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8946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 1.docx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件+课时自测+课时提升作业1

课时提升作业八

免疫调节

(二)

(3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2019·辽源高二检测)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有的是(  )

A.T细胞参与     B.生成效应T细胞

C.使靶细胞裂解D.产生浆细胞

【解析】选A。

体液免疫中T细胞识别抗原,并分泌淋巴因子,而细胞免疫中T细胞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体液免疫中,B细胞形成浆细胞。

2.(2019·平顶山高二检测)研究表明,健康的心态能使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提高,其原因很可能是健康的心态(  )

①有利于T细胞的分化

②有利于提高抗体的生成能力

③有利于效应T细胞增殖分化为大量的记忆细胞

④有利于浆细胞增殖分化为大量的记忆细胞

A.①②③B.①②

C.①③④D.③④

【解析】选B。

健康的心态能使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提高,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起作用,因此健康的心态可能有利于T细胞的分化,①正确;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生成的免疫活性物质,因此健康的心态可能有利于提高抗体的生成能力,②正确;效应T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该细胞没有增殖分化的能力,而记忆细胞是由T细胞分化而来的,③错误;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该细胞没有增殖分化的能力,并且体液免疫过程中的记忆细胞是由B细胞分裂分化而来,④错误。

3.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类多肽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据此分析胸腺素(  )

A.能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B.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

C.适宜的给药方式是口服

D.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

【解析】选D。

胸腺素能够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但不能在免疫过程中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对于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T细胞会将移植到体内的器官作为抗原,发生免疫排斥,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应该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故胸腺素不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类多肽激素,若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肽酶催化分解为氨基酸,使胸腺素失去作用;胸腺素能提高人体细胞免疫的能力,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

4.(2019·遂宁高二检测)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链球菌时,对自身心脏也发起了攻击从而引发某种心脏病。

下列选项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后机体发生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T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这种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属于对外来器官排异,正常机体也可以进行;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属于免疫过强中的过敏反应;HIV破坏T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过弱引起的免疫缺陷病,C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方法规律】快速判定三类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5.(2019·盐城高二检测)如图为HIV造成艾滋病的病程,显示人体内产生免疫力与HIV出现的情况。

此外在临床上,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

在潜伏期时应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

A.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B.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

C.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D.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

【解析】选D。

据题图分析,HIV最初侵入人体时,血液中HIV浓度先增加后减少,而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增强;但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血液中的HIV浓度增加,对HIV的免疫反应减弱。

与感染初期相比,潜伏期HIV浓度较低,不易检测,A、C错误;口腔黏液中含抗体较少,故一般采集血液,B错误;潜伏期时,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较强,故可通过采集血液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D正确。

【补偿训练】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是(  )

A.切除患者的胸腺根治重症肌无力

B.利用药物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C.向体内注射大量的受体蛋白基因

D.服用雄性激素刺激肌肉生长

【解析】选B。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起攻击,是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切除胸腺,T细胞消失,可是抗原可通过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故切除胸腺无法根治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所致,利用免疫抑制药物减弱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注射受体蛋白基因可以增加受体蛋白的数量,但是受体仍会被抗体所破坏,达不到治疗的目的;雄性激素与治疗重症肌无力无关。

6.(2019·攀枝花高二检测)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和识别体内癌细胞分别属于免疫系统的(  )

A.免疫防卫功能、免疫稳定功能

B.免疫清除功能、免疫监控功能

C.免疫监控功能、免疫稳定功能

D.免疫稳定功能、免疫防卫功能

【解析】选B。

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识别体内癌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

7.(2019·厦门高二检测)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癌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免疫细胞都能识别出“自己”和“非己”成分

B.人体内癌细胞的自然清除离不开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

C.抵抗内外抗原的免疫功能越强,越有利于维持人体健康

D.T细胞和B细胞分别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解析】选B。

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A错误;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能识别和清除机体产生的癌细胞,B正确;抵抗内外抗原的免疫功能过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C错误;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D错误。

