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经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7582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业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矿业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矿业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矿业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矿业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矿业经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矿业经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矿业经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矿业经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矿业经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业经济.docx

《矿业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业经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业经济.docx

矿业经济

为加快我市矿业经济发展,打造“千亿级”产业,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市经信委会同市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沂水、苍山、沂南、罗庄等四县区及部分矿产采选、加工企业,就发展矿业经济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矿业经济发展现状

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截止目前,全市已发现矿产73种,探明储量39种,累计探明各种矿产资源总量约1033亿吨,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五位,其中玻璃用石英砂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铁矿石、石膏、水泥用石灰石居全省第二位。

铁矿石保有查明矿石资源24亿吨,矿石品位15-30%,主要集中在苍山县、沂水县;钛铁矿保有查明矿产资源10亿吨;石英砂保有查明矿石资源10亿吨,品位在99%左右,主要分布在沂南县、沂水县、苍山县;石膏保有查明矿石资源50亿吨,预测石膏总储量80亿吨,主要分布在苍山县、平邑县;石灰石保有查明矿石资源10.9亿吨,其中水泥用石灰石10.4亿吨,远景储量近百亿吨,主要分布在平邑县、费县、沂水县、沂南县、苍山县。

1、矿产开采加工企业情况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的各类矿产开采加工企业共170户,实现产值、利税、利润分别为235.5亿元、38亿元、24.4亿元。

今年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矿产企业实现总产值51.6亿元,同比增长27.7%。

铁矿石开采加工企业102户,其中规模以上的50户(拥有矿山企业41户,买料加工企业9户),年加工能力2160万吨,2011年实际采矿加工1505万吨,骨干企业有鲁南矿业、中钢集团山东矿业、兴盛矿业、伟峰矿业等,产品主要销往中钢、山钢、日钢及河南、江苏等地。

石英砂开采加工企业104户,其中规模以上的60户(拥有矿山开采企业48户,买料加工企业12户),年采矿加工能力1200万吨,2011年实际采矿加工880万吨,骨干企业有润地矿业、山源硅砂、富有硅砂等,产品主要销往淄博、青岛、德州、沂水、罗庄等地。

石膏开采企业20户,年采矿能力423万吨,实际年采矿量390万吨;石灰石开采企业174户,年采矿能力2710万吨,实际年采矿量1832万吨。

2、涉矿加工企业情况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涉矿加工企业361户,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77.9亿元,利税69.3亿元,利润50.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1%、13.2%和13.6%。

其中:

铁矿石加工企业44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6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6.5%,主要产品为生铁、铁合金、铸造件、建筑用钢、不锈钢制品、钢管等;利用石英砂企业1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6.3亿元,主要产品为普通玻璃、建筑节能玻璃、玻璃纤维、泡花碱等;石膏加工企业2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2.5亿元,主要产品为石膏粉、石膏板等。

3、沂水、苍山、沂南、罗庄等重点县区矿业经济发展情况

沂水县:

现已发现矿产43种,已得到较好开发的矿产16种,主要矿产有钛铁矿、铁矿、石英砂岩、水泥用灰岩等。

已探明铁矿、钛铁矿资源储量达7.65亿吨,位居全省县级行政区划中储量第一,其中钛铁矿储量达6.4亿吨。

全县持有有效采矿许可证矿山企业77家,其中,铁矿23家,金矿2家,石英砂岩矿6家。

2011年,全县共开采加工各类矿石1200余万吨,其中铁矿450万吨、灰岩600万吨、石英砂岩80万吨。

年产铁精粉420万吨,价格在1300元/吨-1400元/吨之间,产品主要销往莱钢、潍钢等外地炼铁炼钢企业。

沂南县:

已发现矿产有39种,探明储量16种,主要矿产有石英砂岩、金矿、石灰岩、花岗岩等。

目前,已探明石英砂岩矿资源储量6亿吨,估算远景储量30亿吨,品位在99.6%左右,储量和质量仅次于安徽凤阳,居全国第二位。

现有石英砂岩规模以上采矿加工企业39家,粗加工石英砂700多万吨,价格在40元/吨-80元/吨之间,产品80%以上销往青岛、天津、台儿庄、淄博等外地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小部分产品销往罗庄、沂水玻璃生产企业。

2011年,全县57家规模以上矿业企业实现税收1.5亿元,占全县财税收入的30%以上。

苍山县:

已发现矿产21种,现开发利用的5种,主要矿产有铁矿、石英砂岩、石膏、石灰岩等。

已探明铁矿总储量约16亿吨,其中新发现的兰陵铁矿探明储量7亿吨,年产铁精粉约180万吨,主要销往济钢、莱钢、邯钢等企业;石膏储量47亿吨,品位60%左右,石膏料价格一般在55元/吨左右;石英砂岩总储量约5亿吨,品位达98%以上,年产硅砂100万吨,主要销往山玻、德玻、滕玻等企业。

