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8859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

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把栏杆拍遍》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把栏杆拍遍》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暴晒/一曝十寒  攒集/人头攒动  屏障/屏气凝神

B.轴心/压轴大戏  塞车/敷衍塞责  隽秀/隽语箴言

C.闪烁/流金铄石  佳肴/混淆是非  逡巡/怙恶不悛

D.贻误/春风骀荡  龃龉/踽踽独行  砥柱/抵掌而谈

答案:

B

解析:

【分析】A项,bào/pù,cuán,píng/bǐng;B项,zhóu/zhòu,sāi/sè,jùn/juàn;C项,shuò,yáo/xiáo,qūn/quān;D项,yí/dài,jǔ,dǐ/zh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橡胶冒险家和金融掮客手拉手走进上海的十里洋场。

他们先找到之前从未打过交道的上海外资银行,得心应手地说服他们为自己的股票担保,然后在报纸上大事渲染“朝阳产业”——橡胶业,声称“买橡胶股票就是买明天”。

他们还在报纸广告上信誓旦旦地表示,橡胶股票可以在外国银行直接抵押,置换银两或外钞贷款,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A.得心应手   B.大事C.信誓旦旦D.天上掉馅饼

答案:

B

解析:

【分析】A项,得心应手:

心里怎么样,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本成语应用于“运用”方面,不适用于“说服”。

B项,大事:

大力从事。

C项,信誓旦旦:

誓言说得极其诚恳可信。

D项,天上掉馅饼:

比喻不劳而获或不现实的事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铁道部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火车票实名制”明确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

B.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如何调整备受关注,楼市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C.中国电信关于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垃圾短信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对涉及的违反集团相关规定的基层企业进行了调查处理,以此表明治理的决心。

D.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将为我国航空的发展制定总体战略和阶段性规划,为航空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依据。

答案:

D

解析:

【分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车票”后加“和”。

B项,成分赘余,“几乎”与“殆”重复。

C项,语序不当,应把“中国电信”放在“给予”前面,“关于”作状语,必须放在句首,用逗号隔开。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

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灞河长堤依旧是那道老堤,却已经“面目全非”了。

      。

      ,

      ;      ,      ;      。

 

①河边原来的沙滩,现已是奇花异草连片相间

②水边长着密不透风的野生苇子,有水鸟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凫游

③河堤内外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

④栅栏围护的木板小桥通到水边

⑤其中不乏颇为稀罕的品种

⑥这儿已经被改造和装点成公园

A.⑥①④②③⑤  B.③②⑤①④⑥C.②①③⑤④⑥D.⑥③⑤①④②

答案:

D

解析:

【分析】⑥承接上文“却已经‘面目全非’”并领起下文,故为首句,排除B、C两项;根据最后两个标点,排除A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

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5.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束缚/讣告  谄谀/陷阱  曲调/曲意逢迎

B.瞋目/瞠目  绮丽/涟漪  差错/参差不齐

C.炽烈/整饬  通缉/修葺  奢靡/风靡一时

D.阡陌/悭吝  付讫/迄今  附和/曲高和寡

答案:

B

解析:

【分析】A项,fù,chǎn/xiàn,qǔ/qū;B项,chēn/chēng,qǐ/yī,chā/cī;C项,chì,jī/qì,mí/mǐ;D项,qiān,qì,h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6.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双节”长假首日,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因免费通行成为中国式拥堵中的一道别样风景,专家认为中国高速公路全面取消收费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企求一挥而就。

相关机构应该关心的是,免费之后该怎样治理拥堵?

