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815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3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

宁欣

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

据估测,长安城城内人口数量约为百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唐初,长安等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类需求日益增长:

一是方兴未艾的建筑业所需劳动力,二是日益繁盛的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所需从业人员。

从而吸纳了一批批外来劳动力的到来。

唐中期,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推行,大量人口溢出户籍,流寓异乡。

这些人口就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可以提供更多生存空间的城市中,且主要是以京城长安和洛阳为主的大城市。

虽然史书上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大商人窦乂,从事了多种经营,所雇佣的人中有长安坊市内的少年、“日佣人”等,遗憾的是建筑工人的来源没有记载。

显然,应该有专门的建筑行业的工匠和民夫才能营造颇有规模的“窦家店”。

京城不仅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所得回报也比从事农业生产更高。

唐后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繁荣,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小商品销售业、雇佣服务业、运输业、租赁业等日益繁盛。

这些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大,容易生存,大量外来人口充溢着这些行业。

还有很多流动的艺人和民间表演团体活跃在京城的开阔场地。

这些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承担了都城建设的重要任务,活跃了长安的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商业和服务业的需求,解决了随着城市发展居民日益增长和拓展的日常需求,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饮食、人力、公共卫生、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这一时期,为城市日常生活所需求的行业不仅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还逐渐向规模经营、专业化方向发展。

据《唐国史补》记载,长安城东西两市的餐饮业就很发达,三五百人的礼席,“立待可办”;唐朝前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流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生活的需要,官府对农民和工匠居住地和户口限制的松弛,长安外来人口的涌入更多是出于主动行为。

唐朝对这些涌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到底如何管理,虽未见出台严格的措施,但总趋势是对外来无户籍人口的限制逐渐松弛:

一是推行两税法;二是坊郭户成为城墙内及周边附郭居民的正式称谓,不仅纳入入城市管理的范围,也成为有别于乡村户的主要标志;三是中央官府在招聘和选用执役杂使人员时,对一些重要和关键岗位有户口的限制。

(选自2017年6月26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初期长安的建筑业跟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等一样都发展迅速,但后者工作强度更小,外来劳动力对此类行业更感兴趣。

B.唐朝京城长安给外来劳动力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这些外来劳动力的报酬也比他们从是农业生产时的收入高。

C.唐后期长安的外来人口比其前中期要多,他们不但白天从事建筑业和服务业,到了晚上,还会为了生存进行各种表演活动。

D.外来人口对唐朝京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因为他们从事的这些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难以形成规模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首句就提出了“人口向大城市尤其是向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唐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论点。

B.文章用《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大商人窦乂因从事多种经营而雇请外来人口的事例论证了相当一部分人口向城市流动和集中。

C.在论证唐朝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时,文章引用了大量史料来说明前者;而对于后者,则将史料和说理综合阐述。

D.文章层次分明,在论证时,按时间和逻辑顺序,先论述唐朝外来人口涌进大城市的情况,然后阐述了唐朝的户籍管理情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长安城城内人口数量据估测约为百万,这些人口即包含长安城内常居人口,也包含了那些因各种原因来自各地的外来从业人口。

B.史书不光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没有具体记载,对从事其他行业的流动人口、外来人口也难以具体记载。

C.大量外来人口后来主动涌入京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跟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活需要以及政府对户籍限制的放松有一定关系。

D.城市外来人口充溢着多种行业,活跃了市场,唐朝政府并未出台严格的管理措施,但在一定程度上针对某些方面进行了管理。

【答案】1.B2.C3.B

【解析】

1.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外来劳动力对此类行业更感兴趣”于文无据;文章第一段只是说“唐初,长安等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类需求日益增长:

一是方兴未艾的建筑业所需劳动力,二是日益繁盛的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所需从业人员。

从而吸纳了一批批外来劳动力的到来”。

C项,“唐后期长安的外来人口……还会为了生存进行各种表演活动”有误,对象不当,进行各类表演活动的不是所有的外来人口,只是那些艺人和民间表演团体。

D项,“难以形成规模化”推断不当,文中有“还逐渐向规模经营、专业化方向发展”。

B项,源自第一段和第二段,文中原句是“京城不仅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所得回报也比从事农业生产更高”,选项与文本一致,正确。

