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概论1 2 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7516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学概论1 2 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概论1 2 3.docx

《教学概论1 2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概论1 2 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概论1 2 3.docx

教学概论123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语言教育学科下一个分支学科(有争议)

核心内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不同看法和争论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一、有关语言的几个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2)母语和外语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4)目的语

(5)族际共同语

(6)标准语和方言

(7)双语、多语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用得最多的术语。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母语和外语

⏹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第二语言一定是外语吗?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和“母语”可以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目的语

⏹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族际共同语

⏹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之间需要一种共同的交际工具,如美国人口的组成包括了世界上很多民族,英语就起着族际共同语的作用。

俄国-俄语。

中国-汉语。

标准语和方言

⏹标准语是作为全民族交际工具的规范的民族共同语。

通常是在一种地区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如普通话是汉语的标准语。

⏹方言是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某个地区使用的话。

汉语有几大方言区?

双语和多语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就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

(5)对外汉语

 

第二节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陆俭明:

“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

所谓“让外国人学习好、掌握好汉语”指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使外国学生能运用汉语进行不同层次的交际和交流,具备不同目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

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

(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规律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和学双方)

⏹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认知规律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

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

(二)对外汉语学科建设

包括学科性质、学科任务、学科地位、学科结构体系、学科研究、学科人才培养、学科规划等

作为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

1.使汉语学习热进一步升温、吸引更多留学生来中国

2.狠抓学科建设、加快编写适合不同国家的教材

3.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

4.增加科研投入

5.大力宣传推广汉语水平考试

6.研究好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及时调整策略

7.多派教师到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开拓国外办学市场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陈昌来)

现代教育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都十分关注“如何学”,语言教学研究的重心已经从“怎样教”向“如何学”转移。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三层含义(决定了学科性质):

⏹一是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或过程,即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对外)

⏹二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汉语)

⏹三是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教学

(1)首先是语言教学。

⏹正确处理文化因素教学

⏹不同于语言学教学

(2)是第二语言教学

与母语文教学应严格区分

学校(中小学)里的母语教学都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或初步掌握了母语的听说甚至是读写技能并具有相当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的母语教学称为语文教学。

⏹(3)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汉语是教学内容

有着本身的特殊规律

汉语的特点也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4)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

外国人是教学对象

与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同

文化差异、冲突必须予以重视

⏹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我国母语文教学、我国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应该理顺。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特点)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听说读写)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难点和重点)

(1)汉字是多数外国学生尤其是西方学生学汉语的难点

(2)语音上,声调、轻声、儿化、语流变调、平翘舌、u-ü、送不送气等是难点

(3)词汇中的同义词、同音词、多义词、连绵词、成语、惯用语等是难点,汉语与其他语言可对译词的同中有异的用法也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最容易出现偏误的地方

(4)语法中,实词的多功能性、量词、语气词、助词、补语、各类特殊句式、语序、介词、方位词等是难点

(5)汉语语感如何培养是难中之难。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

是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是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与争论

一、“小儿科”论(“学科否定论”,六七十年代)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80后90初)

三、“应用语言学学科”论(传统的看法)

四、学科定位——语言教育学科(刘珣)

本章思考题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之异同?

⏹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的比较?

⏹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

(1)起点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

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2)第一语言的影响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可以产生正迁移,也可能起负面的作用。

充分利用正面影响,预防或排除负面影响,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问题。

⏹(3)文化冲突

⏹由于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

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扫除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第一语言教学中不存在此问题。

⏹(4)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

对象是儿童,为了生存,是本能需要。

⏹第二语言教学:

相当部分是成年人,目的多样,使得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2、“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有区别吗?

具体的区别是什么?

⏹对外汉语语言学研究与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区别?

(刘p16)

⏹①目的不同

⏹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所以应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培养交际能力,而不是大量讲理论。

⏹②教学内容

⏹语言学教学:

⏹A.学习语言四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

(96年填空)

⏹B.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语言教学

⏹A.学习言语技能:

听、说、读、写。

要掌握言语技能,主要是掌握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受语用规则、语言规则制约。

⏹B.学习相关文化知识:

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国情。

⏹③教学原则:

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学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些。

⏹④教学方法:

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语言学教学注重逻辑、规律。

⏹⑤教学技巧:

……

⏹3、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①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②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③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④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⑤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回顾

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一、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1950-1977)

1.初创阶段(1950-1961)

本学科最早的一篇论文:

1953年周祖谟《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

⏹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

1958版《汉语教科书》

⏹我国专门培养对外汉语师资的最初模式:

中文+外语

2.巩固阶段(1962-1966)

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

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2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

⏹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2)北京语言学院(1965)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96)北京语言大学(2002)

3.恢复阶段(1972-1977)

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

二、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蓬勃发展阶段)(1978至今)

1.建立了国家专门的领导管理机构

⏹1987年成立

⏹由国家教委、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国家语委及北语(98年取消)等单位有关领导组成(98年增加财政部、发改委、对外经贸部)

⏹常设机构:

国家汉办

2.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制

(1)有了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

78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四年制现代汉语本科专业;

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

97年北语建立了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专业

(2)非学历教育有了新的类型:

 

⏹开办短期进修班

⏹接收高级进修生

⏹广播、函授、多媒体、网上中文、远程汉语教学等形式

3.研制并推行汉语水平考试

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03年起开始研发:

少儿HSK、商务HSK、旅游HSK、文秘HSK

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4.开展较为广泛的国际交流

政府渠道派出

⏹互派代表团、国外企业邀请、校际交流、应邀参会、邀请外国学者来讲学

5.确立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6.创立专门学术团体、学术机构和科研机构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北语的世界汉语教学交流中心

