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7762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docx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

[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分析

金满涛

(新疆财经学院金融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要】一直以来,银行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由于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单一,经营高度同质化。

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业务结构调整,零售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同质化

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按其服务对象分为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

批发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贷款、转账汇兑等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

其特点是规模大,业务集中。

零售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以普通居民和私人业主为服务对象,针对个人不同的金融需求,利用自身的信用和信誉优势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零售业务的服务范围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投资管理、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具体项目如图表l所示

表1:

零售银行业务品种分类

业务类型

零售业务品种

负债业务

支票账户、储蓄账户、货币市场账户等

资产业务

汽车贷款、抵押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小额贷款等

投资管理

信托基金、退休基金、个人组合投资管理、证券代理、个人财风险管理等

保险

人寿保险、汽车保险、家属险、意外险等

其它金融服务

旅行支票、借记卡、资金转账汇兑、地产代理、保管箱业务、税务打理等

国外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范围较广,而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业务和股票业务。

在证券、保险、信托和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前提下,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零售业务主要有:

居民储蓄、代收代付、转账汇兑、信用卡服务、个人消费贷款、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客投资理财、信息咨询、代客买卖外汇、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零售负债业务现状:

以储蓄业务为主

长期以来,零售业务作为我国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的地位正日益显现,但大多数的银行,仍旧把零售业务中吸收存款的任务放在了首要的地位,从表2可知,个人储蓄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零售负债业务中发展最完善,比重最大的零售业务品种。

目前,存款等负债业务

表2

是各家金融机构竞争相对激烈的业务领域,银行对传统业务进行了不少革新,但是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在个人存款领域最为丰富。

不论是产品开发还是服务水平的提高都围绕着增加存款这一中心,出现了定活两便储蓄、大额可转让存单、信用卡储蓄、通知存

作者简介;金满涛(1982-)男,汉,乌鲁木齐人,新疆财经学院金融系2005级研究生,

款、通存通兑、代收代付、协定存款等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项日。

在零售业务的考核标准中,存款指标的完成情况几乎成为业绩考核的唯一标准。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储蓄业务也存在着问题,主要体现在:

(1)片面追求存款数量的现象在商业银行中仍然存在。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信奉“存款立行”,至今仍有不少商业银行还在或明或暗地将储蓄指标分配给员工。

(2)以稳定存款为目的采取个人中间业务低收费方式。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服务于存款业务的,对零售中间业务低收费甚至不收费是银行稳定储蓄存款,扩大存款来源,优化存款结构的重要手段。

中间业务的低收费实际上增加了储蓄存款的实际回报率,其真实服务成本和实际收取的服务费之间的差额是银行提供给储蓄存款的一种隐性利息收入。

(3)零售存款定价不科学,缺乏市场性。

我国零售存款由政府统一定价,难以充分了解全国各地的市场供求状况,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市场性,难以及时反映各地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难以真实体现商业银行吸储的成本。

(4)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储蓄存款品种较少,产品同质程度高,给客户的选择余地少,还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二)零售资产业务现状

在国家扩大内需方针的指导下,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刺激消费的货币信贷政策,金融机构也推出了住房、汽车消费、教育助学、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品种。

但从实践情况看,除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外,消费信贷业务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发展仍较缓慢。

据统计,2005年末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低1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996亿元,同比少增2331亿元。

详细统计显示,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2444亿元,同比少增1629亿元;汽车贷款比年初减少500亿元,同比减少248亿元。

虽然消费信贷业务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层次消费需求,带动了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旅游、教育等消费领域的发展,也为充分运用信贷杠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不论是资金来源、数量规模还是品种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从住房信贷的品种上看,中国基本上只有浮动利率与等额还款方式,而且出贷额度比较低,一般不超过70%,并且只能采取抵押、质押或者担保贷款的方式,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贷款体制。

(三)零售中间业务现状

1.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所占比重较低。

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5%-17%,但是随着居民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金融消费激增,人们对金融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

