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782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docx

宏观经济学论文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

浅谈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

关键字:

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IS-LM模型

摘要:

借助图形和理论知识对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以及其中的一些经济要素进行分析,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某些要素的变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为理解和分析解决部分经济问题提供借鉴。

正文: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字眼:

“均衡”。

均衡思想是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我们分析解决宏观经济学当中很多问题的重要方法,更是我们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一个重要目标。

说到经济中的“均衡”,我们很容易就想到它的反义词不均衡,“动荡”,而经济动荡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经济危机。

研究过经济的人多数都记得发生在1929-1933年的那次经济危机,它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陷入了几乎“全部毁灭”的危险境地,它迫使各国政府相继走上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

而各国干预经济的目的就是重新建立世界经济发展的均衡状态。

当今社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大任务就是如何把市场调节机制和国家的干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宏观经济政策能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确保本国经济的发展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在均衡状态。

由此可见,均衡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宏观经济中的均衡现象就成了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均衡思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窗户。

面对均衡现象,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里,本人结合国家的一部分宏观经济政策,例如利率和税收的调整等,针对短期宏观经济中出现的产品市场均衡现象和金融市场均衡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注释:

该分析是我结合书本的基本原理后谈的一些对宏观经济学中一些均衡现象的理解,并结合一些小例子对此作出了简单说明。

但是由于我的专业水平有限,且对电脑做图不是很了解,若我在下面的论述中使用的画图有事么不到之处,请老师不要见怪;若我的理解和论述有不当之处,请老师加以改正。

 

产品市场的均衡现象

前提:

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是产品的供给Y等于其需求Z,即Y=Z。

(注:

在这里,我们假设企业没有库存,即产品的供给等于产出)

在短期宏观经济的假设中,我们假设经济体是封闭的,与其他国家没有经济往来,即进口与出口均为0。

因此,需求函数可表示为Z=C+I+G。

其中,C表示消费者的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

下面,分别针对消费和投资进行分析。

消费

我们知道,消费C是收入Y和税收的函数,可表示为

C=Co+C1*YD=Co+C1*(Y–T)其中,YD可支配收入,Y表示收入,T表示税收。

消费函数可用下图表示

消费

消费C

收入Y

消费函数C=Co+C1*YD

Co

函数图

在消费函数的图示中,我们不难发现消费函数曲线C=Co+C1*YD的斜率C1的取值范围是(0,1),即0<C1<1。

斜率C1的取值范围决定了消费函数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消费函数是递增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之值在不断增加。

(2)0<C1<1决定了消费等增加量要小于收入的增加量。

消费的增加量与收入的增加量之比要小于1。

同理,税收的减少会引起消费的增加,消费的增加量小于税收的减少值。

投资

投资I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

销售水平和利率。

投资关系可以用下列式子表示I=I(Y,I)。

产出水平上升,会引起投资增加。

利率水平下降,也会引起投资上升。

(一)首先,我们将投资I看做看做定值,以简化模型,便于分析。

根据上面的论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此时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

供给Y=需求Z=C+I+G=Co+C1*(Y–T)+I+G

Z=Y

Z=Co+C1*(Y–T)+I+G

自主支出

均衡点A

Y收入Y

需求(产出)Z

产品市场均衡示意图

结合产品市场均衡示意图,我们可以发现:

(1)产出是收入的函数。

由于产出恒等于收入,即Z=Y,因此,产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斜率为1的直线。

(2)需求是收入的函数。

Z=Co+C1*(Y–T)+I+G=(Co+I+G-C1*T)+C1*Y

当Y=0时,Z=Co+I+G-C1*T>0。

我们将Co+I+G-C1*T称之为自主支出,它表示与收入无关的需求。

根据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产出Y等于需求Z以及需求函数,将①②两直线联立,可解得产品市场均衡时的产出Y,而两条直线的交点A称之为均衡点。

①Y=Z

②Z=Co+C1*(Y–T)+I+G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影响需求的各要素的变动对均衡产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消费增加,会引起均衡产出增加;

2)投资增加,会引起均衡产出增加;

3)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均衡产出增加;

4)税收增加,会引起均衡产出增加;