罗庄区:

现有涉矿加工企业130余家,其中钢铁企业5家、玻璃企业1家、水泥企业2家、建材陶瓷企业120多家。

全区矿产需求量大,仅铁矿粉年需量达1000万吨、石灰石200万吨、石英砂30万吨。

二、矿业经济发展中呈现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一是工作力度加大。

去年底,全市矿业经济发展会议之后,各县区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积极行动,成效明显。

沂水县以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矿业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山东玻纤、兴盛矿业、鲁南矿业等新上生产线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的进度,多方寻求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市外大企业入驻,推进钛铁矿资源的尽快开发和产业的规模发展。

苍山、平邑等县区对主要矿产资源产业、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实行领导、单位包扶责任制,明细任务、跟踪考核。

沂南县制定《关于加快矿业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专门编制了《沂南县投资环境报告》,向外商完整、全面、系统地介绍该县投资环境资料。

力争今年全县建筑新材料开发项目投资上有新突破,争取完成投资额2.6亿元以上。

二是财税贡献突出。

2011年,沂水县矿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51.7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7%,实现税收5.35亿元,占全县地方税收17.2亿元的30.8%。

苍山、沂南、罗庄三县区矿业企业财税贡献已分别占到县区地方财政收入的25%、30%和50%以上。

三是骨干企业效益显着。

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铁矿石、石英砂等优势资源,鼓励企业在矿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实现效益、规模同步提高。

目前,全市已涌现出江鑫钢铁、三德特钢、鑫海科技、中玻蓝星、山东玻纤等生产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好的涉矿加工企业。

其中,2011年鑫海科技实现利税4.6亿元,成为全县利税第一大户;三德特钢实现利税6.4亿元,鲁南矿业利税4.8亿元。

四是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做好招商选资文章,引大企业、上大项目。

苍山县与中钢、济钢、临矿集团等合作,加快推进铁矿资源开发利用。

中玻威海蓝星落户罗庄,引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浮法镀膜专利技术,投资16亿元建设4条生产线,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7.5亿元。

山东玻纤投资3.2亿元的3万吨ECR生产线目前已投产运行,各项技术指标和能耗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石英砂资源的精深加工。

第二期将再上一条3万吨ECR纤维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ECR高端纤维生产商。

五是外向程度高。

许多企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个资源,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大做活矿业经济。

沂水县铁矿石加工企业积极走出去参股收购国外矿山,年进口铁矿石生产铁精粉280万吨,占全县铁精粉年产量的66%以上。

鑫海科技年进口印尼、菲律宾红土镍矿500万吨,年产镍铁25万吨。

三德特钢、江鑫钢铁等钢铁企业年进口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分别达到140万吨和220万吨。

六是科技支撑日益突出。

矿业行业科技创新、综合开发、循环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宏艺科技依靠先进技术,利用石英砂尾矿料,开发建筑新材料,生产高档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产品具有防火、防水、保暖、质量轻、硬度高等特点,实现了石英砂尾矿变废为宝、综合开发。

今年10月份年产40万立方米生产线将竣工投产,年需石英砂尾矿30多万吨。

华盛江泉积极采用先进的循环利用技术,做好煤焦、铝、墙地砖等涉矿加工企业产业延伸文章,先后投资50多亿元建成了“煤—电—铝、煤—焦—气、煤—气—墙地砖、电—热—木、电—热—大豆加工”等5条完整的产业链,各产业之间互为能源,互为原料,每年增加经济效益7亿多元。

三、矿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我市矿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集约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待加快调整、优化提升。

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矿山开采企业、涉矿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规模大、技术高的龙头企业。

据国土部门提供,全市拥有矿产开采企业571家,按行业标准划分,中小型矿山企业达541家,占到企业总数的94%以上。

其中,铁矿中小采选企业占其总数的94%,石英砂中小采选企业占其总数的90%以上。

铁矿企业年采矿量100万吨以上只有10户,占其18.6%,最大采矿量为300万吨,最小只有5万吨。

铁矿中小采选企业占其总数的94%,石英砂中小采选企业占其总数的90%以上。

同时,靠转收矿石生存的小型加工企业多,矿产采选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而且绝大多数没有办理采矿权登记和缴纳有关规费,扰乱了市场秩序。

二是矿点布局分散,综合开发能力低,资源消耗浪费较大。

例如沂水县有铁矿石选矿生产线140多条,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主要围绕在部分小规模铁矿区周边进行建设,大多以家庭作坊和个人闲散资金合作经营为主,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很难形成规模生产。