2.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设题的误区如下:

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C项,“而对于后者,则将史料和说理综合阐述”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前四段都是在论证唐朝城市流动人口;只有第五段,是分条目列举措施说明“对外来无户籍人口的限制逐渐松弛”,“唐朝对这些涌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到底如何管理,虽未见出台严格的措施,但总趋势是对外来无户籍人口的限制逐渐松弛:

一是推行两税法;二是坊郭户成为城墙内及周边附郭居民的正式称谓,不仅纳入入城市管理的范围,也成为有别于乡村户的主要标志;三是中央官府在招聘和选用执役杂使人员时,对一些重要和关键岗位有户口的限制”。

3.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对从事其他行业的流动人口、外来人口也难以具体记载”错误;文章第二段的原句是“虽然史书上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并没有提到“对从事其他行业的流动人口、外来人口也难以具体记载”,故从原文中并不能得出此结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

宾客围桌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

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其中,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

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

幸好,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

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

见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

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毫无架子。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

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

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

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

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

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炮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

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

铁厨子一旁,闷声说了句,爹,您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炸。

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铁厨子听后,方才坐下喝了一杯热茶。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

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

其间,他推陈出新,精心搭配,那些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大量涌现。

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

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店。

并费尽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

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

等攒下钱,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

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

只是,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

养母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

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俺的招牌,俺不干!

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

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

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

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母亲的寿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家母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

铁厨子最终应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

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指大动。

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董事长问起寿桃的配料,铁厨子直言相告,无非一些杂面加豆腐渣,精心搭配蒸制而成。

你想想,再好的美味佳肴也有吃腻的时候。

董事长恍然大悟,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

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

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

铁厨子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伺候。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

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你的亲儿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文她中风偏瘫做铺垫。

B.小说第一段写老家办婚宴时,搭棚筑灶,大摆筵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小说的主要人物。

C.小说结尾处,养母和铁厨子均落泪,令人心碎。

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能深深地感动读者,发人深省。

D.小说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自然、流畅,有些动词运用的生动形象,如“瞟”“撩”“扔”。

5.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D5.①聪慧善学。

操刀娴熟自如,将萝卜、土豆切得细如发丝。

②刚毅正直拒绝使用地沟油,愤然离开酒店;要求酒店必须货真价实。

③知恩图报。

到养母的酒店当大厨;侍奉中风的养母。

6.①衬托主要人物。

如,养母贪图小利,竟然使用地沟油,被铁厨子言辞拒绝,衬托了铁厨子的性格。

②推动情节发展。

铁厨子在铁家酒店做主厨,去一家小酒馆,拒绝董事长的邀请等情节发展都跟养母有关。

③升华小说主题。

养母终因偷用地沟油导致酒店被查封,中风偏瘫。

铁厨子不计前嫌,侍奉左右。

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了养育之恩不可忘上。

【解析】

4.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D项,“描述性语言”“欢快、活泼、华丽”错;所谓“描述性语言”,指的是详细写出事物状态或事情始末的语言,其特点在于对事物的细节及事情始末进行详尽而全面的描述,字数往往较多,而文中采用的是叙述性语言,且文章“朴实”而不是欢快、活泼、华丽。

本题综合性较强,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语言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分析人物,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5.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这是考查人物形象。

应先到文中找出描写铁厨子的内容,如“铁厨子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过”,可以看出他聪慧,善于学习;“铁厨子”得知养母为了降低成本贪图小利使用地沟油,坚决反对,无法说服养母就毅然离开;去小酒馆做厨师,他提出的条件是“货真价实”,由此可以看出“铁厨子”刚毅正直;虽然养母对“铁厨子”刻薄寡恩,没有亲情,但铁厨子却在养母中风后无怨无悔地侍奉养母,可见他知恩图报。

点睛:

对于人物形象题,考生要先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描写,即对人物的动作、言语、肖像、心理等进行描写,二是间接衬托,即借助环境和他人对人物进行衬托。

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如描写铁厨子如何练厨艺、如何对待养母等表现,进行分析;然后要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即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接着要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是什么特点,对主要人物起到什么作用。

