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7466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2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docx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

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

社会评估报告

二〇〇七年三月

项目主持单位: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赵立欣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主持人:

张艳丽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编写人:

张艳丽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社会学硕士

蒋爱群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社会学教授

参与研究人员:

王爱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经济学学士

李冰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经济管理双学士

徐蕾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社会学硕士

张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社会学硕士

1.导言

1.1项目简介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多数地区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农村环境呈现脏、乱、差的现状。

长期以来农民生活用能主要依赖薪柴和煤炭,自然资源耗竭,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燃料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把其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的一条合理有效途径。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世行贷款支持中国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把沼气建设与改圈、改厕、改厨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种植业、养殖业结合起来,建设高效庭院生态庭园模式,从而改善项目区农户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促进农业经济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

1.1.2项目规模和建设内容

世行贷款“生态家园”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组织实施,将在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广西5个省(市、区)的64个县实施,项目将涉及461乡3047个村,直接受益农户达53.865万户。

项目实施后,每个项目村的沼气入户率将达到80%。

该项目总投资为26亿元,其中世行贷款1.2亿美元。

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体化生态农业系统建设。

建设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庭院生态模式户,包括建沼气池、发展生态水果、蔬菜、饲料作物及生态畜牧水产养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改厨、改厕、改圈、改水等工程,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2)项目区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有农村能源生态技术和农牧业推广服务体系。

主要用于县、乡、村三级有关技术支持服务所需的设施设备和有关培训,进行应用研究等。

(3)项目实施管理和监测评价能力建设。

完善项目实施、管理和监测评价有关的设施和设备,对项目管理部门有关人员进行项目实施、监测评价、资金管理、支付、采购、报账、外语等方面的国内外专业技术培训和考察。

此外,本项目的实施将使农户的能源使用结构发生变化(沼气将替代秸秆、薪柴和煤等化石燃料),因此,项目中还将积极争取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支持。

根据资源条件、产业发展、审查选择与自愿贷款的原则,本项目拟定在安徽、广西、湖南、重庆和湖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64个县(市、区)实施,项目区位于5省境内沿江沿河平原和缓坡丘陵地区,是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但农户生活用能依赖薪柴,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动植物废弃物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1)安徽省

安徽省初步选定在合肥、铜陵、六安、安庆、宣城、池州、滁州、黄山8个市中的18县,分别是:

肥东县,铜陵县,贵池区、青阳县,全椒县、天长市,宜秀区、太湖县、怀宁县,霍山县、霍邱县、寿县,广德县、宁国市、泾县、绩溪县,黄山区、黟县等。

将涉及157个乡(镇)420个村,受益农户达92800户;

(2)湖南省

湖南省初定确定18个项目县(市、区),分别为:

望城县、宁乡县、湘阴县、澧县、临澧县、衡南县、常宁市、湘潭县、零陵区、冷水滩区、临武县、宜章县、隆回县、武冈市、永定区、慈利县、花垣县、攸县。

将涉及102个乡(镇)586个村,受益农户达90000户。

(3)湖北省

湖北省初步确定恩施州8个项目县,分别为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利川市、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将涉及88个乡镇1300个村,受益农户达200000户。

(4)重庆市

重庆市初步选定在万州、涪陵、长寿、江津、合川、云阳、开县、忠县、璧山、武隆、梁平、垫江等12个项目县(市、区),将涉及50个乡296个村的75000户。

(5)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初步选定8个项目县(区),分别是:

恭城县、平乐县、兴安县、苍梧县、富川县、陆川县、博白县、防城区。

共涉及64个乡(镇)445个村,直接受益农户80850户。

1.2项目社会评估简介

为考察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世界银行要求农业部对该项目进行社会评估。

此次社会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调查,收集预定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和目标群体的各方面信息,为下一步的项目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数据,以确保今后项目的顺利实施。

按照世行提供的任务书,此次社会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A.评估并阐明农户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原因;

B.搞清目前有什么因素阻碍农户参加与本项目相类似的活动;

C.确定项目对不同受益群体的效益(及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并对提高项目效率(降低不利影响)提出建议;

