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86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500字集锦8篇范文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们小时的五月节不能缺少的是自己亲手叠的葫芦。

也最乐于做这个活,把裁完的手掌大小的方行彩纸,经过几道繁杂的工序,放在嘴边,用气一吹,就成了一个里面空着的立方体,还带着两个或四个灵巧的小翅,底面再用针串上半尺左右彩条纸,一个完美的葫芦就做成了,盯着母亲手里的彩纸灵巧地翻来折去,自己也笨笨地按照母亲的指点去做。

时常为了一个葫芦,要练习半天,叠完了又拆,然后再叠,才能七拧八歪地叠成一个葫芦。

再从自家的树上折下一小节树枝,把葫芦三个或五个栓在树枝上,插在窗户和大门上,翠绿的树枝间飘着五颜六色的葫芦,这是北方五月节最美最自然的一道风景。

那些花花绿绿的葫芦随风飘起,仿佛就可以把那些病魔,灾祸挡在外面,我们在亲情的呵护,祈愿里,幸福而安宁。

  我想现在依然可以看到这风景,有些东西,在人们的心里是无法改变的。

就如我们固执地拽着岁月的裙裾,不肯步入时光的隧道一样。

  如今,又到了这个节日,徜徉在街边,看不到手叠的方方正正的葫芦,还有那缝制的小巧的香荷包,那种温馨的喜悦在心里淡了,远了。

年纪大了的母亲也已经不再亲自叠葫芦和缝制香荷包了。

看着这些机器作出的葫芦很漂亮,那各种的样式也是手工叠不出来的,比手工的更完美更时尚。

却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种亲切和质朴,包括那记忆里散发着淡淡清苦香味的艾蒿,那种香味已经变的有些枯燥和飘浮。

  毕竟,有一些记忆也渐行渐远,然后淡去消失。

岁月的年轮在一年年递增,而历经过那种温暖我们,已经牵着如自己那时一样个头的儿女们,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怀着心底的眷恋,淡然行走在季节浓郁的风里,时光静淌,而我们的温暖依然在心里。

  无论季节远近,芬芳的节日依然还会如期而至,叠加在岁月的长河,蜿蜒绵长,静谧无声。

我们守在与这个五月相约的路口,用目光里的余热,温暖掌心的记忆。

在一份平淡的相守里,静静感受一年一季的淡淡情思,安暖温婉。

  看到满街的条幅,听到粽子的叫卖声,读过网络上铺天盖地有关屈原的贴子,突然醒悟: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

而明天的端午节,只是城里人亲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摊小贩赚钱的契机,是商家推销自己的良策,与屈原无关。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

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

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作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

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家乡人每年必过的四大节日之一。

根据农活完成情况的不同,家乡人又把端午节分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

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乡起初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农村与城市亲友网络的扩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儿都在这一天回家来过端午节,于是有亲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这一天当成他们的端午节了,后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

更有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以此作为端午节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说了。

而那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里都请有长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长工或短工都还在为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有些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过端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慰劳一下那些长短工们,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他们卖命,同时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途径,以此博得乡邻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即使家乡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这一天依然与屈原无关。

  家乡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称正端午。

顾名思义,这一天才是家乡人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因为到这一天为止,家乡大局部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农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为了纪念他们播种的辛苦,为了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他们便借用了这个传统的节日,只是赋予了它暂新的内涵罢了。

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因为在这一天,姑娘女婿都携着子女回娘家过节,其实也没有谁作出一个什么规定,只是大家都这样,于是便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后来在家乡便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端午节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与屈原无关了。

  家乡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称末端午或尾端午。

也就是说到这一天为止,家乡的端午节才算过完了。

据说之所以有这个末端午之说,一是为了与早端午相照应,二是照顾那些田多劳少又无力请工的人家,他们往往在正端午这一天还在地里劳作,等到他们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过完了,于是他们便在五月廿五这天过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车吧,只是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但亲情依旧,庆祝的心情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为端午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只是,这样的端午节,依旧与屈原无关。

  从早端午到晚端午,家乡的端午节足足要过二十一天,而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廿四过小年开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灯送年为止,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乡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便大声呼吁,乡亲们啊,端午节的战线再不能拉长了,否那么就要超过春节了,那还成什么体统呢,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啊!

到这时,才遏制住了端午节继续开展的势头,否那么,家乡人一定会把端午节弄得比春节还要隆重。

由此可见,端午节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只因家乡的端午节象征着播种,象征着希望,所以仍然与屈原无关关。

  其实家乡并不叫端午节,他们叫过端阳,就如他们把春节说成过年一样。

尽管说法不同,但实际意义却是完全一样的。

过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难过年年过,那么过端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条苦难的长河,偶尔在长河中拾起一小瓣精致的贝壳或者到银河采撷到一丁点星光,以此来点燃乡亲们播种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为一种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

只是,过了这些节日之后,他们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但在他们求索的空隙中,忙里偷闲度过的这样的端午节,真的与屈原无关。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

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思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

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

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

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

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

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

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

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

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

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

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

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

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

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

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

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

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

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

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

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

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

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

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

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节前,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蛋兜子〞。

“蛋兜子〞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

用“五味草〞煮鸭蛋,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

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

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鸭蛋掏出来,对碰撞,谁的蛋壳先破了,谁就输了,就剥了壳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

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斗蛋〞。

带上几只蛋,早早的来到教室,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

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

“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

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端阳的下午,四乡八邻小孩们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快乐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

岸上人头攒动,翘首瞻望;

溪面龙舟灿烂,一字排开;

船队服色清楚,沿岸彩旗飘扬;