可以说,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极具开发潜力。

2.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以代理业务为主。

由于竞争的加剧,各家商业银行逐渐把产品创新的重点放在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上,相继开展了租赁、咨询、个人支票、保管箱业务。

但具体考察这些产品,却不难发现,具有各行自身特色的产品开发较少,许多产品开发相互模仿,产品内容和类别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在已经开展的零售业务品种中,以代理类中间业务为主要内容。

以工商银行为例,中国工商银行以城镇居民为服务对象,个人在银行中的定、活储蓄为基本账户,通过运用电子计算机、银行卡、自动柜员机等先进工具和手段,突破传统储蓄业务存取款的单一形式,满足居民多种金融服务需求,经过几年的发展,工商银行个人中间业务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代发工资业务为龙头,以个人理财业务为品牌,由8大类150多种业务组成的中间业务体系。

目前零售业务已经扩展到个人理财、消费信贷、牡丹卡、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

截至2005年末,工商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量达到853亿元。

其中,代理销售保险业务量为324亿元,市场份额达到32%;代收保险费、代付保险金业务量为529亿元。

先后获得中国人寿等8家保险公司保险资产托管资格,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推出的服务品种并不能完全满足市民的理财需求。

我国的银行所能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无论是规模、档次、内容还是水平,都只能说是处于初级阶段的个人理财,或者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理财。

3.受政策限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以咨询服务为主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迅速,直接融资比例明显加快,而传统储蓄业务和公司业务出现了明显的萎缩。

各家银行十分迫切地要在个人金融市场,特别是个人理财中开拓新的利润空间。

但是由于目前银行分业政策的限制,银行是不能代替客户来理财的,一般只能提供咨询服务,随着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银行开始设置客户经理,为有大额资金的客户提供专门的服务,给予转账、贷款等便利,逐步将发展为代客理财。

由于对个人为对象的金融业务重要性及其发展规律有了充分的认识,1997年初,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率先在国内银行界成立了私人银行部,客户只要在其私人银行部保持最低1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就可以享受到该行提供的理财服务。

此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都利用各自的优势纷纷在个人理财业务上一试身手,陆续在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及华南地区推出了个人理财业务。

(四)信用卡业务现状:

发展迅速,但以借记卡为主

中国的银行卡业务发展历史较短,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从代理国外信用卡开始的。

1978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首先同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开始代理国外信用卡业务,继中国银行之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和邮政储汇局等相继发行了各自的银行卡,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的银行卡业务近发展较快。

截至2006年10月末,工行信用卡发卡量在国内同业率先突破1000万张大关。

在银行卡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卡种单一的问题。

随着我国银行卡的种类和功能不断完善,银行卡的服务内容已远远突破存取现、转账、消费、代收代付等传统业务范围,但是从银行卡产品本身来看,各行的差别并不大,基本都分为存取款、商户消费、转账、查询、代发工资、代理收费、电话银行等七大块。

银行卡中“先存后取”的借记卡发展迅猛,以卡吸取存款是各家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居民现阶段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综合反映。

90年代中期以来,借记卡以20%的年增长率发展,远远超过了信用卡,而贷记卡的发卡数量却很低。

另外,各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发展参差不齐,联网成功率低。

银行卡是目前个人金融领域竞争最激烈的品种。

四大国有银行发卡主要以网点为主,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发卡效益较好的是中行,外卡的收益比较理想。

中小银行发卡较好的是招商银行,它的卡均存款全国第一。

四大行各自的发卡量虽然大,但是彼此之间互不关联,联网的成功率较低(60-70%)。

银行卡各自为政的现状不利于业务的发展已是共识。

自“金卡工程”实施以来,实现银行卡全国联网通用,一直是管理层的目标。

但是“金卡工程”收效甚微,人们持卡消费仍多有不便。

但由于银行卡全国联网通用在促进各金融单位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也是一种资源和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实际上,利益矛盾的存在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各商业银行缺少交流,造成资源浪费。

二.抓住时机,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针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已有很大的发展。

零售业务的发展,不仅是由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现象造成的,同时也是由零售业务自身特点决定的:

1.零售业务的收入利润率较高。

个人客户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银行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根据(图表2)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对全球若干领先公司的数据,说明个人银行业务在产品利润方面的巨大优势。

花旗银行的零售业务不仅遍及国内,而且推广到国外25个国家,并已着手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国际性零售业务网络。

香港的汇丰、渣打、万国通宝等银行先后推出了个人理财、自助银行、家居银行、电子钱包等服务,各种新的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涌现,使零售业务成为各行竞争的新热点。

资料来源:

公司数据:

IBM商业价值研究员.