也不能因噎废食,让拥堵成为继续收费的理由。

A.别样    B.循序渐进C.一挥而就D.因噎废食

答案:

C

解析:

【分析】A项,别样:

另外的,其他的,不同一般的。

B项,循序渐进:

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C项,一挥而就:

形容文章、写字、绘画很快就完成。

用在此语境不当。

改为“一蹴而就”。

D项,因噎废食:

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新闻媒体应该认识到,报道中出现我国企事业单位或组织的名称时,如果只冠以外来语而不标注汉字解释,将会对国家的形象造成损害。

B.据说,由于电价形成机制不顺,火电企业持续大面积亏损,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以至全国很多地方出现了“电荒”。

C.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青奥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和体育场馆,不但没有出现资金亏空,而且创造了2亿美元的盈利。

D.强冷空气继续南下补充,明天早晨,市区最低气温将下降7℃至9℃左右,郊区最低气温将在5℃左右。

答案:

A

解析:

【分析】B项,删去“由于”。

C项,“设备资源和体育场馆”重复累赘,应删去“和体育场馆”。

D项,“最低气温将下降”搭配不当;“7℃至9℃左右”也应改为“7℃至9℃”。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

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8.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太阳已经下山了,          ,明明还在前边不远处的人,拐个弯儿就不见了,吓得我赶快跑了几步,生怕被丢下。

 

①脚下细细的小路淹没在草丛里

②树木茂盛的枝叶挡住了视线

③一颗星星不甘寂寞地闪着微光

④仿佛在招呼同伴们早早出来布置天幕

⑤天边最后的一点霞光正在被黑夜慢慢吞噬

⑥夜虫也开始轻声鸣叫,演奏起黄昏圆舞曲

A.③⑥④⑤②①B.①②③⑤⑥④C.⑤③④⑥①②D.⑥③⑤④①②

答案:

C

解析:

【分析】注意找到“话头”和“话尾”照应的语句即可,也可根据空间和视线的变化顺序排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

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9.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赡养/擅离职守   麻痹/俾众周知   职称/称心如意

B.媲美/筚路蓝缕对峙/恃才傲物牢笼/烟笼雾锁

C.马厩/一蹴而就缱绻/卷帙浩繁宁可/宁死不屈

D.驿站/自怨自艾船舷/弦外之音行伍/字里行间

答案:

B

解析:

【分析】A项,shàn,bì/bǐ,chēng/chèn;B项,pì/bì,zhì/shì,lóng/lǒng;C项,jiù/cù,quǎn/juàn,nìng;D项,yì,xián,háng。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10.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灯湖的景观既表现了岭南水乡的风光特色,又体现了“自然·人·社会”的主题。

景区周围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长廊如带,曲折环绕;楼阁高耸,穿云裂石。

每当夜幕降临,千灯竞放,湖光灯色,交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A.鳞次栉比    B.穿云裂石C.心旷神怡D.流连忘返

答案:

B

解析:

【分析】A项,鳞次栉比:

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B项,穿云裂石:

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不能用来形容建筑。

C项,心旷神怡: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D项,流连忘返:

比喻喜欢某种事物而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黄花城长城地处京师北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因此这里的长城用石条筑就,工艺精湛,堪称“固若金汤”,又名“金汤长城”。

B.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信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C.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GDP4%系因财政收入低。

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占GDP都达到了4%或者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D.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答案:

D

解析:

【分析】A项,构不成因果关系;B项,成分残缺,缺少“具有”一词的宾语,应在“显示实时输入状态”后加“的功能”;C项,介词结构“在……中”吞并了主语,应去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

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          ,而这三项论题,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①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②儒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③也涉及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

④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⑤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A.③①⑤②④B.①③⑤②④C.③①④⑤②D.①③④⑤②

答案:

C

解析:

【分析】从第②句必须接后面的“而这三项论题”,可排除A、B两项,如选择D项,虽说第①句可以和前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但第③句就没有着落了,故选C项。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

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1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的早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如果教育方法不得当,家长即使披肝沥胆,也难有所收获,甚至会事与愿违。

B.五部委联合清理整治公路乱收费现象遭到阻碍,被曝光的收费站依旧我行我素,该收的一分不少,该拿的一样不落。

C.对于农民工个体而言,守着妻儿在家务工挣钱过日子,这样的团圆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雪中送炭。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生活和工作数日,为将来在永久性空间站内工作未雨绸缪,中国希望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将空间站送入轨道的国家。