一声炮响,船如箭发。

执旗手站在船头,挥动令旗,助威呐喊;

锣鼓手敲起锣鼓,节奏声声,扣人心弦;

划桨手赤膊上阵,齐心协力,溯流奋进。

竞渡完毕,夺标龙舟披红绸,插红花,放鞭炮,摇头摆尾绕江向观众致意,似英雄凯歌颇自豪……

  离开家乡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棕叶的清香。

妻子和我都是从家乡出来的,每年端午节,妻子也会用“五味草〞煮一些鸭蛋,也会从市场买一点螺煮给女儿吃。

现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的粽子,有包红枣蜜饯的、有包蛋黄果肉的;

妻子也会包一些粽子,但我怎么也吃不出母亲包的感觉,怎么也感觉不到端午节那个闹烘烘的气氛。

  2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思念家乡的故土,思念家乡的人——勤劳善良的人民,简单而古朴,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永远忘记不了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

我们老家的端午节,又称五月节。

小时候也不知道究竟为何要过这一五月节,只知道这一天在农忙之余还能有好吃的粽子。

所以端午,最忘不了的是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把戏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

岳阳风土记?

记载:

“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

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

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其次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插艾草。

民谚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我们家乡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窗户。

端午插的艾草,我们称之为家艾,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可见,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的早晨,天刚露出鱼肚白,妈妈就去自家的菜园地的角落采集艾草。

那些散发着香气的艾草一拿回家,满屋清香。

早饭后,爸爸端起板凳,放在门槛上,将一把艾草整整齐齐的竖着插到门上。

微风摇曳着艾草,散发出阵阵清香。

我们的家乡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端午艾,是药草,家家户户离不了;

门上插把端午艾,蝎子蜈蚣无处逃。

  艾草又是一种天然蚊香。

到了晚上,天将黑的时候,妈妈就拿出早已上一年端午节用过的干艾草,点燃起来,然后熏遍屋内屋外的各个角落。

艾草冒出的黄色烟雾,散发出的特殊香气,充满了整座房子。

我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要用艾草熏。

母亲总是慢腾腾地说:

“熏草香,香满堂;

熏蚊虫,辟邪恶。

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熏艾草,一年里人也不会生病。

〞记得夏天,只要我们身上生了痱子,妈妈就用陈年的艾草烧水,给我们洗澡。

秋天或者冬天,身上有寒气,也是用陈年的艾草熏烧,一出汗,马上就好了。

  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家里人还会上街,花上几分钱或者一毛钱,给我们这些孩子买来香囊,挂在身上。

我记得自己佩戴过的香囊,最喜欢的是红辣椒形状的。

传说佩戴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最后就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喝雄黄酒。

雄黄其实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所以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谚语俗语。

在碘酒未创造年代,我国人民就是用白酒调配雄黄和白矾水来涂抹毒虫蜇伤和蚊叮虫咬的。

人们熟悉的?

白蛇传?

里,端阳节,许仙听信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饮了雄黄酒而显露出了原形。

现在不少地方在端阳节还要在屋内外喷洒雄黄水,并在儿童的耳、鼻、额头上涂抹雄黄。

不过据现代科学分析,雄黄有毒,不宜内服。

  家乡的端午节,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多想再过一次家乡的端午节啊!

  当然今天是端午节。

那么你们知道这个节日是怎样来的吗?

让我来给你们讲爷爷告诉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爱国诗人,名叫屈原。

他是楚国人。

当国家受到侵略危险时,向朝廷献计,却被赶出朝廷。

屈原心里很悲伤,就含恨跳入汨罗江身亡。

当地人得知此事,渔民立刻驾船打捞尸体。

有的向河里撒米,让鱼吃饱肚,不去咬屈原的尸体。

  后来,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人们过节是让大家想起屈原的故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这一天,有的赛龙舟,有的吃粽子,有的在家门上插艾叶,有的开纪念大会。

纪念活动丰富多采。

  我们一家人吃着粽子,听着爷爷讲故事,开心极了。

去立志一定热爱伟大的祖国。

长大了一定报效祖国。

  晚上,我请爷爷讲端午节的来历。

饱学的爷爷用苍老的声音,穿越了遥远的时空,将我带到楚国。

楚国时,朝廷腐败无能,官员们鱼肉百姓,人民怨声四起。

楚国走向衰落。

当时,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连续几次写出改革朝纲的奏折呈给皇帝。

但是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屈原的正确主张,还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屈原以死抗争,毅然跳下滚滚汩罗河。

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人民。

人们纷纷赶来,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寻屈原,但寻找多日未果,就无奈地往河里撒一些白米,希望鱼儿们不吃屈原的尸体。

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鱼吃不到怎么办?

于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

用苇子叶卷成一个尖尖的小筒,往里面塞上糯米,再用细细的马莲草缠好包成一个个粽子,丢进河里,鱼儿就可以吃饱,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为了世世代代纪念屈原,人们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端午节。

后来,人们就以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永远纪念屈原。

听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晶莹的泪水…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

初四下午,妈妈和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

粽子是四角形的,绿色的粽叶,给粽子包上了美丽又漂亮的衣服。

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品尝了妈妈和奶奶的劳动成果,粽子里包着白白的米,红彤彤的枣,看得我直流口水,于是,我张开大嘴咬了一口,啊!

真好吃。

多么希望每天都能吃到这又香又甜的粽子埃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

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

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

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

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剧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鼓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

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

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

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们的节日),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的节日)一书,为我们翻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中学生作文?

初中写端午节的作文?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

オコ跛囊辉纾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