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共3页)16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68620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共3页)16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共3页)16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共3页)16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共3页)1600字.docx

《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共3页)1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共3页)1600字.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共3页)1600字.docx

在“课内语文学习法”专家调研报告会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

  下午好!

很高兴我们因为“课内语文学习法”而在一起研讨。

昨天的各位专家点评甚是精彩,有许多宝贵的意见值得我们学习,谢谢你们给我和我的同事们的褒奖和鼓励。

  今天专家们坐在一起为语文教学而争论、各抒己见,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你们的研究都是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而我们的教学也为你们的研究提供素材,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大家共同进步,也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活水。

最近我正好在教诸子散文,说到百家争鸣,我和学生们说真的要感谢那个看似混乱实则开明的时代,有人说那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十个时代之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在那时总结又由那时传承下来,就是因为争论而激发了先人们的智慧,如果不是那样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今天我们到哪里去学习孔子的进取、老庄的洒脱?

反面的例子是曾并称显学的儒家墨家,随着大一统的国家建立,尤其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兼爱、非攻”的民主思想自然被挤出主流,哪里还显呢?

  昨天讨论到“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个语文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以我们一线教师的实践来说,其实是同样重要的。

  教什么内容,除了教材编者的意图每个老师需要深入领会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机动,学情永远不能忽视。

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都只是语文系统学习的一个环节,环环相连才能构成完整的语文课,学生也才能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培养出语文运用的技能。

  至于怎么教,即使是没有做过教法专业研究的普通教师也会在口口相授的听课中按照某种套路来教学,这些套路经过研究者们的归纳和改革就成了教法或者是学法的模式,无非是为帮助一线教师上好课。

  今天我们重点要谈的是“课内语文学习法”的特点,也许有人一提起模式就反感,感到因为形式限制了内容,就不是好东西。

我想来打个比方,我是个母亲,得负责孩子的吃喝,所以虽然觉得做饭很麻烦,为了孩子的身体,还是每天精心挑选,给她做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科学健康的饭菜,但是孩子还是不领情,她自己渴望在外买着吃,就盼着我有人请客出去吃饭,她好换换重口味,兰州拉面、肯德基,我就让她自己处理,但以他们的想法吃太多快餐会导致膳食不平衡。

说明什么呢?

仅仅一种做法,很容易生厌,即使你的营养再丰富,也会看着就饱了。

得换又不能由着她胡来,得适时而动。

  “课内语文学习法”的优势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的创设意图就是培养创造力,这个与知识学习也并不矛盾,只是侧重培养其自学能力罢了,以我的经验,学生在一节课上总是能提出一两个似乎于教参上找不到的问题,比如昨天我的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春上村树和李白的生命观的比较,也总有学生能够回答,因为那可能是他们的喜好,讨论未尝不可,这就是生成之美,比起我们的一些固定的视界或许更宽,我们为什么怕这些发现呢?

应该支持啊,这是给我们找到新的视角来赏析啊。

  当然传统的经典的视角教师是可以直接讲解的,这些选文的研究可能很精彩,教师好准备,也好讲授,但是这不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这就如同命题作文,让你写《诚信》,你却写《弯道超越》,怎么找到争论的结合点呢?

当我们论辩的时候,偷换概念是容易将主题引入岔道的。

我们今天的命题还是上法,不是内容。

今天吃的是西餐,虽不是中餐,也有营养的,如果在座的哪位设计出泰国菜,我也乐意烹调,请大家分享。

  应盛主任的邀请第一个作为高中教师来体验实践他创设的教法,对于我这样一个老教师来说,除了麻烦以外就再无什么功利可求了。

其时我想起鲁迅的《呐喊自序》那段和金心异(钱玄同)的对话“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说: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

”把自己比作鲁迅是有点不谦虚,但是那份理想主义也就是答应做实验教师的动力吧。

毕竟在今天这样扭曲的功利主义之上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学生学得是不是太累?

是不是学得太无趣了?

换换口味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