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8897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

范文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三原色、三间色

课时

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自然界和生活里的三原色和三间色,让学生逐步了解自然界的光影变化。

学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有关知识。

2、首次接触水粉,学习掌握简单的水粉画的表现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的情感,激发表现自然美的欲望。

重点难点1、能够说出色环中的三原色和三间色。

2、学习水分调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想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欣赏:

播放有关一段各种色彩的影片,学生欣赏感受自然界中的色彩美。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哪一种?

为什么?

这些颜色会使你想到什么?

3回忆:

和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有关三原色的知识:

无数种色彩都可以用红、黄、蓝三种色调出来,它们是色彩王国的老祖宗,称为三原色。

4游戏:

和学生一起做抽拉玩具的小游戏,在抽拉玩具的底板、图形画、外盒上分别涂上三原色,看它们在抽拉中会产生什么现象?

任意改变三原色的位置,看看又会出现什么新效果?

5总结:

  三原色两俩相配,就产生了橙、绿、紫,叫三间色。

它们是三原色的第一批后代。

原色和间色是太阳和彩虹的色彩,是世界上最鲜艳的色彩。

看:

学生观看老师进行插接制作。

先用硬纸片剪一些基本形状,如:

圆形、方形、三角形、心形、花形、以及其他较简单的图形。

在这些图形的一边剪开一道小口,就可以进行相互插接了。

6实验: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动手将三原色两辆相配,调处的三间色。

7讨论:

学生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如:

颜色的比例不同,形成颜色也不同等。

8示范:

师在实物投影仪下用水粉示范色彩的调配。

提醒学生注意水的比例、颜料的比例,尽量调匀等。

小结作业

请学生用水粉色调出不同的间色。

——展示: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绘画时的感受、自己的作品有些想什么?

后记备注

  印

  纸

  版

  画课时3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版画制作的兴趣,进一步开拓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粉印纸版画制作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绘制动物形象,增进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1、粉印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画出生动的动物形象。

3、启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听赏:

请学生听录音。

问:

听到了什么声音?

(各种动物叫声)小朋友喜爱动物吗?

为什么喜爱动物?

小结: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欣赏:

请学生看录像,了解动物的特征。

——模仿:

请学生来模仿动物的形态、声音。

——总结:

各种动物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我们抓住了它们的特征,就可以准确地画出它们的形象。

如果把它们的形象看成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梯形、菱形等基本形状的组合,我们便能够较容易地画出它们的形象。

——比较:

师出示两幅表现动物的画,请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引出今天的内容——粉印纸版画,介绍粉印纸版画的特点:

可以反复拓印出多幅作品。

如果表现的形象颜色较浅,可以用深色纸来进行拓印,画面效果会更好。

展示用深色纸拓印的作品数幅。

——讲授:

(1)什么叫“粉印纸版画”呢?

就是用(吹塑)纸作版子,在上面刻出要表现的形象的轮廓,然后涂上水粉颜料拓印出来的画,叫做“粉印纸版画”。

(2)以小鸟形象为例,讲解并演示作画的方法和步骤。

①用彩色水笔在吹塑纸上轻轻地画出形象的轮廓,注意大小布局。

②用铅笔稍用力地将轮廓线刻出,注意线条要流畅、一气呵成。

③覆上一张黑纸与版子对齐用夹子夹好,涂上水粉颜料进行拓印。

颜料要调厚些,涂好后盖上黑纸,用手轻轻的来回磨擦,然后将纸轻轻揭开,如果有觉得效果不满意的地方,可重新涂色再印,直至满意为止。

——辅导:

(1)用投影展示动物形象资料,供学生作业参考。

(2)要学生注意画面的大小布局要合适。

(3)提醒学生用彩笔打轮廓时用力要轻,以免划伤吹塑纸面。

(4)要学生在刻版时,做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

(5)指导学生将拓印纸与版子对齐夹好,操作时勿错位。

(6)要学生将拓印的颜料调厚些,以免印出的画面模糊不清。

板书:

1.画形2.刻版3.拓印小结作业

请学生用粉印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个自己所喜爱的动物形象,可以是天上飞的,也可以是地上跑的,还可以是水里游的。

要求又快又好地完成。

后记备注本课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详细介绍粉印纸版画的制作方法,第二课时复习,第三课时创作。

创作时可以采取单独画、合作等形式,印在不同的纸上或布上,做成卡片、书签等。

  彩

  游

  戏课时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派,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尝试进行点彩画的创作,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了解点彩派的特点。

2、学习点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启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欣赏:

师出示一些点彩派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讨论:

学生说一说看后的想法,在哪里见过?