对上面四个要素对均衡市场产出的影响,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形进行理解。

下面,我谨以消费为例,分析一下消费的变动会对产品市场的均衡产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而投资、政府支出、税收的变动均与消费变动造成的影响大同小异。

产出(需求)Z自主消费

Y0Y1收入Y

ZZ=Co+C1*(Y–T)+I+G

ZZ’

平衡点A’

平衡点A

对上图的分析: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在当前消费水平C下,根据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产品供给等于产品需求,我们可以得出市场均衡的点在A处;假设,由于某种原因,我们当前的消费增加了,由原先的C变为现在的C1。

由于根据公式需求等于消费加上投资加上政府支出,即Z=Co+C1*(Y–T)+I+G=(Co+I+G-C1T)+C1Y①

在式子①中,Co+I+G-C1T为收入为0时仍然存在的消费,称为自主消费。

在这个例子中,由于消费增加,导致自主消费增加,而其他条件均不变。

结合图,在上图中,自主消费表现为需求曲线在纵轴上的纵截距。

消费增加,表现在上图中就是需求曲线的纵截距增大,需求曲线上移,即由曲线ZZ上移至ZZ’,并且由于需求曲线的移动,导致产品市场的均衡产出发生了变化,均衡点由A移至A’,并且在A’点处建立了新的产品市场均衡。

更一般的,任何引起自住消费增加的因素,例如投资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增加,税收的减少等等都会引起上述变化,导致产品市场的均衡产出增加。

(二)将影响投资的两个要素(消费水平和利率)考虑在内,以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些手段为切入点,重新分析一下产品市场的均衡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投资以及产品市场均衡的影响。

注释:

在这里,多以利率调整为例。

如下图,在已知利率为r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出产品市场的均衡点A。

下面,我们结合下图讨论一下国家利率调整对均衡市场的影响。

Y1YY2产出Y

均衡点A

需求Z

均衡点A2

均衡点A1

利率为r的需求函数

利率上调后的需求函数

利率下调后的需求函数

此时,我们假设国家将利率从r上调为r’,那么产品市场的均衡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由于利率上调,导致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成本上升,进而导致社会上的投资减少,投资减少进而导致生产下降,产出减少,而产出的减少则进一步减少了消费和投资,换句话说,投资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导致了产出更大程度上的减少。

表现在上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利率上调导致投资下降,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下移动,产出在更低水平的产出Y1建立了新的均衡。

同理,当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将利率下调后,则会导致投资上升,需求函数向上移动,并通过乘数效应导致了更大量的增加。

在图示中,需求曲线向上移动,导致均衡产出点A向上移动至A2,产出在更高水平的产出Y2建立了新的均衡。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针对任一水平的利率r,均有对应的均衡产出。

并且高利率对应着较低的均衡产出,较低的利率对应着较高的产品市场均衡产出。

并且通过上述利率和产品市场均衡产出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获得宏观经济学中的一条重要曲线——IS曲线。

 

利率I

产出Y

IS曲线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对IS曲线产生什么影响。

这次以国家的税收调整为切入点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假设国家的当前税收为T,而国家决定今年采取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国家的税收,但政府支出不变,以削减去年留下的财政赤字,并调节一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行业发展过热以致造成很多泡沫经济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试分析国家采取的该项宏观经济政策会对IS曲线造成什么影响。

分析:

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使得税收由当前的T增加到现在的T’,在现在的利率水平条件下,税收增加导致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影响消费,导致消费减少,进而导致需求减少,需求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得产品市场的均衡产出下降。

具体情况可参照下图:

Y’Y产出Y

税收调整前的IS曲线

税收增加后的IS曲线

利率Ii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知道:

在一定利率水平下,税收的上升使得产品市场的均衡产出减少,在图上就表现为IS曲线向左移动。

通过研究税收调整对IS曲线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更一般的结论:

在给定利率水平条件下,任何导致均衡产出减少的因素,例如国家税收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减少,消费者信心的下降等,都会导致IS曲线向左移动。

金融市场的均衡现象

前提:

和产品市场类似,金融市场要达到均衡,同样必须满足一些条件,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就是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以及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表达式来表达:

Md=$Y*L(i)

其中,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为负,利率的上调会导致货币需求下降。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

假设当前的利率为r1,货币需求为Md1。

若由于调控经济的需要,国家将利率上调至r2,货币需求则相应下降至Md2。

若表现在货币需求曲线上面,则表现为货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意义为:

利率越低,人们想要持有的货币数量越大。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曾多次以利率为切入点对一些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我们都知道,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利率是重要的一员。

它是我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工具。

然而,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国家也不能随意调整利率。

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利率的调整都必须遵循相应的经济规律。

那么,利率在宏观经济学中是怎样确定的呢?

下面,我就根据在宏观经济学中学到的原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在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利率II1II2

货币M

货币需求曲线Md2

货币需求曲线Md1

货币供给曲线MS1

货币供给曲线MS2

A

A1

A2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

在现在的条件下(货币供给曲线为MS1,货币需求曲线Md1),货币市场在A点处达到均衡状态。

在A点初,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结合上图,我们分析一下一些经济要素的变化会对利率产生哪些影响。

1)假设国家决定采取货币扩张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

于是,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至MS2处,进而引起金融市场的均衡点下移至A1处,并在A1处建立了新的货币市场均衡。

在该点处,利率下降。

2)假设名义收入增加。

我们会发现由于名义收入增加,导致货币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上移至Md2处,货币市场的均衡点由A点上升至A2点。

在A2点处,货币市场建立了新的均衡。

在该均衡状况下,利率由I上升至I2。

根据上图我们还可以得到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关系。

高利率对应着较低的货币需求量,与较低的收入相对应。

而较低的利率则对应着较高的货币需求量,与较高的收入相对应。

根据这一对应关系,我们又可以得到另一条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曲线LM曲线。

利率I

收入Y

LM曲线

同样,我们分析一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LM曲线的影响。

(以货币政策为例)

假设我们国家决定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实行货币扩张政策,即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其他经济要素不变,那么LM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由于国家采取货币扩张政策,增加了货币的供应量,使得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供应量增加,也就是货币需求量增加,利率下降。

结合图形,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下降,表现在LM曲线上就是LM曲线向下移动。

物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同时均衡

上面,研究的都是单个市场的均衡状况,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状况。

要使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产品需求=产品供给

2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我们可以借助前面分析得到的两条重要曲线IS曲线和LM曲线来确定使得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点。

利率II

Y产出(收入)Y

LM曲线

IS曲线

注释:

向下倾斜的IS曲线的任意一点对应着产品市场的均衡。

向下倾斜的LM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对应着金融市场的均衡。

当且仅当在A点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都满足。

只有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处A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当然,完全意义上的均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但是,我们却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尽可能的去把握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按照IS-LM模型的指导去调控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知道,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目标是: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这些目标都与我前面讨论过的均衡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若当前的经济状况严重偏离按IS-LM求出的均衡点,国家就应该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对经济进行调控,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将IS-LM移至同一图上,二者交点便反应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对于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很有意义。

IS-LM模型为我们分析解决许多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答案,也为我国实行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提供了一个很有效的借鉴。

结语:

在论文的最后,我想写一下关于学习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点感悟: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可谓是瞬息万变,而每一种变化都需要有新的经济理论去解释,也许我们现在所学的经济理论,不等我们毕业就已经过时了。

因此,在这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记住了多少经济学知识,而在于我们是否明白了这个经济学原理,是否领悟了这个经济学模型,是否能从这些经济学知识中看到这些著名的经济学家看待问题的角度、方法以及解决为难题的思路等。

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引导我们去正确的看待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一些经济学知识。

宏观经济学应是一门应用的学科,而不是要求死记硬背的学科。

老师上课中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宏观经济学知识,打开了我们的眼界和思路,同时提供了一种与其他学科完全不同的体验,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想说的是,坚持自己的教学特色才是最好的,希望您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坚持自己的特色。

相信,您的教学特色会被很多人认同。

这篇论文是我根据自己对一些经济理论和原理的理解而写成的,其中的很多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当之处,请老师加以指正。

学生吴继贤

200800270452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三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