D.分析并提出确保弱势群体(包括少数民族)主动参与项目的途径;

E.为项目在村级开展提出宣传策略和促进受益群体参与的指导方针;

F.为项目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基础的社会指标。

对即将实施的项目进行社会评估,是用社会研究的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而对项目区“影响项目设施的社会因素”和“项目实施可能给当地社会及受益人群带来的影响”这两方面内容做出分析、判断。

为保证评估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在进行评估时运用了多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力求使各种方法所得到资料、数据能够互相补充、印证,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

在实地评估时,主要应用了以下几种调查方法:

(1)文献法(二手资料法)

文献法是通过查阅文献并对其所含的信息进行研究、归纳、分析,进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方法。

无论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文献法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

由于我们的实地调查只能在有限的项目点进行,必须借助文献资料来更多地了解有关项目背景和5个省所有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基本信息。

出发前,评估组从农业部有关部门收集了关于本项目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以期对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和项目目的、内容等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实地调研计划、设计出问卷和访谈大纲。

同时,为全面了解5个省所有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基本信息,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查阅并收集了5个省、县、乡等各级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项目相关资料。

(2)深入访谈法

访谈,是通过与被调查者深入交谈来详细了解情况、获取信息的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当事人的感受、态度、观念等不便于定量的信息,也有利于发现一些真实的情况和问题。

在此次实地调查中,我们在省、市、县访问了各级项目管理、实施人员,在样本项目村分别访问了村干部和村民,包括已经使用沼气和尚未安装沼气的农户。

(3)参与式农村调查法(PRA)

为了让项目区受益群体参与到这次社会评估的过程中,使我们能获得更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在这次实地调查中还应用了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包括:

绘制项目区季节日历和两性时间利用图,讨论农事劳动和家务劳动分工,就沼气的建设、使用和即将开始的生态家园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焦点讨论等,也使用了一份简短的访问式问卷。

(4)实地观察法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运用观察法获得了一些直观的、感性的社会信息,包括村容村貌,农户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有沼气户和无沼气户的生活环境对比等。

项目计划在安徽、广西、湖南、重庆和湖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4个县(市、区)实施,但这次社会评估要考察的内容广泛,且时间很紧,评估组不可能对所有的项目县、村进行调查,经与农业部外经中心协商,共同制定出调查点选择标准(见附件2),并按照此标准选择了并按照此标准选择了5个项目省的9个县15个乡(镇)的15个代表性较强的村作为实地调查地点,其中安徽省5个村,湖南省2个村,湖北省2个村,重庆市3个村,广西3个村,具体调查地点详见表1-1。

表1-1:

社会评估调查地点

市/州

区/县

乡镇

安徽省

安庆市

太湖县

晋熙镇

刘羊村

城西乡

幸福村

池州市

贵池区

观前乡

园林村

墩上镇

团结村

梅村镇

肖坑村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县

零溪镇

象嘴村

永定区

沙堤乡

好坪村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县

顶寨乡

双拱桥村

小村乡

小村村

重庆市

壁山县

福禄镇

斑竹村

合川市

太和镇

亭子村

大石镇

苟桥村

广西壮族

自治区

贺州市

钟山县

两安瑶族乡

竹梅村

红花镇

鹅柳村

梧州市

苍梧县

新地镇

题甫村

评估组在到达每个省后,首先访问了省项目办、能源办等相关部门,了解了各省项目概况,收集了必要的二手数据和资料;到每个样本县(市、区)也首先与县政府、项目办、农业和能源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了解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然后深入样本村进行深入调查。

评估组在每个样本村的调查大致分三个内容:

首先,向干部了解该村的基本社会经济情况;第二步,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代表中包括男性和女性、贫困户,以及有沼气和没有沼气的农户),就一些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并作季节日历;然后在村庄中进行实地观察,并分别到有沼气和没有沼气的农户家中访问(包括进行两性日常时间利用调查)。

从2006年8月4日至8月14日,评估组分为2个调查小组,先后对上述项目点进行了实地调查、评估。

具体日程安排如下表:

表1-2社会评估调查日程安排

时间

第一组日程

第二组日程

8月4日

星期五

Ø北京到安徽合肥,会见省项目办;