和我们以前见过的画有什么不同?

——讲述:

师讲述点彩的特点、点彩派、代表人物——法国画家修拉、代表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等。

——观察:

师请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印刷品、彩电荧屏,发现美丽的画面原来是由无数的小彩点组成的。

——游戏:

师生共同做游戏,用打孔机在一张红色的纸上打出许多小孔,在下面衬一张黄色的纸,放远看一看,颜色有什么变化?

(引出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关系)——启发:

启发学生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点(不同材质、不同工具等)。

——制作:

——评比:

——教学建议:

本课可以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进行点彩游戏;第二课时用来临摹。

小结作业

1.每人动手用自己喜欢方法进行点彩游戏,可以用彩纸粘贴,也可以用水粉来点,还可以用各种圆形的物品(如:

瓶盖)进行拓印。

2.完成作品以后,评出最有创意、最有意思、最细致作品等。

后记备注

生活离不开电话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通讯工具,学习与通讯工具有关的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电话。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1、过对话、讨论、欣赏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通讯工具,学习与通讯工具有关的知识。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各种通讯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游戏: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

1、

  先请同学们自己找一位好朋友结成对子。

2、

  提出要求:

  两人先站在一起说一说悄悄话。

  再让他们一个站在教室最前面,一个站在教室的最后面。

再说一说悄悄话。

(除了你的好朋友以外,你们两之间的交谈不可以让第三个人听见)3、手机悄悄的交给其中的两位学生,并要求他们在不让别人发现的情况下利用手机进行交谈。

——欣赏了解:

1、

  他们是用什么办法让对方听见自己的声音的?

2、

  你知道手机属于我们生活用具中的哪一类吗?

3、

  在通讯工具中,除了手机还包括那些呢?

(电话、手机、对讲机、寻呼……)4、电话究竟是以怎样的构造进行通话、听到声音的呢?

5、你知道世界上的一部电话是谁设计的吗?

1875年6月2日,美国人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6、你还见过哪些有着特殊功能的电话?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各种不同功能的电话图片——设计创作:

1、你想象中未来的电话,将是怎样的呢?

2、你将用哪些方法进行设计制作呢?

(教师展示一些作品供学生参考)3、

  让我们也来做一会小小设计家,进行一次“梦幻手机设计大赛”设计出能满足更多人的不同需求的未来电话!

小结作业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要求:

⑴、先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并标明它的独特之处。

⑵、利用彩色纸、纸盒、油泥等材料,将自己的设计制作出来。

⑶、展开想象,大胆制作,设计新颖独特,与众不同。

学生观看老师进行插接制作。

先用硬纸片剪一些基本形状,如:

圆形、方形、三角形、心形、花形、以及其他较简单的图形。

在这些图形的一边剪开一道小口,就可以进行相互插接了。

——评价:

•自由欣赏全班的作品,选出你最喜欢的。

•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一评本组成员的作品,说一说好在哪里?

后记备注

生活离不开电话课时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通讯工具,学习与通讯工具有关的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电话。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1、过对话、讨论、欣赏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通讯工具,学习与通讯工具有关的知识。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运用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各种通讯工具。

教学过程

1、游戏:

⑴、传话游戏:

教师讲一句话请小朋友挨个传一直传到最后一个人。

看一看结果有没有变化。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让最后一个小朋友能直接听到老师的悄悄话。

⑵、体验游戏:

教师在课前都制作一些土电话(即用两个纸杯间用一根一米长的绳子穿起来,杯子就是话筒和听筒,绳子就是电话线。

),让学生自由进行打电话游戏。

体验打电话的乐趣和电话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知识:

⑶、设计创作:

介绍不同材料进行制作的方法:

折纸、纸盒、油泥、陶土、泡漠板、石膏板、各种食品,如:

饼干、蔬菜……引导学生将电话设计成为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形象。

⑷、欣赏:

根据设计创作的要求选择欣赏的图片类型:

小结作业

•造型独特的电话•有不同功的能电话•艺术家以电话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和电话有关的生活图片(漫画、广告、新闻图片)•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欣赏同年级学生的作品

后记备注⑴、第一台手机有多大?