其次,由于企业之间分散经营、各自为战,造成相互间无序竞争,对外开拓市场的竞争力低下。

三是大多数矿产企业采选加工水平低,主要为原材料初加工、粗加工产品,造成伴生、共生资源浪费严重。

石膏主要以卖原矿、原材料简单加工为主,后续产品仅限于石膏粉和石膏板加工、水泥添加等。

石英砂一般只是简单磨细加工或是生产普通玻璃,生产新型玻璃、特种玻璃等高档产品较少;如只是石英砂磨细加工利润仅不足20元/吨,若深加工成超精细硅砂,利润将达700元/吨以上。

石灰石大多用于水泥添加、钢铁冶炼溶剂等,增值幅度较小。

铁矿石大多也仅是简单的加工成铁精粉出售,由于品位较低,选矿比大多低于1:

6,而国外铁矿石选矿比可以达到1:

3,因此当地铁矿石只能作为配矿使用,难以作为钢铁冶炼企业生产的主要原料。

矿业企业加工深度浅,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企业效益不高。

四是产业链条较短,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条低端,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由于钢铁冶炼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立项审批条件严格、手续复杂,因此铁矿石加工难以向产业链条高端延伸;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少、技术投入不足、装备较为落后,依靠自身技术研发攻关缺乏人才支撑,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难度较大。

同时,矿业产业深受行业准入、节能减排、土地等制约、招引的大企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比较困难。

五是受利益驱使,违规非法采矿屡禁不止,部分加工企业不按环保要求生产,既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又破坏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个别地方没按规划设置矿权,矿权多而乱,采富弃贫、管理粗放,开采规模与矿床规模不一致,人为切割资源,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现象突出。

全市矿产量与采矿登记的比例为17:

1,开采量仅占采矿权登记量的9.3%,合法开采量仅占采矿权登记量的3.7%。

同时销售市场混乱,企业间无序竞争、价格竞争尤为突出。

如石英砂供给半径一般在300公里,此范围目前市场需求约为500万吨,而我市加工能力有900万吨,导致企业产品价格竞争激烈,石英砂售价仅70元/吨左右。

综合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认为主要有:

一是矿产加工企业眼界不宽,思路狭窄,小富即安,依靠成本低廉优势,满足于粗加工卖原料赚钱,目标定位低,要求标准低,缺乏谋大事、创大业、求发展的气魄和胆略;二是制约因素多。

大多数矿业企业靠自身积累发展起来的,没有大的财团、企业投入,自身素质不高,融资困难。

受技术、资金、人才和装备的局限,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单一,发展后劲不强,经济效益差,制约矿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三是急功近利,盲目开采,追求一时的效益,企业没有发展的长远眼光和长远规划的组织实施;四是对矿产资源稀有性认识不足,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管机制尚需健全。

四、加快发展矿业经济的工作建议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物质保障。

张务峰市长在去年底全市矿业经济发展会议上,就加快实施矿产资源与核心技术、市场需求、战略合作者和产业链条“四方对接”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我市今后发展矿业经济指明了努力方向。

现根据本次调研,结合贯彻落实张市长重要讲话精神,就加快全市矿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统筹规划,有序开发,集约发展。

一是统筹规划布局。

研究制定我市“十二五”矿业经济发展规划,立足资源分布和产业基础,本着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原则,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规划。

制定铁矿石、石英砂等重要矿种开发专项规划,搞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划定禁采区、可采区与限采区,严格实行禁采区关停、限采区收缩、开采区内集聚,以规划规范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采。

二是整合矿权资源。

在保证大型矿山企业和市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前提下,实行总量控制,严把矿山企业采矿权登记准入关,科学合理的设置矿权。

对新探明的资源储量和出让的采矿权,采取市场运作和有偿使用的方式优先向优势矿业企业倾斜。

加强探矿、采矿权宏观调控,严格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方案设置制度,通过依法用好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等手段,有效控制全市矿山总数和主要矿产生产总量,切实规范选矿业管理,走采选一体化发展道路。

在资源整合和项目引进中实行前置评估制度,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从企业成长性、技术含量、产品深度和贡献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优选战略伙伴,优化资源配置。

一个矿区原则上只设一个采矿权,一个重要矿种原则上全市只设一户精深加工企业。

第二、大力推进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培植大企业。

坚持抓大限小,扶优扶强的原则,依托优势企业,采取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使有限的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做大做强骨干企业。

发挥骨干企业带动和对中小企业集聚效应,加快培育和建设矿业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实现矿山生产规模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矿业发展集团化。

重点对铁矿石、石英砂等资源进行整合,将优势资源配置到优势企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以我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江鑫钢铁、三德特钢等钢铁企业重组,重点扶持鑫海科技、华商矿业、江鑫钢铁、三德特钢等二十余家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发展大项目。