Ø到安庆市太湖县,与县项目办座谈

8月5日

星期六

Ø到晋熙镇刘羊村调查

Ø到城西乡幸福村调查

8月6日

星期日

Ø出发去池州市;

Ø与池州市、贵池区项目办和有关部门座谈;

8月7日

星期一

Ø到观前乡园林村调查

Ø到墩上镇团结村调查

Ø北京到重庆市,会见市项目办;

Ø到合川市,与市政府、农业局、项目办、能源办等部门座谈

8月8日

星期二

Ø参观“安徽省生态家园示范村”梅村镇肖坑村

Ø返回合肥,飞湖南长沙

Ø到合川市太和镇亭子村调查;

Ø到大石镇苟桥村调查

Ø前往壁山县

8月9月

星期三

Ø与省项目办、能源办座谈,收集资料;

Ø前往张家界市

Ø到慈利县零溪镇象嘴村调查

Ø与壁山县政府、项目办、农业局、

能源办等座谈;

Ø到福禄镇斑竹村调查;

Ø晚上前往广西桂林市

8月10日星期四

Ø与慈利县政府、农业局、能源办和其它项目相关机构座谈

Ø到永定区郝坪村调查

Ø上午桂林到钟山;

Ø下午与自治区项目办、能源办负

责人,县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办、能源办负责人座谈

8月11日星期五

Ø从张家界市到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

Ø与县政府、县项目办及其他相关部门座谈

Ø到两安瑶族乡竹梅村调查;

Ø到红花镇鹅柳村调查;

Ø由钟山县前往苍梧县

8月12日星期六

Ø到顶寨乡双拱桥村调查

Ø到小村乡小村村调查

Ø上午到新地镇题甫寸调查;

Ø下午与苍梧县项目领导小组、项

目办、能源办负责人座谈

8月13日星期日

Ø整理调查资料

Ø作补充调查

Ø由苍梧返回桂林

Ø桂林返回北京

8月14日星期一

Ø从恩施经武汉返回北京

1.3主要发现和建议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组获得以下主要发现:

1)世行贷款“生态家园”项目通过在5省64个县53.865万户推广以沼气

为纽带的庭院生态模式,将会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减轻妇女家务劳动强度、减少疾病发生、增加就业、促进相关组织发展和相关机构能力建设等方面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2)5省64个县在自然气候、资源条件、技术力量、社会经济、组织机构等

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基础,适合发展该项目。

3)在选择项目受益户时,优先考虑了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农户。

经调查发现,项目涉及的主要少数民族群体包括土家族、苗族、壮族、瑶族、白族、佘族回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超过40万(湖北28.46万),占总受益人口的约17%。

尤其在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广西、湖北和湖南,均优先考虑了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农户:

湖北恩施州作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8个少数民族县、88个少数民族乡、1300个少数民族村被纳入了本项目,少数民族项目户占40%以上;广西8个县的64个乡(镇)445个村,受益总人口为40.3903万人,其中瑶、壮等少数民族人口达到6.6255万人,占受益总人口的16.4%,有些项目村还为少数民族村,例如我们调查的两岸瑶族乡竹梅村,受益农户均为瑶族人口;湖南省有18个项目县,其中土家族、苗族人口相对集中的有花垣县、慈利县和永定区等3个项目县,项目受益农户主要为土家族和苗族。

4)在调查的15个样本村,有6个村为少数民族自治或多民族混合村,占样本数40%。

包括广西两岸瑶族乡竹梅村、红花镇鹅柳村,湖南湘西的郝坪村、象鼻嘴村,湖北恩施的小村村、双拱桥村。

5)通过对5省9个县15个村的实地调查发现,项目区农户对该项目持非常欢迎的态度,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

6)任何项目的实施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本项目潜在的风险包括管理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受益群体风险。

7)如果项目在选择受益农户、贷款发放回收管理、项目组织实施等方面管理不规范,可能带来消极的社会影响,造成弱势群体边缘化,使部分受益农户产生依赖心理,使部分项目区负债累累从而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当然,通过比较完善的项目设计和高质量的项目管理,可以减低项目的风险,也能避免对社会区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