⏹北语的语言教学研究所等等

7.创办专业刊物,成立专业出版社

8.开始培养专职对外汉语师资

9.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开展教学理论研究

10.基础理论研究得到了重视

11.教学法研究开始深入、全面的发展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趋势

一、国家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加强

二、教学体制不断完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三、汉语水平考试进一步推广,研发力度加强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更加广泛

五、建立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汉语中心

六、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七、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

八、教材开发有了新的突破

九、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评优工作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一、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3、语言有生成性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1、历史比较语言学-语法翻译法

⏹2、结构主义语言学-听说法、视听法

⏹3、转换生成语法-认知法

⏹4、功能主义语言学-交际法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

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2、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

⏹3、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

⏹4、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

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1)语法方面

⏹汉语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名词不用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时、态来变位。

如:

“我去学校”。

主语可以改变为“你、他、她、你们、他们、我们”,时间可以加上“现在”、“明天”、“昨天”等,而谓语总是“去学校”,不需要任何变化。

而印欧语言有很多屈折变化。

英语:

I/You/Theygototheschool.

⏹He/Shegoestotheschool.

⏹go/goes/went/gone/going

(2)语音方面

⏹汉语的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界限分明。

汉语只有四百多个基本音节,加上四声的区别一共也只有1200多个音节。

(3)词汇方面

⏹汉语的词音节少,便于记忆;

⏹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由大多数本身就能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结合而成,词义与语素义有关,也便于记忆(如冰鞋、手套、一月)。

⏹而其他语言则没有汉语词汇的这一特点,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单纯词,需要死记

(如skate、glove、January)。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1)语法方面

⏹汉语语法重“意”而不重“形”,体现了意合为主、隐性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等特点。

学习的难点:

⏹1)汉语的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

⏹2)词类有多功能性,因为与句法成分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不对应;

⏹3)双音节化的倾向影响到语法形式。

如“飞到天上、生于泉州”是述补还是述宾结构?

⏹4)句法结构中松散的主谓结构和大量的述补结构

⏹5)“把”字句、无标记被动句等特殊的动词谓语句。

如:

我把书丢了。

大楼盖起来了。

/门锁上了。

/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2)语音方面

⏹汉语语音最大难点是声调。

⏹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汉语音节虽少,但有过多的同音形式需要区分。

(3)词汇方面

⏹汉语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的固定的四字成语,现代汉语中还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词语。

这些给学习者增加了词汇学习的负担。

(4)汉字

⏹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

汉字难认难记难写。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定义:

教学原则p94

⏹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订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定义:

教学方法p98

⏹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

⏹根本指导思想是“启发式”。

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第一节心理学基础

⏹“关键期”(“临界期”)假说p105

⏹行为主义p114

⏹“刺激—反应—强化”模式p115

第二节文化学基础

一、语言与文化

⏹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大C文化和小C文化

⏹2.文化的特征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A.语言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C.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成员是靠语言交流共同发展文化

⏹D.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该民族的文化。

二、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特点p122

⏹2.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四个阶段

⏹“文化震荡症”\”文化休克”

⏹3.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4.交际文化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这种交际行为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A.词汇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

对应词的有无;对应词的词义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褒贬;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多少……

⏹B.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

词形变化的有无;句子的组织方式不完全相同;方位、数量、顺序等的表达方式的不同……

⏹C.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

称呼、问候和道别;称赞和批评;自谦和自卑;邀请和应邀;隐私和禁忌……

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四个阶段

⏹A.观光期(蜜月期)

⏹B.挫折期(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

⏹C.逐渐适应或调整期

⏹D.接近或完全复原期(适应期)

三、文化教学三层次

⏹语言的文化因素:

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专门性文化知识

四、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最大的特点是重意合而不重形式。

⏹汉语的意合性必然带来语言结构的灵活性和简约性。

⏹构词上:

词根复合法

⏹兼类词

⏹词语位置

⏹连词的省略

⏹思维方式:

注重直觉体验、善于整体把握、喜欢对称、成双

⏹紧密结合语法教学

(2)语义文化

⏹指语言的语义系统。

主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常常和词汇教学结合在一起。

⏹1)首先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对应词语,如不加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者就难以理解。

可分为:

⏹a.受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的语汇(如“梅雨”、“梯田”、“戈壁滩”、“熊猫”等)

⏹b.受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语汇(如“馒头”、“旗袍”、“四合院”、“炕”等)

⏹c.受特定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语汇(如“科举”、“支书”、“下放”、“农转非”等)

⏹d.受特定精神文化生活制约的语汇(如“虚岁”、“黄道吉日”、“红娘”、“阿Q”等)

⏹e.熟语、典故等

⏹2)某一事物或概念虽在不同的语言中有对应词语,但词义却存在很大差别,因而在语言交际中最容易造成误解和障碍。

可分为:

⏹a.词的内涵意义有差别,如“农民”一词在不同制度的国家所指不同;“胖”。

⏹b.词义不等值,如汉语中的“知识分子”、“叔叔”与英语中的对应词范围不同。

⏹c.词的褒贬义不同,如东西方文化中的“狗”、“龙”、“宣传”等词。

⏹d.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不同,如“松、竹、梅”在汉语中象征人的品德高尚,在英语中无此意义。

⏹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制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语用文化差异:

(1)称呼。

(2)问候和道别。

⏹(3)道谢和道歉。

⏹(4)敬语与谦辞。

⏹(5)褒奖与辞让。

⏹(6)宴请与送礼。

⏹(7)隐私与禁忌。

 

五、文化教学原则与方法

A.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使用所学语言,必须同时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背景。

B.要有针对性:

应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

C.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D.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

⏹具体教学方法多样

⏹例如:

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通过注释说明

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

⏹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