积极扶持现有矿产骨干企业发展政策允许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企业规模势力。

要围绕铁矿石、石英砂两大优势矿产资源,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技术。

依托骨干企业,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华商矿业500万吨球团项目、江鑫钢铁200万吨球团生产线建设,提高本地铁精粉品位,提供钢铁企业作为原料使用,贯穿打通下游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我市不锈钢产业链条,重点推进鑫海科技投资10亿元30万吨优质镍合金技改项目、120万吨不锈钢项目,山威投资20亿元的不锈钢项目及余压余热发电项目建设,加快临港经济产业开发区精品不锈钢生产基地建设,着力发展精品不锈钢和硅钢等高端钢铁产业。

石英砂开发利用方面,以中玻蓝星、华盛矿产、山源硅砂为龙头,引进大型特种玻璃生产项目,加快发展建筑节能玻璃、太阳能光伏玻璃等高档产品,尽快形成石英砂精深加工产业链;积极推进山东玻纤第二条6万吨ECR高端玻璃纤维生产线、宏艺科技利用石英砂尾矿年产80万立方米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及板材项目建设。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围绕全市矿业经济发展,在行业企业整合、新上大项目、好项目、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新产品开发上给予立项、财政、资金、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充分抓住我市执行中部地区政策和打造精品钢深加工基地的机遇,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利于我市产业链条完善的矿产资源精深加工项目,要按照权限优先上报核准或备案,优先列入全市重大建设项目调度。

对于产业带动力强、辐射作用大、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大而单靠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立项、准入等手续的个别重点项目,有关部门应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快速立项和行业准入。

第3、科技引领,增强先进技术在发展矿业经济中的支持作用。

一是积极运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矿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能力。

坚持走矿产品精深加工路子,促进产品从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从传统产品向新产品迈进,鼓励和扶持企业延伸矿业产业链,在上下游产品中寻求潜在市场,发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实现资源、原材料产品的多次转换、加工、增值,提高主导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具有资源、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精深加工企业,在基地建设、技术进步、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市内已具备精深加工能力的,原则上原矿和初级矿产品不得销往市外,由精深加工企业按市场价格收购加工;目前市内暂不具备加工能力的,要积极探索以委托加工方式,实现与原矿和初级产品加工地利益共享。

二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大力推广矿业废弃物循环再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强矿山尾矿、废石、废渣的二次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矿业经济,提高矿产品属地加工转化能力,加快矿业后续产业发展。

如天鑫矿业利用铁尾矿、矿山废弃物,实现钛铁分离规模化工业生产;临矿利用自备电厂资源,新上池窑玻璃拉丝项目;中玻蓝星利用罗庄区焦炉煤气资源新上玻璃加工项目等,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促进矿业经济的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大内引外联,增强矿业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当前国际矿产资源总体供大于求、发现资源潜力巨大、国际矿业市场开放等有利条件,加大矿产资源的境外开采投资,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和生产经营风险,力争在国外建立一批稳定的供矿基地。

同时,广开门路招商选资,大力引进市外的规模资本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促成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大中型矿业项目落地。

重点突出我市铁矿、钛铁矿、石英砂、石膏等优势矿产资源优势,在全面掌握资源分布、储量、品位及经济价值的基础上,将取得矿山开采权与新上加工项目挂钩,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到我市投资、合作、并购、发挥互补优势,开发从原料采选、提取到精深加工一体化大项目、产业链高端项目,并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开发衍生产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加快推进沂南县对日石英砂招商、沂水县钛铁矿招商工作,把储量大、品位高的资源更多地配置给行业龙头和技术领先企业。

第5、加强矿产资源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推进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完善联合执法监察机制。

强化各级政府整顿矿业秩序的主体责任,加大矿业整顿力度,采取联合执法的手段打击非法采矿,坚决关闭和取缔非法采矿加工行为,对勘查、开采、选矿、冶炼、加工不符合环保、水保、安全规定,资源利用率达不到标准,勘查进度和开采规模达不到要求,非法转让、倒卖矿业权,不按规定交纳规费和保证金,违规运销矿产品的,国土、经信、环保、安监、监察、公安、税务、工商、水利、供电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责令其停产整顿限期整改。

整改不合格的,要坚决及时予以关闭,依法注销吊销相关证照。

对无证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证照不全、环境污染较重的小型加工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和查处。

二是搞好矿山储量监管。

积极推行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建立合理有序的约束机制,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初始阶段的准入门槛,逐步淘汰和关闭开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小型矿山。

特别是对石英砂等优势矿种进行年度开采总量控制,加强矿产资源开采准入管理,规定新建矿山的最低生产建设规模、最低投入资金,确保新办矿山的科学开采和依法开采,做到开采规模与加工能力相匹配,减少资源低水平消耗,促进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

三是加强“绿色矿山”建设。

实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一票否决制,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列入各县区政府年度政绩考核内容严格考核。

全面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深化绿色矿山工程建设,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矿业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开创一条具有临沂特色的资源集约型、经营规模型、生态保护型的“绿色矿业”发展道路。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