因此,评估组给项目设计和实施提出一些建议,包括:

1)根据公平发展的原则,项目办应与社区成员商讨确定项目受益者。

建议应包括智力正常、有劳动能力、愿意积极参与项目活动的贫困户。

2)在项目开始要明确规定给农户项目款项的性质。

如果是补贴,就应该更向贫困者、妇女和少数民族家庭倾斜;如果决定是贷款,须在项目设计中对贷款发放、管理、还贷的程序、规则做出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上参见3.4,3.5.2,4.2)。

3)建立参与式的项目实施、管理机制。

使项目受益人在项目周期的各个环节——从项目设计、实施、管理、监测到评估——都能有发言权并参与决策(参见4.3)。

4)加强项目管理机构(项目办)和贷款管理机构(财政或银行)间的沟通和合作,避免把“贷款项目”简化成“贷款”。

应该使贷款真正成为促进受益户发展的资源和手段。

另外,各省级项目办、各地区项目办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渠道,定期开展交流和座谈会,借鉴成功经验,吸取不足和教训。

5)加强项目宣传和培训。

对农民的培训应注重效果,在时间、地点、内容上都以他们的需求为依据;对妇女和少数民族可组织专门培训。

对项目办人员除进行财务管理和技术方面培训外,建议增加发展理念、社区工作方法和项目监测、评估培训(以上参见3.5.4,4.2)。

2.项目区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分析

2.1广西项目区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疆,在这里聚居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和仡佬等12个民族,共有人口4633万。

少数民族人口1800多万人,约占39%,其中壮族人口15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32.6%。

广西地貌成一盆地状,全区以山地为主,占全区面积的68.42%。

广西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充沛。

降雨量虽多,但在时空和地域上分布不均,干湿季节明显。

夏季常发生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很严重,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全区现有耕地面积3972.92万亩,人均耕地0.78亩,中低产耕地占77%。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经济基础落后、等历史原因,该区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村人口贫困面较大,现有国家重点扶贫村4060个,占全区村委会总数的27.3%,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达百万以上。

全区人民尤其是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每万人中的大专以上学历和科技人员人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

广西地区以亚热带为主,农民有家家户户养猪的习惯,原料丰富,是我国沼气发展最适宜区之一。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地区大力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十五”期末已建户用沼气273万户,沼气入户率达到34.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2%。

同时,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把沼气建设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相结合,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西已形成了健全的农村能源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广西区各县均有农村能源办公室,全区共建1073个农村能源推广机构,从业人员达3475人,持有国家“沼气生产工”证书的有8043人。

综合考虑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项目要求,广西初步在桂北、桂中、桂东等区域内确定恭城县、平乐县、兴安县、苍梧县、富川县、陆川县、博白县、防城区等8个县(区)为项目实施区域,项目县共辖105个乡1263个行政村,总农户105.4098万户,其中贫困户8.4194万户,占总农户的7.99%;总人口453.3077万,其中女性212.1563万人,占46.8%;贫困人口33.746万,占7.44%;少数民族人口41.9396万,占9.25%,主要为壮族、瑶族和苗族。

具体情况参见附件6.5。

8个项目县在沼气发展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现共有用沼气65584户,入户率为28%。

各县沼气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基础较好的县有恭城、苍梧、平乐、兴安等县,沼气入户率在20%以上,其中恭城县沼气入户率达到了68%,发展速度较慢的是防城区、博白县和陆川县,沼气入户率不足10%。

各县沼气发展具体情况见附件6.5。

项目将涉及8个县的64个乡(镇)445个村,直接受益农户为8.085万户,受益人口达到40.3903万人,其中女性人口19.1205万,约占47.34%;瑶、壮等少数民族人口达到6.6255万人,占16.4%;贫困人口4.8427万,约占12%。

具体情况参见附件6.5。

评估组在全面了解了8个项目县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对代表性较强的钟山县和苍梧县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为下一步项目村的调查提供了大量背景资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钟山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钟山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全县行政区域面积1858平方公里,辖12个镇和2个瑶族乡,137个行政村,10个社区,2472个村民小组。

