需求),诸如参观历史文化遗产(宏村、故宫等),欣赏自然风光(黄山),游泳等都是最经常性的旅游活动。

(一)在旅游中描述生态:

中国:

司马迁,徐霞客。

国外:

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等。

通过游历,研究和描述了自然现象、动物行为特征和生物进化规律。

(你在旅游中遇到猴子吃东西、打架等来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

(二)在考察生态中旅游:

国外:

海克尔在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生物改造环境(旱化与水化的演变),洪宝德在美洲做植物调查写出《热带旅游》(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的适宜月份,植物对象和动物对象等一些旅游常识,会遇到的一些现象)。

这些人所做的旅游不是生态旅游,只是通过游历总结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为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这些认识生态学规律的旅游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总结:

生态考察研究和旅游活动是结伴而生的,生态学是生态旅游的基础,二者共同点:

旅游经历。

二、生态旅游的渊源

历史上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思想根深蒂固,生态旅游为这种保护思想提供了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行为模式。

肯尼亚生态旅游:

最先以捕杀野生动植物获得经济效益,捕杀大象的主要目的是要象牙(象牙梳子、吊坠、簪子等),大象尸体遍布草原,惨不忍睹。

现在开发的生态旅游,让游客进入动物和植物保护区进行参观,和动物近距离接触,既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又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户外旅游兴趣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国际商业活动逐渐繁荣起来,为野营和徒步旅行配上积极先进的户外装置,旅游开发商的投资,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这些都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产生的原因

生态旅游(ecotourism):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正式提出。

(1)环境问题:

20世纪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代。

进入21世纪,解决旅游环境问题,关键是处理好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选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生态旅游(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骤减,水资源问题,水体富氧化,酸雨,自然灾害,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

(2)游客兴趣:

人们长时间生活在都市里,与大自然隔绝,感官变得麻木,心灵也越发沉重,人们渴望回复一种清新的感觉和真切的体会,有了了解自然,复苏心灵和完善自我的迫切要求。

并被广泛接受和欢迎。

(3)战略趋势:

保护环境,开发新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发展需求,而生态旅游就是一种绿色旅游,是指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与和谐。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发展思想。

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也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绿色革命——绿色旅游——生态旅游。

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经济驱动:

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环境,更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两种模式

生态旅游首先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迅猛兴起;为了把生态旅游推向广度和深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生态旅游政策、战略及行动计划;生态旅游不仅范围越来越广,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其体验类型也越来越复杂。

1、被动式:

欠发达地区:

发展中国家

生态旅游的最初诞生地:

1)非洲的肯尼亚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1977、1978年提出了“请用照相机拍摄肯尼亚”口号,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招揽游人,生态旅游由此而生。

2)哥斯达黎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从1970年开始建立43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

2.主动式:

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

经济发达国家主动开展生态旅游。

1)欧美国家

a:

美国:

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b:

英、法、德:

提出“森林向全民开放”。

c:

西班牙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亚太地区

a:

日本:

开展“森林浴”。

b:

马来西亚:

提出把该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c:

澳大利亚:

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开展生态旅游较为成功的国家。

d:

夏威夷群岛:

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3、我国生态旅游发展: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上,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

1)自然保护区;2)森林公园;3)风景名胜区;4)民族生态旅游区;

5)宗教生态旅游区;6)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

4、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1)主体地位日趋明显。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3)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并存。

4)客源市场日益拓宽。

(三)生态旅游的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1、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就是说,它必须涉及“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和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2、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第二节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1.国外

生态旅游是一种主题旅游,它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同时使自然资源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早期的生态旅游就是指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如丛林探险、攀岩高山等。

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

生态旅游是游客在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学习、欣赏和享受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古今文化的旅游。

世界自然基金会: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为学习、研修、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协会:

为了解当地环境、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的旅游,不改变生态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

2.国内

卢云亭:

从环境学的角度,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即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王兴斌:

从旅游类型角度,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吸引物,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普及生态意识和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迪卡斯蒂的椅子模型,生态可以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四方面的协调发展。

3.依据范畴

狭义:

指到偏僻、人迹罕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探险或考察的旅游。

广义:

包括一切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游览、度假活动。

单义:

生态旅游只是一种旅游形式或旅游思想。

双义:

生态旅游是旅游形式和旅游思想两者兼有。

4.依据内容

①定向于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旅游概念

②定向于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生态旅游概念

③定向于行为规范的生态旅游概念

④将生态旅游界定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可持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交迭部分。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强调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

从需求角度看,生态指的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从供给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实践上,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旅游规划,科学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完善监控体系,保护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为旅游者提供真正的生态旅游经历,取得旅游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

(1)生态旅游的主体是人,即旅游者。

(2)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环境,以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文化;

(3)旅游者的行为不对或尽量少的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4)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性,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5)生态旅游应具有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能提高甚至改变游客的环境观和生活方式。

总结以上对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生态学为基础2.最高境界的旅游体验3.负责任的旅游行为4.使当地居民受益