①、第一台移动电话于1985年制造。

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这样可以移动通信的电话诞生了。

那时,还没有“手机”这样一个词,由于它要像背包那样背着行走,所以叫做“肩背电话”。

当时,其重量高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

②、与在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

这是距今16年前的事。

与“肩背电话”相比,非常轻巧而且容易携带的移动电话诞生了。

尽管如此,重量仍有大约750g,与今天重约60g的手机相比,重量高达12至13倍。

⑵、手机逐渐变小。

④、1991年时,手机的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100为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

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量化,1999年轻到了60克以下。

1杯水的净重是180克,所以它只有1杯水的三分之一重!

⑵、电话与手机有哪些不同?

家里的固定电话通过电话线连接。

看一下电话机的后面,知道插口外还伸出有一条线吧?

声音的电信号就是通过这条电话线发送的。

手机则不用电话线连接。

它是用看不见的电波发送声音。

手机将声音转换为电波发出后,“基站”就会接收这些电波。

然后通过电话线将声音的电信号送给对方。

手机并不是直接把电波送到对方的手机上。

从“基站”到对方的手机,还要使用与普通电话相同的电话线。

  物

  明

  星课时1教学目标

1、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2、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1、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2、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师:

短小的牙签发给每一个学生,准备动物玩具、布置一个背景、课题、做个大箱子、橡皮泥等用具、有关动物的各种资料。

生:

橡皮泥、牙签、模具、、剪刀、刻刀、垫板。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大森林的背景)多么美丽的大森林啊!

只是这个森林太安静,也太寂寞了,大家快想想,要是再多些什么就会让它显得更加更美丽、更有生气了?

学生通过回忆,轻松的回答出——动物,如:

河马、大象、山羊、鹿……——欣赏:

播放影片《可爱的动物》,学生欣赏。

——讨论:

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的特点和有关趣事。

——欣赏:

出示一些用各种方法表现的动物形象,如:

水粉、国画、刺绣、雕塑、版画、电脑绘画等。

——思考:

运用的方法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动物的特点,有的威猛、有的娇憨、有的机灵、有的话机等。

是怎样表现的?

——示范:

老师以一个动物为例,示范橡皮泥捏制动物的步骤、方法。

——拓展:

查一查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如世界动物日(10月4日)。

小结作业

——练习:

今天我们也来用橡皮泥做你喜欢的小动物,我们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步骤:

1)商量:

四个同学商量一下,你们准备做什么动物?

2)造型:

想想你做的小动物在干什么?

然后把它摆个有趣的姿势。

比比看,哪一小组合作得好,制作得好、摆放得最有趣。

——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老师事先布置好的大森林的背景中,自由观看欣赏评价。

后记备注

  墨

  画

  动

  物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对动物进行造型,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

2、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用笔方法和渴笔的绘画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

3、让学生通过欣赏名画、尝试用墨,感受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水墨画的魅力。

4、在用水墨艺术语言表现喜爱的动物的同时,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重点难点尝试用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来表现动物,自由抒发感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水墨的魅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大胆地用简洁、概括的笔触,变化的墨色,描绘动物的动作与神态。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

宣纸、毛笔、凋色盘、洗笔的工具,毛毡或报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卫生。

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用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作画,在此过程中,要文明有序、卫生地使用工具。

2.小练笔、大感受。

学生尝试用深浅不同,干湿不同的墨色在宣纸上画一些随意的点、线、面,看谁的最丰富,让学生感受水墨的变化。

3.导入课题。

请出动物明星,大自然的水墨杰作——熊猫、斑马、奶牛、喜鹊等。

4.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国画艺术。

欣赏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笔墨的表现力。

交流欣赏后的感受,说一说你看到的水墨画动物的共同特点。

5.铺墨添画,练笔成图。

让学生随意用自己喜欢的墨色自由地在宣纸上涂抹,然后开展想像,添画成动物。

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动物在做什么。

6.教师演示,讲解方法。

用笔尖蘸墨,在纸上以淡墨铺色,让学生了解神奇变化的铺墨方法。

再用枯笔擦出动物的皮毛,让学生掌握方法。

完成一种动物造型。

小结作业

7.学生练习,用概括的笔触、变化的笔墨完成动物造型。

8.互相评价,评选“今日之最”。

学生作业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画的小动物。

评选“最佳造型奖”、佳创意奖”、“最佳用墨奖”。

9.拓展。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

后记备注文房四宝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要经常使用毛笔、墨、宣纸、砚台,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