最后从性格、职业、秉性等角度概括答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安卓手机预装软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安卓手机平均预装软件数量约为9.2款,占用的存储空间634.4兆,同时近八成用户表示,虽然某些预装软件会带来一定的便利,但一般不会使用或仅会使用少部分预装软件。

从现实情况看,大量的预装应用不仅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更成为手机功能正常体验的绊脚石。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认为,过多预装应用的弊端很多。

“一类问题是占据容量、消耗待机时间和偷走流量;另一类问题主要在于他们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侵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干扰。

前者是显性的但潜在危害相对较小,后者是隐性的但潜在危害大。

专家指出,有的手机预装70个以上的软件,甚至占到手机内置存储器80%以上的容量,它们在开机默认启动后会因占用CPU时间多而缩短待机时间,同时造成流量浪费。

然而,用户私自卸载手机预装软件又成了另一大“雷区”。

专家指出,在不能正常卸载预装软件的前提下,用户会选择“刷机”破解系统(获取ROOT权限),之后就可以对任意的软件进行卸载。

可是,这种操作会导致误删、误改手机系统必要的文件从而使手机难以恢复正常使用,也会使更多的病毒、后门软件侵入系统,极大地影响手机此后的安全性。

“尽管手机生产商可以把上述风险归咎于用户自行破解的行为,但是厂家预装太多软件才是问题的起因。

”陈江说。

时隔数年,手机预装软件仍如同顽疾困扰着广大用户。

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数据表明,近半厂商预装App数量超过了30个。

“手机预装软件有较大的潜在利益,因此很难杜绝。

”陈江说。

据了解,预装一款手机应用,手机生产商可以获得1到10元的收益。

另外,预装软件对于软件商来说也是一种获得用户数量的手段。

更有甚者,还会通过预装软件或者帮助用户“刷机”窃取用户信息进而贩卖,牟取不义之财。

(摘编自蒋齐光《新规实施一月,软件仍难卸载,手机预装应用咋成了‘钉子户’》,2017年08月0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工信部2017年第二季度电信服务有关检测和治理情况

检测55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

发现违规软件42款

高压严打网上改号软件

累计屏蔽搜索结果超过3亿条

删除下载和链接信息58万余条

联动“安全百店”106家手机应用商店累计下架改号软件880个

电商平台累计发现并下架改号软件产品1118个,处理商户811户

社交网络累计清理2864条改号软件信息,处理账号334个

拦截境外“+86”虚假号码

累计拦截非法境外呼叫1114.5万次

(摘编自《二季度42款手机应用软件涉恶意“吸费”等被下架》)

材料三

7月1日起,《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

其中明确要求,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

新规实施一个月来,市场上部分手机预装应用已经可卸载,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智能手机的预装软件不能由用户自主卸载,用户依旧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依靠《暂行规定》的制定者—工信部的力量来督促是不够的。

业内人士表示,手机出厂后要经过许多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中,其中难免有软件商要求预装软件。

对手机厂商、软件商和渠道商这条利益链,工信部也难以做到百分百、全覆盖式监管。

专家认为,现阶段最为可行的模式是多管齐下、软硬兼施,即政府有关部门和消协加强合作,拓宽用户维权渠道。

与此同时,工信部应尽快完善《暂行规定》,制定细则来界定可以预装、不可以预装和能够卸载的应该用种类,并出台违反规定的具体惩罚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规落地生根。

(摘编自尹志烨《卸载难》,2017年08月04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手机预装应用侵犯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使消费者没有了选择权,潜在危害大。

B.材料二采用表格形式列举了多项数据,目的是激发用户研究使用手机的对策。

C.工信部材料显示,大量境外“+86”虚假号码非法呼叫我国用户,其中许多被拦截。

D.手机从出厂到进入消费者手中,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有近半厂商会预装App。

E.手机预装软件,虽然可能给用户带来危害,但某些软件也可能给用户带来便利。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手机预装软件难以卸载的原因。

【答案】7.D8.CE

9.①利益问题;手机生产商可以获得1到10元的收益;是软件商获得用户数量的一种手段;甚至窃取用户信息而贩卖。

②监管问题:

目前仅靠工信部的力量来督促,还是远远不够的。

③制度问题:

制度不完善,为制定出界定细则及违反规定的具体处罚措施。

④维权问题:

消费者无奈而反应出维权的意识淡薄及维权的不易。

【解析】

7.试题分析:

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把握各个选项考查的方向,圈出文中相关的文字,最后进行比对。

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D项,危害是“误删了手机文件,手机就无法使用”错误;材料一第四段原句是“可是,这种操作会导致误删、误改手机系统必要的文件从而使手机难以恢复正常使用”,可见只有误删、误改系统必要文件后,手机才无法使用。

8.试题分析:

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

A项,“使消费者没有了选择权”错;材料一第二段原句是“另一类问题主要在于他们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侵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干扰”,可见应该是干扰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B项,“激发用户研究使用手机的对策”错误;从材料二来看,目的是对检测和治理情况进行清晰呈现。

D项,“有近半厂商会预装App”错;材料一第五段原句是“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数据表明,近半厂商预装App数量超过了30个”,可见应是“近半厂商预装App数量超过了30个”。

9.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手机预装软件难以卸载”的原因。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材料一第六段中“手机预装软件有较大的潜在利益,因此很难杜绝……据了解,预装一款手机应用,手机生产商可以获得1到10元的收益。

另外,预装软件对于软件商来说也是一种获得用户数量的手段。

更有甚者,还会通过预装软件或者帮助用户‘刷机’窃取用户信息进而贩卖,牟取不义之财”,材料三第二段“仅仅依靠《暂行规定》的制定者—工信部的力量来督促是不够的……工信部也难以做到百分百、全覆盖式监管”,第三段“,现阶段最为可行的模式是多管齐下、软硬兼施,即政府有关部门和消协加强合作,拓宽用户维权渠道。

与此同时,工信部应尽快完善《暂行规定》,制定细则来界定可以预装、不可以预装和能够卸载的应该用种类,并出台违反规定的具体惩罚措施”。

根据这些内容从利益、监管、制度以及维权等角度答题即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要求和方向,如“概括说明手机预装软件难以卸载的原因”,然后分析几则材料,概括材料的内容,借以找到设题的区域。

材料一主要是说“手机过多预装”应用的弊端以及私自卸载的问题,并指出很难杜绝的原因;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工信部2017年第二季度电信服务有关检测和治理情况;材料三主要是说卸载难的原因和具体的做法。

由此可以知道本题的答题区域主要在材料一的最后一段和材料三中。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苟崧,字景猷,颍州临颍人,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

龆龀时,族曾祖见而奇之,以为必兴家门。

弱冠,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

“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其为名流所赏如此。

与王敦、顾荣、陆机等友善,赵王伦引为相国参军。

王弥入洛,崧与百官奔于密,未至而母亡。

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

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

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葬母于密山。

服阕,族父籓承制,以崧监江北军事。

元帝践阼,征拜尚书仆射,使崧与协共定中兴礼仪。

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

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庭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

崧哀序孤微,乃让封与序,论者称焉。

敦表以崧为尚书左仆射。

及帝崩,群臣议庙号,王敦遣使谓曰:

“豺狼当路,梓宫未反,祖宗之号,宜别思详。

”崧议以为:

“礼,祖有功,宗有德。

元皇帝天纵圣哲,光启中兴,德泽侔于太戊,功惠迈于汉宣,臣敢依前典,上号曰中宗。

”既而与敦书曰:

“承以长蛇未翦,别详祖宗。

先帝应天受命,以隆中兴;中兴之主,宁可随世数而迁毁!

敢率丹直。

询之朝野,上号中宗。

卜日有期,不及重请,专辄之愆,所不敢辞。

”初,敦待崧甚厚,欲以为司空,于此衔之而止。

苏峻之役,崧与王导、陆晔共登御床拥卫帝,及帝被逼幸石头,崧亦侍从不离帝侧。

贼平,帝幸温峤舟,崧时年老病笃,犹力步而从。

咸和三年薨,时年六十七。

赠侍中,谥曰敬。

升平四年,崧改葬,诏赐钱百万,布五千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B.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C.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