生态旅游的主体:

1.有准备的旅游者:

具有高质量的旅游经历2.接受训练的当地居民:

核心成员。

3.生态旅游经营者:

开发旅游项目4.研究者:

调查、管理和保护旅游资源。

5.政府

第三节生态旅游的特点和原则

一、特点

(一)国内外

(美国)

(1)到自然区域的旅游;

(2)对环境与文化的影响最小化;(3)培养旅游者和周围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4)通过各种途径为环境保护、研究和教育直接提供资金;(5)为当地人带来资金收益,并将经济、政治控制权交给当地社会、村庄或者企业;(6)尊重当地文化;(7)支持民众权力和民主运动。

2.陈传康(中国)

(1)应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2)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后才能真正重视自然保护;(3)应对游客进行相应的生态保护教育和宣传,经营和管理者更应重视生态保护;(4)应有一个不破坏自然的规划。

3.卢云亭(中国)

(1)范域上的自然性;

(2)层次上的高品位性;(3)利用上的可持续性;(4)内容上的专业性。

国内外对生态旅游特点分析的共同点:

强调保护、强调自然、强调参与。

生态旅游的特点(旅游者角度):

认知自然、参与公益、感悟伦理。

生态旅游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二者的角度考虑,它包括自然科学、美学、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保护大自然、实现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形式,它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尚有很大不同。

(二)特点

1.以保护为前提

生态旅游的核心是保护,最终目的是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的旅游能够可持续地发展。

当地居民:

生物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剥夺了最接近自然保护区居民对这些资源的经营权,生态旅游和当地居民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完成保护的任务。

游客:

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真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是游客的环境意识和自身素质。

2.保护原始自然的风貌

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环境,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奇、求知,表现特定的生态环境特征、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环境。

3.公众的参与:

生态旅游者的参与;当地居民、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的参与。

4.科学性:

生态旅游的过程贯穿生态学原理。

5.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景区开发、游客性质规模等。

6.高境界性:

达到三种境界、修养身心、天人合一的境界。

7.遵循“非零和”游戏原理:

双赢:

人与环境。

人们到自然环境中旅游,陶冶自身情操,得到了环境的教育,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并保护了环境。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1.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

经济欠发达国家被动开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的最初诞生地:

1)非洲的肯尼亚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1977、1978年提出了“请用照相机拍摄肯尼亚”口号,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招揽游人,生态旅游由此而生。

2)哥斯达黎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从1970年开始建立43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

2、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

经济发达国家主动开展生态旅游。

1)欧美国家

a:

美国:

黄石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b:

英、法、德:

提出“森林向全民开放”。

c:

西班牙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亚太地区

a:

日本:

开展“森林浴”。

b:

马来西亚:

提出把该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c:

澳大利亚:

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开展生态旅游较为成功的国家。

d:

夏威夷群岛:

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3、我国生态旅游发展: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上,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主要有:

1)自然保护区;2)森林公园;3)风景名胜区;

4)民族生态旅游区;5)宗教生态旅游区;6)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

4、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1)主体地位日趋明显。

2)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3)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并存。

4)客源市场日益拓宽

第二章特种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观光农业的概念以及发展背景2.了解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观光农业的基本知识,对各种观光农业的目标定位进行区分,对一个观光农业的功能分区进行区分。

能力目标:

依据本章所学知识,对不同类型观光农业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能动态分析观光农业出现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观光农业旅游的概念

一、生态农业是观光农业的前提条件

生态农业的特点:

1.追求高经济效益(郊区农业功能:

经济、生态和社会)

2.完整的生态过程(耕作制度)

3.集约型、高效性(立体农业、桑基鱼塘)

二、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的兴起

(一)历史的背景

城市病;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村经济发展寻找出路;农村地区贫困

(二)发展概况

19世纪阿尔卑斯山区、美国和加拿大的落基山区最早

1865年,意大利“农业旅游全国协会”组织城市居民农夫山泉有点田

目前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中国台湾规范化发展

1.日本

亚洲最早之一几种类型

综合性观光农场、观光农园、教育农园、民俗农庄

此外还有市民农园、农业公园、观光农场、森林旅游、农村修学旅游、亲水公园等多种形式与种类。

(1)综合性观光农场:

利用乡村的森林、小溪、草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小土屋、露营区、烤肉区、戏水区、餐饮区、体能锻炼区及各种游憩设施等,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性观光场所和服务。

(2)观光农园:

在城市近郊,主要是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园、茶园等,采用发达的农业栽培技术培育出一些名、特、优、新的农作物品种让游客自己亲手摘果、摘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生活乐趣

(3)民俗农庄:

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景观和当地民俗文化,让游客自然的接触、认识和体验农村生活。

在维护整体农村自然景观的原则下,仿建农庄设施,以乡村特有的日然宁静的气氛,给游客体会农村闲适的生活,体验其中浓厚的乡土风情

(4)教育农园:

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体验书本知识的活动场所。

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极具教育内涵,所以教育农园以接待学生修学旅行为主。

2.法国

传统习惯种植蔬菜为乐

法国农场三大类型:

美食品尝、休闲、住宿。

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露营农场。

法国巴黎城郊建有许多观光果园,专供游客观光、品尝、品酒休闲

3.韩国

韩国政府出资建设所有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电缆,吸引企业投资所有的娱乐设施,银行低息贷款。

韩国政府把发展绿色农业作为促进发展的新方案。

农林渔业、农家民房、农家西餐厅、加工直售农产品、体验农林渔业等。

目前的观光农业,主要在于或用于农村资源、防止地区人口流失或当地其他资源要素。

4.美国

观光休闲农场集观光旅游和推广科普知识

常规与特色结合如绿色食品展、榨果菜汁、乡村音乐会、破冰垂钓比赛等;饲养小动物放养到果园里,欢迎小朋友去亲近、喂食。

政府支持,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法规,如要求农场必须设置流动厕所和饮用水源,露天厕所则需提供消毒水。

规模东部地区观光农场1500多家;2000年夏威夷全州有5500家农场从事农业旅游,全州农业旅游产值达到2600万美元,其中1/3来自农产品的直接销售;华盛顿10处大型郊游区

5.马来西亚

1985年建立农林旅游区,科技示范和生态保护样板。

区内设有鱼池、果园、菇房、稻田、花园、植物园、禽场、畜场、野餐区、四季馆、灌木林区和雨林区等兼具公园和迪斯尼等名园的部分特点,突出自然属性。

马来西亚发展花卉旅游业。

7月2日至9日定为一年一度的“花卉节”,在花卉节期间举行各种活动,1994年旅游业成为了排名第三的产业。

1995年,马来西亚成功的举办了国际花卉展销会,成为东南亚地区具有权威的国际花卉展。

6.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地区到20世纪末,普及阶段,其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化。

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荔枝采摘园

20世纪90年代观光农业园在许多大中城市迅速兴起

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

二观光农业的特征

1.生产性提供绿色和特色农产品

2.观赏性农作物、林草、花木和饲养动物具有观光功能。

3.参与性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4.文化性具有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

5.娱乐性娱乐宫、游乐中心、表演场

6.市场性观光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

第二节观光农业旅游的规划

一、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主要有以下3种

1.观赏型旅游模式。

2.实践型旅游模式。

这种旅游模式以亲生体验为特点,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品尝型②操作型③学习型

3.综合型旅游模式,体验“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房、赏农家景、享农家乐”的生活方式,以获得在城市中体会不到的乐趣。

二、观光农业项目的定位

(一)目标定位:

贴近自然、廉价且利于健康的修养生活。

(二)形象定位:

观光农业市场开拓、实现成功营销第一步。

依托本地的主要旅游资源,突出特有的区域个性和旅游者的市场利益点,还要不断提升主题形象

山东临沂市

开发“绿色旅游产品”,树立“绿色沂蒙,休闲养生”形象。

以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优越的水热自然条件,使临沂成为特色鲜明的农特产品生产基地。

广州新荔湾

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西关文化旅游品牌路线,把新荔湾的形象定位为“商贸文化旅游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引导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三、获利方式与途径

门票收入;采摘收入;度假休闲收入;场地出租收入;餐饮收入;当地农产品收入

地方特色工艺品开发及销售收入

四、观光农业的类型

按观光农业结构,8种类型

1.观光种植业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

2.观光林业

具有观光功能的人工森林、天然林地、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为游客观光、野营、探险、避暑、科考、森林浴等提供空间场所。

3.观光牧业

具有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人提供观光和牧业生活的风趣和乐趣。

如奶牛观光、草原放牧、马场比赛、猎场狩猎等各项活动。

4.观光渔业

利用滩涂、湖面、水库、池塘等水体,开展具有观光、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如参观捕鱼、驾驶渔船、水中垂钓、品尝水鲜、参与捕捞活动等,还可以让游人学习养殖技术。

5.观光副业

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

如利用竹子、麦秸、玉米叶等编造的多种美术工艺品;南方利用椰子壳制作的兼有实用和纪念用途的茶具,云南利用棕榈编织的小人、脸谱及玩具等,可以让游人观看艺人精湛造诣或组织游人自己参与编织活动。

6.观光生态农业

建立农林牧副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健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良好生产环境的场所,形成林果粮间作、农林牧结合、桑基鱼塘等农业生态景观,如珠江三角洲形成的桑、鱼、蔗互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景观典范。

7.高科技农业园

应用农业高新科技手段,如组织培养和杂交育种等,突出各种无公害的珍惜蔬菜、果品和观赏花卉,成为融农业生产、农艺奇观、旅游和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艺园

8.民俗文化园

利用乡村特色地域文化或风俗习惯、节庆活动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和农场,开设农家旅舍、建立乡村休闲民俗农庄,让游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开展度假、修学、观光、体验生态等旅游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