答案:

B

解析:

【分析】A项,披肝沥胆:

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

不合语境。

B项,我行我素:

意为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

C项,雪中送炭:

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帮助。

不合语境。

D项,未雨绸缪: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不合语境,语境中只有做准备的意思,并不强调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这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逆转,也意味着人们生活质量、消费水平以及价值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B.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今年2月份楼市微露回暖迹象,但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来说依然处于冬季,在国家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仍会继续下降。

C.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人类的宇航员和机器人宇航员首次在太空实现了历史性的第一次握手,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D.很多人就餐时选择洋快餐,是因为洋快餐具有相对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多年积淀的品牌信誉,但是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却对麦当劳的食品质量问题进行了曝光,可见,洋快餐并不一定安全。

答案:

D

解析:

【分析】A项,“价值观念”和“提高”不搭配,“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B项,成分残缺,在“仍会继续下降”前添加“房价”。

C项,“首次”与“第一次”重复。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

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相对于特殊信任,众多学者更为强调普遍信任或社会信任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

          。

基于同样的理由,本文要研究的对象为“普遍信任”。

 

①从而在日益分化的现代社会实现更为广泛的合作

②而普遍信任能够帮助人们走出熟悉的关系圈

③人际关系更为松散,经济全球化更是意味着交易范围、对象、方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④有利于大众之间相互认可和接受

⑤从“熟人”型传统社会到“匿名”型现代社会,社会和经济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⑥一般来说,前者仅仅局限于特殊的客体,且往往指向特定的目标、背景和时间,而后者的客体通常泛指一般社会大众

A.⑥⑤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⑥⑤③C.⑤③⑥②④①D.⑥⑤③②④①

答案:

D

解析:

【分析】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先阐述概念,再分析原因,最后阐述作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

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

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

二、填空

16.梁衡,1946年出生,        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历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        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        奖、赵树理文学奖、        作品奖。

答案:

山西|散文|青年文学|全国优秀科普

解析:

【分析】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历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

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7.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       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       《人杰鬼雄》等。

答案:

《忽又重听“走西口”》|《名山大川》

18.解析:

【分析】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

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8.本文是一篇带有人物评论性质的文章,写的是       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       ”,《把栏杆拍遍》正是实践其创作主张的一篇代表作。

答案:

辛弃疾|写大事、大情、大理

解析:

【分析】本文是一篇带有人物评论性质的文章,写的是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把栏杆拍遍》正是实践其创作主张的一篇代表作。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掌握能力。

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准确记忆相关地作家、作品常识以及所涉及到的问题方面的常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王维《山居秋暝》)

②夫天地者,        ;光阴者,        。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③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        。

 

(李密《陈情表》)

④噫吁口戯,危乎高哉!

        ,        。

 

(李白《蜀道难》)

答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万物之逆旅也|百代之过客也|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解析:

【分析】名句默写的要求是不能够写漏、增添字,更不能写错字。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

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20.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

要求:

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具有可辩性,各不超过10字。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

一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将要接近那面墙壁的那一刹那,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

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

甲说:

“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而执着!

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

我要振作起来!

”乙说:

“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

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1甲方辩论题目:

          

2乙方辩论题目:

          

答案:

①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 ②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甲乙两人的语言内容,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经过仔细的分析,就可以拟写出甲方和乙方论辩的题目。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

3、问答题

21.阅读《把栏杆拍遍》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时隔八百多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

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③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

“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山,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

④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

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⑤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

他在《戒酒》的戏作中说: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

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

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

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

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

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著地去工作。

……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

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

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置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

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⑥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

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

⑦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

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

……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

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

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

⑧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他一生大都是在被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

当权者不使其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

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

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

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

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

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诗,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写的吗?

……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

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

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

所以集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⑴.文章第③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案:

对比或衬托。

此段对比、衬托有两处:

一是《破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