2005年末总人口47.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瑶、壮等少数民族6.76万人。

钟山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6oC,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基础设施较好,是国家农业部指定的柑橘生产优势区、全自治区首批通过认定的无公害水稻和蔬菜生产县之一。

该县是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农业大县,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动植物废弃资源为沼气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8元。

项目计划在钟山县的凤翔镇、两安乡、红花镇、同古镇、钟山镇、公安镇、清塘镇等7个镇实施,共涉及25个村,直接受益总农户15497户,受益总人口76499人,其中女性36793人,占总人口的48%;少数民族7124人,占总人口的9.3%。

贫困农户1451户,6161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9.4%和8.1%。

(2)苍梧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苍梧县位于广西东部,浔江、桂江汇合处,北回归线从县境中部通过。

全县现辖12个乡镇,193个行政村,总人口57.99万人。

现有农户数12万户,农村总人口51.57万,其中女性23.94万人,占46.3%,农村劳动力27.9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4%。

苍梧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7oC,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苍梧县是一个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农业大县,200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3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86万公顷,约占73%,主要种植水稻、大豆、红薯、花生、木薯、蔬菜、水果、茶叶等;养殖业主要为养猪、养牛、养羊、养鱼等,2005年末生猪存栏21.11万头,牛存栏1.5万头,羊存栏0.3万头,家禽存栏211.99万只,年肉类产量达3.95万吨。

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动植物废弃资源为沼气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时沼液、沼渣可作为优质肥料用于农作物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项目计划在该县的大坡、广平、新地、龙圩、沙头、石桥、岭脚、京南等8个镇实施,共涉及60个行政村,直接受益总农户4.2782万户,受益总人口19.2922万人,其中女性9.046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7%;瑶、壮少数民族1095人,约占总人口的0.6%。

贫困农户3547户,1.3725万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8.3%和7.1%。

项目区自然条件较好,交通相对便利,农民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高。

截至2005年底,项目区已建有沼气池1.0859万座,沼气入户率为25.4%,项目建成后,入户率可达60.4%。

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少数民族类型、农业发展特色等因素的多样性,评估组采取抽样调查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钟山县两安瑶族乡竹梅村、红花镇鹅柳村和苍梧县新地镇题甫村作为样本村,通过与村民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等方法,对三个村的的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及有关信息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三个村各具特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族文化差异较大,竹梅村为瑶族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鹅柳村壮族、汉族、瑶族混居,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题甫村多数为汉族人口,农业生产较为发达,这三个村在广西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两岸瑶族乡竹梅村

两安瑶族乡地处钟山县西北部山区,与县城有24公里的通车距离,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以上,下辖6个村委。

竹梅村位于两岸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多公里,距县城40多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0多户,1043人,均为瑶族,90%以上农民为小学文化程度。

该村属于典型的西部多山丘陵地带的贫困山村,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100多亩,人均耕地0.6-0.7亩。

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木薯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仅占很少一部分。

200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户均年收入不足650元的特困户有40户,低保户200户,2001年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村”。

瑶族婚俗中招赘习俗较为普遍,据调查,竹梅村有30%的农户为男性嫁入女方,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婚俗习惯,使瑶族男女地位平等,也解决了双方家庭的后顾之忧问题。

为了解该村不同性别的生产和生活参与状况,我们运用PRA方法对性别劳动分工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表2-1可以看出:

第一,男性主要从事采松脂、跑市场、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妇女参与程度相对较少;第二,养殖活动、旱地生产主要由女性承担,女性也开始参与市场活动;第三,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女性主要承担家务劳动不同,瑶村的家务劳动由男、女共同承担。

综上所述,男性不但主要农业生产、林副业生产、跑市场等重体力活动,也和女性共同承担砍柴、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劳动,劳动强度比妇女繁重,妇女生活相对轻松自在。

表2-1:

竹梅村性别劳动分工分析图表

活动

旱地生产

水田生产

养殖

市场

家务

采松脂

背柴

男性

妇女

√√√

√√√

√√√√

√√√

√√

√√

√√

√√√√

√√

√√

注:

“√”号越多,表示承担的劳动量越多。

农户贷款主要途径是通过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