"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XX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

  的

  动

  物课时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生存环境,感受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

2、引导学生抓住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古生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认识了解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抓住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图片资料、录像资料、教学范图等。

学生准备:

  课前查阅相关材料、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1、神奇的蛋:

教师出示图片:

鹌鹑蛋,鸽子蛋、鸡蛋、鸭蛋、鹅蛋。

鸵鸟蛋。

有没有更大更神秘的蛋呢?

(恐龙蛋)。

这是什么动物的蛋呢?

请四人小组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揭示答案)2、欣赏影碟:

播放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

小恐龙从蛋中破壳而出的情景。

恐龙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遥远而又洪荒的远古时代,了解一下远古的动物。

3、远古探索:

教师讲解恐龙的知识学画恐龙: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有关恐龙的图片和录像资料,大家想不想动手来画一画恐龙呢?

  在画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恐龙的身体结构。

简单地分析一下它的构造讲解演示

小结作业

动手试一试,画一只恐龙,单色勾线笔勾出外形,最后涂上颜色。

作业要求:

形象突出,构思新颖,色彩鲜明。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导。

9、作业评价,总评。

后记备注远古时期的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时代,它又可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a.三叠纪——爬行动物兴起,当时恐龙只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介平民。

b.侏罗纪——爬行动物在陆地和海洋继续发展并成功占据了天空,这一时期是恐龙的黄金时代。

c.白垩纪——鸟类开始分化,恐龙种类达到鼎盛期。

常州中华恐龙园、中国自贡恐龙博物馆

  像

  中

  的

  怪

  兽课时1教学目标

1、通过说说、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等方式,把握怪兽的形象特征,交流创作方法,在创作表现中发展个性。

2、学生通过大胆地想像创作,用彩笔勾画山怪兽奇特的形象,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作力。

3、在交流、表演、制作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欣赏、讨论、游戏与想像创作来表现怪兽。

运用联想、夸张、替代、变形、组合等方式进行巧妙构思,创作出奇异的怪兽形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1、游历神话世界。

观看,讲述古希腊神话中的怪兽。

讲述古埃及神话中的怪兽。

讲述《西游记》中的怪兽。

简介怪兽的概念:

不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非人非兽,是人们为了某种愿望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谈谈中国神话中的怪兽:

《西游记》中众多角色都是怪兽。

让学生简单画山自己熟悉的《西游记》中的怪兽,展示点评。

2、怪兽游戏。

观看,竞猜卡通片中怪兽的名称和功能。

如数码宝贝、宠物精灵、奥特曼等。

让学生拿出怪兽玩具一起玩一玩,说—说。

用面团捏一个自己喜欢的怪兽,交流欣赏。

3、赏析怪兽。

介绍这两种中国人的吉祥动物龙和风。

中国还有象征吉祥的动物麒麟、辟邪,让学生观察图片找找其他动物的影子。

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类似这样的怪兽:

人面狮身象、人头马、鱼尾狮等。

4、拼装怪兽。

分小组各人画出一种动物身体的一部分,然后进行拼装,可以组合成许多种怪兽。

启发学生夸大或变形某一器官,再进行拼装。

启发学生用增加或减少器官的方法进行拼装。

展示用这些方法拼装出的怪兽,让学生总结刚才使用的方法:

改头换面、移花接木、夸张变形、有增有减5、异想天开。

观看外国影片中奇异的怪兽片段,如外星动物等。

启发学生用面团随意地捏出奇形怪状的怪兽的模样,比一比谁的创意更新奇。

欣赏抽象派大师作品中的怪兽,如米罗、达利、毕加索的作品。

小结作业

6、创作怪兽。

教师示范创作怪兽,板书创作要点:

改头换面、移花接木、有增有减、奇形怪状。

指导学生创作怪兽,出示一些动物参考图样。

及时点评学生作业,完成后学生自评、互评。

7、群怪乱舞欣赏乐曲《在山魔宫殿里》,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启发学生想像乐曲表现的意境和自己脑海中出现的怪兽。

让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胸前,跟着音乐扮鬼脸,尽情乱舞。

也可以把画好的画拿着放在脸上随音乐律动。

后记备注

  物

  面

  具课时2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头部特征,利用绘制面具的方式进行造型表现。

2、学会运用剪、挖、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有趣的动物面具。

3、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人与动物的亲近感。

在综合活动中挖掘潜能,给学生大胆展示的机会。

重点难点不同动物的面部特征的表现及表现手法。

利用不同材料制作有趣的面具。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动物的面部特写图片和动物面具的实物或图片。

学生准备:

剪刀、胶棒、包装纸、盒、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1、听听看看欣赏音乐《动物狂欢节》,听听有哪些动物?

让学生自由畅谈。

再欣赏音乐,看,动物们随着音乐一一出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动物面部特征和表情。

2、说说画画启发学生概括各种动物的面部特征:

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

表情特征:

哭、笑、愁、凶、怒等。

师:

为这群快乐的动物画个像,分别画出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头像。

3、装装扮扮师:

狮王感谢大家为动物们画像,邀请同学们参加动物狂欢节。

拿出自带的动物面具装扮起来去狂欢吧。

师生戴上面具随着音乐尽情舞蹈。

师:

可惜面具太少了,有点遗憾。

我们去面具博物馆寻找—些有趣的动物面具吧。

观看动物面具的,教师介绍面具的由来:

远古时代,人们认为患病、自然灾害是妖魔鬼怪带来的,于是就用树叶、兽皮、羽毛等做成模样奇怪的面具戴在睑上跳舞驱妖,祈求平安。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动物面具是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的?

分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小结:

用夸张、变形的方法突出动物面部特征。

制作材料可以利用废旧包装纸盒、瓜果蔬菜进行巧妙的设

小结作业

4、做做玩玩教师出示几种自制的动物面具让学生分析是由哪些材料制作的,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教师示范制作动物面具,让学生出主意,边做边讲解制作方法。

学生总结制作要点,教师板书:

1.巧妙利用材料。

2.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突出动物面部特征。

3.留出眼睛的位置可以看见外面。

4.运用剪、挖、拼接、贴、画、卷折等手段进行装饰制作。

5.做好后装上松紧带。

学生可以独立或合作制作一件动物面具。

教师巡回指导。

出示动物简笔画图例。

作品完成后开展自评、互评。

后记备注5、编编演演分小组依据课前准备的童话故事创编动物故事、儿歌,准备节目去参加动物狂欢节。

教师戴上狮王面具宣布:

动物狂欢节正式开始。

学生们戴上面具表演自编的节目,尽情表现自己的才能。

  和

  动

  物

  朋

  友课时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动物,发现身边的人和动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2、培养学生对动物、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在绘画或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

3、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爱护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

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体验人和动物相处时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研究、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从而掌握表现、绘画人和动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画出或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人和动物相处时有趣的情景。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1、欣赏激趣:

观看欣赏多媒体《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观看,根据现有的图片进行联想,拓宽学生的思路。

2、游戏导入:

学生分组活动接龙,开小火车讲述大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有的动物是朋友,有的动物是敌人。

草一兔子——狼——狮子——大象……

  :

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活动的延伸可促3、模仿感受:

模仿人和动物亲昵的动作、表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模仿动物的习惯性动作,讲述动物的有关习性,体验动物给人类带来的乐趣。

加深学生的主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4、讨论探究:

  ;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

可以讲解一些动物的逸闻趣事,讲述自己和动物交往的经历中最深刻的事情。

学生欣赏有关图片,讨论如何绘画表现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人和动物的场景。

5、欣赏交流:

欣赏的主要是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人和动物的构图,抓住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情节。

人物和动物动态及活动场景的整体表现。

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鼓励在方法与材料选择上有创意的学生。

体现学生的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