8.研究发现,特定的T细胞也能将神经递质传递给浆细胞,进而“刺激”浆细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在T细胞与浆细胞间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神经系统中

C.浆细胞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

D.浆细胞受“刺激”后可裂解靶细胞

【解析】选C。

神经递质在T细胞与浆细胞间的运输方式为扩散,无需消耗能量,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神经递质还可以存在于免疫系统中,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神经递质能识别浆细胞,上面有其识别受体,C正确;浆细胞受“刺激”后,其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可导致靶细胞裂解,D错误。

9.(2017·天津高考)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解析】选C。

呼吸道黏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呼吸道黏膜受损可影响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改变T细胞数目可影响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不能影响细胞免疫,C项错误;体液免疫通过抗体作用于抗原,抗体水平升高可影响体液免疫,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5分)

10.(10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题关键】

(1)关键信息:

引起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2)解题思路:

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切入,分析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的作用,再分析胞吞、胞吐的共同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过程与物质运输方式。

(1)由题干中“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可知乙动物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疫苗是灭活的病毒,注射疫苗后,灭活的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分泌更多的抗体消灭病原体,从而维护了机体的健康。

(3)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物质的运输通过囊泡的形式进行,并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ATP)(答出两点即可)

11.(15分)(2018·北京高考)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的特点。

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

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

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

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

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

由此推测:

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

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

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细胞免疫,产生了效应T细胞,发挥清除作用。

(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免疫组的iPSC和DB7的数值都比空白组的高。

②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这两种细胞有相同的抗原,可以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③抗原与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实验结果说明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而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3)实验过程:

①注射DB7悬液到小鼠1体内,1周后小鼠长出肿瘤。

②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到小鼠2体内,4周后提取T细胞。

③将小鼠2的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注射到小鼠1的血液中。

④3周后观察实验结果,小鼠1的肿瘤变小,说明DB7和iPSC有类似的抗原,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

答案:

(1)增殖 免疫

(2)高于 与iPSC相同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而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细胞

(3)①F ②D ③C ④B

(4)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抑制肿瘤的生长等)(答案合理即可)

1.(6分)睾丸吞噬细胞是专门针对精子防御的免疫细胞。

精子从青春期开始出现,它们有时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外来细胞而被杀死,从而导致某些类型的“死精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吞噬细胞不会参与细胞免疫

C.精子有时候也会成为抗原

D.上述“死精症”是自身免疫病

【解析】选B。

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A正确;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处理、传递抗原,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精子有时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外来细胞而被杀死”,即精子有时候也会成为抗原,C正确;由于免疫系统攻击了自身产生的精子,因此上述“死精症”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2.(6分)如图是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

当外源性致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致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过弱的表现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浆细胞识别致敏原后才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解析】选D。

哮喘属于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A错误;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B错误;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C错误;过敏介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

【实验·探究】

3.(18分)抗原引起免疫反应需要T淋巴细胞的协助,这种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抗原,但有些抗原不需要T淋巴细胞的协助,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这种抗原称为胸腺非依赖抗原。

为了研究H7N9禽流感病毒上的抗原属于哪一种抗原,研究人员设计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室配有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

(1)实验思路:

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未感染过H7N9的小鼠平均分成A、B两组,检测两组小鼠血液中抗H7N9的抗体;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_。

 

(2)实验结果及结论: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__。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抗原分为胸腺依赖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抗原,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哪一种抗原,则实验的自变量是胸腺的有无,因变量是抗体的有无。

实验中应先测定小鼠体内是否存在相应抗体,然后一组切除胸腺、一组不做处理,两组注射等量且适量的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检测是否产生相应的抗体。

(2)若为胸腺依赖抗原,则去除胸腺后,注射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后小鼠不会产生相应抗体,若为胸腺非依赖抗原,则去除胸腺后,注射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后小鼠会产生相应抗体。

答案:

(1)切除A组小鼠的胸腺,B组不做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向A、B两组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鼠血液中抗体的有无

(2)若A组无抗体,B组有抗体,则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胸腺依赖抗原;若A组有抗体,B组有抗体,则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胸腺非依赖抗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