注释:

1)利润率的计算使用的是税前净收入与总收入的比例。

2)信息为2005年第一季度数字

3)样本来自若干全球领先公司

4)财富管理数据为私人银行领先公司的税前净收入。

2.零售业务的资本回报率高。

在波士顿顾问公司(BCG)调查的75%的机构中,其零售业务的股本回报率(ROE)一直高于银行ROE的整体水平,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利润增长的强大推动因素。

3.零售业务的利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的特点。

实际上,国际各主要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均保持较稳定的增长率。

以美国银行业为例,2001-2003年其商业银行面向工商业贷款的增长率连续两年负增长,但在个人信用卡业务、住房贷款等消费者业务上增长强劲。

零售业务具有“利润稳定器”的特征,是商业银行保证经营利润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针对零售业务的特点,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零售业务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积极研究,采取措施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1.零售资产业务,目前应以消费信贷为重点,应加大宣传力度,办好住房贷款、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等业务,审慎开展信用卡业务;积极向中央银行争取,创造条件,试办柜台个人证券回购及买卖业务。

2.零售负债业务,商业银行在巩固现有居民个人储蓄业务外,应积极创造条件,向央行申请,可以开办个人支票账户业务。

同时,恢复和扩大大额存单、金融债券发行业务;还要积极研究市场的变化,开办个人养老金账户以及其它个人账户。

3.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

为鼓励商业银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在国内网上银行监管框架和监管方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借鉴国际上对电子银行、虚拟银行、网络金融服务立法与监管的经验,强化对网络黑客的惩治力度,形成规范、安全的网络金融体系,保证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

4.找准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对于我国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先天资源的限制,更应当注重市场定位,依托地区经济的发展重新界定自己的市场定位或许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寻求突破的关键。

比如台州、泉州、宁波、福州等地城市商业银行根据当地中小企业多的特点,开设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个人业务的专业性分行,借助于当地的特色选择自己的客户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5.树立特色品牌,避免低价格水平竞争。

有了明确的定位,商业银行才能针对目标客户群设计出有个性化的产品,制定出有差别的营销策略,从而创出特色品牌。

品牌有助于产品在客户心中形成差别化的形象,避免产品雷同而导致的低价格水平竞争。

三.结论

面对同业竞争的形势,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也在不断变化,由存款竞争变为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的交叉竞争,由大企业、大公司等竞争变为公司业务、法人客户和个人业务全面竞争,由一般的微笑服务竞争变为服务态度、服务手段、服务品种和服务功能的竞争。

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传统业务优势来拓展新业务,利用新业务来稳定传统业务,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晋生: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张大贵: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M]中国物价出版社,1994

[3]高燕增: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M]中国财政出版社,1997

[4]赵克义: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经营.[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5]马春峰: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6]武捷思: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AnalyzesthedevelopingstatusofChinesebankingretailbusiness

JinMan-tao

(BankingDepartment,XinjiangInstituteofFinanceandEconomics,Urumqi830012,China)

Abstract:

Sincecontinuously,underthetraditionalmanagementpatterns,Bankmanagementishighlyhomogeneousbecauseofasinglecorporatestructureandrevenuestructure.Facedwiththissituation,China'scommercialbankshavemadevaryingdegreesofbusinessrestructuring;RetailbusinesshasbecomethefocusofthedevelopmentofChina'scommercialbanks.

KeyWords:

commercialbanking;retailbusiness;homogene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